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室气体     
1.概述大气层中痕量气体浓度升高会导致地球气候变暖。这些气体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地球温度保持平衡的途径。这些气体通过吸收地球释放出来的远红外辐射,就像温室一样。促使地球气温升高。这些气体的浓度正在迅速增加。如果照现在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在下个世纪中期以前,全球气温即会升高摄氏  相似文献   

2.
氢动力是未来能源的一个发展趋势,这种动力能够让汽车真正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如果地球上所有的汽车都披上氢动力这件外衣,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排放必将大大降低,这将让我们拥有一个更健康的地球。  相似文献   

3.
1.气候将会如何变化在过去的年代里,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似乎已经增加,这将会使阳光对地球的照射与地面红外线向外辐射的情况发生变化。然而,要具体阐明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后引起气温变化的真实情况却非常困难。在计算由于照射到地面上的阳光与从地面放射出来的红外辐射的变化而引起的气候变化时,需用地球气候系统的计算机模型,而且这种模型必须符合反馈机制。例如,如果地球表面变暖,即会增加冰雪融化量,从而使地面反射回去的阳光减少,使地面温度升高。同时,气候变化又会影响地球上空云量与水蒸气数量,这些都会对今后气候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太阳光照到地球表面,使地球变热,同时地球也向空间散发热量,大气中存在的水气、,二氧化碳、甲烷及其它一些气体即温室气体,它们不会阻挡太阳能传给地球,但能储存一部分地球向外散发的热量,使地球表面具有较高的温度,这是地球上能够出现生命和维持生命存在的原因之一,这种吸热散热在现代工业出现以前是相对平衡的,那时地球的平均温度一直维持在13℃左右。近几十年来,大规模的人类活动以及现代工业的发展使大气组成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大量温室气体正在大气下层集聚,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很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这种现象叫做温室…  相似文献   

5.
《环境》2013,(4):63
近日,由美国航天局资助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新一期《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上报告称,他们的研究员借助地面和卫星观测数据以及17种气候模型,分析了地球北方高纬度地区气温和植被生长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由于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全球变暖,使原本被冰雪覆盖的北方高纬度地区气温持续升高,导致这一地区近年来不断被绿色植物"侵占",超过9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变绿",一些曾是苔原的地区如今已被树林和灌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人类活动不仅对地区环境,也对全球环境,其中包括全球气候造成了威胁。据统计,近几十年来,全球人为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量快速增长,至1990年已超过近6千兆吨(10~9吨,据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1992年统计)。不断增加的证据表明,由于人类活动,主要是能源和土地利用,地球的气候正在变暖,而且将会在下一世纪进一步变暖(升高0.8至3.6摄氏度)。预测的气温变化将会伴随着降水量的变化(更多水灾和干旱),海平面也将提高15至95厘米。这将在经济和环境方面给很多国家,包括中国,带来负面影响。 于1992年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  相似文献   

7.
<正>斯坦福大学一项新研究显示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了经济上的不平等。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气温变化使诸如挪威、瑞典这些寒冷国家更加富裕,同时,拉低了印度、尼日利亚等温暖国家的经济增长。"我们的研究揭示了那些地球上最贫穷的国家因为全球变暖变得更加贫穷",研究的首席作者气  相似文献   

8.
也谈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成为一个人们热议的话题。通过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因素,得出全球气候变暖是众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其中自然因素是基本的影响因素,而人为因素则为主导性的影响因素。认为目前人类能够做到的也只能是提高环保意识,尽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和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量,而对自然因素是无能为力的。中国应采取适合自己的措施应对全球变暖问题。同时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以及生物圈的影响,认为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给人类带来更大的是灾难,而不是利益,因此要尽一切努力减缓气候变暖趋势甚至解决气候变暖问题。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碳能够让阳光的短波辐射渗过大气层,但能吸收地球表面散发出来的长波辐射。因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使地球表面变暖,产生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水蒸汽、甲烷、氟氯烃(CFCs)、一氧化二氮(N_2O)与对流层中的臭氧(O_3)。大气中的这几种气体浓度上升后,会使地球表面气温变暖,并在下一个世纪中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0.
环境地学     
土壤是地上生物的载体和介质,又是地下生物的生活场所,同时也是地上生物和地下生物的联系纽带土壤通过对全球变化的贡献来影响生物多样性土壤又是温室气体的源和汇。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的碳、氮循环过程和速率受到破环,消弱了土壤作为温室气体的汇的功能。土壤通过其内部一系列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作用及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不断地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将导致气温升高,全球气候变暖,极地与高山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大气与水分循环模式和洋流模式发生变异,进而造成水热分配和生境要素的重新组合,…  相似文献   

