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DEHP、DBP内分泌干扰活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MCF-7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周期分析、细胞雌激素受体水平测定和断乳大鼠子宫增重实验探讨了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内分泌干扰活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DEHP和DBP可诱导MCF-7细胞增殖、细胞内雌激素受体水平增高,对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DEHP不引起断乳大鼠子宫增重.推断DEHP和DBP可能并不是通过模拟雌激素而是引起体内天然激素受体水平改变等其他机制影响机体内分泌系统.  相似文献   

2.
以乳腺癌细胞系MCF-7为雌激素效应和毒性效应评价模型,分别采用MTT法检测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双酚A(BPA)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DCFH-DA荧光染色法测定细胞活性氧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采用RT-QPCR检测细胞中ERα、ERβ和GPR30m RNA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DBP和BPA对MCF-7细胞活力呈现"倒U"型剂量-效应关系,即低浓度(10-8mol/L)和高浓度(10-4mol/L)抑制细胞增殖,在10~(-7)~10~(-5)mol/L浓度范围内刺激细胞增殖,并分别在浓度为10~(-6)和10~(-7)mol/L时达到最高增殖率;DBP和BPA的联合暴露中,低浓度联合暴露呈现加和效应,而高浓度则呈现拮抗效应;低浓度联合暴露促进细胞增殖,其产生原因与细胞周期由G0/G1期向S期推进、ERα和GPR30转录诱导相关;而高浓度联合暴露则显著抑制细胞增殖,其产生原因与诱导活性氧自由基(ROS)生成、细胞周期G0/G1期阻滞、ERα表达抑制相关.研究结果可为环境介质中烷基酚类和酞酸酯类物质共存下的潜在健康风险评估和预防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从细胞水平上研究不同浓度双酚AF (BPAF)对MCF-7人乳腺癌细胞系的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等终点的影响;以新型雌激素膜受体GPER1介导的PI3K/Akt和ERK1/2信号通路为靶点,研究低浓度BPAF对该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其在诱导乳腺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评估其增殖效应机制.结果表明,低浓度BPAF (0.001~1μmol/L)能够诱导MCF-7细胞的增殖,使S期细胞比例升高,并且激活雌激素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在较高浓度时(>10μmol/L)能抑制细胞活力,诱导细胞凋亡.通过特异性靶点抑制剂发现GPER1在mRNA层面上激活了PI3K/Akt和ERK1/2信号通路,并且该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是BPAF引起MCF-7细胞增殖的关键机制,并且ERα也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双酚A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上皮间质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酚A(BPA)是一类典型的环境雌激素,能干扰机体正常内分泌系统.作为一种激素相关疾病,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BPA暴露的关系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BPA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上皮细胞间质化(EMT)的诱导作用.经BPA处理的MCF-7细胞,采用MTT试验检测BPA对细胞活力的影响,Transwell试验检测BPA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Real-time RT-PCR、Western Blot检测BPA对上皮型蛋白标志物E-cadherin、间质型蛋白标志物Vimentin及EMT相关转录因子Snail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低浓度BPA能够促进MCF-7细胞的增殖,显著增强细胞的迁移能力.BPA处理能抑制E-cadherin的表达,促进Vimentin及Snail的表达.研究结果提示,BPA处理可能通过促进Snail的表达而调控EMT相关蛋白标志物的表达,进而增强乳腺癌MCF-7细胞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5.
双酚-A和17β-雌二醇对人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MTT-细胞增殖活性测定法和双参数流式细胞光度术研究了双酚-A和17b-雌二醇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增殖、细胞周期以及核酸和蛋白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10-16~310-8mol/L范围内,双酚-A和17b-雌二醇都能促进细胞增殖;在310-14mol/L时,细胞增殖活性达到最高值.当作用浓度为310-14mol/L时,细胞周期的S期比例增加,细胞总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统计结果表明,双酚-A和17b-雌二醇对MCF-7细胞生长特性的雌激素效应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6.
