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苏联准备在阿塞拜疆附近开始打一个15000米深的钻孔,企图采集第一个地幔样。据一位苏联科学家说,他们可能发现地幔就在7千米深处,或比现在已经钻的试验孔稍深一点的地方。钻孔位置在  相似文献   

2.
据加利福尼亚大学SantaBarbara分样海洋地质学教授JamesP.Kenett及其同事在美国《科学》杂志载文[Sci-ence,288,128(2000)]称,在地质史上每当气候变暖时大量甲烷会从大洋底不稳定的水合物分子中释放出来.以前的研究表明,在气候温暖时期大气中甲烷水平上升,有人认为大洋底水合物中的甲烷释放是人气中甲烷水平上升的原因之一该文作者用取自加州长澳附近洋底的沉积物核中碳同位素比率第一次提供了直接证据表明过去6万年间至少有4次大量甲烷从水合物中释放到大气.释放的时间相应于快速…  相似文献   

3.
自从“挑战者”号探险以来(Murray and Renard,1891),发现大洋底磷质结核的绝对年龄问题与其成因问题有密切联系。 由于大洋中缺乏现代磷钙土,因而为磷酸盐是在过去的地质时期自海水的化学沉淀假说提供了基础。但是,如果现代磷钙土被发现,那么就可以通过直接观测来评价影响其形成的化学和生物因素。 有关生物遗骸、绝对年龄和一般地质环境的大量有用资料表明。大洋底已固结的磷钙土的时代要比早更新世老。然而发现纳米比亚(西南非洲)和智利大陆架沉积物表层的软的磷质结核显然是年青的,当将其组成与周周沉积物和间隙水的组成一起考查时,  相似文献   

4.
掌握近海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布,从中探索它们的分布规律,对研究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迁移、转化和富集过程具有一定的价值。杭州湾——岱巨洋是舟山渔场主要经济鱼类的索饵、产卵场,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渔业资源的兴衰。探索有害重金属元素在杭州湾——岱巨洋底质环境中的分布特征及其迁移转化规律,为该海域的环境容量研究和制订区域性的环境质量标准,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 佛得角群岛地区具有大洋性质似乎是极为可能的,尽管属于大陆壳碎块的可能性还不能完全排除。不过,如果考虑到该火山群岛的位置(西非大陆架西端以西约400公里)跨及中生代洋底地磁异常带;其枕状玄武岩具有洋中脊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该群岛明显生长于大洋底的事实,那么对于其大洋背景也就没有什么疑问了。  相似文献   

6.
王新红  吴玉玲  蔡雅容  谢卫  许江 《环境科学》2011,32(7):1916-1923
通过对厦门同安湾养殖海域沉积物柱样(柱深180 cm)中6种不同形态有机锡化合物(丁基锡和苯基锡)的GC-FPD定量分析测定,并结合210Pb同位素定年,追溯了该地区近几十年来有机锡污染的沉积历史(1931~2007年).研究表明,该海域从20世纪50年代(0~80 cm段)开始出现有机锡化合物污染,总有机锡化合物的含...  相似文献   

7.
<正> 苏联的深钻计划 1962年苏联政府决定实施国家超深(6000米)钻探计划,于是将20多个部门、机构和苏联科学院的代表人物联合起来,建立了地球内部和超深钻探研究的联合科学委员会。这个委员会要为钻探计划提供经济和技术援助,选定钻探位置,管理钻探进度等,并分析所获得的资料。现已计划总共打20口井,其中第一口井是科拉-3号,它位于摩尔曼斯克地区的贝辰加镍矿区。这项工作由苏联地质部的专门小组来完  相似文献   

