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综述了微塑料的主要来源、空间分布及我国水体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污染现状,以及微塑料与有机污染物的复合污染影响,并从海洋生物摄食微塑料、微塑料与污染物的复合生态风险、微塑料对水生生物的承载作用、微塑料在食物链中的传递及对人类健康的风险4个方面探讨了微塑料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指出,采样方法和分析技术的标准化、微塑料-污染物复合体的毒性效应机制、微塑料对人类健康风险的评估是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淄博市16家代表性污水处理厂污泥中有机污染物的赋存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运用风险商值(RQ)法对污泥中多环芳烃(PAHs)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淄博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为1.35~35.89 mg/kg,平均值为11.48 mg/kg,不同有机污染物百分含量排序为邻苯二甲酸酯>苯酚类>卤代烃类>PAHs>硝基苯类>胺类>氯苯类>苯系物>硝基酚类=氯酚类>醚类。与其他地区相比,淄博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各类有机污染物的含量总体处于中低水平。此外,同一区县内的不同污水处理厂污泥中的有机污染物含量相近、种类及分布特征相似,不同区县间的有机污染物含量差异显著。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除极少数污水处理厂污泥中的萘、苊、芴、芘、苯并[b]荧蒽、总PAHs(∑PAHs)处于高风险水平外,淄博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的PAHs单体、∑PAHs总体处于中低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3.
针对饮用水水源的微塑料污染问题,采用超滤纳滤双膜法处理微塑料有机物复合污染物,系统考察了不同水质条件下的净水效能。结果表明,双膜系统的超滤段可完全去除粒径为2μm的聚苯乙烯塑料微球,为纳滤段提供稳定的进水条件,系统的出水水质良好。微塑料与有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超滤段去除有机污染物,从而减缓纳滤膜污染。离子强度的增加会降低超滤段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钙离子(Ca 2+)和镁离子(Mg 2+)与有机物的络合作用会显著增加双膜系统的膜污染,pH值的升高可提高双膜系统的净水效果。双膜系统可为微塑料有机物复合污染物去除体系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于2021年对镇江市3家典型污水厂水样开展微塑料调查,采用电子显微镜和拉曼光谱仪对水样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检出14种微塑料,其中聚乙烯(PE)占比在40%左右,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的占比在5%~40%,尼龙(PA)、聚碳酸酯(PC)、聚甲醛(POM)、聚甲基丙烯酸...  相似文献   

5.
水体有机污染物分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评述了水体有机污染物分析中GC、GC-MS、LC、GC-FTIR等方法的特性和适用范围,介绍了应用各种分析方法分析水体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水体有机污染物分析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监测现状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40  
论述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监测现状,包括检测方法、标准值以及污染现状等,内容涉及空气、水、沉积物、土壤和生物等介质。提出了中国在此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晋中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高毒性、持久性、积聚性、流动性大等特点,可以造成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破坏生殖和免疫系统、诱发癌症,导致畸形、基因突变和神经系统等疾病。’通过对晋中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二恶英类的调查,了解晋中市二恶英类POPs排放源产生行业、区域分布、产生装置数量和产生量以及企业的生产工艺、规模、二恶英污染控制技术水平等,发现控制二恶英污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定晋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二恶英类重点管理地区和重点管理源,从而为日后监测、评估、治理、管理二恶英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参考美国EPA相关分析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沿江重点污染源入江废水中有机物状况进行定性分析,共检出18类82种有机物,其中13种属中国优先控制污染物,分属6类有机物;10种属美国EPA优先控制污染物,分属7类有机物。通过查明入江污染源有机污染状况,为环境风险事故防范和应急预案的建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固相微萃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无溶剂的样品前处理方法,集取样、萃取、富集、进样于一体,具有无溶剂、可直接进样、操作简便快捷、灵敏的特点。简述了固相微萃取技术原理,综述了SPME与GC联用在水中有机污染物测定中的应用。具体介绍了该技术在苯系物、酚类化合物、多环芳烃、有机氯化物及其它有机污染物分析中的应用,并提出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10.
微塑料(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颗粒和碎片)普遍存在于水体、陆地表层土壤和空气中,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安全及人类健康。微塑料污染监测是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的重要数据基础。首先,在介绍国内外微塑料监测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微塑料污染的来源及其在陆地和水环境中的赋存状态、迁移转化路径。其次,分析了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微塑料原位监测网布设、样品采集、分析测试和数据模型等方面的技术特征,对国内微塑料监测技术与方法进行了总结。最后,结合现阶段我国在微塑料监测和污染防治方面的不足,初步提出了针对我国微塑料污染监测技术发展和监测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阐述了数据模型方法在微塑料污染监测中的重要作用。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十四五”期间微塑料监测网络和监测体系建设等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对东湖水域内16个点位进行采样,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对28种抗生素做了污染现状调查及生态风险评估。研究发现,有20种抗生素在不同点位被检出,检出浓度由高到低为:喹诺酮类、氯霉素类和磺胺类,污染物检出情况总体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结果。考虑到东湖南部采样点位周边有多个农业种植、水产养殖和畜禽养殖地及其对东湖的潜在抗生素污染,证实了人类活动与抗生素污染密切相关。对抗生素采用风险商法做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东湖南部采样点位的恶喹酸和氟甲喹的生态环境风险处于较低水平,其他抗生素的生态风险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2.
太湖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性评价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993年~1999年所采集的太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生态风险性评价.结果表明,太湖沉积物的pH值呈中性至弱碱性,较适合于沉积物中粘土矿物及腐殖质对重金属的吸附;太湖大部分地区沉积物未受到重金属污染,且沉积物中重金属处于安全状态.沉积物生态风险性指数评价结果也表明,太湖大部分地区目前无重金属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3.
通过测定千岛湖柱状沉积物中有机质(OM)、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分析其污染分布特征,并评价污染水平.结果表明,千岛湖沉积物中OM、TN、TP平均值分别为1.44%、1.86mg/g、0.89mg/g.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城区库湾、新安江干流沿线污染相对较重;垂直分布,OM、TN、TP整体上均从湖底由下而上呈逐步上升变化过程.相关性分析表明,该湖沉积物中OM、TN、TP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氮、磷多以有机形式存在.C/N值表明,该湖沉积物中有机质主要来自内源的水生生物分解.评价结果显示,综合污染指数范围为1.1~4.2,该湖整体上处于重度污染水平,TP污染重于TN;有机指数范围为0.04~0.52,整体上属于轻度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4.
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检测广州15个城市湖泊表层沉积物中16种有机磷酸酯阻燃剂(OPFRs)含量,分析其分布特征及来源,并评价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广州15个城市湖泊沉积物中16种 OPFRs总质量比(∑16OPFRs)范围为138ng/g~306ng/g,平均值为203ng/g,污染属于中等水平。TBEP、TCEP、TBP、TDCP为主要OPFRs,其中TBEP值最高。相关性研究表明,大部分OPFRs单体与总有机碳无显著相关性,OPFRs来源具有点源性特征。主成分分析表明,沉积物中 OPFRs 来源并不单一,游客产生的废弃塑料、大气沉降、污水排放、路面径流及污泥再利用等都可能成为其来源。生态风险评价表明,沉积物中OPFRs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浙江近岸海域47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粒度,以及样品中6种元素(Cu、Pb、Zn、Cr、Cd和As)和总有机碳(TOC)的分析,探讨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较为相似,总体上表现为近岸高、远岸低;6种元素具有相似来源,与沉积物平均粒径和TOC均呈正相关性,且细颗粒泥质沉积物和TOC分别是导致其富集累积的主要和次要影响因素;6种元素的地累积指数较低,重金属污染总体上处于轻度水平;6种元素潜在生态风险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Cd>As>Pb>Cu>Cr>Zn,总体上潜在生态风险程度轻微;地累积指数和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表现为向岸海域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远大于离岸海域。  相似文献   