成分复杂的垃圾渗滤液经处理后,研究其中残留的极低浓度的酚类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雌激素效应及其对生态环境的毒性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价值.本文选择对雌激素敏感的MCF-7人类乳腺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将老龄渗滤液原液、经过内部微电解(IME)和内部微电解结合芬顿试剂(IME-Fenton)处理后的渗滤液酚类提取液稀释10~107倍,采用MTT法测定MCF-7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划痕损伤实验评价渗滤液中酚类物质的雌激素效应,并探讨了活性炭在反应中对酚类物质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渗滤液中酚类提取物对MCF-7细胞增殖在浸染72 h后达到最大;与渗滤液原液相比,渗滤液经IME和IME-Fenton处理后,最大增殖效应分别下降了85%和110%,酚类提取物减缓了MCF-7细胞的迁移速度;活性炭对渗滤液中酚的吸附主要发生在反应前30 min,渗滤液经活性炭吸附后的酚类提取物稀释10~107倍仍表现出细胞毒性.渗滤液经IME-Fenton处理后降低了酚类物质进入环境引起的危害,MCF-7细胞增殖和细胞划痕也为检测浓度低至10-15g·L-1的酚类雌激素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是女性中常见的癌症,EDCs(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具有雌激素活性,能促进乳腺细胞的增殖,明确EDCs在乳腺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和机制,有助于乳腺癌的预防.在归纳整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总结了EDCs通过激活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凋亡和改变细胞周期等方面促进乳腺细胞的增殖,并对其分子机制进行了全面综述.EDCs促进乳腺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有:①EDCs通过与雌激素核受体(nERs)结合形成二聚体,改变受体构象,并结合到靶基因雌激素响应元件(ERE)上,进而调控增殖相关靶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②EDCs也可通过与雌激素膜受体(mERs)结合,激活快速非基因组信号通路,改变靶蛋白活性或靶基因表达;③EDCs也可通过上调凋亡抑制蛋白Bcl-2和Bcl-xL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④EDCs还可通过上调细胞周期蛋白(cyclin)表达、提高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DKs)活性,加快细胞周期;⑤EDCs通过基因组、非基因组信号途径的交互,上调cyclin D和c-Myc表达,再通过CDK磷酸化细胞周期调节因子Rb蛋白,释放转录因子E2Fs,加速细胞从G1期向S期的转变,促进细胞增殖.建议今后从与内源激素交互、影响雌激素E2合成以及低剂量联合作用3个方面来探讨EDCs对乳腺细胞的增殖机制,以期为乳腺致癌物的筛查、乳腺癌预防和治疗以及乳腺细胞增殖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MCF-7细胞增殖实验研究了类雌激素双酚A(BPA)、17β雌二醇(E2)对MCF-7细胞增殖效应的单独作用以及两者间联合作用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显示,BPA在10-10~10-3mol·L-1浓度范围内、E2在10-14~10-3mol·L-1浓度范围内的单独作用均存在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倒U型剂量效应关系曲线,体系中E2浓度分别为10-8、10-11、10-14mol·L-1情况下,BPA在10-3~10-9mol·L-1浓度范围内和E2的联合作用与其单独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呈现出独立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9.
张帅帅  刘堰  刘树深  朱祥伟 《环境科学》2012,33(11):3935-3940
双酚A(BPA)及其类似物作为聚碳酸酯的主要合成原料,一直是环境污染的重要问题.其雌激素效应是当今科学研究的重点,而毒性效应研究甚少.为评估环境中BPA类物质的毒性效应,实验采用四唑盐(MTS)比色法检测5种双酚A类化合物对人雌激素受体缺失乳腺癌细胞MCF-7(ER-)增殖活性的影响,2,4-二硝基苯肼法检测细胞乳酸脱氢酶(LDH)露出率,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检测DNA损伤.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MTS实验结果拟合剂量-效应曲线,表明所有的剂量-效应曲线(DRC)均能用Weibull或者Logit函数有效表征.以模型估算的半数效应浓度负对数值(pEC50)评估5种化合物的毒性大小依次为:BPB>BPC>TDP>BPE>BPA.LDH检测以及SCGE检测受试化合物对MCF-7(ER-)的损伤作用表明,在效应浓度EC20下,细胞核DNA轻微损伤,细胞增殖受轻微抑制;在效应浓度EC40下,细胞核DNA损伤严重,细胞增殖受到显著抑制,从而导致细胞膜通透性显著改变,使LDH大量露出.  相似文献   

10.
