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二级出水回用处理工艺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工业废水二级处理基础上,寻求最佳的深度处理工艺。结合二级出水水质特点,提出了“加药 气浮 过滤 吸附 消毒”的实验方案,先后解决了絮凝剂筛选、滤料优选、气浮技术参数的确定等技术问题。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先进,设备运行稳定,管理方便,运行成本低,处理后水质基本达到回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2.
本文中提出一个经济合理的炼油污水回用处理工艺“浮选-生物过滤-臭氧催化氧化-高效过滤”,对某炼油厂污水处理场出水进行了中试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完全满足循环水厂补充水的水质要求,且该处理工艺具有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城市污水深度处理中有机物的去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城市污水地下水回灌为回用目的 ,研究不同的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及对二级生物处理出水中有机物的去除 .研究结果表明 ,原水若未经深度处理 ,直接由土壤含水层处理的出水不能满足推荐的回灌水水质要求 .对原水分别采用混凝沉淀、过滤、臭氧氧化、粉末活性炭和粒状活性炭吸附等处理单元及组合工艺进行深度处理效果的对比 ,最终选用由混凝沉淀 ,砂滤 ,粒状活性炭过滤与土壤含水层处理相结合的工艺流程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经该工艺处理后 ,出水中的 DOC可降至 3mg/L以下 ,且活性炭柱的产水床体积可达 350 0 BV.  相似文献   

4.
住宅小区中水回用工程实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王小雨 《环境科技》2005,18(2):21-22
为使某住宅小区居民生活污水达到中水回用的要求,采用曝气生物滤池一过滤工艺进行处理,并介绍了相关工艺参数:运行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出水水质全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现环境用水水质》中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标准。该工艺可以作为住宅小区中水回用的一种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5.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玉琴 《环境科技》2009,22(2):35-38
以三门峡市为例.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再生利用于电厂循环冷却水补充水妁深度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污水重点污染因子的针对性分析以及污水深度处理后用于循环冷却水的工艺措施的调查。经过技术经济分析和对比,选择微涡流澄清池+纤维过滤池+二氧化氯消毒作为深度处理工艺,并确定了构筑物工艺尺寸、主要设备以及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6.
过滤中和—UASB—氧化沟工艺处理Vc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Vc生产废水的特点,采用了“过滤中和—UASB—氯化沟”为主体的组合处理工艺。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工艺合理,技术先进,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7.
石化废水经处理后回用于循环冷却水补充水不仅能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而且还能节省大量工业用水,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工程设计时针对进水水质特点及出水要求,对废水常规处理工艺及后续的深度处理工艺方案进行了比较选择,确定了一条合理的处理工艺路线.废水经合适的一级预处理、二级生化处理及三级深度处理后,大部分污染物质可以被去除,出水能够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解酸化-好氧氧化-高效絮凝沉淀过滤工艺对某种保健品生产污水进行处理,处理后出水满足国家污水排放二级标准(GB8978-1996)。通过从方案选择、工艺设计、投资及运行结果等方面对此工程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
在某两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中,将SBR等工艺改变为An/O和MBBR运行模式,强化了二级生物处理效果,使二级出水COD、BOD5、NH3-N和TN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同时,针对不同水质特点,选择不同的混凝沉淀和过滤形式进行深度处理,保证了SS和TP的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10.
宜兴市清源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兴市清源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设计规模5×104m3/d,采用强化生物脱氮、机械微过滤(盘片过滤)工艺,利用现有池容进行内部改造,同时增加深度处理设施,提高出水标准,改造后出水ρ(COD)、ρ(BOD5)、ρ(SS)、ρ(NH3-N)、ρ(TN)和ρ(TP)平均值分别为34,6,5,1.3,10.3和0.36mg/L,各项水质指标均达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明深水循环混凝沉淀工艺处理含藻水的效果和机理,采用U形管模拟深水循环装置对含有铜绿微囊藻的原水进行预加压,再进行混凝沉淀处理,测定了40~80 m深水循环混凝沉淀的处理效果,探究了深水循环除藻机理,并评价了水质安全性.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深度的加大,深水循环混凝沉淀效果越好;在投药量30 mg·L-1时,60~80 m深水循环混凝沉淀对藻类去除率达到95%以上,浑浊度小于1.6 NTU,处理效果比原水直接混凝沉淀、预氧化混凝沉淀显著提高.深水循环利于藻类去除的机理是,藻细胞内气囊受深水水压作用而坍塌破裂,气囊内气体透过细胞壁扩散进入水中,藻体失去气囊浮力,由上浮转而下沉.深水循环及混凝沉淀阶段水中的藻毒素、DOC均未增加,说明深水循环混凝沉淀工艺处理含藻水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当前,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对受纳水体的水质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以改善湖泊水质为目的,使用仿生组合工艺对尾水进行深度净化研究。结果表明:仿生组合工艺对尾水COD 的降解效率达到42.31%~67.95%,对COD波动具有较高的适应性;仿生组合工艺弥补了仿生填料床对NH3-N、TP的降解具有适应期的缺陷;仿生组合工艺对尾水NH3-N去除率高达89.57%~97.89%;仿生组合工艺强化了对TP的去除率,去除率为53.85%~72.41%,出水TP达到地表水III类水标准;仿生组合工艺SS去除效率达到37.50%~64%。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进步,科技发展,中国的环境问题尤其是水污染日益严重,而饮用水质量紧密关系着人们的健康,所以保证饮用水的水质安全,是给水厂重要的使命与责任.膜分离技术由于兼有分离、浓缩、纯化和精制的功能,又有高效、节能、环保、分子级过滤及过滤过程简单、易于控制等特征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给水厂的常规处理工艺已然不能满足水质的要求,深度处理虽能大大提高水质,但是国内逐渐发展起来的超滤技术在去除水中致病微生物方面效果显著.简要介绍膜分离技术的种类及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印染废水具有水量大、有机污染物浓度高、色度深、碱性大、水质变化大、成分复杂等特点,属较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印染废水治理方法研究与应用针对问题提出了一种完整的处理工艺,该处理工艺采用物化与生化技术相结合并以生化处理为主的优化组合,并以实例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部分污水处理厂目前均采用二级处理工艺,主要去除碳源污染物,而消解氮、磷类污染物的效果较差.在传统二级处理工艺基础上,对中水进行三级深度处理,BOD5、SS以及COD类污染物去除效果明显,但运行成本较高,处理量受限.人工构造湿地利用基质-植物-微生物复合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通过过滤、吸附与沉淀等作用,以及微生物同化分解和植物吸收转化等途径,可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氮、磷、SS、有机物及重金属等污染物,且具有低投资、低运转费、低维持成本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浮选工艺在国内是比较成熟的工艺,但是更先进的工艺技术在待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借我厂污水场改扩之机,从理论上论证隐厂所选用的先进而独特的工艺技术--一级浮选采用生化出水分流的方式,此种方法能耗最低,去除率最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以可发性聚苯乙烯(EPS)达标尾水为处理对象,开展了EPS废水作为工艺水回用技术研究,半年来的深度处理中试试验表明:采用砂滤-超滤-一级反渗透-离子交换/二级反渗透深度处理工艺的出水能稳定达到该厂工艺水要求,即:ρ(CODMn)≤5 mg/L,电导率≤10μS/cm。产品合成中试试验表明:采用经深度处理后得到的工艺水合成的产品符合国家和企业相关的质量标准,粒度稳定、分布较为集中。  相似文献   

