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壤有机质的环境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土壤有机质环境效应的研究已成为土壤学、环境学和地球化学等领域的热点方向之一。土壤有机质分解过程对全球CO2的贡献,土壤有机质对岩石圈和生物圈的作用,土壤有机质对被污染土壤的净化作用等越来越被国内外学者重视。本文阐述了土壤有机质对土壤生态系统中金属元素和有机污染物的作用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类固醇雌激素(SEs)具有很强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危害极大,土壤和沉积物等固相介质对SEs的吸附作用是影响其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重要过程。各国的土壤和沉积物中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SEs污染,土壤和沉积物中有机质、溶解性有机质,黏土矿物、氧化物等矿物成分,外界环境(如:pH值、温度和离子浓度等),共存污染物以及微生物等都对吸附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土壤和沉积物对SEs的吸附机理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污染黑土中重金属与有机质的关联作用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13  
通过对东北地区污染农田黑土剖面的取样调查,对重金属Cd,Pb,Cu,Zn在农田黑土中不同采样点的全量、有效态和有机质结合态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有机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土壤有机质对重金属有机质结合态的影响.结果表明,Pb以有机质结合态存在的量较大,能与有机质形成较多的络合物,而Zn的有机质结合态占全量的比例相对较小,Cd和Cu有机质结合态占全量的比例处于Pb和Zn之间.由于外源污染的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重金属有机质结合态相关性并不显著.由于土壤样品的不同解离功能团结合重金属的能力不同,采样区的重金属有机质结合态未表现出明显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
土壤理化性质对污染场地环境风险不确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某化工污染场地中挥发性有机物苯的环境风险评价为例,研究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等理化性质对风险评价结果的影响.在土壤污染物苯浓度不变的前提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含水率和土壤容重在场地条件下随机取值的变异范围分别为0.31%~2.31%、0.12~0.25和1.25~1.75 g/cm3.10 000次蒙特卡罗模拟结果表明,在95%置信水平下,苯的总致癌风险(概率值)在1.45×10-5~2.74×10-5之间.在该场地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苯风险不确定性的最主要因素,其对风险评价结果不确定性的贡献率高达90.2%;土壤含水率和土壤容重的贡献率分别为5.6%和4.2%.因此,在土壤污染健康风险评价过程中,应对理化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对评价结果影响较大的关键参数取值需慎重.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磁铁矿活化过硫酸钠技术氧化泥浆系统中三氯乙烯(TCE)的效果.同时,考察了Fe2+、Cl-和HCO-3对TCE降解过程的影响,并采用有机碳含量不同的2种天然土壤,以及用H2O2去除低聚合"软碳"和高温灼烧去除全部有机碳后所得到的2种土壤,考察了有机质含量对TCE降解的影响,检测了反应过程中有机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中性pH值条件下,磁铁矿活化过硫酸钠是表面活化反应,反应产物为α-Fe2O3,TCE氧化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在初始TCE浓度20 mg·L-1、磁铁矿投量20 g·L-1时,TCE在48 h后的去除率达到97%.Fe2+对反应有促进作用,Cl-和HCO-3均会对反应起到抑制作用,其中,HCO-3的抑制作用强于Cl-.TCE降解速率受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较大,土壤去除有机质(SOM)后TCE的降解速率明显加快.通过检测有机质变化发现,过硫酸钠对有机质的去除较小,有机质对TCE降解的抑制可能是通过消耗过硫酸钠、表面消耗自由基和对有机污染物的竞争吸附等多种途径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生化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重金属是作为微量元素而天然存在于土壤中的。