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对乳化废液进行了不完全的化学混凝处理 ,优化出的混凝剂为PAC +PAM ,最佳条件为 :PAC ,1 0~ 2 0g/L ;PAM ,2 0mg/L ;pH ,6 5~ 8 5 ;混凝后的出水COD在 5 0 0~ 5 6 0 0mg/L之间 ,可以用来重新配制乳化液 ,性能指标达到国家规定要求 ;混凝产生的絮渣采用浓硫酸处理 ,每升乳化废液混凝产生的絮渣用 4 5mL浓硫酸 ,处理后回收油品 15mL/L ,混合液可循环使用处理乳化废液 ;将出水回用于配制新乳化液 ,实现了废水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对乳化废液进行了不完全的化学混凝处理,优化出的混凝剂为.PAC PAM,最佳条件为:PAC,1.0~2.0g/L;PAM,20mg/L;pH,6.5~8.5;混凝后的出水COD在500~5600mg/L之间,可以用来重新配制乳化液,性能指标达到国家规定要求;混凝产生的絮渣采用浓硫酸处理,每升乳化废液混凝产生的絮渣用4.5mL浓硫酸,处理后回收油品15mL/L,混合液可循环使用处理乳化废液;将出水回用于配制新乳化液,实现了废水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前 ,含油污水的处理多以回注地下作为处理目标。然而随着油田产生的含油污水日益增多 ,仅回注地下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大量处理后的水不得不向地表水体排放。研究了如何处理含油污水并使之达到排放标准。采用PAC、Al2 (SO4 ) 3、PAM等絮凝剂对油田含油污水进行混凝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PAC与PAM复配比单独使用处理效果更好 ,尤其对COD具有很好的去除作用。混凝后含油污水再经过过滤吸附处理 ,完全可以达到GB 8978 1996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混凝法处理油田污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含油污水的处理多以回注地下作为处理目标。然而随着油田产生的含油污水日益增多,仅回注地下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大量处理后的水不得不向地表水体排放。研究了如何处理含油污水并使之达到排放标准。采用PAC、Al2(SO4)3、PAM等絮凝剂对油田含油污水进行混凝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PAC与PAM复配比单独使用处理效果更好,尤其对COD具有很好的去除作用。混凝后含油污水再经过过滤吸附处理,完全可以达到GB8978—1996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采用混凝沉淀-双层滤料过滤-陶瓷膜过滤组合工艺去除丙烯酸丁酯废水中浊度物质。结果表明,废水pH值、混凝药剂投加量、混凝沉淀水力条件不仅对丙烯酸丁酯废水混凝沉淀出水和双层滤料过滤单元出水浊度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后续陶瓷膜过滤单元膜污染均具有重要影响。双层滤料过滤出水浊度与陶瓷膜污染阻力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双层滤料过滤出水浊度越高,陶瓷膜污染阻力越大。废水pH在7.0~10.0范围内、混凝药剂PAC或PAM投加过量、废水流量过高都会造成双层滤料过滤出水浊度偏高,导致陶瓷膜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6.
化学-混凝沉淀处理含氟含重金属废水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解决某铝材电镀工业园含氟含重金属废水达标排放的问题,研究了化学混凝沉淀法同时处理该废水中氟与金属的效果及影响因素,采用正交和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CaCl2投加量与废水中氟离子摩尔比为5∶1(即CaCl质量4 782 mg/L),聚氯化铝(PAC)用量为500 mg/L,pH为9.5,聚丙烯酰胺(PAM)用量2 mg/L时,出水中残留F离子浓度可降至8 mg/L,Cu2+、Ni2+、Cr6+和Zn2+出水浓度分别降至0.05、0.07、0.3和0.1 mg/L,出水能达到《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且最为经济。  相似文献   

7.
魏臻  胡勇有  方平 《环境工程学报》2012,6(7):2123-2128
采用水解-生物陶粒移动床(BCMBBR)-混凝沉淀组合工艺处理南方低浓度、低碳高氨氮生活污水(COD 110~140 mg/L、C/N 4~5),开展中试研究。结果表明,BCMBBR 20 d成功挂膜,快速启动;在水温25~29℃,HRT 8 h,气水比5∶1,混合液回流比150%,无混凝沉淀下运行,COD、SS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均在81%以上,TN平均去除率大于47%,而TP去除率较低;后接PAC+PAM强化混凝沉淀后运行,有效提高了TP去除率,出水TP在0.5 mg/L以下,稳定达到(GB18918-2002)一级A标准。曝气强度不同相应BCMBBR中的微生物相(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也不同,可根据微生物相来指导曝气强度的调节,实现BCMBBR的高效运行。该组合工艺处理废水运行的直接成本为0.24元/m3,是一种适合南方低浓度、低碳高氨氮生活污水的经济高效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8.
在室温条件下,分别选用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铝铁(PAFC)及三氯化铁(FeCl3)对玉米深加工废水进行混凝实验。综合考虑各种混凝剂对磷、COD以及SS的去除效果,最终选取PAC作为混凝剂。采用PAC和聚丙烯酰胺(PAM)作为复合混凝剂,对其去除效果做进一步研究,并确定了最佳投加量及pH值。实验结果表明,在PAC投加量25mg/L,PAM投加量0.5 mg/L,pH为8条件下,混凝效果最佳。磷、COD、SS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0.1%、53.3%和88.2%,对应的出水质量浓度分别为0.41、26.8和2 mg/L。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去除矿井废水中氟离子,利用聚合氯化铝(PAC)对某矿井含氟废水进行混凝效果研究,设计单因素实验,研究了铝氟摩尔比(r)、pH和凝聚时间等因素对PAC混凝去除氟离子的影响,依据响应曲面法的Box-Behnken Design(BBD)实验设计原理,探究了r、pH和凝聚时间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并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混凝效果的影响顺序为r> pH>凝聚时间;在r=19.04、pH=6.5、凝聚时间为2.9 min的最佳条件下,氟离子的去除率为56.4%,与预测值(56.46%)基本吻合;去除氟离子的机理包括PAC对氟离子絮凝沉淀、离子交换和络合沉降等;pH影响PAC在溶液中的存在状态,凝聚时间则影响矾花在溶液中形成的速度以及密集程度,进而影响混凝沉淀效果。由此可以看出,BBD优化模型预测与实际处理效果基本一致,铝氟摩尔比和pH是去除氟离子的主要控制因素。本研究使用的实验方法具有处理工艺简单、效果稳定、成本低等优点,可为实际矿井废水中氟离子的去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某厂硫酸卷曲霉素废水进行预处理试验,为水处理工程设计提供参考.选择混凝-气浮-水解酸化工艺组合作为预处理工艺,试验表明,依某厂硫酸卷曲霉素生产废水特征,以PAC为混凝剂、PAM为助凝剂,投药量分别为100和5 mg/L条件下,混凝-气浮单元的COD、BOD5和SS去除率分别在42.6%~48.7%、25.5%~40.8%和84.6%~92.6%之间;在水解酸化单元接种厌氧污泥,可以大大缩短污泥驯化时间,用经过14 d驯化时间的污泥处理气浮单元出水,HRT为16 h时,该单元的COD、BOD5去除率分别在8.4%~33.8%和5.0%~19.5%之间;气浮单元、水解酸化单元均提高了出水的可生化性.将混凝-气浮单元与水解酸化单元联合作为硫酸卷曲霉素生产废水的生化处理的前处理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