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黄土丘陵“梯田退耕”生态重建及地域分异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基于黄土丘陵区过去10年科技攻关成果及延安燕沟流域示范成功经验,在总结“梯田退耕”生态重建模式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土地利用、坡耕地和1999年农业人口数据计算了各县(市、区)需新修梯田、园地扩建、林草植被恢复的面积及投资需求额度。通过构建并采用基本农田扩建指数、园地扩建指数、林草植被恢复指数以及投资需求密度等指标对55个县(市、区)进行了类型划分和地域分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需新修梯田面积69.16×104hm2,新扩建经济林果园地面积79.2×104hm2,林草植被恢复面积541.02×104hm2,投资需求总额度158.2×108元;生态重建在地域分布上明显存在两个重点区,一个位于陕北和晋西北交界地区,另一个位于陇东和宁南地区;宜及早制定区域性分类指导政策,并应将有限的资金集中在重点区。  相似文献   

2.
我国森林资源产品流动及其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论文运用物流分析的基本思想,基于我国森林资源产品产量、贸易量统计资料,采用统一单位“原木当量”(m3),估算了1981~2000年森林资源采伐和产品加工环节的资源流量,进而分析我国森林资源产品流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我国从“六五”(1981~1985年)到“九五”(1996~2000年)期间,消耗森林资源量分别为10230×104、11678×104、13444×104和16962×104m3/a,呈加速增长趋势。其中,来自国外的资源流量占总流量的比重呈增加趋势,“六五”期间占19.1%,到“九五”期间上升为48.3%。流入资源以原木、木浆、纸及纸板、胶合板为主,它们主要来自北美、东亚、东南亚地区,有来源多地区化的变化趋向。森林资源在“六五”期间主要流向原木锯材类产品加工,随着产品流向结构的逐步改善,更多的资源流向人造板类产品的生产消费;纸类产品生产消费的资源流量增加迅速,但主要来自国外。  相似文献   

3.
对“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的思考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宏伟的工程,她不仅是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伟大创举,也是全球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1978年的这项生态工程,23年来累计造林保存面积2203.72×104hm2,“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已从工程开始实施时的5.05%提高到目前的9%,一些重点地区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已初具规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一工程体系突破了传统的单一模式,实行带、片、网相结合,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封沙育林相结合,造(林)、封(育)、管(护)相结合,丰富了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科学内涵。21世纪前50年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攻坚期,也是决战期,必须重视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加快工程建设步伐,并采取切实措施巩固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4.
杨仲山  魏晓雪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11):4384-4392
将“一带一路1”国内重点地区作为研究对象,从“一带”和“一路”角度分析重点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遵循测算、分解及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路径,考虑水体和大气污染两方面的三种非期望产出,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重点地区2005-2015年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以Malmquist指数分解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通过Tobit模型对10种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2005-2015年,“一带一路”重点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未见进步.以经济带划分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差异,“一路”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最高,“一带一路”重点地区总体次之,“一带”地区最低,分别稳定在0.96,0.82和0.76的水平;大部分重点地区的Malmquist指数大于1,显示生产效率进步,可能存在“回弹效应”;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和能源价格可以促进重点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研究开发、政府干预、生产要素比没有带来正面影响,工业污染显示显著负影响.最终.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泸州市某农业有限公司畜禽养殖污染现状,采用猪-沼-林(菜、果)模式对污染源进行综合整治。粪便和污水进行农业综合利用,按每10头猪(出栏)粪便堆场所需容积约1m3,粪便堆场所需容积为400m3;按每亩土地年消纳粪便不超过5头猪(出栏)计,本养殖场粪便消纳需土地为800亩;按每亩土地年消纳污水(尿液)不超过5头猪(出栏)计,本猪场污水(尿液)经沼气池处理后,需要消纳的土地为800亩。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生态系统服务转型”及其空间格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1980年、2000年、2015年土地利用类型、NPP和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GIS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方法,分析京津冀食物生产与固碳释氧两种服务的变化及其空间格局,揭示“生态系统服务转型”的原因。结果表明:(1)35年来,京津冀土地利用变化以建设用地扩张和耕地减少为主。1980年和2000年,NPP的高值区主要位于山区,2015年NPP的高值区主要位于平原。(2)1980-2000年京津冀生态系统服务变化以食物生产服务增加与固碳释氧服务降低为主,2000-2015年京津冀以食物生产服务与固碳释氧服务同时增加为主。“生态系统服务转型”模式为“食物生产+固碳释氧–”→“食物生产+固碳释氧+”。(3)农业生产力提升、林地面积与质量和耕地质量、草地质量提升是“生态系统服务转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论文以江苏沿海地区1990、2000和2010年3期土地利用空间数据为基础,在GIS、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和Costanza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方法的支持下合成时间序列表征下的耕地利用转型图谱、耕地利用转型模式图谱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图谱,据此揭示江苏沿海地区耕地转型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1990-2000年阶段耕地以建设用地、水域和林地占用为主,补充耕地来源除建设用地、水域和林地外,还包括了草地,耕地占用大于补充。空间差异以“耕地→建设用地”、“草地→耕地”最为明显,空间分离度低。2)2000-2010年阶段耕地占用的去向增加了未利用地,草地仍是主要的耕地补充来源。空间上以“耕地→建设用地”和“耕地→水域”图谱变化最为显著,空间分离度变大。3)1990-2010年耕地利用转型模式以后期变化最为显著。4)近20 a间,江苏沿海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由170.85×108元提升为182.23×108元,水域是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主要的贡献类型。耕地利用转型导致耕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耕地→建设用地”是最主要的生态减值图谱 类型。  相似文献   

