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淡水鱼的毒性试验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拟除虫菊酯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性杀虫剂。它们和有机氯杀虫剂一样,在水中能直接进入鱼鳃及鱼血液中而产生强烈的毒性。农业上使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后,其部分将随农业污水流入水体,对水生体系造成危害。为研究此类农药对鱼类的毒性,避免由于不合理的使用而产生的不良后果,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选用3种类型的拟除虫菊酯农药,对花鲢鱼、鲫鱼进行毒性试验。一、试验材料和方法(一)试验用鱼试验用鱼均选自青浦水产局鱼种场。花鲢鱼平均体长8.4cm,平均体重15.6g;鲫鱼体长为7.8cm,体重14.4g。试验前在室内驯养7天,死亡率在5%以下。试验用鱼全部生长正常无  相似文献   

2.
拟除虫菊酯农药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及其防护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了多年有关拟除虫菊酯农药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毒理及对水生态系统影响研究结果,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环境物质拟除虫菊酯毒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拟除虫菊酯作为一种重要的合成杀虫剂,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同时其毒理学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此研究基础上,从对动物的神经毒性、生殖毒性和生理生化毒性三个方面,对拟除虫菊酯的毒理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一、绪言 Lemna minor是一种漂浮在水面,分布很广,生长速度很快的浮萍。这种植物形体小,并且极易养殖。它的这些性质对水体毒性试验来说非常理想。尽管如此,人们对浮萍生物试验深远意义的认识还有不少异议。Kenage和Moolenaer(1979)认为,水生动物是比植物和藻类更灵敏的毒性指示器。因而他们断言:鱼类和水蚤的毒性反应建立起来的水质标准足以起到保护藻类和水生维管束植物的作用。植物是生态系统的一个基本部分,而植物-动物-细菌这样一种复杂结构的平  相似文献   

5.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降解与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引发各种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文章主要综述了该农药的生物降解、光降解和生物代谢三个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生物降解是其分解代谢的重要环境过程之一,微生物、哺乳动物、水生生物、昆虫及植物等对拟除虫菊酯的代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微生物降解菌的分离、微生物的酶促降解及其衍生的基因工程菌技术迅速发展,为通过基因克隆高效表达拟除虫菊酯降解酶提供依据。合理利用光能可有效去除拟除虫菊酯,光敏化降解与光猝灭降解研究可有助于农药混配的效果分析。通过拟除虫菊酯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分析可为治疗人体农药中毒提供有效方法。文章还讨论了吸附作用、氧化作用对拟除虫菊酯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6.
拟除虫菊酯具有较强的手性特征,包含多种异构体,不同异构体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因此,其异构体的手性拆分具有重要的意义。气相色谱分析法因其分辨率高,峰容量大,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选择性强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拟除虫菊酯的手性拆分中。文章通过阐述基于氢键作用、配位作用、包结络合作用的3种手性固定相的拆分机制,综述了气相色谱用于拟除虫菊酯手性分离的研究状况。此外,文章还分析了有机溶剂、水、温度等对拟除虫菊酯在拆分过程中差向异构现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昆虫对拟除虫菊酯农药的抗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拟除虫菊酯是继有机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之后具有生物活性优异、环境相容性较好的一大类杀虫剂,在防治卫生害虫和农作物害虫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随着拟除虫菊酯农药的广泛使用,害虫普遍对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文章就此综述了昆虫对拟除虫菊酯农药的抗药性现状、抗药性产生的原因及机制,以及昆虫对拟除虫菊酯农药与其他农药的交互抗性、昆虫的抗药性遗传和对昆虫抗药性进行监测的现行方法等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对如何科学合理的使用拟除虫菊酯农药,及如何减缓昆虫对其产生抗性的措施进行了扼要的阐述,最后探讨了受农药影响所导致的昆虫基因多样性及生物多样性受损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辽河和太湖流域表层沉积物中8种常见的拟除虫菊酯: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菊酯、甲氰菊酯、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显示,太湖流域中拟除虫菊酯含量范围为0.02~2.91ng·g-1(干重,下同),平均含量为0.63ng.g-1,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辽河流域中的含量相对较高,其范围是0.14~19.6ng·g-1,平均含量为6.20ng·g-1.采用毒性单元TU(选用钩虾Hyallela Azteca的LC50)对拟除虫菊酯毒性风险进行估算,太湖流域∑TU值范围是0~0.40,相比之下,辽河流域的∑TU值高出很多,范围在0.10~1.73之间,其中有3个点位的∑TU值大于1,表明其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其毒性主要来源于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  相似文献   

9.
拟除虫菊酯对大鼠脑片谷氨酸递质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脑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神经递质释放实验,体外观察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大鼠额叶皮层脑片兴奋性氨基酸递质谷氨酸释放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在20μmol/L剂量下,4种拟除虫菊酯(溴氰菊酯、北京菊酯Ⅱ号、Ⅲ号和氯菊酯)对脑片静息态谷氨酸基础释放无明显作用。而化学结构中含氰基的拟除虫菊酯可促进额叶皮层脑片在50mol/LKCL去极化状态下谷氨酸的释放,与溶剂对照比较,溴氰菊酯(20μmol/L)可使脑片谷氨酸释放增加28.8%。  相似文献   

10.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水生生物的毒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水生生物的危害是当前农业环境的一大问题。作者进行了七项试验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影响,为合理使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氯苯乙腈是合成取代苯乙酸酯型拟除虫菊酯氰戊菊酯、戊菊酯的关键中间体,工业上已大量生产。但其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目前研究很少。作者曾研究对氯苯乙腈在正辛醇/水溶剂体系的分配系数以及在鱼体肌肉内的积累和释放行为。本文侧重研究其在金鱼肌肉内的代谢行为。  相似文献   

