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全球气候变暖已得到充分证实。区域气候条件的变化必然影响该区域植物的生理活动,进而影响该区域植被的结构和功能。尖峰岭热带森林作为中国典型的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之一,其长期的气候变化特征在评价森林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中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尖峰气象观测场1957─2005年的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选用气候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定量分析了尖峰岭林区热量条件的变化特征,讨论热量条件的变化对主要热带森林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尖峰岭林区50年的多年平均气温和平均地温分别为24.7和29.0℃。50年来,林区热因子(平均温度和极端温度)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地温、平均最低地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高地温升高趋势都显著(P0.05),每10年分别增加0.17、0.29、0.35、0.30、0.53、1.93℃,尖峰岭热带林区气候变暖来自于最低气温和最高地温升高的贡献。1、2、8、10和11月的平均气温升高趋势显著(P0.05),每10年分别增加0.27、0.28、0.14、0.12、0.24℃;1、2、3月的平均地温升高趋势显著(P0.05),每10年分别增加0.47、0.82、4.56℃,旱季对年平均气温和地温的增温贡献值大于雨季。尖峰岭地处热带北缘,其有效积温远低于赤道地区,因此,变暖的气候条件将通过改变尖峰岭热带森林植物的物候期而影响其生长与繁殖。  相似文献   

2.
极端高温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淮海平原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选择极热天数和极端生长度日作为极端高温指标,采用气候倾向率法分析冬小麦生长季极端高温的时空变化分布规律;基于一阶差分法建立一般生长度日、极端生长度日和降水与冬小麦产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县级、省级和区域3个尺度分析冬小麦产量对极端高温的敏感性,阐明近29 a极端高温对冬小麦产量变化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1980—2008年,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生长季的极端高温有加剧趋势,且空间上自东向西逐渐加重。在县级、省级和区域尺度极端生长度日对冬小麦产量均呈明显的负效应。淮河以北地区大部分县市的极端高温对冬小麦具有明显的减产效应。天津市和河南省冬小麦受极端高温影响严重,分别减产4.15%和1.49%。近29 a来黄淮海平原北部与南部区域冬小麦生长季极端生长度日的增加分别导致冬小麦减产0.72%和0.65%。因此,过去几十年的极端高温不利于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是温带荒漠地区唯一的常绿阔叶灌木,由于其生长的沙漠中极端高温远高于其它地区,因此研究沙冬青对高温胁迫的响应特征对于解释植物的抗逆机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快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可以在无损情况下探知叶片光合机构的热损伤程度,JIP-test方法将测量值转化为多种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参数,因而被广泛应用于高温胁迫的有关研究中.对不同环境条件下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植物光合机构对环境的适应机制.本文利用高频采样叶绿素荧光仪在野外下测定了沙冬青在不同温度处理下的荧光响应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沙冬青耐热性在40~45℃;25℃、30℃及40℃时的F_V/F_M在O.80以上,光合反应正常.50℃时出现高温胁迫特征:1)F_V/F_M降低为0.73;2)OJIP曲线变形为OKJIP曲线,K点出现在300 ms左右,值为245.00;3)反应中心的活性下降,Q_A-的还原速率加快.这些变化是由于光合反应中的电子传递受阻引起的,而光合反应中心并没有被破坏,胁迫条件解除后,光合机构还可恢复,说明沙冬青具有极强耐热性.  相似文献   

4.
陶瓷膜处理废乳化液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在不同温度、不同浓缩倍数条件下陶瓷膜对废乳化液的处理效果及渗滤液通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温度为30℃时,CODCr和矿物油的截留率均达90%以上。此外还确定了膜的清洗方法,为实际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著重研究CM系列燃烧催化剂对芳烃、双烯烃、醛、酮、醇、翡、醚、沥青烟气等毒性较大,有刺激性、恶臭气体的治理。结果表明,对上述有机废气均有良好的净化效率,对浓度较高的废气,在治理的网时还可以回收能量。对CO、醛转化90%的温度为150—180℃,芳烃为260—280℃,沥青烟气[苯并(a)芘]为350—380℃;催化剂可耐700℃高温。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近岸海域环境中,三苯基锡分布十分广泛。本研究以假微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为目标物种,研究了4个不同温度条件下(10℃、15℃、25℃与30℃)三苯基锡暴露对其细胞生长以及光合作用参数(Fv/Fm与ФII)的影响。结果表明,假微型海链藻的细胞生长速率在高温与低温条件下均显著下降,而光合作用参数仅在30℃条件下受到显著影响。在暴露温度为10℃、15℃、25℃与30℃时,三苯基锡(triphenyltin,TPT)对假微型海链藻的生长抑制IC50值分别为1.81、1.69、1.09与0.73μg·L-1。TPT对假微型海链藻光合作用抑制的IC50随着温度的升高呈降低趋势。Two-way ANOVA分析结果显示,温度与三苯基锡的相互作用显著影响假微型海链藻的光合作用。上述研究结果可以为了解不同温度下三苯基锡对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人粪便好氧堆肥温度对氮迁移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帆  王晓昌 《环境化学》2011,30(7):1266-1270
利用密闭式好氧堆肥反应器,以新鲜锯末为空白载体,通过批量实验,研究了堆肥温度对人粪便降解效果的影响,尤其是在堆肥过程中氮的迁移转化特性.结果表明,在60℃的高温堆肥条件下,粪便中有机物(化学需氧量COD、总有机碳TOC、有机固体Sorg)的去除率可达70%以上,而35℃的中温条件下的有机物去除率为63%;高温堆肥的腐熟...  相似文献   

