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兰州市城区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兰州市2002~2009年的城区大气污染物监测结果,分别对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和二氧化氮(NO2)3种主要大气污染物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其现状特征和变化规律,揭示了兰州市城区大气污染的现状及时间分布特征,并对兰州市城区大气污染的成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保定市区夏季环境空气污染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保定市区大气污染物浓度水平及其变化规律,统计分析了2013年7月1日-8月31日6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子站PM2.5、NOx 、SO2、和CO逐时监测资料.结果表明:各污染物空间差异显著.二氧化硫的日变化呈单峰型结构,PM2.5的日变化表现为夜间高白天低,氮氧化物及一氧化碳的日变化呈现双峰型特征的变化规律.通过对污染物周末效应的分析,发现四项污染物浓度周末与工作日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大气环境监测是对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观察、分析其变化和对环境影响的测定过程。大气污染监测是测定大气中污染物的种类及其浓度,观察其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NAQPMS)对沈阳市大气污染物的输送与化学转化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对SO2、NO2和PM10等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NAQPMS模式系统能较好地模拟出沈阳市的大气污染物输送与化学转化情况,SO2 NO2和PM10的模拟值与观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该模式能较好地反映这些大气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可为今后深入开展沈阳市大气污染数值预报与传输扩散研究提供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应用Models-3模式系统对沈阳市空气质量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美国环保局开发的新一代空气质量模式系统Models-3,对2002年冬季采暖期间沈阳市大气污染物的输送与化学转化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对SO2、NO2和PM10等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Models-3模式系统能较好地模拟出沈阳市的大气污染物输送与化学转化情况,SO2、NO2和PM10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该模式能较好地反映这些大气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可为今后深入开展沈阳市大气污染数值预报与传输扩散研究提供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长治市建城区空气监测资料的统计 ,归纳出建城区内大气污染物的变化规律 ,对造成这一变化规律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找出之间的联系特征  相似文献   

7.
文剑平 《环境科学》1990,11(4):26-30
以野外监测数据为基础,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掌握大气污染物的变化规律,然后采用熏气试验测定植被对污染物的净化速率,建立大气污染物的植被控制模型,并以此提出了益阳市大气主要污染物的植被负荷及绿化设计。  相似文献   

8.
长治市城区大气污染物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长治市建城区空气监测资料的统计,归纳出建城区内大气污染物的变化规律,对造成这一变化规律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找出之间的联系特征。  相似文献   

9.
陈燕 《云南环境科学》2005,24(Z2):102-105
通过对昆明城市空气中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和构成,以及SO2、NO2、PM10三种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季节变化、日变化和空间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说明昆明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污染特征,为昆明城市空气污染防治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运用近五年的大气监测数据分析了甘南县大气污染特征,指出了影响甘南县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及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大气环境容量与工业布局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合理地确定七台河市新兴区大气环境容量,对新兴区现有的焦化工业布局进行分析,提出存在的环境问题,并运用点一轴空间结构相关的区域工业布局理论提出切实可行调整方案,根据现有焦化企业大气污染源及气象资料,运用多源气流扩散模式借助计算机EIA.环评助手软件对七台河市新兴区大气环境容量进行预测,同时对当前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超标现象提出削减计划和治理措施,并对未来新兴区工业布局发展提出可行的改进方案,从而使新兴区发展成为环境友好型工业区。  相似文献   

