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赤潮是由于海洋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和高度密集,引起海水变色的一种自然现象,江河、湖泊中也有类似的现象出现,通常称为“水花”或“水华”。赤潮并非都呈红色,由夜光藻、无纹多沟藻等形成的赤潮呈红色,赤潮也是由此得名;而由绿色鞭毛藻引起的赤潮呈绿色,由淡红束毛藻引起的赤潮呈黄褐色,某些硅藻引起的赤潮则呈红褐色。  相似文献   

2.
1.赤潮与其灾害 1.1赤潮的发生 所说的赤潮,一般是由于某种浮游生物迅速的繁殖,使海水颜色发生变化的现象。 当然由于海面和湖泊的浮游生物的繁殖而引起水的颜色变化也不例外。 本文主要讲的是沿岸,内湾的赤潮,虽然  相似文献   

3.
海洋火災     
烟波浩渺的大海,资源丰富。可是有时也会发生冲天大“火”,红色的海潮,鱼虾死亡,海鸟远飞,人们称这种海洋“火灾”为赤潮,这是一种严重的由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污染现象。赤潮,是海水里呈现异常特殊颜色的现象。由于海水富营养环境使某些浮游生物主要是甲藻类在水里暴发性繁殖,这种生长量特别巨大的优越种呈现粉红或红褐色,染红了海水,以致海水改变正常颜色,这些藻类之所以能疯狂  相似文献   

4.
浅淡赤潮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赤潮的成因赤潮又名潮靛,通常是指生活在海水的浮游生物爆发性繁殖而使海水变色的现象。赤潮生物有多种颜色,但大多呈红色,发生时使海水变红,故称赤潮。1.1赤潮生物赤潮生物属种较多,目前已知的赤潮生物约50多属、150多种。据调查,目前我国沿海海域赤潮生...  相似文献   

5.
赤潮是由于海洋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和高度密集 ,引起海水变色的一种自然现象 ,江河、湖泊中也有类似的现象出现 ,通常称为“水花”或“水华”。赤潮并非都呈红色 ,由夜光藻、无纹多沟藻等形成的赤潮呈红色 ,赤潮也是由此得名 ;而由绿色鞭毛藻引起的赤潮呈绿色 ,由淡红束毛藻引起的赤潮呈黄褐色 ,某些硅藻引起的赤潮则呈红褐色。现已知的赤潮生物种类达六十余种 ,其分布极为广泛 ,几乎遍及世界各个海域。藻类植物甲藻门有二十多个种类能引起赤潮 ,其中夜光藻、短裸甲藻、原甲藻以及多边膝沟藻等最为常见 ,而夜光藻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区发生赤潮的…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我国北起渤海,南至海南岛以东海面,赤潮频频发生,并有逐年增强的趋势。从未发生过灾害性赤潮的广西沿海是否可以高枕无忧?这已成为人们甚为关注的话题。赤潮的成因及危害在一定条件下海区海水中的营养盐类、生物激素的比例改变(增强),促使某种生物在短时间内急骤地大量繁殖,成为该海区的优势物种,这种生物在海水中的浓度大增,海水的颜色便随该生物(及其尸体)的颜色而改变。由于多数硅藻和浮游生物的尸体是红褐色的,夜光虫等是桃红色的,因而海水也变成红褐色或批红色,并随潮水的涨落而流动,故称“赤潮”。而某些鞭…  相似文献   

7.
赤潮     
1.赤潮的研究状况 1.1 已往的赤潮研究从前所谓赤潮,是指由于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引起海水变色的现象,它们与水库等淡水里发生的“水花”现象有所区别。但是,最近淡水水域的“水花”现象也称为淡水赤潮。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并不一定都呈现红色,除去夜光藻(Noctiluca mitiaris)和红海赤毛藻(Trichodesmium)等外,蓝把其它微生物分别呈现的黄色、褐色、黑绿色等各种颜色也称为赤潮。因此,“赤潮”一词便缺乏科学性了。但是现在这种叫法不仅  相似文献   

8.
赤潮及其危害 由于海洋浮游生物个别物种的暴发性繁殖,海水中的生物个体达到了很高的浓度,致使局部海区水色异常,据物种和浓度的不同,或红或赤,或褐或碧,这种现象,叫做赤潮。形成赤潮的浮游生物,往往是细胞中含有橙色或红色色素的甲藻。水温、日照、盐度、降雨和江河径流等水文和气象要素都是赤潮的影响因子,特别是海岸上升流(Coastal upwelling)因对浮游生物的集中起运送的作用,对温度、盐度和营养物质的分布起混合作  相似文献   

9.
问与答     
问:《交通环保》笫1期中,曾报道湛江港港区海水发生变异、危及鱼、虾、螯、贝等海生物的生存,并把这种现象叫做“赤潮”。请问“赤潮”是怎样发生的?是否经常发生? 答:所谓“赤潮”是指由于浮游生物异常地急剧繁殖而觅食动物比平常少时,而发生的海水变色现象。一般发生此现象时海水发红,故称“赤潮”现象,亦称“红潮”现象。  相似文献   

10.
近来,濑户内海沿岸海域,经常发生赤潮,这已经构成了重大的社会问题。赤潮是在水温、水流、日照等条件综合作用下,赤潮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的结果。赤潮是怎样产生的?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但是可以说海水中大量存在赤潮浮游生物的营养源氮,有机物、磷等,这些是赤潮产生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事先知道赤潮的发生,并将其灾害控制到最小限度,最好是用仪器测量海水中氮、有机物、磷等所谓富营养化成份的含量。基于这种想法,沿岸海域的各地自治团体等单位,定期地派出船只采集海水水  相似文献   