18.
长江Ⅰ级阶地某深基坑地下水控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地处长江I级阶地的深基坑工程而言,由于其地层软弱、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周边建筑密集等原因,地下水的有效控制成为基坑开挖成败的关键。本文以位于湖北荆州市繁华中心城区的地下商业城某深基坑工程为例,通过理论分析和经验判断,提出采用竖向隔水帷幕+深井降水的综合方案来控制深基坑地下水问题,即在弱透水层的潜水和承压水采用在支护桩之间施打高压旋喷桩形成竖向隔水帷幕,在强透水层的承压水采用井管降水的方法来控制基坑地下水,但降水井的深度要适当。经过工程实践验证表明,弱透水层的潜水、承压水的处置措施得当,可为富水复杂环境地质条件下的深基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荆州市中环水业有限公司一期和二期印染废水处理工程差异的比较,在调查园区废水水质水量变化的基础上,对比了两期废水处理工程的工艺及处理效果,为二期工程的高效运行提供有价值参考.同时,通过对不同处理单元的设计规模、设计要求及运行参数等的综合分析,结合实际运行过程水质水量的调查,以COD、NH3-N、色度和悬浮物为主要评价参数,分析了工艺特点及处理效果,确定了各处理单元的最佳运行条件和对不同污染组分的去除特征,优化了各处理单元的运行条件和参数.  相似文献   

20.
协同氧化剂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有效控制垃圾渗滤液对水体环境的污染,根据垃圾渗滤液的特点及其主要污染物,采用高效协同氧化剂进行预处理和终端处理。为此,介绍了该工艺流程及其原理,并对具体应用工程进行了处理效果和经济效益分析。其工程处理效果好,COD去除率达到97%,且可达标排放,经济和技术指标亦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