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开发区生态系统健康研究--以苏州高新区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长年  魏婷 《四川环境》2005,24(6):54-58
采用生态系统健康理论分析开发区生态环境问题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着重构建了开发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模糊评价模型,提出评价标准。并对苏州高新区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进而指出制约因子并提出相应的诊断方案,为其优化生态系统结构和完善系统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新疆南部T油田为例,探讨了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识别、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问题,结合T油田开发区内各区块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的对比分析,提出油田开发区内污水排放执行不同综合排放标准的适宜性分区建议,为油田开发中的污染防治和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管理景观中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红 《新疆环境保护》2000,22(4):236-239
生态系统健康是环保领域中新兴的、正在崭露头角的科学、生态系统健康被理解为生态系统内的内部秩序和组织的整体状况。生态系统健康的整体性评价是指利用生物物理参数、社会经济参数和人类健康参数的综合对生态系统健康进行的综合测定。本文分析了选择一系列适用于管理景观的综合性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发展概况。讨论了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并对主要评价指标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浅议经济开发区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开发区与建设项目环境风险的区别入手,分析了开发区环境风险评价的特点,并对开发区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阐述。通过实例分析,提出了适合于开发区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与模式,并提出在开发区环境风险评价方法上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从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内涵出发,运用熵权法和模糊数学评价法对2004—2008年兰州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4—2008年的评价结果依次为不健康、病态、病态、病态、病态。近5年以来,兰州市生态系统健康形势逐年好转,但总体水平仍不高,将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明确了兰州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制约因子,提出改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措施,为兰州市城市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熵权的巢湖水生态健康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巢湖水生态状况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各指标健康等级的阙值范围,建立了基于熵权的湖库水生态健康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选取1980年巢湖的水质和水生态数据作为本底值。运用熵权法对2000~2005年整个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了客观评价,结果表明2004—2005年巢湖水生态系统均处于较差健康状态。本方法的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熵权综合健康指数法对其进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最后根据实际提出了湖库水生态安全综合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学理论及其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行为对生态系统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对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研究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本文从学科发展的角度论述了生态系统健康产生的背景、定义、生态学理论,及其与环境管理的关系.介绍了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进一步分析了生态系统健康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前沿性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8.
针对城市快速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问题,对陕西省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进行了相关研究。根据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及数据的可获得性,从活力、组织力、恢复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人类健康状况方面构建了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健康评价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进而对该省2013-2017年省域层面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动态评价。研究表明,活力与组织结构两要素对生态系统健康有较大贡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随着时间推移在不断提高,自然结构和垃圾处理能力是当前胁迫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因素。总体而言陕西省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9.
山岳型景观区是我国主要的旅游目的地类型之一。由于山岳型景观生态系统具有脆弱性、污染消解能力弱等特点,开发利用不当易引起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因此,将生态系统健康理论与山岳型景观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建立山岳型景观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健康状况进行分析评价,是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又一条有效途径。运用该方法对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及时发现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潜在危险,进行健康预警,提出维护景区生态系统健康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开发区和总量控制的一般概念,为使新建开发区持续、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提出了在开发区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思想,并从多个方面阐述了总量控制具体的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背景下滇池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云南省滇池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产生的影响日益突出和严重。在明晰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概念及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城镇化背景下滇池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与选取原则。主要是:(1)以自然条件限制因子—城镇化影响因子—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指示因子为评价结构,依据流域水、土和生物资源禀赋特征;(2)城镇化对流域土地利用、对流域水资源的质和量、对流域景观结构的影响;(3)流域健康的五大要素即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人类健康,构建了滇池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云南省滇池流域的生态健康评价及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生态系统评价是当前生态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它能够为区域生态系统健康检测、优良生态系统类型筛选、土地利用格局合理配置以及生态服务功能优化提供宝贵的参考和决策依据。论述了生态系统评价的相关内容、研究的尺度问题以及目前相配套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简明指出了今后的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并展望了生态系统评价的未来走向。认为今后综合性的生态系统评价以及与此相配套的评价方法需要得到大力加强和研发,同时生态系统评价应该和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3.
秦皇岛市开发区受开发活动的影响,植被面积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下降,水土流失增加。基于秦皇岛开发区生态保护现状,从敏感生态系统建设、城区绿化、城市综合生态功能廊道、生态补偿、水土保持等方面,加强开发区生态保护,构建和谐生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构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借助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重庆市1998-2011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有所好转,由1998-2007年的“不健康”状态转化为2008-2011年的“健康”或“临界健康”状态,但重庆市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不稳定、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15.
在学习并借鉴国内有关开发(园)区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选择经济总量、经济效率、基础设施和产业质量4方面共计12个指标评估开发区的发展状况,并在评估的基础上把安徽沿江15个开发区划分为重点拓展型开发区、优化提升类开发区、积极培育类开发区,最后针对不同类型的开发区分别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内涵出发,结合西安城市实际情况,选取活力、组织力、恢复力、生态服务功能和人群健康状况构建城市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熵值的赋权法来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2000-2007年西安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00-2007年西安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经历从病态、不健康再到亚健康的转变,逐年趋向于健康方向发展;其中恢复力、人群健康是影响西安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有利因素,活力、系统服务功能和组织结构成为影响西安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开发区和总量控制的一般概念,为使新建开发区持续、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提出了在开发区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思想,并从多个方面阐述了总量控制具体的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18.
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界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特尔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选择评价模型并确定权重,对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表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综合分值较高,但区内综合容积率偏低,投资产出比有待提高。提出以规划、产业结构调整等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政策措施,并对评价指标体系和思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以山东省某经济开发区环评为例,分析开发区内各功能区布局的优劣势条件及其合理性,提出对开发区内各功能区布局的调整建议,探讨开发区功能区布局的评价指标体系、调整原则、思路、方法,提出该开发区功能区布局的调整方案,并对提出的调整方案进行综合对比,最终给出较为合理的功能区布局调整方案,促进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山东省两个经济开发区区域环评为例,分析了各开发区在资源和环境方面的优劣势条件,论证了各开发区规划产业定位的合理性,探讨了开发区产业定位合理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调整原则、思路、方法,提出了各开发区产业定位的调整建议,并论证了调整后产业定位的合理性,促进了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