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2.
如何选择较少的最佳点位,使获得的监测数据能准确地反映大气环境质量,达到规范的要求是环境监测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潍坊市在优化大气布点方面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武汉市城区大气监测优化布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武汉市城区网格布点实测TSP、SO2获取了城区大气污染总体水平的数据,运用Fisher最优分割方法,求出城区5个优化测点数,运用模糊聚类方法对武汉城区48个网格测点的TSP、SO2污染强度置信水平进行聚类;运用日均值和百分位数逼近方法检验;结合优化布点原则等,最终确定的TSP、SO2的5个优化测点能集中反映城区大气环境中TSP、SO2的总体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特征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MATLAB语言实现过程,并将特征分析法、传统布点法,以及BP人工神经网络法对同一地区辐射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核素含量均值作了比较,结果表明,用特征分析法优选出的采样点位,其核素含量均值对传统布点法的相对偏差均为负值,且<10%,即便与BP法相比,也不失其优越性,表明用特征分析法监测一个地区环境辐射平均水平的优化布点是十分理想的. 相似文献
5.
6.
7.
应用物元分析理论和熵权法,建立了辐射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理论模型并应用于实际,对辐射环境监测布点方法作了改进。 相似文献
8.
侯天兰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4,16(5):40-41
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湖南省湘潭市2001年城区环境噪声网格布点及其监测结果总体进行了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点的最优集合,并通过网格布点法与优化布点法对该市2002年和2003年环境噪声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监测的等效声级和标准差平均值均<1dB(A),监测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运用方差分析及模糊聚类分析,对流溪河水库监测布点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水库水质良好,各监测点间及垂向采样点间均无显著性差异;4个库区监测点可分为3类,其余监测点可分为4类。综合考虑确定流溪河水库监测布点方案,应设置对照、控制、出水3类断面,共7个监测点,分别为玉溪河、吕田河、汇水区、库区3个和大坝监测点,每年6月进行垂向分层采样,其余月份进行表层采样。 相似文献
10.
质量保证体系是网格实测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优化布点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 ,该体系可确保实测数据准确可靠和研究成果质量 ,具有可操作性并已在实践中应用 ,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昌吉州农村水环境、空气质量及土壤调查现状的监测分析,获取农村环境现状情况,依据取得的数据综合评价农村环境的动态变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及提出可行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针对水环境质量的均值污染指数评价方法的缺点,提出了利用活性污染指数法评价微污染水体环境质量。经对此方法的运用,并与均值污染指数法进行比较,评价结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4.
15.
科学合理地布设水质监测断面是全面准确获取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前提条件。利用研究区域现有断面2014年的监测数据,结合水资源调度方式和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划分为五大片区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断面优化,通过F检验和t检验表明优化前后断面无显著差异。同时,提出了一种综合的水环境质量考核办法——区域水环境综合评价考核指标,该指标包括骨干河道、乡村河道两类考核断面,采用综合水质评价与单因子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设置适当的权重系数,评价结果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区域水环境质量状况,基本满足对区域水环境质量考核评价的管理需求。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九五”-“十一五”期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简称城考)中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指标的定义、内涵,监测指标内容及分类、指标权重及评价标准等因素的变化规律.指出,应重视环境质量指标选择与当前环境污染现状的衔接,补充重金属等环境优先污染物指标为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指标.提出了新的筛选原则和指标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7.
18.
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一种新方法—模糊综合指数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目前流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缺陷,并将模糊综合评判与经典大气质量综合指数法的优点相结合,介绍一种新的综合指数法-大气环境质量的模糊综合指数法,大量计算表明新方法具有许多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20.
塔里木河中游水质污染原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002、2003年塔里木河中游水质现状的分析及上下游水环境质量对比和污染因子对比,得出塔里木河中游水质污染的主要污染因子及形成污染的原因。为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