8.
<正> 和(苏联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对太平洋东南部沿东太平洋隆起轴—巴乌埃尔海渊(巴乌埃尔海盆的地壳深大断裂)—加拉帕戈斯-契利隧起剖面线分布的含金属沉积物的沉积速度以及它们的放射性组分和其它化学组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建立了海洋底质中总铬的过硫酸铵氧化—二苯基羰二肼显色的分光光度法。标准沉积物样品及实际样品测定结果表明:本法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回收率在95%—115%以内,线性范围为0.182—227mg·kg~(-1),与文献[1]的方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本法尚具有简便、省时等优点,更适合于海洋底质中总铬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对深海钻探研究项目72号钻井区516号钻孔和516号钻孔的32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仪器中子活化分析。测定了32个常量、少量和微量元素,在碳酸盐相中获得了Ce异常值,Ce~A≡Ce(观测)/Ce~*(La和Nd含量之间的内插值,相对于北美页岩混合样)=Ce(观测)/[1.144La(观测)+0.66Nd(观测)]。计算表明,Ce异常由0.8(80Ma)、0.68(67Ma)变化为0.3(56Ma)、0.27(39Ma)和0.12—0.43(平均为0.26)(15—0.3Ma)。在~55Ma观察到的Ce~A与在58Ma于沃尔维斯洋脊525A号钻孔海相碳酸盐中观察到的Ce~A变化相吻合。这些变化是由于南北大西洋通道的拓宽,里奥格兰德洋底高地的下沉或罗曼什断裂带的下沉使海水循环得到改善。Ce~A变化的最终驱动力与海水的pH值和P(?)_2(氧分压)有关,并且也与大洋底部水的全球循环以及来自河流或风成物质来源的外部陆源输入物质的搬运有关。  相似文献   

11.
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前任主席U.G.Cordani在1992年日本京都召开的第29届国际地质学大会上,对近年地质科学的新进展作了总结。为使国内同行了解地质科学的前沿和世界动态,现将U.G.Co,dam总结的关于地质科学进展的主要内容摘编如下:(1)矿床学和成矿作用研究的进展。主要进展表现在现代洋底热水成矿的研究方面。通过海底考察,先是发现海底热泉,进而发现,在世界大洋的扩张中心,有大量外泄的热水流体正在形成金属矿床。近年来的进一步调查发现,洋底热水喷流沉积矿床,不仅分布在大洋中脊,在其它构造背景下也可出现,其中包括俯…  相似文献   

12.
<正> 前言 克利尔湖位于主要属晚更新世的克利尔湖火山场北侧,是在加利福尼亚旧金山以北约120公里、四周由断层环绕、地震活跃的山间谷地中(图1)。1973年曾以这个湖的沉积物中钻取过8个13.9—115.2米长的连续岩心,最长的是本文所研究的岩心4,它记录了这一大湖盆晚更新世和全新世的沉积作用。该岩心的C~(14)年龄和对火山灰层对比都存在一些问题,这迫使我们采用另外的方法作为岩心的年代标尺。这里报道的是我们对岩心4沉积物所做的氨基酸地球化学研究在地质年代学上应用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3.
1 前言 灾害总是来得太突然,没有来得及列入国际十大新闻。然而一旦进入公众视线,立刻引发公众的密切关注,并提出很多很有意义的问题,成为跨年度的超级新闻。 2004 年 12 月 25 日在京闭幕的《2004 年中国国际新闻论坛会》公布经 43 家媒体评选出的“国际十大新闻”,其中三项与灾害有关,有禽流感肆虐事件、马德里连环爆炸案和别兰斯劫持人质案。 然而,谁也不会料到,12 月 26 日在印度洋,这个一直不被科学家“看好”的大洋洋底发生“超级地震”,引发高达数十米的“超级海啸”,造成席卷沿岸 12 个国家无辜生灵的“超级灾难”! 据现在…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海沉积物在生源要素循环中的功能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中国近海沉积物中生源要素的含量与其粒度、河流输入等诸多因素有关。一般沉积物粒度由粗到细 ,有机质含量由低到高 ,OC ,N ,P的含量递增 ,S和Si含量递减。沉积物的生物地球化学环境涉及到Eh ,pH ,温度 ,OC含量 ,Fe3 /Fe2 值 ,水动力条件 ,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和间隙水的S体系 ,以及生物扰动等因素 ,它们影响着沉积物中生源要素的早期成岩过程和循环。一般而言 ,中国近海沉积物—海水界面S2 -,HS-,H4SiO4,PO43 -,NH4 的扩散通量是从沉积物向上覆水 ,而SO42 -,HCO3 -,NO3 -,NO2 -的扩散通量从上覆水向沉积物中扩散。生物扰动对沉积物—海水界面生源要素的循环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由国际地科联(IUGS)发起的第29届国际地质科学大会定于1992年8月24日至9月3日在日本古都京都举行.组委会已发出第一号通知, 会议安排的内容十分广泛,从地球的起源到人类的生存等涉及了地质科学的各个领域,其中尤以与岛弧的发展。演化有关的专题所占比例较大.一些大的国际合作项目,如大洋钻探项目(ODP)、国际岩石圈计划(ILP)及大陆深钻计划(CDDP)等,这些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所获成果将在大会上介绍,此外还穿插一些展示日本历史、风土人情的文  相似文献   

