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环境》2002,(7):43
5、以“PDCA”为核心的持续改进机制建立了一套与核电站培训体系相配套的环保培训教育体系,提高全员环保意识。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制订了专门的环境保护培训程序,将员工的环保培训分为四个层次进行: 总经理、部门经理、处长等高级管理者,重点讲授环保的政策、法规,国内外的环保现状和环保发展趋势,增加他们在宏观上对环境保护的了解和责任感。环保重要岗位人员,重点是使他们明  相似文献   

2.
陈德淦  初志春 《环境》2000,(8):32-32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自1994年投产以来,按照核安全和环保的有关法规,并参考国际上先进的环境管理经验,建立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以保护公众、保护环境为宗旨的核电站环境管理体系。这些体系包括:以安全运行为中心的放射性“三废”管理体系;以质量为核心的环境监测评价体系;以ISO14001标准为基础的持续改进体系。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改进,这套环境管理体系日趋成熟,为全面提升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环境》1999,(6)
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将环境保护作为公司的基本政策,在其所属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的选址、可行性研究、设计、建造和运行各阶段,严格执行国家核安全和环保法规,自觉接受国家和地方核安全和环保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投产几年来,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良好的生产运行业绩,电站各项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中间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放射性三废排放量逐年降低,主要放射性核素的排放量远低于国家规定的限值,非放废水及工业  相似文献   

4.
前言随着核电站的发展,原子能发电已经成为世界第三能源,目前我国正在广东、浙江兴建核电站,其他有关省市,特别是能源紧张,污架严重的省市也正在计划兴建核电站。但不少人对核电站还很陌生,特别是对核电站安全、核电站废物的安全、核电站废物的来源,种类以及如何处  相似文献   

5.
《环境》2009,(2):58-59
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DNMC)于2003正3月成立,南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和岭澳核电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负责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的营运管理。  相似文献   

6.
据美国核管理委员会(NRC)和核能研究所(NEI)提供的资料,美国共有19家核反应场所向NRC报告有氚或其他放射性材料泄漏至地下水.NRC和NEI报告有18家商业核电站泄漏了氚,这些核电站分别设在亚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亚州、佐治亚州、伊利诺斯州、伊阿华州、密苏里州、明尼苏达州、新罕布什尔州、纽约州、俄亥俄州、宾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某核电站现场采集的大气污染物样品进行检测与分析,获得该核电站所处环境中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含量、变化范围及变化规律。通过对检测数据的对比分析,提出了该地区Cr含量的分布范围以及酸雨频繁的原因,为某核电站的防腐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刘书田 《环境保护》1990,(11):21-24
核电站的辐射监测是核环境科学中的一个应用性课题,该课题涉及面广,综合性较强。鉴于国外核动力堆运行已有4000多堆年,积累了较丰富的辐射监测资料和经验。借鉴国外核电站的辐射监测经验,无疑对我国的核能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核电站环境辐射监测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环境》1999,(6)
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于99年4月获得国家环保总局华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中心颁发的认证证书,成为我国核工业和电力行业首家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  相似文献   

10.
《环境》2011,(12):56-57
为了保护核电站工作人员和核电站周围居民的健康,核电站必须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核电站的设计、建造和运行均采用纵深防御的原则,从设备、措施上提供多等级的重迭保护,以确保核电站对功率能有效控制,对燃料组件能充分冷却,对放射,性物质不发生泄漏。  相似文献   

11.
《环境》2000,(5)
为了提高公众对核电的认识,进一步激发核电员工热爱、保护和建设核电美好家园。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举办了“99核电新貌”摄影活动,从不同角度展现大亚湾核电站的新貌。现将部分摄影作品选登  相似文献   

12.
核电站技术廊道空间狭长曲折,如果在火灾情景下再发生其他人员伤害事故,将会严重影响应急救援效率.为有效了解核电站技术廊道内火灾危险性及烟气蔓延情况,合理规划火灾场景下的应急救援路线,首先基于对某核电基地的实地考察和调研,在核电站现场挑选2处火灾事故危险性最大的着火点,应用FDS软件模拟分析了该核电站技术廊道内火灾烟气蔓延...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首座冰区核电站——红沿河核电站的建成,冰区核电的冷源安全保障技术受到管理者和有关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根据核电站冬季冰期海水利用工程安全保障的监测需求,分析了雷达在取水口近岸海域监测浮冰的优势,并以雷达技术为核心设计了面向冰区核电站的雷达海冰监测系统,介绍了系统在红沿河核电站中的应用。系统实时提供的海冰信息,可为有关部门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浅议环境监测档案的管理潍坊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姜金凤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监理检测反映环境质量的各种数据的全过程。各项环境监测数据、资料既是对历史不同形式的记载,也是环境监测档案的形成过程。环境监测档案的主要内容是用监测数据...  相似文献   

15.
陈德萍  尚新生 《山东环境》1999,(6):65-65,67
环保档案是人类认识、改善和保护环境的历史记录,是环保主要职能活动的信息积累,是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环境科研的重要媒介。随着改革开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环保档案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也为环保档案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动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核能发电的优点及世界核能发展现状。目前,核电的建设和运行技术已经成熟,无论是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核电的建设势在必行。文中着重阐明了核电站与海洋生态系的关系,因为核电站必须兴建在沿海或沿江地区,所以要特别考虑热污染、氯污染和放射性污染对生态系的影响。最后指出核电站与海洋生态零点调查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土壤修复档案是涉及地质勘查、检测、测绘、施工、验收以及各阶段技术报告制修订和工程管理全过程的资料。在一定程度上,档案管理是否充足已经成为影响修复施工效率、土壤修复效果评估、修复后土壤资源化利用和土地安全利用的重要因素。我国污染土壤治理修复项目的档案管理较为薄弱,全过程不同阶段原始资料和基础数据的一致性、时效性和完整度不高。土壤修复档案的规范管理不仅对修复项目本身强化施工管理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而且对土壤污染修复的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强化监管执法也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国当前亟须细化和完善土壤修复档案管理制度,提高修复档案信息化水平,促进档案信息高效利用,为受污染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重要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8.
《环境》2001,(8)
今年“6·5”世界环境日期间,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组织员工,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出版了一期“6·5”世界环境日专刊,通过公司闭路电视放映了环境保  相似文献   

19.
文中综述了国际国内放射性污染土壤处置方法研究进展,结合中国放射性废物处置法律法规,针对中国核电站站堆型,研究分析核电站事故后去除土壤的处置方法,并建议给出了适合于中国核电站事故后去除土壤的处置策略,为中国核电站事故后污染场地的清理方法、土壤去污处理方法的选择明确方向,为修复活动的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实现废物最小化。  相似文献   

20.
《环境保护》2004,(8):22-22
日本关西电力公司美滨核电站8月9日发生的事故引起了国内外关注,一些人甚至联想到了震惊世界的“切尔诺贝利事件”,并由此产生忧虑。对此,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潘自强院士指出,“核电是清洁安全的发电方式,中国的核电站是安全的。类似事故在我国发生的可能性很小。”潘自强说:“现在要澄清一个概念,日本关西电力公司美滨核电站发生的事故不是一起核事故,并没有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潘自强介绍说,核电站主要由“核岛”和“常规岛”两个部分组成,此次发生事故的汽轮机在“常规岛”内,而这个部分属“无核区域”。核电站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