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背景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从水资源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出发,探讨了水资源阈值概念与内涵,提出水资源阈值可以表述为基于自然属性的水资源规模阈值和基于社会属性的水资源配比阈值,区域水资源阈值应为二者的有机耦合。以太湖流域为例,分析计算了太湖流域的水资源阈值:太湖流域的水资源规模阈值为1788亿m3;根据流域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目标,在流域生态和环境系统用水控制目标以及水体纳污能力约束下,社会经济系统用水阈值为156.4亿m3,占流域水资源规模阈值的531%;生态用水配比占流域水资源规模阈值的469%,充分体现了以生态为主、人水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与2030年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相对应的社会经济系统内部配比阈值分别为:生活用水98%;一产用水266%;二产用水582%;三产用水54%,为流域水资源持续利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论西北地区的水资源安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从水资源的数量、区域分布、水旱灾害、可达性、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等角度,分析了西北地区水资源安全现状,然后辨识了影响该地区水资源安全的几对矛盾。包括水量短缺与用水浪费之间的矛盾、生产用水与生态用水之间的矛盾、上游用水与中下游,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障水资源安全的基本对策,包括:①普及水资源安全忧患意识,增强节水观念;②引入生态系统管理思想,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合理使用;③保证生态用水。并根据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3.
基于二元水循环理论的水资源承载力质量能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承载力是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水资源承载力的合理评定对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二元水循环”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承载单元的概念,认为水资源是通过承载单元来实现对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的。承载单元具有系统响应的特点,水资源在承载单元内将经过社会的外体循环及自然的内体循环,之后其水质、水量、水能3个方面的状态都会发生改变,其承载能力也会相应地发生改变。因此,以承载单元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质量能构架下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以昆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分析评价为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确评价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基础。借鉴现有评价指标体系的优点,并充分考虑现有评价指标体系所忽略的某些环境因素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针对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的特点,提出了由区域水资源条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区域水资源与社会协调程度、区域水资源与环境协调程度4个子系统及评价指标组成的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水资源系统的随机性、模糊性等特性以及系统评价的公正、客观要求,为规避评价方法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影响,分别应用主观性较强的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与客观性较强的投影寻踪模型(PP)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并将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加权求和以实现优势互补,以此建立了区域水资源评价的一种新模型(FAHP PP),然后通过以上海市1998~2007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为例对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及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5.
正确评价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基础。借鉴现有评价指标体系的优点,并充分考虑现有评价指标体系所忽略的某些环境因素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针对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的特点,提出了由区域水资源条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区域水资源与社会协调程度、区域水资源与环境协调程度4个子系统及评价指标组成的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水资源系统的随机性、模糊性等特性以及系统评价的公正、客观要求,为规避评价方法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影响,分别应用主观性较强的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与客观性较强的投影寻踪模型(PP)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并将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加权求和以实现优势互补,以此建立了区域水资源评价的一种新模型(FAHP PP),然后通过以上海市1998~2007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为例对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及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调走部分水量,汉江中下游河道水量减少,水位降低,势必会改变汉江中下游干流供水区的水资源供需关系和生态环境条件,加剧该地区日趋严重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分析汉江中下游地区河道内生态用水、河道外社会用水的基础上,根据灰色系统理论,把灰关联度和灰关联熵结合起来,建立了基于灰关联熵的水资源分配模型,最终得到了该地区水资源利用的满意方案,对维持汉江中下游地区河道生态良性循环,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系统是涵盖水资源、水环境、水灾害,以及社会经济生态的复杂系统。为此,从水资源脆弱性、生态环境脆弱性和承载能力脆弱性三方面建立了区域水资源系统脆弱性指标体系。利用联系度构造可变模糊集的相对差异度,建立了基于集对分析与可变模糊集的区域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模型。在安徽省的应用结果表明,安徽省水资源系统脆弱性实际状况为中度脆弱,该模型综合利用了样本单指标联系度的评价信息,包含了更多客观信息,在水资源系统评价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土地综合承载力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为差别化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本文根据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内涵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多目标综合评价法及聚类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土地综合承载力的空间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土地综合承载力呈现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异特征。通过障碍因素分析,表明:生态承载是高承载能力区和较高承载能力区(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绥化)的主要障碍因素;经济承载是中等承载区(鸡西、伊春、佳木斯、牡丹江、黑河、大兴安岭)的主要障碍因素;水土资源承载是低承载能力区(鹤岗市、双鸭山和七台河)的主要障碍因素。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土地综合承载区障碍因素特征提出了差别化土地利用政策。  相似文献   

9.
昆明市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昆明市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和水资源系统所具有的复杂系统特征,在综合考虑水资源需求、水资源供给、污水再生利用、外地供水、缺水程度的影响等因素的情况下,利用系统动力学(SD)方法建立了昆明市水资源承载力SD模型,在现状延续型、经济发展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协调发展型5种方案下模拟2015~2030年昆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动态变化,寻求提高昆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途径。结果表明:现状延续型用水模式出现十分严重的水资源匮乏问题,水资源承载能力很容易达到极限承载值,不能实现昆明市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型模式虽然提高了经济水平,但是加剧了生态环境污染和缺水问题,供需比低至0.25;采用资源节约型或环境友好型模式,虽然可以适当缓解生态环境污染及缺水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缺水现象依然严峻;而在建设资源节约型或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前提下,适当减缓城市发展规模增速,实施水资源集约利用、污水处理再生和加强外地供水的协调发展型方案可以实现昆明市水资源的供需平衡,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5种方案中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0.
曹妃甸工业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曹妃甸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异常紧缺、降水量不足、主要依靠跨区域调水的特点,综合考虑环境、人口、社会、经济等各方面要素,选取水资源子系统、生态环境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子系统,并运用区域水资源规划管理理论,采用多目标规划技术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多目标评价模型;结合按照各种发展模式设定的A,B,C,D四种情景,采用隶属度的方法分析计算了曹妃甸工业区2010,2020,2030年在A,B,C,D四种不同发展情景下的水资源承载力,得出A,B发展模式下曹妃甸工业区水资源准不可承载,C,D发展模式下可承载的模型预测结果;并针对评价结果,结合工业区实际情况,提出曹妃甸工业区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