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研究分析PM_(2.5)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对昌吉市典型区域昌吉州环保局2016-01月至2017-01月采集的大气细颗粒物(PM_(2.5))样品,利用美国(Sunset Lab Inc)大气气溶胶元素碳与有机碳仪分析了其中的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浓度水平、污染特征及其可能来源,以期为深入了解昌吉市颗粒物污染现状,制定大气污染防治对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昌吉市OC和EC的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0.13~46.71μg/m3和0.05~8.25μg/m~3,5月份质量浓度最小,EC的质量浓度月分布无明显变化,OC和EC最大浓度均出现在2月。OC的质量浓度季节变化特征呈现冬季秋季夏季春季;EC的质量浓度季节变化特征呈现冬季秋季夏季春季。在不同的季节,OC的浓度变化比较明显,EC排放相对稳定。对各季节OC、EC相关性分析中可以看出,昌吉市OC、EC相关性表现为夏季最强,春秋次之,表明昌吉市夏、春、秋OC、EC具有相似来源或大气扩散过程,主要来源于交通源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冬季相关性较低,说明OC和EC来源复杂,冬季进入采暖期,采暖期燃煤燃气增加,排放量增大,排放源结构复杂,大气污染可能受多种源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2.
于2009~2010年典型月份采集成都市区大气PM_(2.5) 样品,采用IMPROVE-热光反射法对样品中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和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EC)进行分析,探讨OC和EC浓度水平、来源及二次有机碳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成都市年均OC和EC质量浓度分别为(22.6±10.2)μg/m3和(9.0±5.4)μg/m3,与国内外其他城市相比,污染严重;OC和EC的质量浓度呈现明显季度差异,均为秋冬季春夏季;相关性分析表明,OC和EC秋冬季节相关性较好,表明其来源相近,春夏季节相关性差,表明其来源较为复杂;OC/EC值2,且估算出二次有机碳(secondary organic carbon,SOC)年均值为(8.9±4.6)μg/m~3,占OC质量浓度的38.5%,表明二次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3.
济南市环境空气中PM_(2.5)的碳组成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济南市环境空气中PM2.5中碳组分污染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济南市环境空气细颗粒物中碳主要以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形式存在,二者浓度以冬季最高,且变化趋势相同;OC占总碳比例较高;冬季二次有机气溶胶(SOC)浓度最高,与污染源排放及气象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沈阳市环境空气秋冬季PM2.5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质量浓度,研究环境空气PM2.5中OC,EC的污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沈阳城区秋季环境空气EC和OC质量浓度较高;秋冬季二次有机碳(SOC)平均质量浓度分别达到8.28~14.81μg/m3和6.98~11.59μg/m3,二次污染程度较为严重;通过碳组分进行主成分分析,秋冬季碳组分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燃烧、燃煤排放和汽油车尾气;冬季K+与OC,EC,SOC之间的相关性较好,K+与OC,EC,SOC具有一定的同源性;冬季OC与EC相关性较好,冬季碳质气溶胶污染源来源相对一致。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潍坊市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污染特征,于2015年在潍坊城区开展了不同季节的颗粒物观测试验,分析了PM_(2.5)样品的碳组分(OC和EC)、水溶性无机离子和无机元素等。结果显示,在观测期间PM_(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污染最为突出,其次为有机碳、微量元素和元素碳。受采暖季燃煤消耗量增加影响,该季节PM_(2.5)中碳质组分含量、部分水溶性离子(SO_4~(2-)和NH_4~+)含量、人为微量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季节。风沙季,PM_(2.5)中OC主要来源于二次有机碳。  相似文献   

6.
通过采集沈阳市环境空气不同时期PM_(2.5)样品,测定其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含量,研究采暖期、非采暖期环境空气PM_(2.5)中OC,EC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沈阳市采暖期PM_(2.5)中OC,EC的含量高于非采暖期,而且采暖期OC,EC在PM_(2.5)中所占比重较高;采暖期PM_(2.5)中EC和OC的相关系数R是0.75,非采暖期为0.58;采暖期与非采暖期PM_(2.5)中SOC浓度分别为5.87μg/m3与3.92μg/m3,占OC含量的32.95%与50.05%。沈阳市采暖期OC和EC存在一致或者相似来源,采暖期OC和EC主要来源于柴油和汽油车尾气排放及燃煤排放,而非采暖期主要来自柴油和汽油车尾气排放,非采暖期大气光化学活性较高,二次污染源的贡献增强。  相似文献   

