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环境问题的出现 人类是自然的产物,又是自然环境的改造者.1989年12月26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称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  相似文献   

2.
自从地球上出现人类以来,人类的生存与自然环境之间就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人在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通过呼吸、饮食等各种新陈代谢作用与其周围的地质地球化学环境进行多种形式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为了求得更好地生存,人类就要不断地改造和利用自然,从环境中摄取自身所需的物质;与此同时,也必然会向自然环境排放出大量的污染物。许多人为因素进入了地质地球化  相似文献   

3.
从自然环境资源的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以及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等方面,论证了自然环境资源具有价值,从而为有偿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并进一步揭示了造成自然环境资源危机的重要原因是其价值实现不足。人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获取了“虚假利益”;最后提出了自然环境资源实行有偿使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人类是特定自然环境条件下生物进化的产物,大自然是孕育着人类诞生和发展的摇篮。人类本应充分认识和高度爱惜自然环境。但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却带来了资源破坏、环境污染及人口膨胀等社会问题,使自然环境面临着几乎难以承受的压力,这就迫切需要人类来调整和解决。否则,人类将受到自然更大的惩罚。  相似文献   

5.
重金属污染与指示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植物与化学元素重金属污染物在环境中不能被生物降解,只能在价态和形态上发生转化,并且可以在生物体内富集积累。因此,对人类的健康与生存带来潜在性的威胁。现在世界上对重金属污染问题十分重视。研究重金属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环境科学的重要课题。在自然环境中,植物的发育、生长和繁殖需要一定的营养。而各种植物所需要的营  相似文献   

6.
长期保藏对厌氧氨氧化污泥脱氮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目的是开发经济有效的ANAMMOX污泥保藏技术。把厌氧氨氧化污泥在30℃、自然环境、5℃和-20℃下分别保藏15、30、45、150和365 d。结果表明,保藏后的厌氧氨氧化污泥对底物的转化比都不是典型的ANAMMOX反应计量比。通过物料衡算,保藏后的污泥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硝化能力。冷冻(-20℃)保藏不但运行费用高,而且使污泥的厌氧氨氧化活性丧失。厌氧氨氧化污泥在5℃保藏后的剩余活性高于同期30℃保藏的污泥。但短期(≤45 d)内,厌氧氨氧化污泥在自然环境(春、秋和冬季)中避光缺氧保藏是较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使用的化学农药中,六六六制剂仍占相当数量。因此,研究六六六在农作物上的残留对保障人民健康和保护自然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利用放射性碳—14标记六六六研究了“乙氯杀螟粉”(含有效成分丙体六六六3%和对硫磷1%)中六六六  相似文献   

8.
摘要 硝化过程是自然界氨氮污染降解的主要生化机制,氨氧化细菌对于富营养的河流、海洋及土壤环境等自然生境具有重要作用.氨氧化细菌的群落结构很复杂,且在不同研究区的时空上存在很大差异性.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各种自然环境中存在的氨氧化细菌得到了研究.目前,中国对氨氧化细菌的研究多集中于污水处理、土壤等方面,采用非培养方法对自然环境中氨氧化细菌的研究较少.首先介绍了氨氧化细菌的发现过程和生理特性,其次论述了不同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土壤和水生生态环境等自然生境中氨氧化细菌研究进展和研究方法,最后提出了自然生境中氨氧化细菌研究的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大法,它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加强。环境保护法的公布和实施,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合理地利用自然环境,防止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们丽水地区为了保护好自然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组织了多次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历史情况、社会经济和当前自然环境现  相似文献   

11.
20 0 1年 5月 2 3日 ,包括中国在内的 90个国家的环境部长或高级官员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代表 各自政府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 ,从而正式启动了人类向有机污染物 宣战的进程。根据该公约 ,各缔约国将通过法律 ,禁止或限制使用 1 2种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特 别有害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 这 1 2种污染物是 :艾氏剂、氯丹、滴滴涕、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灭蚁灵、毒杀芬等 8种杀虫 剂 ,以及多氯联苯、六氯代苯、二、呋喃。这些污染物能够沿食物链传播 ,在动物体内的脂肪上聚 集。它…  相似文献   