16.
<正> 地球史上含锰沉积物全球分布的时代,不管在延续时间上还是在矿化规模上都是不均匀的。第一个锰的成矿时代相当于早元古代(特别是在22—18亿年之间),这个时期在伴有深大断裂的大陆太古界基底的内部原生地槽拗陷中不止一次地堆积了含锰的火山-沉积岩层。这里,锰富集在不含碳酸盐的受  相似文献   

17.
辽宁沿岸海洋底栖钩虾类的种类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钩虾类不仅是底栖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沉积物环境质量研究中主要选用的受试生物。本文根据1979 ̄1996年在辽宁涡岸采集的底栖钩虾类标本,首次报道了辽宁沿岸海洋底栖钩虾类的种类组成和生态分布。共报道29种,分别隶属于10科22属于其中有1种为中国新记录。该研究结果将对我国海洋底栖钩虾类的区系研究和沉积物毒性受试生物的选择和采集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1988年7月6—8日在瑞士伯尔尼大学召开的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过去环境资料获取技术”工作会议报告的第二、三部分,亦即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全球变化研究”项目第六号报告的第二、三部分。 第二部分——现有的技术——着重讨论了反映过去环境条件变化的树轮、湖泊沉积物、极地冰岩心、黄土、海洋沉积物等的应用。 第三部分——建议的计划重点——提出了七个重点课题:1)逐年、十年和百年时间尺度的变化;2)埃尔尼诺-南部涛动现象的古记录;3)过去人类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4)全新世的全球变化;5)过去的15万年:冰期-间冰期旋回的全球变化;6)对大洋、陆地数据的需求;7)对模拟古资料的需求。在每一课题中对问题的提出、背景以及建议的IGBP活动等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湖泊沉积物-水界面系列采样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介绍了系列采样装置,包括沉积物-水界面取样器,孔隙水隔气抽取装置和电渗析沉积物剖面切割工作台等。可对75m深水湖泊采集到30—90cm的沉积物术及10—30cm底层水样品,并可在野外现场分样和提取孔隙水。沉积物分样的厚度最小是0.1cm。整套装置重量轻、可拆卸、操作简便且便于野外运输。  相似文献   

20.
<正> 长期以来,人们就猜测在大洋扩张中心有热液活动存在,但只是在四年前,才第一次直接观察到了这种现象。1977年春,阿尔文号潜水艇在加拉帕戈斯扩张脊(西经86°)2500米深处发现了热泉田。这个热泉出口处的温度高出周围海水(~2℃)15℃,并在周围玄武质枕状熔岩上形成一层薄的氧化锰外壳。在轴外洋壳(年龄为30万年)上的沉积物中还发现了由热液产生的绿脱石(富铁粘土矿物)组成的小丘(被纯二氧化锰壳层复盖)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