16.
于2021年10月对辽宁省生态清洁小流域抗生素的赋存浓度、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采用风险商值法对小流域的抗生素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辽宁省生态清洁小流域中8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检出,检出总质量浓度范围为0013~0.313 μg/L,平均值为0.072 μg/L;小流域中抗生素质量浓度均低于我国大部分河流和流域。不同类型抗生素空间分布规律差异明显,检测出的抗生素中,质量浓度最高的是罗红霉素(ROX),检出率最高的是磺胺甲噁唑(SMX);各监测点位抗生素组分的占比排序为:SMX>ROX>替米考星(TIC)>氟苯尼考(FFC);抗生素主要来源是畜禽养殖和生活污水。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ROX、脱水红霉素(ERY-H2O)、诺氟沙星(NOR)和SMX存在高风险,其余种类呈现中、低风险。生态清洁小流域水体中暴露出的抗生素生态风险不容忽视,亟待进一步探究环境风险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于2018年1,7和11月对苏北灌河口典型介质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水样、沉积物、植株和生物样品中16种PAHs富集组成特征及生态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相,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中PAHs平均值均为枯季(1 998 ng/L, 2 987 ng/g, 1 056 ng/g)高于洪季(1 698 ng/L, 630 ng/g, 558 ng/g);不同季节水相、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中均以2+3环PAHs为主;水相中苯并[a]蒽(BaA)、[艹屈](CHR)、苯并[b+k]荧蒽(B[b+k]FA)质量浓度高于美国环保署(US EPA)推荐的水质量标准,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中芴(FL)和菲(PHE)对水生生物可能存在不利影响;互花米草和芦苇的落叶效应使得沉积物中PAHs质量分数高于光滩;芦苇根系沉积物和互花米草根系沉积物中PAHs的组成差异较大;成熟期(11月)蟹体内PAHs平均质量分数远高于生长期(7月),蟹体内更易富集低环数(2+3环)PAHs。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湘江大源渡枢纽底泥中Cd、Pb的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采集6个断面的18个底泥样品,测定了沉积物中Cd、Pb的总量、化学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并利用地积累指数法和单因子指数法评价其污染程度与等级.结果表明,湘江大源渡枢纽底泥中Cd、Pb存在很强的积累现象,尤其是Cd污染特别严重.各采样点底泥中Cd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  相似文献   

19.
根据调查结果,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地下水铅元素的背景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分析了地下水的含水介质成分,氧化还原环境,径流条件及酸碱度对铅元素的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