12.
能源型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阜新市的大气污染源的分类建立了大气污染的浓度模型,给出了主要污染物的平均污染浓度的计算结果;同时,对阜新市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计算出阜新市环境质量浓度指数并得到相应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3.
泰安市冬季一次严重空气污染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泰安市空气污染形成原因,选取泰安市2016年12月一次严重空气污染过程,利用泰安市2016年12月地面和探空资料及NCEP/NCAR(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提供的FNL资料,对泰安市严重污染期间大气环流形势、边界层条件、污染源及传输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泰安市霾污染期间,500 hPa大气环流形势呈"两槽一脊"的特征,850 hPa泰安市处于南支槽前,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为ρ(PM2.5)的升高提供了有利条件;泰安市近地面处于高压控制下的弱风区(平均风速约为1.2 m/s)且边界层有逆温层存在,阻碍了PM2.5的垂直输送,造成近地面ρ(PM2.5)急剧升高.此外,泰安市及周边地区污染严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本地输送占比约为34%,其余均为外来传输,即污染物主要通过外来源传输,本地污染源贡献比率较小.污染物的高、低空传输路径不一致,低空污染物主要从安徽省水平输送至泰安市,高空污染物则先由河北省、河南省向南传输至安徽省、湖北省等地,再随南风气流向北输送至泰安市.研究显示,外来污染源传输作用配合本地静稳天气形势是造成此次泰安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新泰是山东省重要的煤炭工业城市,为泰安市环境空气监控城市;新泰环境监测站在青云城区和新汶城区设置新泰气象局、新汶孙村社区两个监测点位,监测PM10、SO2、NO2三项指标;城区空气执行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浓度值;分析了新泰市2009年-2012年的大气监测数据及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趋势,采用《GB/T 3840-91》标准计算了两个城区的大气环境容量;最终为城市经济发展置换大气环境容量以及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太原市大气污染防治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太原市2003年-2013年大气中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为依据,分析了其季节、年度变化特征和外源输入的影响。2013年污染物的季节变化显示,SO2在冬季较高是受采暖排放影响;PM10在春季由于扬尘使其浓度最高。2003年-2012年间SO2和PM10浓度呈显著下降趋势,但仍较严重。重污染天气受来自西南、西北和东南方向的气团影响。太原市城区SO2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总量已超过大气环境容量,其中主要是工业排放。对重点工业企业搬迁的方向也将对太原市空气质量改善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南通市一次连续空气污染过程的气象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2005年11月22日至12月2日南通市及邻近地区出现的大范围、长时间连续空气污染过程的天气形势和主要气象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型稳定性高压伴随而来的稳定层结和小风速,导致大气污染物难于扩散,是这次空气污染过程的主要原因;弱冷空气无法改变大气稳定层结,难于结束空气污染状态;随着强冷空气到来,大气环流形势改变,空气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乌海市几年来的大气污染变化规律及呼吸道疾病患病率的统计,从乌海市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工业结构以及环境空气现状,结合乌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最近六年的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结果,从室内、外诸方面探讨了乌海市大气污染现状的成因,提出本市呼吸道疾病患病率与大气污染间的必然联系,并对改善乌海市大气环境现状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为当地政府环保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延安市近年来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延安市市区大气环境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近年来的变化特征,并对其进行了原因分析,从而找出了影响市区大气环境质量的一些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进一步改善延安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06—2010年晋城市主要大气污染物监测结果为依据,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Ⅱ级标准对晋城市市区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全市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为晋城市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十二五”晋城市的更好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边界层气象要素时空分布及其变化对银川市冬季持续污染天气过程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的影响机制,利用2016年12月1日-2017年1月31日逐时空气质量以及地面和逐日定时探空气象观测数据,根据大气污染级别和过程持续时间,选取2016年12月9-21日(简称"1211过程")和2016年12月29日-2017年1月9日(简称"1231过程")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和天气诊断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比较银川市冬季两次典型持续污染过程演变特征及其与地面气象要素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大气环流、边界层要素变化对银川市冬季典型污染过程的可能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银川市冬季两次大气污染过程持续阶段,地面均以偏东或偏南风为主,风速较小,相对湿度较大,能见度较低;在污染清除阶段,地面风向转为西北或偏北风,风速较大,相对湿度较小,能见度较高.②当冬季欧亚大陆中纬度区域500 hPa高空盛行纬向气流,850 hPa高度上银川市受反气旋环流和暖温度脊控制,并且有弱暖平流从西南部向北输送时,银川市易出现静稳型持续污染天气.③冬季银川市持续大气污染过程中,ρ(PM2.5)与风速呈负相关(R平均值为-0.326),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R平均值为0.688),与能见度呈显著负相关(R平均值为-0.905),与边界层高度呈较显著负相关(R平均值为-0.575).④银川市冬季静稳型持续污染天气主要分为弱西北和平直西风气流型两种,弱西北气流型具有近地面层逆温弱,污染物积累慢,清除快的特征;平直西风气流型具有近地面层逆温强,污染物积累快,清除慢的特征.研究显示,冬季银川市上空500 hPa高度盛行纬向气流,地面主导风向为偏东或偏南风时,随着地面相对湿度增大、近地层风速减小、大气垂直上升运动减弱、边界层高度降低,大气中ρ(PM2.5)将迅速升高,银川市易出现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静稳型持续污染天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