辛基酚的体内类雌激素活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体内大鼠子宫增重试验检测辛基酚(OP)的类雌激素活性,并对其观测终点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OP经大鼠体内染毒,可引起大鼠子宫湿重、子宫内皮细胞厚度、子宫腺数量明显增加,具有明显的类雌激素活性。三条染毒途径检测敏感度腹腔染毒>经皮下染毒>经灌胃染毒。  相似文献   

11.
基于H4IIE细胞株测试间接雌激素效应物质的代谢活化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鼠肝癌细胞(H4IIE)代谢活化环境样品中间接雌激素效应物质的方法,以标准化合物双酚A和北方某污水处理厂各工艺过程的水样以及南方某水厂自来水样的有机提取物为对象,比较了代谢活化作用对雌激素效应检测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酚A代谢活化产物的雌激素活性明显高于双酚A;环境样品中存在大量的间接雌激素效应物质,通过细胞代谢活化的方法能够检出其活性.因此,推荐将鼠肝癌细胞代谢活化与重组基因酵母检测的方法相结合,用于环境样品中直接和间接雌激素效应物质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我国淡水水体中双酚A(BPA)的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双酚A(BPA)对水生生物有多种毒性效应,其中雌激素作用尤为显著.本研究依据BPA对水生生物是否有雌激素效应,把数据分为两类,并通过商值法、安全阈值法、商值概率法以及联合概率曲线法评价了我国淡水水体中BPA对水生生物的风险程度.结果表明,采用4种评价方法得出的结果相近,我国淡水生物对BPA的雌激素效应较BPA对水生生物的其他毒性作用更为敏感;安全阈值法较商值法、商值概率法、联合概率风险评价法误差较小,评价结果更为可信.用安全阈值法评价结果表明,以BPA的雌激素作用为效应终点时,水生生物长期暴露于我国淡水环境中,我国64.70%的淡水水体有导致超过5%的水生生物受到雌激素作用的风险,BPA安全浓度上限为15.72 ng·L-1;而水生物种短期暴露于我国淡水环境中,我国20.43%的淡水水体有导致超过5%的我国淡水生物受BPA雌激素作用的干扰,此时BPA安全浓度上限为2.24×102ng·L-1.  相似文献   

13.
超滤去除水中内分泌干扰物(BPA)的效果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琳  董秉直  高乃云 《环境科学》2007,28(2):329-334
采用终端超滤工艺去除饮用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BPA),主要考察了BPA初始浓度、膜截留相对分子质量、pH、离子强度和有机物对BPA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超滤对饮用水中BPA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当BPA的初始浓度在100~600μg/L范围内,截留相对分子质量2?000~10?000的超滤膜对BPA的去除率均在92.0%以上.溶液的pH值接近BPA的pKa(9.6~11.3)时,BPA去除率明显降低.离子强度对去除率的影响较小.溶液中的腐殖酸对超滤去除BPA的影响较小.试验证实,吸附是超滤去除疏水性BPA分子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14.
Bisphenol A (BPA) is the monomer component of polycarbonate plastics and classified as an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 (EDC). The reproductive toxicity of BPA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in mammals; however, relatively littl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on the immunotoxic responses of fish to BPA.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BPA on the immune functions of lymphocytes and macrophages in Carassius auratus. The effects of BPA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wo natural steroid hormones, estradiol and hydrocortisone. Proliferation of the two types of cells in response to PHA was measured using colorimetric MTT assay. Macrophage respiratory burst stimulated by Con A was measured using chemiluminescence assay. Results showed that BPA (0.054-5.4 mg/L), estradiol (0.0002-2.0 mg/L) and hydrocortisone (5-50 mg/L) significantly induced Carassius auratus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while higher doses of hydrocortisone (500-5000 mg/L) appeared to be inhibitory. BPA (0.005-50 mg/L), estradiol (0.005-800 mg/L) and hydrocortisone (0.005-500 mg/L) markedly enhanced macrophage proliferation, whereas higher doses of BPA (500-1000 mg/L) appeared to inhibit cell proliferation. Furthermore, higher dosage of BPA (50 mg/L) and hydrocortisone (50 and 500 mg/L) suppressed the macrophages respiratory burst while estradiol is stimulative all the doses tested (0.05-500 mg/L). In conclusion, BPA could have immunotoxicity to Carassius auratus and functional changes of lymphocyte and macrophage in Carassius auratus may be different between low and high dosa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