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是啊,人这良心可不能坏。坏到逮光了鱼杀光了鸟,这样的海,只能叫死海。我们不希望在我们身边潮起潮落千年万年的大海变成死海。海堤连着湿地,湿地连着沙滩,沙滩牵手海滩。在这片范围不是很大的潮上带海边,长年生活着一种叫海猫的海鸟。它或漂流于起伏不定的海浪之中,或静静地站立在沙滩之上,或摇摆着身子漫不经心的散步。它一年四季从不离去,也从未有人去打扰。它在海边生活了多少年,也只有它们自己知道。海猫,是我们叫的土话,学名叫海鸥。有海的地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提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辽宁迎来全面振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落实中央振兴东北战略部署,辽宁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改革的触角伸向经济、社会、文化、民生等各个领域。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环境。也离不开和谐的生态环境。永葆山青、水碧、天蓝是实现辽宁全面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全省4300万人民的共同期盼。近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举全省之力治理生态环境。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以保障环境安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为宗旨。  相似文献   

3.
孔锦 《环境教育》2010,(4):76-76
<正>森林是万物的摇篮。与地球共生,新世纪的都市建设已然开始。"森林,是多种生命的集合体。既养育生命,也独自增殖。我们的祖先,也曾以此为家。获得文明的人类,虽已开拓森林、构筑城市,但森林摇篮的记忆,通过DNA而得以传递。与森林共生并非理性,而是生命的真谛。故,森林是永远的眷恋。""都市,是人类生活的空间。换而言之,是生活活动的森林。伦敦、纽约以及东京等城市,是世界上拥依广袤森林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4.
陈应松 《绿叶》2014,(6):82-89
正天池天山天池。西王母的瑶池。鹰在天上。树像雕刻的。水是天堂的玉。深蓝。深深的蓝。深刻的蓝。深爱的蓝。干净过一万年的风和奔腾的雪水。博格达雪峰,一个戴着头巾的羞涩的哈萨克女人。我很渴。假装很滋润。浑身贮满了高雅的水,吃饱喝足的样子。眼珠子荡漾着春情。其实,我忍受着荒漠的炙烤。糜烂的水,我唯一的源泉。你存在吗?冷冷的,在远方的高处,像一个幻觉。以专一的、不竭的守贞,保持着那个隐隐的美姿。  相似文献   

5.
拯救地球120     
马添 《环境教育》2012,(8):81-81
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然而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46亿的年前。有一颗蔚蓝色的星球诞生在浩瀚的宇宙中,她是那样美丽。那就是我们的母亲——地球。46亿年后的今天,她虽风华正茂,但不再意气风发,因为他最小的孩子——人类,令她很伤心。人类在破坏地球的同时,也在毁灭自己。因为森林被破坏,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地球上将会有100万种生物逐年消失。这是多么可怕的啊!到那时,亚洲象和东北  相似文献   

6.
青青的草,高耸的山,清澈的小溪里,鱼儿游。这就是我们的家乡——青州市云驼风景区,这里山清水秀,是国家AAAA级景区。青青的草一碧千里,数不尽的各色小花点缀其间。花儿开得很茂盛,朵朵都是笑哈哈的。巍巍青山,绿的是青松,红的是枫树。山脚下面的小溪里水清澈见底。  相似文献   

7.
不同的声音     
究竟是保护区还是开发区?自然不反对开发建设。它只是难以承受有组织、无秩序的开发,它只是难以认可“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理念。当畅通的道路修至山顶,开发的不只是一条路,而是整片森林;忍受的不只是一片林地。而是整个系统。当游客蜂拥而至享受生态旅游,闯入的不只是络绎不绝的脚步。而是无止无尽的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8.
张春燕 《环境教育》2013,(Z1):57-61
他来自中国四川。现定居非洲,职业,专业野生动物保护者。许多人会好奇同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到非洲做野生动物保护?"他的答案是:"第一次来到肯尼亚,就再也不想去别的地方。"他捧着一本海明威《乞力马扎罗的雪》慢慢地读起来:"乞力马扎罗是一座海拔19710英尺的长年积雪的高山,据说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的尸体。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有人做过解释。""奇怪的是它也许根本不觉得痛。"他说。"千真万确?"女儿问。"当然,只是不知道是什么气味吸引了它。也许是  相似文献   

9.
正故乡的四口塘,伴随了我整个的童年,带给我无数的欢乐,也留给我难忘的记忆。不久前,一个散淡的日子,我回到故乡,走访了这四口塘。这四口养育我及村人的塘,荒凉,潦倒,病入膏肓。我站立塘埂,感叹、悲伤,我希望它能逃脱死亡的命运,重新造福故乡人民。长塘长塘,故乡的一口长方形的塘。长塘埂种有乡村最廉价的杨树,树身粗糙,树顶撑起来如一把伞。  相似文献   

10.
从前的大自然是多么美丽:湖绿似翡翠,里面的小鱼欢快地游着;地绿似地毯,没有一点儿裸露;花儿随处可见,还个个绽开了笑脸。在以前,大自然是多么美丽。而现在,大自然和以前对比,简直不值一提。昔日绿的似翡翠的湖水和活蹦乱跳的小鱼不见了,只剩下又黑又臭的污水。小草小花不见了,只剩下了一片又一片裸露的土地。就连防洪的大树,也被砍伐的所剩无几了。  相似文献   

