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苏里格气田钻采作业废物产生量大且较为分散的问题,对产生的钻采废水、废钻井液等进行集中处理,最终产物进行资源化利用。介绍了三者的处理工艺流程,钻采废物集中资源化处置技术在苏里格气田的应用表明,钻采废水处理后,出水可以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类标准及GB 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中绿化用水标准。产出的中水在井场部分回用后其余全部用于灌溉园区植被;对以废钻井液和岩屑无害化处理产物为原料制作的免烧砖、烧结砖成品浸出液进行了检测,浸出液CODCr、石油类、氨氮、重金属等指标可以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每口井可以节约6%~10%的井场土地面积,环保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张丽  刘建雄 《环境教育》2008,(12):28-30
一、江苏省绿色社区创建概况 江苏省绿色社区创建活动起步于2002年。当年10月,为加强全省2000多个社区的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省环保厅号召省、市、县三级环保系统,组织万人进社区,由省厅污控处牵头详细摸底,掌握了社区的规模、社区污染现状、居民对环境的需求,对居民反映强烈的噪声、油烟、废水等环保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努力为社区居民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省环保宣教中心在13个省辖市选择了14个社区试点,开展“一十百千”社区环保宣教工程,  相似文献   

3.
江苏绿色社区创建之路 江苏省绿色社区创建活动起步于2002年,当年10月,为加强社区的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省环保厅号召省、市、县三级环保系统,组织了"万人进社区"活动,经过详细摸底,掌握了社区的规模、居民对环境的需求、社区污染现状等环保热点、难点问题,探索解决办法,为社区创造良好生活环境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含油固废来源、类型、产生量及面临的形势,分析了含油固废管治存在的适宜技术少、 处理达标难,次生污染重、需系统治理,资源化途径少、难以推广利用和监管不到位、有效监管难等问题;提出了推进全生命周期防治、实现污染物近零排放,强化全生命周期监管、确保本质环保和零污染事故发生,加大研发与政策支持、促进高质量低碳发展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资源化治理糖厂"三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利用蔗糖厂的条件,采取"以废治废"和资源化系列技术治理蔗糖厂"三废",引入清洁生产概念,将污染物治理的产物全部转化为可就地使用的农肥,形成蔗糖业的良性循环,有效促进了蔗糖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区环境圆桌对话会议已从最初的简单的会议模式,逐步转变成解决社区实际环境问题、改善社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它促进了社区、社会的和谐,增强了政府职能部门的环境管理能力,是环境行政管理的延伸和有益补充。同时,它促进了企业改善环境行为,提高了居民参与环保的热情和动力,实现了个人、单位、社会的三赢,成为解决当前环境问题的新途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城镇居住区的生活污水资源化越来越受到关注,掌握其水质水量变化趋势对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十分必要。分别以北方某城市、南方某城市、东部某城市的典型居住区为例,开展了水质水量调查。研究表明,居住区的水量变化规律有很强的地区差异性,且与当地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北方地区的污水各项污染物浓度平均比南方地区高10%。主要污染物的浓度与用水量有一定相关性,除去夜间的洗浴时间,在用水高峰期尤其是清晨期间浓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绿色社区"创建活动,是增强公众环境意识和文明素养,促进社区环境建设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有力举措,是实施全民环境教育的综合阵地,对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福建绿色社区的创建工作始终以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提高居民环保意识与居民参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坚持倡导绿色消费与创建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污泥好氧发酵及其土地利用是城市污泥无害化及资源化处置的主要方式。污泥发酵产物含有大量养分及有机质,对改善土壤状况、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等具有重要作用;但污泥发酵产物在土地利用过程中也存在着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累积、植物盐害等潜在的环境风险。系统总结了污泥好氧发酵方法、污泥发酵产物农用、园林绿化、土地改良及环境风险,认为未来应加强研究污泥发酵产物土地利用跟踪监测及生态环境风险评估、加快污泥发酵产物土地利用相关标准制定,为污泥安全环保有效资源化处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受建成时间早及基础设施滞后等因素的影响,老社区存在着种种环境问题,给社区居民的工作、生活造成障碍。但由于缺乏资金和完备的管理体制,解决它们的环境问题难度很大。同时,老社区在全国社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解决其环境问题对推动社区的环保工作、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推进全国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今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在北京市调研了部分社区的环保改造实践,其中,“老社区、新绿色”社区环保公益行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许多好经验值得各地在绿色社区创建过程中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强化污水治理力度、大力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同时,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应受到关注;作者分析了污水处理曝气过程产生的废气和排放量,以及废气含有的污染物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应对污水处理废气进行研究及治理的新论点。  相似文献   