11.
红潮     
一、什么叫红潮在天然水体中往往广泛地存在着种类繁多的浮游生物,其中多数具有一定颜色,少部分还有发光本领,但每升水中的个体数是很少的,往往不被人们察觉。当其在一定条件下异常急剧地繁殖,聚集于水体表层呈块状,带状等各种型态漂浮着,就会使水面呈现出各种颜色,如在田边水塘养分过剩时,带有各种色素的浮游生物大量浮现于水面,特别在阳光照射下五光十色,群众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水华”,在海洋污染研究中把这种海水“变色”的现象命名为“红潮”或“赤潮”。  相似文献   

12.
‘赤潮’神经毒素brevetoxin B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赤潮’神经毒素brevetoxinB合成早在圣经时代就有了关于赤潮的记载。赤潮是由于海洋局部富营养化后大量藻类繁殖形成的生态破坏现象,可使赤潮区域海水呈红色、棕色或绿色。赤潮神经毒素BrevetoxinB是一些藻类产生的,它和其他一些毒素被认为是大...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16年6月中旬浙江南部沿海一次红色赤潮藻主导的混合赤潮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赤潮海域和非赤潮海域浮游生物的种类及丰度、优势种、多样性指数差异以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该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2种,浮游动物20种,赤潮区浮游植物平均丰度显著高于非赤潮区,赤潮区与非赤潮区浮游动物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差异不显著。赤潮区浮游植物均匀度指数显著低于非赤潮区,而赤潮区和非赤潮区浮游动物各指数均差异不显著。赤潮发生对桡足类影响较大,其在赤潮区的种类和丰度均显著少于非赤潮区。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非赤潮区最主要优势种红色赤潮藻与氮磷浓度呈正相关,赤潮区则相反。浮游动物总丰度在非赤潮区及赤潮区均与叉状角藻丰度呈正相关,与有毒赤潮生物具刺膝沟藻丰度呈负相关。以上结果表明红色赤潮藻为主的混合赤潮爆发能够显著改变赤潮发生海域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4.
近岸及港湾水体赤潮的生物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志勇 《交通环保》1996,17(3):40-42
国外学者根据“以虫治虫”原理设计了一套新的赤潮控制系统,该系统对赤潮水体中高度密集的浮游生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大亚湾五角多甲藻赤潮发生的环境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根据现场监测资料 ,分析 2 0 0 0年 5月 4~ 19日在大亚湾澳头海域发生的五角多甲藻 (Protoperidiniumquinquecorne)赤潮的环境因素。结果表明 :海水温度急升和盐度的骤降是赤潮发生的刺激因素 ;由风引起赤潮生物细胞的物理聚集是赤潮发生的重要条件 ;五角多甲藻对各种营养盐都有明显的需求 ,而对无机氮的需求则以吸收NO3 - N为主 ;赤潮初期拟菱型藻可伴随其迅速繁殖 ,而到后期则存在明显竞争作用 ,拟菱型藻细胞的繁殖受到了抑制。  相似文献   

16.
据报道 ,俄罗斯科学院的专家目前正准备通过海洋卫星观测俄周边黑海等三大海域表层海水的颜色 ,以此推测海中浮游植物分布和生态系统的变化。目前 ,俄专家已使用这种方法对黑海部分海域的颜色进行分析并发现 ,某些河流带入黑海的农田肥料正在促进部分黑海海域中微型藻类的繁殖 ,从而使表层海水的透光性下降 ,局部生态系统受到影响。据专家介绍 ,黑海周边的地质变动和降水变化也会导致很多表层海水悬浮物增减 ,引起海水颜色变化。因此通过卫星观测海水颜色 ,将有助于地质和气象研究。俄将用卫星对周边海域“察颜观色”  相似文献   

17.
遥感技术已经成为赤潮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国内外已有多项应用遥感技术对赤潮成功监测的实例。然而,关于对赤湖的成因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报道,在国内外学术文献中仍十分稀少。本文总结了赤潮监测的常见方法及引起赤潮发生的可能因素,对MODIS应用于赤潮探测技术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MODIS数据的综合海水水色、叶绿素a浓度、海水表面温度、悬浮泥沙含量多种因素的赤潮影响因子分析方法。对赤潮成因的分析将有利于实现赤潮的预测,从而尽可能减少赤潮暴发所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赤潮与海洋微生物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要的氮、磷等营养物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变色,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这就是赤潮。近年来随着海洋污染日趋严重,赤潮发生的次数随之增多。它的发生和发展不仅破坏海洋生态平衡,而且严重损害海洋水产资源。由于赤潮不仅是渔业的大患,而且与人类的公共卫生密切相关,因此受到世界各沿海国家的普遍关注,各国学者进行过许多有关这方面的调查和研究。近年来,富营养化已在我国某些海区出现,赤潮也屡有发生并有发展的趋势,因此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及早采取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赤潮是一种复杂的生态异常现象,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水文气象条件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诱发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广西海域赤潮虽然还没有造成重大直接经济损失,但已引起了中央有关领导人的关注.根据广西海域赤潮发生的情况,分析其原因,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香港经济发达,但污染也相当严重,特别是水质污染。全港平均每天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约200多吨,80%未经任何处理便直排入海,严重污染沿海水质,使香港沿海的海水中氮、磷物质含量很高,造成“富营养化”,夏季藻类暴发性繁殖,往往出现“赤潮”,导致海中的植物和鱼贝缺氧死亡。为寻找治理污水的新方法,香港科技大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博士成功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