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闻     
《环境教育》2014,(3):5-6
正水土保持补偿费管理办法出台近日,从水利部获悉,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根据《水土保持法》规定,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了《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该《办法》的出台是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领域的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对于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有效控制人为水土流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前土地生态环境安全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近年,由于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与高强度开发,秦皇岛市海港区局部出现了水土流失、土地质量退化、土地污染等土地生态环境问题,导致土地生态平衡的失调,甚至出现经济发展与土地生态环境破坏的恶性循环。通过分析海港区的土地利用现状、自然生态特征等,在充分认识土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采取管护与保育并重,以生态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等土地生态环境保护与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水土保持工作是油气田安全生产、推进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具有“低渗、低压、低丰度”的三低特性,油气开发过程用地分散、单点用地少、总量需求大,同时油区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反差明显、自然环境脆弱,其水土保持更具重要性。文章结合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田勘探开发实际,总结经验,剖析案例,提出水土保持新思路,从超前部署、综合防治、强化监管、自主验收等方面阐述如何强化水土流失预防与治理工作,以期为该地区油气田企业勘探开发过程水土保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区人口、土地和环境的矛盾尤为尖锐,土地生产力水平低,今后除严格法制人口增长外.还必须从内涵和外延上对农业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提高土地生产力。本文在分析黄土高原区“低荒”资源数量的基础上,探讨了其成因和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5.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草原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深度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着眼于内蒙古草原旅游现状,通过分析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的特征和深度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开发理念、开发模式、区域合作和产品开发方面的设想,尤其基于资源的状况提出3种资源开发模式:依托市场模式、组合集聚模式和依托资源模式。  相似文献   

6.
资源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在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人们对所存在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逆性重视不够,从而使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甚至遭到破坏。本文分析了资源利用中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逆性,为资源的合理开发做了探索性研究,为同行们更深入的研究这种不确定性问题起到一个引领的铺垫作用。  相似文献   

7.
旅游资源是开展旅游活动,发展旅游业的物质基础。对其进行综合客观的评价,是合理保护与开发旅游资源的重要依据。1994年,武当山古建筑群作为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武当山为例,利用Yaahp软件,基于AHP法对其旅游资源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各指标相对权重。结果表明,武当山资源价值在旅游资源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根据评价结果及遗产地旅游现状,提出防止旅游过度开发和资源不合理利用的保护性开发策略,以促使遗产保护与旅游活动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区域土地资源利用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存储、兼容、管理、分析、显示与应用土地信息的计算机监控系统,是建立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工具之上,并在ComGIS组件Mapobject 2.0平台支撑下进行设计和开发应用的.该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可为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规划与产业布局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特别是对高强度开发下的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较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杨瑞珍 《资源开发与市场》1996,12(3):125-127,143
本区人口,土地和环境的矛盾尤为尖锐,土地生产力水平低,今后除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外,还必须从内涵和外延上对农业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提高土地生产力,本文在分析黄土高原区“低荒”资源数量的基础上,探讨了其成因和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0.
区域土地资源利用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存储、兼容、管理、分析、显示与应用土地信息的计算机监控系统,是建立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工具之上,并在ComGIS组件Mapobject2.0平台支撑下进行设计和开发应用的。该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可为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规划与产业布局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特别是对高强度开发下的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较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水磨沟区生态型工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导出以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为重点,发展新型产业和改造和传统工业,合理安排工矿区的产业方向,规模、结构、布局、时序等,对工矿区进行必要的动态调整和整治,优化布局,协调与城市之间的各种比例关系,大力提高工业经济整体水平,加快工业企业改革,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发展的新型生态工业。  相似文献   

12.
黄本生  王里奥  李晓红 《四川环境》2003,22(3):57-60,68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随之带来的城市污染也日益严重,进行城市流域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综合整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重庆市清水溪流域为例,在分析流域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重庆市总体规划,提出了城市流域综合整治的措施:沿岸两例污水管网建设、两岸垃圾整治、河道清淤及防洪、两岸绿化带及景点建设、水土保持、水源地涵养区规划与建设等。并从生态、社会和经济方面进行分析,对产生的环境效益进行评价:整治工程建成后清水溪流域接纳的污染物CODcr将削减857lt/a、总磷削减160t/a、SS削减6156t/a;流域生态环境大大改善;同时将带来巨大的直接经济效益;整治工程是为民造福的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13.
人口膨涨、资源短缺是人类21世纪面临的两大难题,合理开发和利用农业后备资源缓解人口与资源矛盾的重要途径。笔者根据农业区划成果和农业后备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远安县农业后备资源的现状及开发潜力,提出了农业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设想,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耕耘土地的目的是利用。保护好现有耕地,虽然不能直接生产农产品,但是,要获得高额产量,必须有保护措施作为基本条件,其中综合的水土保持是重要的一项措施。根据水土保持规律,由于水的流失,引起了土的流失。因此,水土保持的基本任务是防治侵蚀,保土保水。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场所是陡坡耕地。因此,对陡坡耕地进行综合的水土保持,意义十分重大。一、坡耕地水土保持的意义 1.我国坡耕地约占总耕地面积的70%以上,在山区的坡耕地占的比例则更大。如延安市(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耕地中,<2°坡的耕地,仅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3.1%,2—6°坡的耕地占  相似文献   

15.
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建设环保和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实现池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游兴市”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环保部门必须在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的经验基础上,着力发展循环经济,稳定提高环境质量,以促进经济发展。要坚持污染防治与资源利用、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城市规划建设与城区污染企业整治、搬迁改造相结合。以人为  相似文献   

16.
持续合理利用待开发土地资源是发挥农业生产潜力和缓解人地矛盾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在分析河北省待开发土地资源的开发条件基础上,提出了持续利用的前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海岸作为海洋资源开发、沿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大量人口、产业向海岸带区域聚集,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导致海岸带环境日益恶化、自然岸线严重受损、海岸带资源锐减。海岸整治修复成为保护海岸带生态环境、恢复海岸带资源的重要技术手段。为评价人工海岸生态化改造及整治修复工作效果,基于国内外学者对海岸生态修复的研究成果,综合考虑生态指标、经济指标和功能指标三方面,筛选出50项产出性指标构建人工海岸生态化改造及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力求科学全面、客观合理地评价人工海岸整治修复效果,为人工海岸生态化改造及整治修复工作的检查、考核以及验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限的资源面临着旅游市场迅速扩张的巨大压力;而重复建设和盲目粗放式开发更加重了资源供需失衡.正确处理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就成为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以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为例来探讨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和利用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9.
油气资源在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油气资源开发环境税费是由专门税费、相关税费和税费优惠政策构成的。分析了我国油气资源开发过程中环境税费存在的专门税费制度缺乏、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范围窄、弃置费的法律依据不规范、资源税设计不合理、特别收益金难以适应条件变化等问题,提出了开征环境保护税、扩大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范围、规范弃置费法律依据、健全油气产品税负价格传导机制、提高资源税税率、取消石油特别收益金等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秦皇岛海岸线资源利用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人类对近海资源开发活动的加剧,海岸线遭受破坏的问题日益凸出。通过对秦皇岛海岸线资源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秦皇岛海岸线资源利用存在缺少合理规划、海水入侵严重、排污入海缺乏严格监控、跟踪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提出规划先行、分区开发、生态保护、加强管理、公众参与等秦皇岛海岸线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