一些重金属由于人类的活动而被过多地排入环境中,改变并损害了自然的和人工的生态系统,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土壤生化过程在维持碳、氮大循环及其它元素的代谢转化、为植物提供可用性养分等方面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大量重金属在土壤中沉积,破坏了土壤生态系统原有的微量元素的动态平衡,土壤的生物化学过程也随之受到影响,而其中尤以氮的矿化作用、纤维素降解、土壤酶活性和氮固定作用等最为敏感。本文就重金属污染对土壤主要生化过程的影响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不同产地硅藻土原位控制土壤镉污染差异效应与机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朱健  王平  林艳  雷明婧  陈仰 《环境科学》2016,37(2):717-725
为了了解不同产地硅藻土对土壤Cd污染固定效应及机制的差异,选择了云南腾冲、吉林临江、浙江嵊州和河南信阳这4地的硅藻土作为改良剂,对人工模拟Cd污染土壤进行原位固定修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硅藻土均能有效固定土壤中的Cd,当添加浓度为30 g·kg-1时,上述4地硅藻土分别使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下降了27.7%、28.5%、30.1%、57.2%;不同产地硅藻土对土壤Cd污染固定能力排序为:河南信阳浙江嵊州吉林临江云南腾冲;不同产地硅藻土自身理化特征对土壤Cd的固定起主要作用,硅藻土堆密度越小,比表面积越大,微孔数量越多,孔径分布范围越广,越有利于土壤有效态Cd的固定;不同产地硅藻土可以通过调节土壤理化性质来控制土壤Cd污染,土壤p H值和有机质是关键调控因素,提高p H值和增加有机质能有效促进有效态Cd的固定,调控土壤含水率对Cd的固定效果影响不大,而通过调控土壤CEC来控制土壤Cd污染存在一定时效性;河南信阳、浙江嵊州、云南腾冲硅藻土均使土壤p H值上升,有机质增多,有利于土壤Cd的固定,而吉林临江硅藻土则反之.  相似文献   

8.
土壤吸附铬的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铬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铬渣的堆存造成严重的土壤铬污染。介绍了铬进入土壤后的存在形态及化学行为,论述了土壤对Cr(Ⅲ)和Cr(Ⅵ)的吸附特征,着重讨论了土壤吸附铬的影响因素。铬在土壤中的吸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土壤对铬的吸附依赖于土壤的类型、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如土壤的矿物特性、有机组成pH、Eh、等,也与外加阴阳离子、有机质等有关。研究土壤吸附铬的影响因素为土壤铬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今后的研究可结合周围环境对铬污染的影响展开。  相似文献   

9.
土著微生物修复铬(Ⅵ)污染土壤的条件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铬(Ⅵ)污染土壤中筛选出的土著微生物初步解毒实验结果,将土著菌种制成六价铬还原菌剂,通过时间、温度、菌量、pH值、有机质用量等单因素条件实验,发现温度和有机质含量对六价铬还原影响显著,在上述各项较佳条件下施用该菌剂1个月后,对于浸出液六价铬浓度范围从10-55mg/L的污染土壤,六价铬的还原效果都可达到90%以上,高于化学法,这说明该菌剂可有效应用于六价铬土壤的生物修复。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适合陇东黄土高原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植物,选取当地"适生"植物金盏菊(Calendula officinalis)联合微生物菌剂开展了为期5个月的原位修复实验.采用常规方法和PCR-DGGE技术分析了修复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群落遗传多样性等15项土壤环境因子的动态变化情况及其对金盏菊生态修复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原位修复的进行,1土壤脲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及脱氢酶活性均不同程度呈增加的趋势(p0.05).2土壤TPHs、p H、有机质、含盐率的变化情况不尽相同,但总体呈下降的趋势(p0.05);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p0.05).3土壤微生物群落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整体呈逐步增加的趋势.4PCA分析结果显示,土壤脲酶、脱氢酶及碱解氮等环境因子对金盏菊修复表现为促进作用,而有机质含量过高将不利于金盏菊的植物修复.金盏菊和微生物菌剂联合修复过程中,土壤多酚氧化酶、速效磷、脱氢酶及速效钾发挥主要作用,而土壤TPHs和含盐率过高则影响了联合修复效果.本研究旨在分析金盏菊用于陇东地区油污土壤的生态响应,结果有助于筛选出适合陇东黄土高原土壤类别-适生植物-土著降解菌群的组合,利用乡土物种的适生性降低修复成本,为陇东地区油污土壤生态修复提供新的技术方案和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