8.
不同温度和营养盐质量浓度条件下藻类的种间竞争规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朱伟  万蕾  赵联芳 《生态环境》2008,17(1):6-11
淡水浮游植物的季节性周期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但营养负荷也会影响浮游植物种群的组成和演替.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和营养盐质量浓度条件下微囊藻和栅藻生长和种间竞争规律,结果表明:无论单独生长还是存在竞争,微囊藻在35 ℃下生长最好,栅藻在25 ℃时生长最好;存在竞争时,15 ℃和25 ℃条件下,微囊藻的最大现存量的最大值出现在磷的质量浓度为0.5 mg·L-1时;35 ℃条件下,微囊藻的最大现存量随营养盐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各温度下,栅藻的最大现存量基本随营养盐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浮游植物的种群组成受营养盐质量浓度的影响,营养盐质量浓度偏高的水体绿藻易成为优势种,营养盐质量浓度偏低的水体蓝藻易成为优势种;重富营养化的水体中,虽然高温时蓝藻数量增多,但由于绿藻的抑制作用,全年以绿藻为主.  相似文献   

9.
高温原油降解菌处理油田采油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筛选的嗜热降解功能菌对高温、高盐环境的耐受性,同时采用接触氧化工艺,探索高温条件下嗜热生物系统对油田外排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嗜热降解功能菌能够耐受高温(40~59℃)、高盐(30g/kg)和高pH(9.0)环境,实验室小试运行温度55~60℃,进水CODcr为270~510mg/L,出水CODcr为61.7~101.0mg/L.胜利油田王家岗污水站高温外排水生物处理中试,进水CODcr200~300mg/L,温度60~67℃,生化出水CODcr79.2~140.1mg/L.图4表3参10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金钟藤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温度升高(15~35℃)的过程中,离体金钟藤(Merremiaboisiana(Gagn.)vanOoststr.)的一些光合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15~30℃时,随着温度升高,金钟藤的最大光合速率、光补偿点、气孔导度、胞间CO2摩尔分数、光量子利用率、蒸腾速率都随之升高。在外界环境的光照,CO2摩尔分数和湿度一致的条件下,温度升高能促使金钟藤生长加速,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所以,全球气候变暖可能是金钟藤爆发成为有害植物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选择北京市海淀公园8种不同铺装材质的下垫面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温湿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定量化的研究。每天8:00—18:00,每2h一次分别对8种铺装材质下垫面的温度、相对湿度进行同步测定,连续测定7d。结果表明:不同铺装材质白昼期间,草坪的温度最低、相对湿度最高;透水砖、混凝土、拉道大理石及有机材料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居中;沥...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沿线交通噪声对环境的污染分析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在我国一些中心大城市,道路交通量迅猛增长,交通污染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主要阐述了交通噪声对道路沿线环境污染的危害,并提出了降噪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治理的方法以及措施:采用多孔隙低噪声沥青路面,设置声屏障以及在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降噪声等,  相似文献   