8.
河道的最小控制流量和最大纳污控制量( 简称“双总量”) 是维系河流健康的决定性因子。论 文初步建立了基于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河流“双总量”控制研究技术框架, 并对唐山市月尺度的“双总 量”控制指标进行核算。通过水资源合理配置, 除个别枯水年份和连续枯水年份外, 唐山市河道的最 小控制流量均可得到满足。在基准年、2010 年和2020 年3 个规划水平年, 唐山市规划河流COD 的 最大纳污控制量分别为16 357.57、12 659.19 和11 572.50t /a; NH3- N 的最大纳污控制量分别为 907.80、660.27 和580.09t /a。在统一水资源配置平台上制定的“双总量”控制指标, 从根本上保障了 竞争用水条件下河流生态需水, 客观确立了规划水平年河道纳污能力的年内分配, 并整体上提高了 河流的最大纳污能力。  相似文献   

9.
小流域综合治理新设计研究——猪沼果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旨思想改变了,其工作重心在于巩固和发展治理开发的成果,提升综合治理的科技含量,增加治理带来的经济效益。于是将小流域的治理与生产联系起来成为了当前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文章对目前部分地区大力推广的"猪-沼-果"模式在小流域治理方面的概念、发展及综合效益等方面做了一些综述。总的来说,猪沼果模式能够增加农村的能源,增加农民收入,并保护绿植,促进小流域治理。  相似文献   

10.
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是矿业城市所面临的共同难题和持续发展的关键。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典型矿业城市--东营、焦作和克拉玛依市为例,总结出矿业城市资源开发利用中带有共性的五大问题,即矿产资源枯竭问题,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矿产资源与其它资源的组合开发利用问题,矿产资源与其它资源的博弈开发利用问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以及资源、非资源要素的协调问题。据此对症下药,提出了我国矿业城市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战略思路,并提出了7种可持续的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即“细水长流”模式,“黑绿置换”模式,“优势组合”模式,“优势延伸”模式,“地企融合”模式,国有+民营的“双轮驱动”模式,公有+非公有的“双轨并行”模式。  相似文献   