12.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使用量和施用范围逐年扩大,导致农药残留问题也逐渐显现。空气、土壤、水体及沉积物中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并通过食物链的流动最终在人体内汇集,影响人体健康。文章综述了拟除虫菊酯农药的饮食摄入与非饮食摄入2种暴露途径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针对易感人群婴幼儿的暴露途径及潜在风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拟除虫菊酯农药在茶叶中应用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田间模拟施药与气相色谱法研究了7种拟除虫菊酯农药在茶园生态环境中的降解动态,茶叶加工过程中的降解和泡茶过程的浸出率及其主要影响因子。根据实验结果推算出通过饮茶进入人体的农药量,结合农药的毒理特性,对拟除虫菊酯农药在茶园生态环境中应用的安全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拟除虫菊酯农药在茶园中应用的安全性显著高于有机磷农药,在拟除虫菊酯农药之间,其安全性也有较大差异。本研究不仅为茶园使用农药的选择提供了依据,而且首次提出了一种农药对人体安全性的定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海洋生态毒理学萌芽发展,基于生态毒理学的剂量-反应原理开始利用海洋生物开展污染物毒性测试,以评估污染物对于海洋生物及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21世纪以来,应用于毒性测试的海洋生物物种变得更为广泛且多样,常用的海洋生物包括海洋藻类、原生动物、轮虫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节肢动物、头索动物和海洋鱼类等.这些受试生物已用在多种海洋污染物的毒理学研究上,为海洋污染物的生态风险评估及海水水质基准的制定提供科学基础.浅述近年来中国海洋生态毒理学研究中毒性测试生物的应用情况,特别对其中常用的6种(类)海洋模式生物,包括中肋骨条藻、扇形游仆虫、牡蛎(多种)、海胆(多种)、日本虎斑猛水蚤和海洋青鳉鱼在毒性测试上的应用展开较为具体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焦化废水是一种典型的含有难降解有机化合物的有毒、有害工业废水,排入水体后对水生生物产生直接影响,监测天然水体中生物的种群和数量,可以反映长期的、综合的污染效应,还可以反过来推断污染源.该研究参照美国EPA的水中优先检测污染物以及我国优先检测污染物的名单,重点检测了有机污染物在焦化废水的分布,选择藻类和水蚤来检测河水及焦化厂排污水的毒性.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比较了对拟除虫菊酯抗性和敏感淡色库蚊幼虫的二氯苯醚菊酯水解酶的活力和性质,结果表明:(1)无论抗性和敏感品系都专一性地水解反式二氯苯醚菊酯,而对顺式异构体不降解。(2)酶活力主要集中在无细胞器结构的细胞浆内。(3)拟除虫菊酯抗性淡色库蚊的二氯苯醚菊酯水解活力比敏感品系大约一倍。(4)抗性和敏感品系二氯苯醚菊酯水解酶的米氏常数、最适反应pH、最适反应温度相近,但最大反应速度则抗性比敏感品系大2.3倍。这表明抗性的产生主要由于酶量的增加,而不是酶系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7.
生态型水源水库是将生态学原理与传统水库管理相结合,通过连续的生物监测,为水库建设合理的生态结构和保证饮用水的安全提供依据.本研究以上海金泽水库为例,于2019—2021年对该水库进行原位调查,探讨水环境因子、藻类和鱼类对浮游甲壳类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金泽水库3年内共鉴定出浮游甲壳类61种,其中,枝角类29种,平均生物密度为3.8 ind.·L-1,生物量为0.139 mg·L-1;桡足类32种,平均生物密度为4.8 ind.·L-1,生物量为0.445 mg·L-1.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细巧华哲水蚤(Sinocalanus tenellus)和中华窄腹剑水蚤(Limnoithona sinensis)在3年中均为优势种.枝角类优势种的生物密度由DO、TP、Chl.a、WT主导,桡足类优势种的生物密度由DO、WT、TDS主导.浮游甲壳类优势种与藻类优势种的关系显著,其群落结构易受藻类上行作用的影响,第1优势种长额象鼻溞与颗粒直链藻(Aulacoseira gr...  相似文献   

18.
文章简要论述了国内外工业废水的鱼类急性毒性试验技术的发展和现状。运用3~5种小型鱼类组合技术方法对数十家企业工业废水进行急性毒性测试,可显著提高该技术方法毒性测试的灵敏性和毒性判断的可靠性,并显著缩短试验时间。根据工业废水组分及生物毒性的复杂性,以及不同鱼类对同一毒性和同一种鱼类对不同毒性的敏感反应具有差异性的特点,着重探讨和论述了支持用多种鱼组合(同时)测试工业废水急性毒性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硫丹环境毒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硫丹的环境毒理研究进展。硫丹是一种有有机氯杀虫剂,它由α和β两种异构体组成。硫丹对在鼠急怀经口LD50为80-110mg/kg,属中等毒性,没有发现人有致癌、臻畸和致突变作用。硫丹不易产生生物蓄积,也不会持久性地存在于生物组织中。它对结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的毒性较大,对蜜蜂和鸟类具有中等毒性。硫丹两异构体及其有毒谢物-硫丹硫酸盐可以用乙腈、丙酮等溶剂提取,经氟罗里硅土柱层析净化后用握相色  相似文献   

20.
气相色谱法测定蔬菜中的菊酯类农药残留量王红华(云南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拟除虫菊酯是八十年代开始使用于果树、棉花、茶树、蔬菜、小麦、水稻等作物的一种新型广谱性杀虫剂。此类农药具有短期毒性大,但降解快、残留低的特点。目前国内对其残留分析的报导较少,且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