13.
根据库尔勒市气象局和研究区安装的自动气象站的气象资料,采用滑动平均、距平分析、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库尔勒市近60年的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1)库尔勒市平均温度有4暖3冷的冷暖变化阶段,该地区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气温明显增加;近10年的气温变化较大,比前50年的平均值上升了1℃;平均气温存在着明显的线性升温趋势。(2)库尔勒市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是很明显,有2多4少的干湿变化阶段。近10年的降水量与前50年的降水量相比较偏少了2.4mm;年降水量不存在明显的线性变化趋势。(3)库尔勒市平均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60年来该地区最高气温上升率与南疆最高气温上升率一致。近10年的极端最高最低气温与前50年的分别上升0.36℃和1.2℃,最低气温的上升对年平均气温的升高贡献最大。(4)通过比较库尔勒市气象站提供的气象数据和自动气象站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该区域一定程度上受到城市热岛效应和人为干扰,因此需要在城市周边的某些地区安装气象仪器,以提高气象数据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4.
草地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是草地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土壤碳库输出的主要方式,影响大气中CO2浓度变化。放牧是草地主要利用方式之一,通过动物采食和践踏,改变植被冠层结构,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产生影响,进而改变土壤呼吸速率。为探究不同载畜率对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2011—2012年用Li-8100开路式碳通量测定系统,对生长季内(6—10月)4个不同载畜率处理下的土壤呼吸进行测定,测定周期为2周1次。辅助测定地下10 cm的土壤温度及土壤湿度,并分析土壤呼吸与土壤温、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2011年不同载畜率对土壤呼吸速率无显著影响,表现为对照〉中度放牧〉轻度放牧〉重度放牧的变化趋势。2012年与对照(1.6μmol·m-2·s-1)相比,重度放牧(1.07μmol·m-2·s-1)显著降低土壤呼吸速率。总体而言,2011年土壤呼吸速率低于2012年,但差异不显著。2011年土壤温度(20.73℃)显著高于2012年(14.38℃),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重度放牧区偏高。2012年土壤湿度(7.24%)显著高于2011年(4.11%),对2年数据整体分析发现,轻度放牧区土壤湿度显著低于对照和中度放牧。2011年土壤湿度变化趋势为中度放牧〉对照〉重度放牧〉轻度放牧。2012年,轻度放牧土壤湿度最小,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2011年,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月动态无明显规律,与土壤湿度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2012年土壤呼吸的月动态与土壤温、湿度变化趋势相似。3)2011年,土壤呼吸速率随温度升高出现波动,与土壤湿度呈负相关。2012年,土壤呼吸速率随土壤温、湿度升高而增大。在干旱年份,降水减少会掩盖放牧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在降雨较多的年份,重度放牧显著降低土壤呼吸速率。  相似文献   

15.
A Review of WTA/WTP Studies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Willingness to accept (WTA) is usually substantially higher than willingness to pay (WTP). These constructs have been studied for roughly 30 years and with a wide variety of goods. This paper reviews those studies. We find that the less the good is like an “ordinary market good,” the higher is the ratio. The ratio is highest for non-market goods, next highest for ordinary private goods, and lowest for experiments involving forms of money. A generalization of this pattern holds even when we account for differences in survey design: ordinary goods have lower ratios than non-ordinary ones. We also find that ratios in real experiments a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hypothetical experiments and that incentive-compatible elicitation yields higher ratios.  相似文献   

16.
五氯酚对鱼鳃丝组织结构及电解质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了罗非鱼在0.05mg L^-1和0.10mg L^-1五氯酚(PCP)中暴露3d,7d和10d后鳃丝上皮组织结构的变化,以及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联用仪定量分析鳃丝中主要电解质元素Na,Ca和Cl的变化.与CK比较,随着暴露时问的延长和暴露浓度的增加,泌氯细胞出现的密度增加,部分泌氯细胞个体的面积也增大,扁平上皮细胞的微脊碎片数量增加,排列散乱,细胞受损现象明显;鳃丝中Na,Ca和Cl元素的含量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与Ca^2 、Na^ 和Cl^-运转有关的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图2参14  相似文献   