12.
湿式电除尘器对PM_(2.5)的治理效果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大气复合污染物控制有效治理技术装备,湿式电除尘器在治理PM2.5(细颗粒物)、酸雾、气溶胶、亚微米颗粒物、汞、重金属及二英等污染物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论述了湿式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主体结构及主要技术特点,探讨了湿式电除尘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电子信息行业长期以来都被定义为一个“高产值、低能耗”的清洁产业,其水环境压力经常被低估.以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核心地区太湖流域为例,对电子信息行业的水资源消耗、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以及危险废弃物的处置等方面进行了评估,发现高度集聚的巨大产能与特定区域水环境容量的矛盾、污染的产业链转移以及处于“微笑”曲线底部引致的环境投入压力是我国电子信息行业水环境压力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4.
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工作是广东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重要的日常管理工作之一,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规范运营和到位监管,是保障广东省环境保护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环节,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陕北能源开发生态环境补偿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陕北能源开发入手,通过对生态破坏、经济损失的分析,论述了生态环境补偿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出了生态环境补偿的依据。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生态的损失补偿是企业产品成本的构成部分,而不应是社会责任承担。阐明了补偿费征收管理办法主要应包括征收范围、征收机构、征收标准、管理使用和罚则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树脂砂处理工部除尘系统的划分和主要生产设备除尘罩的设计,重点论述了除尘系统二的设计方案和设备选型,给出了设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7.
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处置项目的恶臭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给出解决问题的技术路线显得十分迫切。恶臭污染防治在技术层面上包括三个方面:隔离稀释、主动防控和被动阻控,隔离稀释可作为技术手段完善前的阶段性措施,主动控制是所有臭气控制手段中最为经济有效的方式,被动阻控作为改造现有项目的臭气防治方式。应针对设计目的,在系统集中度、气量计算、技术选择等方面,合理选择封闭系统,优化收集系统,合理选择终端处理系统,实现技术方案的可靠性、高效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8.
美国环保产业发展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环保产业作为新兴战略产业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成长。美国作为全球环保产业的领头羊,其环保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行之有效的发展政策。美国政府主要通过法律法规、税收、贷款、债券、基金、放宽出口管制、以外交促贸易等政策措施,促进了美国环保产业的技术创新、投融资及国际贸易。借鉴美国政策经验,我国应在环保产业管制政策、技术创新政策、财税政策、国际贸易政策上做出相应改进,以促进我国环保产业积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秦纪洪  孙辉  韩祎  刘琴 《四川环境》2005,24(4):92-96
自然生态小区是构建优美生态环境区域的生态“细胞工程”。它根据当地的自然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以较小的经济和社会代价实现一定区域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文明有序、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社会经济生态综合体。由于自然生态小区的建设是新兴事物,其建设途径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在自然生态小区建设投资方面,应当明确生态环境建设投资和生产赢利建设投资,对于前者应当以政府和政策性投资为主,而后者应当是在政策法规规范下的企业投资为主;在发展模式方面,应当促进环境友好的规模化高效益产业,包括有机绿色产业、地方特色产业、民族文化产业等;在效益分配方面,必须要充分考虑整个社区居民资源共享和利益合理分配,实现整个社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目标的一致。  相似文献   

20.
The 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 (UASB) process is reported to be a sustainable technology for domestic wastewaters treat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for small communities. However, the inability of UASB process to meet the desired disposal standards has given enough impetus for subsequent post treatment. In order to upgrade the UASB based sewage treatment plants (STPs) to achieve desired effluent quality for disposal or for reuse, various technological options are available and broadly differentiated as primary post-treatment for the removal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nd suspended matter; secondary post-treatment for the removal of hardly degradable soluble matter, colloidal and nutrients; and polishing systems for removals of pathogens. He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ifferent systems for the treatment of UASB reactor effluent treating sewage. Additionally, a comparative review, an economic evaluation of some of the emerging options was conducted and based on the extensive review of different integrated combination, i.e. UASB-different aerobic systems, a treatment concept based on natural biological mineralization route recognized as an advanced technology to meet all practical aspects to make it a sustainable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source preservation and recovering maximum resour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