11.
(3) 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化近年来国际科学社会已经指出,全球气温正在不正常地变暖。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气候是经过长时期形成的,现在正受到大气污染的威胁。 1985年由世界气象组织与联合国环境署在澳大利亚的菲拉赫联合召开的国际会议上肯定了世界气温已经变暖。会议指出,由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的结果,从现在起到下个世纪前半期,全球气温将高于历史上任何时期。太阳光可以使海洋、陆地和植物变暖,然后变暖的地面又把热辐射返回太空,但地面向外辐射的波长比阳光的波长  相似文献   

12.
阳光使海洋、陆地和植被变暖,然后变暖的地面又把热辐射回太空,但向外辐射的波长在红外区。辐射热返回太空时,部份红外辐射热会被某些气体吸收,产生温室效应,使气温升高。这些气体称为温室气体。现将主要温室气体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水安全一般指水生态环境安全、供水安全和防洪安全。全球气候变暖将加快全球的水文循环,导致蒸发和降水等要素在强度和空间分布等方面的变化,表现在:水资源量和时空分布的变化;极端灾害性天气发生的量级和频次可能加强,导致一些地区洪水频繁,另外一些地区出现大范围长时问的高温干旱;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冰川积雪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对沿海水利工程和社会经济产生不利影响;气候变化带来的次生水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引言我们认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_2)的排放会导致全球变暖,事实上我们还应该担心一些虽然产生量很少的气体。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吸收热量的水平比CO_2高出一千倍。本文列出的温室气体清单着重于全部由人类产生的大气污染物——碳氟化合物。在这里,我们通过两个特点比较它们对全球变暖的影响:1.大气存留时间;2.吸收能量能力以及降低辐射效率(能量逃逸到太空的速度)能力。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相似文献   

15.
当前,温室气体的排放使全球气候正向变暖 的方向发展,这已经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原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正朝着保护环境的道路发生转变.本文主要从人为因素简析了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其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并提出了节能减排、遏制气候变暖的一些措施,为人类生存方式转变带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6.
钟天明 《环境》2011,(12):27-29
何谓碳排放?碳排放其实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而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气体,如二氧化碳.它们会使地球表面升温,形成"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不但使全球生态环境恶化,也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影响.今天,人类已经警醒,开始寻找应对"温室效应"的良策,目前所知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减少碳排放.  相似文献   

17.
《世界环境》2012,(5):94-94
一项最新的研究揭示了水坝在气候变暖中的巨大作用:随着水流的忽高忽低,水库是如何产生惊人的温室气体的?华盛顿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通过量化湖泊、水库和河流释放的温室气体总量,分析了水位降低与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温室气体排放量会随水位的下降而急剧增加,水坝和水库对全球变暖的贡献被低估了,水坝和水库是新的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18.
《沿海环境》2002,(6):42-42
刚刚过去的一百年,借助科技的发展, 人类是大大进步了。同时,人类也因对自然的无情掠夺而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走过了100年,人类发现自己遭遇到了威胁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 有资料表明,由于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在过去的100年中,全球气温上升了0.6℃。有人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大规模的环境灾难,它会导致海洋水体膨胀和两极冰雪融化,使海平面上升,危及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此外,气候变暖还会影响人类健康,加大疾病危险和死亡率,增…  相似文献   

19.
《世界环境》2009,(3):95-96
地球臭氧层可能会恢复。不过也永远不会恢复得跟过去完全一样。最新研究表明,温室气体对臭氧层的反弹干扰方式非常复杂,因为温室气体改变了大气的环流模式。这项研究预测,有着巨大漏洞的臭氧层,有的地方甚至还会变得比以前还厚,而其它部分,也许会变得比以前更稀薄。因此,臭氧层在未来极有可能会变得薄厚不均。这表明,温室气体的增加对臭氧层的影响也是惊人的。  相似文献   

20.
国外动态     
中日共同探索抑制温室气体措施 中日两国政府同意共同探索抑制引起地球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排出的措施。日本通产省和中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等以日本庆应大学和中国清华大学为中心,结合产业界进行节能技术的导入和共同开发及普及电动汽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