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福建煤矿生产中,最容易发生的伤亡事故就是顶板冒落事故,根据我矿建矿以来的安全统计资料,顶板伤亡事故占833%,顶板事故严重威胁着我矿的安全生产,我们深深体会到抓好顶板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一九九五年开始我矿安全工作重点就是抓顶板管理,实现了安全生产并年年  相似文献   

2.
最近,广西右江矿务局长岭矿采二工区开采的53105工作面机尾段出现了沙层顶板,容易造成采面流沙烂顶现象,为防止顶板事故发生,该工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沙层顶板。  相似文献   

3.
应用分形理论,研究了煤矿顶板运动过程中所表现的分形特征,提出了用顶板下沉速度的分数维值的变化预报顶板来压、冒落的方法,使得预报顶板来压、冒落的指标定量化成为可能,预报更加科学,把预报的理论与方法推进到新阶段。这对保障煤矿生产安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劳动保护》2008,(11):I0011-I0012
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矿安全监管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司法部直属煤矿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近年来,各产煤地区和煤矿企业不断加强顶板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国煤矿顶板事故总量逐年下降。但是,一些煤矿特别是小煤矿仍然存在采掘机械化程度低、支护方式落后,支护设计不合理、违章空顶作业等突出问题,顶板事故多发。为了有效控制煤矿顶板事故,现就进一步加强煤矿顶板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5.
黄沙坪铅锌矿采场顶板危险性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造成黄沙坪铅锌矿采场顶板不安全的因素,提出了预防顶板安全事故发生的综合措施,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唐庄煤矿屯头系Ⅶ层煤工作面周期性冒项事故,对Ⅶ层煤顶板岩性组成及条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控制复合型顶板冒顶事故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隧道顶板下沉量预测对隧道安全施工十分重要。通过分析隧道下沉过程,指出其具有“S”型曲线特征,探讨了采用Verhulst模型进行隧道顶板下沉预测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并运用MATLAB软件开发相关程序,模拟遵赤高速公路中枢隧道YK39+134.6断面沉降过程,获得相应的预测方程。通过对比其预测结果、回归分析预测结果和实测值,发现该模型的顶板沉降预测值与实测值最接近,证实运用灰色Verhulst模型预测隧道顶板沉降量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右江矿务局塘内矿开采甲四煤层多次出现顶板破碎时顶板漏水,其中有三次较大的突水,对矿井生产和安全造成较大影响。针对该矿顶板突水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解决矿井开采甲四煤水患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对单体液压支护工作面顶板岩层运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掌握顶板岩层动态规律,确定合理的支护参数和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
针对巷道蝶叶塑性区顶板破坏深度大、变形剧烈、冒顶事故频发等问题,综合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考虑巷道顶板不同服务阶段的变形破坏特点,研究分析了巷道顶板破坏失稳机理和不同层位顶板的控制要点,提出了以冒顶控制为主的顶板层次控制技术,阐明了辅助支护材料、普通长度锚杆、接长锚杆、长锚索对不同层位顶板的层次控制原理。据此,在保德矿81306工作面回采巷道蝶叶塑性区顶板进行了层次支护设计,并进行了顶板下沉量和接长锚杆支护力监测,结果表明:以冒顶控制为主的巷道顶板层次支护体系较好的维护了顶板整体稳定,保证了巷道安全与正常服务。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国内基于人脸谱信息的信息安全技术研究总体现状 ,包括人脸谱信息的检测、定位、特征提取及主要识别方法和算法 ,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点和问题进行了评述 ,最后对基于人脸谱信息的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2.
在经典瓦斯流动理论基础上,将瓦斯在采动工作面前方煤层中的流动视为流动边界不断变化的一维流动问题,利用动坐标变换,求出在这种情况下瓦斯压力分布的解析解,比较了不同的工作面推进速度对瓦斯压力分布及瓦斯涌出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掘进巷道粉尘控制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针对掘进巷道的特点,研制了一种高效实用的自激式水浴水膜除尘器,并对其结构、除尘过程和与掘进机相配套的方式进行了研究分析。还对掘进巷道中的产尘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认为掘进巷道的防尘方法:应先采用掘进机头的内外喷雾,然后采用长压短抽的通风除尘系统和利用除尘器将含尘空气进行净化;对转载点除尘采用简易闭密罩加喷雾;对巷道周壁的粉尘采用喷洒粘尘剂固尘,才能有效地降低整个巷道的粉尘浓度。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低瓦斯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的研究,选择了合理的通风方式和最优排风速和,即有利于工作面降温,保证了工作面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5.
采场是煤矿生产的核心地带,而采场通风系统是确保采场作业安全,创造良好生产环境的重要环节。本文以采场风流流动及瓦斯运移理论为基础,通过现场试验、模型模拟试验及计算机模拟研究等方法,着重研究了中国常用的和有发展前途的走向长壁后退式U型通风方式、U+L型通曲方式、后退式Y型通风方式条件下采场风流流动及瓦斯运移规律。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全断面掘进机施工过程中,产生大量岩尘影响施工人员工作环境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测定相结合的方法,以青岛地铁2号线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工作面为对象,对协同通风影响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工作面风流运移与岩尘污染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复合式通风模式和一定条件下,在隧道中段会形成由主通风与回风主导的耦合风场;当协同通风量(Qcv)从6 m3/s增大至12 m3/s时,产生的岩尘可控制在距掌子面77.2 m的范围内;当Qcv=8 m3/s时,岩尘最小扩散距离为44.7 m,工作区周围岩尘浓度约为30.1 mg/m3。  相似文献   

17.
胡燕祝 《安全》2019,40(10):1-7,88
为使城市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及时掌控安全生产状态,实现监管资源的合理调配与工作部署,本文针对城市安全生产领域监管系统多、数据量庞大、数据分析不深入等问题,利用城市安全生产画像的表现形式,对城市安全生产画像构建的各个环节进行针对性探讨;以某地安全监管部门为例,整合该地下属8个区域的执法检查和处罚数据,构建辅助当地安全生产监管力量部署的多维画像,并通过脸谱聚类图这种可视化形式来表征此地区监管力量的局部与总体特征。结果表明:城市安全生产画像,是一种有效的大数据分析手段,有助于监管部门迅速掌握城市整体及局部安全状况,预判安全趋势,合理部署监管资源,降低事故风险概率,显著提高城市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应用人机工程及可靠性理论,分析了连续作业时间和割煤机运行方式对综采工作面人员操作可靠性的影响,建立了割煤机运行方式的优化模型。根据模型所选择的割煤机运行方式,既能提高工作面产量,也能提高人员操作可靠性,有利于综采工作面高效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9.
浅埋条件下的煤层开采,受上覆岩层移动影响而呈现与深埋煤层明显不同的特征.本文以神府矿区某矿1301工作面矿压观测为工程背景依托,应用“三量法”对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进行研究,以工作面三个测区支架荷载和活柱下缩量为重点分析.研究表明:该工作面来压动载系数为1.5 -1.6,来压期间支架压力比平时大1- 13MPa;初次来压持续时间长,初次来压步距在55.9-56.3m,三个测区的周期来压步距为14.6 - 17.6m;且三个测区观测表明:中测区由于受工作面两侧煤壁影响较小,矿压显现程度同上下测区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标准化组织机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制定进展、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我国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眼面部防护领域的标准化进展,希望对我国相关机构和人员开展眼面部防护标准化和产品质量保障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