17.
道路建设对成都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胜兰 《生态环境》2014,(10):1622-1627
热岛效应是城市气候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土地利用方式及土地覆盖的改变,如城市化和道路建设是导致热岛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目前针对道路属性(道路密度及类型)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研究还较缺乏。本研究运用2012年成都市不同时次(冬夏季)的遥感数据及城市道路交通专题图,运用3S技术探讨道路密度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以及不同类型道路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热贡献。研究表明:(1)成都市热岛效应明显,市区地表平均温度显著高于郊区且热岛强度呈现夏强(3~4℃)冬弱(2.5~3℃)、夜强昼弱的特征。日间城市热岛效应呈现多热中心的分布模式,但冬夏季热岛中心位置不同。夏季日间热中心位于城市的西南部和中东北部,最高可达32.66℃,而冬季日间城市的西南部地表温度较高且热中心主要分布于城市边界地区,地表温度超过16℃。无论冬夏,夜间城市热岛效应均呈现环状分布特征,即从城市边缘到中心,地表温度逐渐升高,夏季城乡地表温差高达4.37℃而冬季达到2.82℃。(2)成都市区道路呈现“圈层型+辐射型”分布模式,道路密度与道路的分布有关,城市南部及西南部的道路密度高于北部区域。(3)无论冬夏,道路密度与地表温度正相关,但两者相关性呈现昼弱夜强的特征,其中夜间相关系数达到0.5左右。对热效应贡献度指数、热单元权重指数、区域热单元权重指数3个指标的分析都表明无论冬夏、无论昼夜,市区分布面积最广的三级道路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热贡献最大,其热效应贡献度指数均在95%以上,其次是二级道路,各项热效应贡献度指数为45%~80%。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未来城市建设和道路规划,并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室内接种法,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构建生物反应器,研究猪粪、木屑混合物的蚯蚓堆制处理中,蚓体的生长状况及影响其Cu、Zn富集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接种密度为40 mg.g-1、湿度为75%同时有利于蚯蚓生长和基质消耗;温度为15℃对蚓体质量增加最有利,而温度为20℃最利于基质消耗;m(猪粪)∶m(木屑)为6∶4可同时利于蚓体质量增加和基质消耗。适宜的接种密度(48 mg.g-1)、湿度(70%)、温度(15℃)及较高比例的碳源辅料〔m(猪粪)∶m(木屑)为6∶4〕有利于蚓体对Cu的吸收和富集;低接种密度和高比例碳源辅料有利于蚓体对Zn的吸收,湿度和温度对蚓体Zn含量无显著影响,但蚓体Zn富集量分别在接种密度48 mg.g-1、m(猪粪)∶m(木屑)为6∶4、湿度75%和温度15℃条件下达最大。  相似文献   

19.
为认知星肋小环藻(硅藻)春季活动、滇池铜绿微囊藻(蓝藻)春夏大规模暴发的活动规律,通过确定生长温区后进行变温实验,分析低温对2种实验藻的生长影响,其结果为:小环藻的生长温度为9.5~15.0℃,微囊藻生长温度为15.0~31.0℃,生长高温将抑制2种藻的生长;15.5℃以上、9.0℃以下时小环藻停止生长,31.0℃以上、15.0℃以下时微囊藻停止生长;在15.5~17.5℃停止生长后用7.0~9.0℃处理一天后放回生长温度培养,小环藻恢复生长,在31.0~33.0℃停止生长后用7.0~14.0℃处理一天后放回生长温度培养,微囊藻恢复生长,表明特定低温可使处于高温休眠的藻恢复生长,即低温具有解除高温休眠的作用;诱导低温7.5~9.5℃、10.0~14.0℃时,星肋小环藻、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与低温诱导强度反相关,与诱导时间正相关;低温可解除高温休眠作用诱导藻生长,同样,高温也可解除藻的低温诱导作用。分析认为:星肋小环藻、铜绿微囊藻的低温诱导作用与植物春化作用一致,因此实验藻具有春化作用,其年活动规律为:经冬季低温诱导,处于休眠的实验藻春季恢复生长,夏季生长高温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秋季无诱导低温过程,铜绿微囊藻华可发生但不如春夏。  相似文献   

20.
以红壤稻田土为供试土壤,设置不同硫酸铵(简称硫铵)施用量,分别在15、25、35℃条件下培养,研究短期内土壤硝化作用、微生物生物量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相同硫铵施用量下,不同温度处理土壤NH4+含量差异不显著;温度变化对于对照和常规硫铵用量(折纯N 120 mg·kg-1)处理土壤NO3-含量有显著影响,但对中、高量(折纯N 600和1 200 mg·kg-1)处理无显著影响。对照和常规硫铵用量处理土壤硝化速率均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加;中、高量硫铵处理土壤硝化速率普遍较低,且不同温度之间差异不显著;相同温度条件下,硝化速率随硫铵施用量的升高而降低。中、髙量硫铵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有显著影响,且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随硫铵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相同硫铵施用量下,不同温度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由高到低大致为25、15和35℃。BIOLOG分析显示,中、高量硫铵处理平均吸光值和多样性指数均较低,各处理中以25℃时对照处理的平均吸光值和Shannon、Simpson、McIntosh指数最大,其次为25℃时常规硫铵用量处理。过量施用硫铵有可能造成土壤生物结构和功能衰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