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5 毫秒
1.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发展中的效益,能够保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高速发展。但是我认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有可能会带来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和谐。  相似文献   

2.
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战略举措。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提出采取八项措施加快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今天,大量的事实表明:人类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其中特别突出的是人口激增,资源短缺和灾害频繁这三大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科学家,政治家和一切有识之士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人与自然关系对经济建设的制约作用十分突出,人口、土地、粮食和灾害息息相关,人类要协调与自然的关系,寻找消除和缓解人与自然矛盾的有效途径,就必须系统地把握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规律,从而实现人类合理利用自然,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和谐目标。保护土地资源、控制人口数量、集中力量办好农业、减轻自然灾害危害、实现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和农村经济的振兴,是摆…  相似文献   

4.
发展的悖论与生态文明的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风 《绿叶》2010,(12):87-91
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而所谓的可持续发展也只能导致发展的不可持续。我们必须认识到经济增长并不意味着物质财富增长,实现物质经济生态化和非物质经济扩大化,从科技转向和经济转型两个方面来促成生态文明的建设。与此同时,还必须促成价值观的改变,即由物质主义的经济主义走向生态主义。生态文明的发展不是以物质财富增长为根本标志的,而是以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程度为标志的。  相似文献   

5.
陈彩棉 《环境教育》2007,(11):16-19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所取得的成果。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愈来愈清醒地认识到以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来换取一时经济繁荣的危害性,并推动着人类文明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人们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研究和实践活动推上当今社会发展主旋律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我们应该掀起一场全国性的环境新文化运动,全面反省不合理的社会政策和经济增长方式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与破坏,反省城市与乡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7.
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涉及自然、经济、社会各领域,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以及区域、产业、企业、农村各方面的系统工程。体现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党中央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也是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阶段;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因此,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相似文献   

8.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4,14(2):15-15
什么是文明转型?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什么是新文明?取代传统工业文明的生态工业文明,即是新文明。它将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实现人与人更大的和谐。(摘自《环境经济》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指出实现人与自然合谐相处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并对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合谐共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和谐》一文指出了环境友好型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对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指导意义。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低消耗的生产体系、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持续循环的资源环境体系和稳定高效的经济体系,它以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在建立这样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体系方面,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武器。正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牟利本性的深刻分析,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是如何靠掠夺自然、以自然为代价来为少数人的财产增值服务的。今天的西方经济理论实际上已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  相似文献   

11.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是中国共产党对经济社会自然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成果,其本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键是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重点是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要坚持正确政绩观,坚持依法治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坚持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的完善、发展,与真善美密切相关。它作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向来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它作为人们掌握世界的三种不同方式,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它不仅限于人与人,人与社会,而且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的现代,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全球性的环境危机,使人类的生存发展问题成为当代世界最普遍的困惑,遂已成为当前的一大主题。人与自然怎样才能达到和谐发展,已引起人们的关注。那么,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呢?笔者认为,人对待自然应以真善美为尺度,以实践为中介追求真善美的统一。一、真…  相似文献   

13.
《和谐》一文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用了“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法,以界定它和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区别。这是我所看到的关于如何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最为全面的论述。该文从思想方向、文化基础、战略目标、制度支撑这几个方面全方位地论述了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论、政策及体制,这些论述应该成为我们在这几方面工作的指导思想。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中国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还应该关注增长方式的转变,因为中国环境之所以出问题与我们的增长方式有关,也就是说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影响了我们的环境。同时,为了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也应该注重环境产…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我们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绿色高校"的建设面临新的挑战,高校建设不仅要注重校园环境的美化,还要做到节约能源、污染减排,更要实现人文环境的绿色开放式发展,做到多元民主、兼容并蓄,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学校不仅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证明,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维持中华民族当前和长远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要选择。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  相似文献   

16.
<正>以和谐共生实现绿色发展,以优化布局实现资源节约,以精心设计留住绿水青山,以尽“企”所能凸显人民至上,中广核惠州核电有限公司的绿色发展,也是“人民核电为人民”的生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中广核惠州核电有限公司积极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坚定“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1月13日青海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根据2015年1月27日青海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推进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生态文明,是指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为理念,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持续繁荣的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18.
关于加强环保工作与构建和谐青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爱珍 《青海环境》2005,15(2):47-49,56
构建和谐社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谋求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崭新理念。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掠夺和严重破坏,都会导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紧张,从而引发人与社会的矛盾。良好的环境和生态秩序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又是人类向往和追求的目标。经济繁荣、社会文明与环境优化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因此,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9.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透视与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人化自然发展的不同水平的历史渐进过程,分析了目前制约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为保持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依靠法律手段和科学技术手段来控制人类的活动,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  相似文献   

20.
正自然学校建设是江苏生态环境宣传教育的新课题,省环保宣教中心既是实践者,也是指导者,需要在发展过程中总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经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绿色发展应当树立的科学理念。人与自然若要和谐,就需要人类不断提高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水平,逐步认清自然环境的本质面貌,熟练掌握与自然共生的有效路径。当前,在全国兴起的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