12.
人类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对人的健康状态或疾病发生是个决定因素。现代医学和病理学的发展,从环境及其变化的角度加以历史地考察,显然环境病理学是继19世纪基础病理学、20世纪传染病理学、诊断病理学之后在70年代后出现的一门新学科。它是环境学科(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地学、环境医学等)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中,广泛分布着放射性物质即天然和人工放射性核素。前者,其一是从地球起源时代就存在着的,其二为自然界核反应所生成。后者多为核武器试验及原子能设施所产生的。自古以来,人类就一直受到射线的辐照,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均未能幸免。同时,由于放射性核素在外环境中能通过各种途经迁移至人体。  相似文献   

14.
水环境中邻苯二甲酸酯的迁移转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一类普遍使用的化学工业品,并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已有研究表明,PAEs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和自然环境有非常大的危害.总结了PAEs在地表水中的分布和在水体中迁移转化的主要途径,如水解、光降解、与颗粒物(沉积物或悬浮颗粒物)的作用以及生物转化作用,并指出对它们进一步研究的重要性和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美国化学工程学会环境保护分会每年向为保护和改善人类的自然环境而作出杰出的贡献的人(限于本会会员)颁发化学工程环境保护奖,奖金为1000美金。评奖标准包括研制和发明新的环境保护设施等。  相似文献   

16.
1.芳香族化合物和生物分解 1.1 芳香族化合物及其性质芳香族化合物的基础是苯,苯上的一个氢被羟基取代后生成苯酚(石炭酸)。原先,苯酚是从煤焦油中发现的。现在,工业上是用苯磺酸碱熔融,氯苯水解等方法生产。也可用丙烯来生产。苯酚是无色的结晶,具有特殊的臭味,有毒,接触苯酚会引起皮肤发炎。工业上,它是极重要的原料,大量用于制造水杨酸、苦味酸,水杨酸苯酸,各种染料和各种树脂等。因此,苯酚就随着各种废物大量排入  相似文献   

17.
一、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大意义保护大自然,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目前国际上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资源、环境、人口是当今国际环境保护涉及的三大问题)。由于它是开展自然保护工作的重要基地,对保护、恢复、发展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存自然历史产物,改善人类环境以及促进生产、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国家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代表不同自然景观地带的生态系统,特别是为了拯救和保存某些濒于绝灭的生物种源,监测人为活动对自然界的影  相似文献   

18.
云南,以多姿多彩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力资源、农业资源及旅游资源等等而闻名于世.但是,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且很不均衡,经济技术较落后.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的诸如水土流失、植被复盖率下降、自然灾害频繁;局部地区工业发展特别是城市发展导致的环境污染.这两大问题,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开发节奏的加快日益突出.因而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我省的环境发展战略,就是为了探讨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内在联系和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的规律,谋求永续利用我省自然资源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最佳选择.本文从我省的自然环境特征、人类开发环境类型、开发中已出现的环境质量问题,发展趋势分析和维护环境良好质量的战略途径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的.内容以“污染问题”为主,兼顾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问题,概略地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氟是自然环境中的广布元素。它已被确认为动物和人体的必需元素,但动物和人体对其需要量甚少,环境中氟的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动物和人类的牙齿和骨骼造成危害,同时植物对氟的反应也极敏感。因此,自然环境中氟的分布状况和人类生产活动所造成的氟的重新分布,都可能形成严重的环境问题。概括起来,我国氟的环境问题有三种:  相似文献   

20.
前言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基础。大自然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是科学地认识自然。从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发展变化规律上,分析各组成要素及其整体对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程度,为保护大自然,进一步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自然环境质量评价涉及的范围大、内容复杂,因此在评价的原则、指标体系和方法上应与城市污染评价或区域性污染评价有所不同,应更全面、更综合地进行自然环境质量状况和维护生态平衡的研究,为永续利用自然资源、管理环境提供科学依据。自然环境质量评价在国外研究不多,美国、苏联、捷克等国做过一些工作,但还没有完整评价方法和系统,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