7.
从整体水平、相关性、采暖期和非采暖期特征、采暖期不同污染程度碳质浓度变化以及小时变化等多方面研究了城区碳组分污染特征,为PM2.5污染防治提供管控依据。研究结果表明:OC和EC的总和采暖期数值明显高于非采暖期;采暖期碳组分受一次源排放的影响更大,二次生成估算的SOC平均浓度为(1.57±1.27)μg/m3,SOC约占OC的38.1%,不同污染程度下的SOC占OC的34.3%~38.9%;非采暖期碳组分受二次生成的影响较大,估算得到的SOC平均浓度为(1.60±0.91)μg/m3,在OC中占比为59.9%;OC和EC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以青岛市2001年至2010年大气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监测结果为依据,对青岛市大气主要污染物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各年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来青岛市大气环境质量处于尚清洁状况,且在不断改善;受工业扬尘和建筑扬尘的影响,青岛市主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PM10;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加之落后的工艺设备等原因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随着青岛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以氮氧化物为特征的机动车尾气的污染日趋明显,因此,冬季采暖燃煤利用、机动车尾气控制及城市扬尘抑制仍是青岛市未来大气污染的治理重点,强化燃煤脱硫技术和改善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青岛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南充市冬季大气PM_(2.5)污染特征,于2017年1月对南充市大气PM_(2.5)进行采样,分析水溶性离子、无机元素和碳质组分的组成、浓度水平和来源。结果表明,二次无机离子SO_4~(2-)、NO_3~-、NH_4~+是南充市冬季大气PM_(2.5)水溶性离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总离子的86.7%;NH_4~+与NO_3~-和SO_4~(2-)主要是以NH_4NO_3和(NH_4)_2SO_4形式存在,SOR和NOR平均值分别为0.51和0.23,SOR高于NOR,说明南充市冬季硫氧转化速度比氮氧转化速度快且二次离子污染较为严重;NO_3~-/SO_4~(2-)比值为1.11,表明移动源是南充冬季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并且南充市冬季大气PM_(2.5)偏酸性。OC、EC是大气PM_(2.5)重要组成部分,OC/EC比值大于2,SOC对OC的贡献率较大(65.3%),南充市冬季大气PM_(2.5)中OC主要来源于二次污染。OC、EC之间相关性较好(R=0.84),二者具有共同的来源。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南充市冬季PM_(2.5)的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燃煤、二次污染、生物质燃烧、土壤及建筑扬尘。  相似文献   