11.
吉布鹰升 《绿叶》2014,(1):88-92
正这是个空气湿润又异常清新的早晨。天空点缀了云彩,四山装扮成了一派翠绿的景象,轻微的风带来了一阵阵凉爽芬芳的气息。我来到郊外,沿着河堤漫步,畅饮山地新鲜的空气,感受五月美丽的景致。那条枯瘦的河流,因连日的下雨,变得波涛汹涌裹着泥沙轰轰然而去。此时,太阳从积云里照射出耀眼又温暖的光芒。虽然是夏日,莫获山的山顶,在昨晚降下了一场纷纷扬扬的白雪。在晨光映照下,那里的积雪耀眼夺目。有人  相似文献   

12.
"砰!"这是17世纪80年代的一声枪响。而随着这一声枪响。一种生活在毛里求斯岛上的鸟类彻底灭绝了。他们就是渡渡鸟。是啊!他们本可以在岛上自由地生活,无忧无虑。  相似文献   

13.
渴望晴明     
查干 《绿叶》2014,(5):98-101
几年前,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学会享受清风明月》。友人刊发时,出于好心,将其改成《把清风明月珍藏于心》。美是很美了,只是忽略了我写此文的初衷。在标题里,用"学会"二字,我的心情是沉重的。您想,老天赐予我们每个人清风明月,可是我们不懂得享受,或者没条件去享受,是不可惜?有些人有了金钱,就纸醉金迷、灯红酒绿,远离了清风明月。而有些人则忙于生计,两头不见天日,顾不上去享受清风明月。这是人类的悲哀。而现在,清风明月正疏离于我们,远走他乡,不愿回头。趁机而入的是霾。霾,何物?是空气中的魔。它来自煤炭燃烧、汽车尾气、扬尘等。我们感到了它的恐怖和龌龊。觉醒之后,才懂得什么叫做不寒而栗。但,为时已晚。接踵而来的是讽刺挖苦、怨天尤人,连校园里的雕塑,都戴起了口罩。口罩罩住了一座座城市卡口千万座村庄。  相似文献   

14.
在倡导绿色环保的今天,各种各样的绿色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努力地让每一样东西都变成绿色。可是,我们不能忽略一种最重要的东西——舌尖上的绿色。民以食为天。无论在哪里,吃总是不可避免的。它常常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现如今,人们对于吃越来越挑剔,不精致的不要、不飘香的不要、不美味的不要。为了迎合人们的口味,现在的食物确实被人弄得色香味俱全。可是,做出一道美食所需要的程序也更复杂。每做一道菜,光调味品就要用上数十种,夸张的甚至要达到  相似文献   

15.
我的家乡     
张莲莲 《环境教育》2014,(10):82-82
正春,风尘扑扑地来了。她停在了我的家乡——张家峪,这个群山环抱的小山沟里的小村庄。绵绵的细雨飘飘洒洒,树变绿了,山也绿了。地里的小草像从花棉袄里怯怯地露出了头来。夏,飞快地来了。我们村的小河被暖洋洋的微风吹开了一道道波纹,微微地荡漾着。许多人都说:"小鸭子们下水了。小鸭子们在水里乐开了花。"可  相似文献   

16.
灵异老獾王     
正峥嵘嵯峨的青峦山如同一位三头六臂的金刚屹立在天地之间,永无休止地接受周遭群山虔诚的朝拜。陡峭的主峰上终日白云缭绕。密匝匝的山林随大山的皱褶起伏跌宕,暮霭岚气弥漫其间。林泉淙淙潺潺,似乎有位老者在絮絮叨叨地讲叙着大山那些古老而神秘的传奇。  相似文献   

17.
老表无可奈何地告诉我,野鸭吃点紫菜,比起海水污染造成的损失那可是小巫见大巫。一次排污能叫几千亩紫菜全军毁灭。老家的海边,从大板桥到方洋港,最近十多年兴起了长盛不衰的紫菜养殖业。每年一到初冬季节,海堤二百米开外的海面上,紫菜架一方接一方,绵延几十里。这告诉人们,新一轮的紫菜养殖开始了。而以往每到这个时候,我总会去海边一睹这个特有的养殖场景。  相似文献   

18.
达平 《绿色视野》2013,(7):67-67
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这是杜牧眼中的白鹭,诗中的白鹭,动感的白鹭。据说,郭沫若也曾著文夸赞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生活在长江边上的我,见到的却是另一番景状。每年秋近,天高,地远,江阔。缓坡的江岸上,高的是屏风般的防浪柳,稍矮是茂盛的水  相似文献   

19.
正那里有一座小小的石桥。石桥下是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溪边林立着棵棵苍翠的古树……小溪环绕着的那个小村庄,就是我美丽的家乡——安徽省临泉县的裴庄。那儿很普通,但对我来说,却是我童年的乐土。春夏之交,绿油油的麦苗被风吹成了一片海,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地散发着清新的草香。这时,我最大的乐事便是与伙伴们在草地上嬉闹、打滚儿。记得有一次我们闹得实在太开心了,竟不知不觉滚进了邻家的麦田,把绿油油的麦苗压倒了一大片。  相似文献   

20.
月是故乡明     
<正>我出生陕西宁强,一个平凡的小城。小城很小,但很温馨,也很热闹。虽比不上那些大城市,但在我心中小城是最美的地方。我是一个恬静的女孩,喜静,尤爱家乡的月夜。每每到有月亮的夜晚,我便来到河边的柳岸,像个追逐星星的孩子,在岸边徘徊,轻嗅着家乡的芬芳。月亮真美。洁白似雪的玉盘上,依稀有着些许墨迹。那是画家着墨时不经意间弄上去的吧?这点瑕疵,非但没有破坏月亮的美,反让它变得自然,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柔弱。这是我们小城独有的月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