11.
矿产资源利用的循环经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偏少。为了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江西铜业公司坚持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铜矿采掘、分洗和铜冶炼等各个环节,把生产中的废弃物加工成有市场需求的产品,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能量有效地转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案例研究的结果表明,发展循环经济,企业必须树立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心,遵循市场规律,大力开展科技创新,研究开发废弃物再利用的关键技术,尽可能将污染物在企业内部转变为产品,形成循环经济产品链或产品网,提高经济效益。政府要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健全法制、加强宏观管理,营造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制度框架和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2.
洞庭湖垸外灾害风险区湖洲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协调好防灾减灾与湖洲农业综合开发的关系,运用灾害学和循环经济学以及农业、林业、牧业、水产、生态、系统工程等科学交叉的理论与方法,将灾害防控技术体系、农业生产方式与高效生态农业结构的优化机理融为一体,设计了湖草洲畜、禽、鱼一体化开发的灭螺治鼠防洪技术集成模式,荻芦洲荻、芦、林、牧、农一体化开发的灭螺治鼠抗洪技术集成模式。并分别在典型区域进行了示范,试验表明:与传统农业生方式相比,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十分显著。同时致力于湖洲农业产业化,认为在建设好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与之相配套的产品加工等商品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促进荻、芦、林、牧等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从整体上提高湖洲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的综合效益,使之成为湖区农业经济的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13.
洞庭湖垸内灾害风险区湖垸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协调好防灾减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运用灾害学、循环经济学以及农业、林业、牧业、水产、生态、系统工程等学科交叉的理论与方法,将灾害防控技术体系、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及生产技术体系与高效生态农业结构的优化机理融为一体,设计了垸內居民区庭院循环经济型灭虫防病技术集成模式,垸内生产区水陆循环经济型血防治鼠避洪耐涝技术集成模式,并分别在典型区域进行了示范,试验表明: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十分显著。同时认为,在建设好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商品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促进粮、猪、油、麻、渔等产品的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模式的综合效益,进而推进湖垸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民营企业北京蟹岛集团的实地调查,对其以“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为经营方针,以“生态、环保、可持续”为经营理念,成功实现“资源-消费-再利用”的循环经济增长模式进行详细介绍。并通过蟹岛集团自身的发展证明:循环经济不仅可以改变传统“资源-效益—废弃物”的线性增长模式,还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提高生态效率为核心、以遵循3R技术为原则、以两低一高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推行循环经济是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阐述循环经济内涵,并就长沙环境质量、资源供需情况、农业发展等方面作了分析,并且分析了长沙推行循环经济可能面临的问题,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是长沙新的发展经济模式和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并就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不同类型地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三峡库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自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为了把库区建成全方位开放、综合性开发、高水平发展、高起点安置移民的新型产业密集经济区和高效生态农业区,必须把高效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化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地采取最有效的高效生态农业建设模式。为此,论文提出了5种不同类型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即沿江河谷区果→粮→菜→猪→沼→渔水陆循环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浅山丘陵区桔→粮→经→畜→桑→沼共生互惠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低山区林→粮→油→薯→草→畜水土保持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中高山区干果→药→茶→烟→菜→草名优土特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和庭院果→菜→花→禽→沼→渔小循环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这些模式推广和应用的综合效果总体良好。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纺织印染现状、环境危害、格局以及发展趋势进行说明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纺织印染行业的循环经济改造方式和现代企业循环经济建设的发展方向,通过建立循环经济模式的纺织印染工业园,运用循环经济理念进行园区规划,提出了纺织印染工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体系,最终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共生体系。建设循环经济,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和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纺织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主动应对全球化市场竞争的迫切要求,是调整产业结构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矿业循环经济的定义和内涵、矿业循环经济与传统矿业经济的区别、矿业循环经济中的原则及技术载体,分析了江苏省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有利条件,指出了矿业循环经济的重点技术,构建了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指标体系及给出了重点建设的矿业循环经济生态示范区,简述了江苏省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成就,提出了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要实现科学管理,必须掌握决策的科学,并在决策过程中运用现代管理的基本工具——计算机,以辅助决策,提高组织效能。本文正是以“国家环境质量决策支持系统”为分析范例,从决策科学与DSS技术的结合上介绍了决策模式分析,决策模型建立和决策选择,综述了DSS概念,结构和建立初始系统,并通过自适应的设计和应用过程形成最终系统的开发方法。文中列举了一些国内外开发应用DSS的实例,并指出在高层次复杂决策问题上,目前的DSS支持手段还是比较薄弱的   相似文献   

20.
华丰煤矿就其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和社会环境而言,发展循环经济有着独特优势。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是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市场机制与煤矿系统的双重作用,尤其离不开煤矿系统的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