10.
对南昌市2016年1月一次以PM_(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大气重污染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其污染特征及成因。重污染时段PM_(2.5)中SO_4~(2-)、NO_3~-和NH_4~+质量浓度之和占42.1%,重污染日OC/EC为4.73,均明显高于非污染期间,说明二次无机离子和有机物贡献较大;NO_3~-/SO_4~(2-)均值为0.85,高于非污染期间的0.56,表明南昌市固定源和移动源污染并重,且重污染期间移动源贡献比例增大。区域污染传输,加上低压、低风速和相对较高的湿度等不利于大气扩散的气象条件可能是此次重污染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大连市环境空气中PM_(2.5)含碳组分浓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9~12月对大连市环境空气中的PM2.5、有机碳和元素碳进行连续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碳约占PM2.5质量的14.0%,元素碳约占6.9%,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总质量约占PM2.5的21%。一半以上的天数有机碳与元素碳比值超过2.0,说明大连存在二次污染。有机碳与元素碳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约为0.93,表明有机碳和元素碳可能有相同的污染来源。较大降水能有效降低PM2.5、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浓度,风速与PM2.5、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浓度呈负相关,雾霾天气时,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浓度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describes the methodology used to obtain the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VOC) source signature of vehicle exhaust. To accomplish this, C(2)-C(9) VOCs were measured in a traffic tunnel located in Seoul, South Korea. The effect of VOC concentrations from the outside ambient air was considered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source signature.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ambient air on VOC concentrations inside the tunnel, the ratio of propane to the total VOC concentrations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entrance and middle sites in the tunnel. Propane was used as a standard not only because of its in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vehicle exhaust gas, but also the fact that propane is the most abundant VOC in the atmosphere of Seoul. The ratio of propane to the total VOC concentrations was higher at the entrance site than at the middle location by, on average, 60%. This suggests that ambient air affects the inside tunnel air to a greater extent at the entrance site as compared to the middle site. The contribution of ambient air to the air inside the tunnel at the entrance location varied from 30% to 67%, with an average of 55%. This is 1.5 times higher than the value measured at the middle location, which ranged from 20% to 48%, with an average of 36%. This shows that ambient air substantially affects the inside air of the tunnel. Excluding the effects of ambient air on the air inside the tunnel can provide an improved chemical composition for vehicle exhaust using tunnel measurements. We believe that the concentratio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sites within the tunnel provides a more accurat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vehicle exhaust as compared to that obtained from a measurement taken at only one point inside the tunnel.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6-2010年上海市青浦区PM10和同期地面气象要素的监测资料,定量分析PM10的季节变化规律以及PM10与降雨量、大气湿度和风速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PM10浓度在夏季处于低值,冬季处于高值;5mm/d以上的降雨对PM10有显著的清除作用,且春夏季降雨的清除作用大于秋冬季节。PM10浓度与大气湿度基本呈负相关关系。风速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PM10的扩散但不至造成扬尘,春夏季节的适宜风速是1.5~3.5m/s,冬季的适宜风速是1.5~2.5m/s。  相似文献   

14.
为增强模式预报准确性,提高激光雷达数据在化学模式中的应用水平,建立激光雷达同化系统,将激光雷达数据引入模式,利用WRF-Chem模拟2016年12月6日~10日一次污染过程,将激光雷达监测的气溶胶光学深度(AOD)反演成近地面PM2.5浓度,通过三维变分同化技术订正模式原始场,调整模式预报结果.实验对比发现,反演同化后...  相似文献   

15.
王露  侯曌  赵卓勋  刘蔚  吴悠  李兰 《四川环境》2022,(1):96-102
利用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荆州城区3个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的污染物监测数据和荆州国家气象站地面气象要素观测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对荆州城区空气质量分布及重污染过程天气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空气污染综合指数冬季最高,春秋季次之,夏季最低;PM2.5、PM10、 CO和NO2的浓度在上午和傍晚至上半夜其...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2011年重庆区域灰霾统计结果表明,灰霾污染状况已逐步由重度和严重灰霾向轻中度灰霾污染过渡,污染程度得到好转。灰霾/非灰霾对比发现颗粒物PM2.5污染浓度较高,超标率较大,占颗粒物污染较大比重,且对能见度影响显著。2011年BC/PM2.5平均比值为18%左右,且比值时间序列变化趋势与全年灰霾污染总体发生趋势相符。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吉林市江北化工区内、外的大气污染物SO2排放调查,以及环境空气中SO2浓度调查,并应用多源模型(ISC3),结合B值削减分配法计算江北化工区环境空气中SO2的环境容量,计算出该区域的剩余环境容量为16732.04t/a。  相似文献   

18.
以乌鲁木齐市环境监测站1996-2010年监测的大气中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数据为依据,分析了乌鲁木齐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及变化趋势,阐明了乌鲁木齐市以煤烟型和沙尘型污染为主的大气污染现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采暖期污染重于非采暖期的特征,并提出通过改变能源结构、调整工业布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措施来改善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现场实测,获取了在不同行驶工况下深圳市横龙山隧道内CO浓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堵车、缓行及正常行驶3种情况下,隧道入口、隧道中及隧道出口的CO浓度均逐渐升高,堵车时隧道内CO浓度最高,正常行驶时的浓度最低.采用环保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关于在用车综合排放因子的研究成果中第3阶段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计算隧道内CO浓度,结果与实测数据相符,CO在纵向全射流通风隧道内扩散规律符合一维纵向空气质量扩散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