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在晋城矿务局开采3~#煤层进行的注水试验,系统地介绍了较难注水煤层的注水工艺及注水参数。  相似文献   

2.
针对东滩煤矿4312综放工作面所采煤层可注水孔隙率较低,导水性较差的情况,在煤层脉动注水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开展高压脉冲式煤层注水,根据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及极限平衡区宽度确定注水超前距离及终止注水超前距离,并设计了脉冲式高压注水系统。现场试验表明,4312综放工作面煤层水分平均增加量达到1.197%,有效湿润半径达到15 m,工作面各工序的平均降尘效率超过40%,注水效果明显优于同矿区同煤层静压注水和动压注水效果。  相似文献   

3.
煤层注水预防冲击地压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煤层注水防治冲击地压的方法简易、价廉、适应性广 ,同时具有降尘、降温及软化煤层功用 ,一举数得 ,可以作为冲击地压防治的首选措施。煤层注水防治冲击地压的机理以及注水过程中 ,对水在煤层中的运动规律还缺乏研究 ,因而工艺参数决定只能依靠经验 ,存在很大盲目性 ,必然影响防治效果。因此 ,笔者从水对煤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对煤层注水防治冲击地压的机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认为煤层注水过程 ,实际上是水驱气的驱替过程 ,是有动界面的渗流力学问题 ,为此 ,进一步研究了水在煤层中的运动规律。研究的结果和有关数据 ,为制订煤层注水防治冲击地压的工艺参数提供依据 ,为有效地防治冲击地压的发生 ,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宁夏石炭井矿务局三矿通风队,从一九七○年起,试行煤壁注水预湿煤体防尘新工艺。 几年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发展,至今已在6个不同煤层的56个回采工作面实行了注水。煤层注水的防尘效果显著。注水前,工作面煤尘浓度为 102~571毫克/米3,注水后降为 35~55毫克/米3。如果在机巷洒水的条件下,工作面的浮淤煤尘浓度可降低到25~30毫克/米3或更小些。煤体注水是在尚未开采的原始煤层中通过钻孔注入压力水,使之渗入煤体内的微细孔隙中,预先湿润煤体。这样不仅可以把煤尘消除在开采和运输等过程之前,还可以预防矿井煤尘的燃烧、爆炸等事故,深受广大…  相似文献   

5.
为降低综采工作面空气粉尘浓度,减小粉尘对矿工及设备的危害,在西山煤田3号煤层开展煤层注水试验。通过测量固定测点粉尘的质量浓度及分散度,分析煤层注水的效果及其对综采工作面粉尘浓度和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煤层单孔设计注水量440 m~3条件下,煤层内在水含量平均增加1.02%,外在水含量平均增加了2.21%;注水后煤尘粒径分布范围变窄,平均粒径减小,整个工作面空气中全尘浓度平均降低28%,呼尘浓度平均降低32%。  相似文献   

6.
针对放顶煤综采工作面采煤及煤层结构特点,提出了放顶煤综采工作面的煤层注水工艺及注水参数。  相似文献   

7.
1.煤层注水的防尘作用和注水的难易程度煤层注水的作用:①在注水压力和毛细管力的作用下,使水或溶液沿着煤层的层理、节理和裂隙渗透到煤体孔隙内,使煤体湿润,增加煤体水分,从而减少采煤过程中煤尘的飞扬;②水分进入煤体,增加被湿润煤体的塑性,采煤时,煤体受到外力作用,即  相似文献   

8.
煤层注水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深入研究煤层注水的防突机理,在对国内外煤层注水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研究的基础上,综述煤层注水影响煤体力学性质、采场应力分布及煤体瓦斯解吸特性3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而分析我国在煤层注水防突机理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当前应急需解决注水对煤体瓦斯的抑制解吸效应问题。笔者认为:确定抑制解吸效应考察、煤体孔隙特性变化及注水煤样吸附解吸甲烷特性等课题的研究是深入探讨的方向,研究成果为进一步认识煤层注水的防突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煤层注水抑制瓦斯解吸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煤层注水宏观上具有疏松煤体、卸压排放瓦斯的效应,这是人们对煤层防突机理的初步认识。为进一步认清煤层防突机理,采用实验室试验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在实验室中使干燥煤样在煤样罐中预先吸附瓦斯来模拟原始煤层,然后向试验煤样高压注入水分,注水后再测试瓦斯解吸等温特性曲线、瓦斯解吸速度及残存瓦斯含量。测验结果表明,注水后瓦斯解吸等温特性曲线上移,初始瓦斯解吸速度变小且衰减速度变慢,残存瓦斯含量增加,现场测试钻屑瓦斯解吸指标值降低。通过分析测试结果认为,注水后,水分进入并留存在煤体的微孔隙中,对煤层瓦斯具有抑制解吸效应,而抑制解吸效应可以降低瓦斯初始解吸速度,使瓦斯解吸过程变缓,避免瓦斯突然快速解吸。这是煤层注水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一项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10.
煤层注水过程分析和煤体润湿机理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分析了煤层注水过程中水在煤体中的运动动力和过程,用界面化学理论分析了煤体表面的润湿过程,得出了煤体能够自行润湿的条件,即润湿过程的润湿功必须为正,同时得出了各种润湿过程的判断依据.根据上述理论分析,阐明了煤层注水降尘的润湿机理,为煤层注水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孙村煤矿煤层注水钻孔捕尘装置研制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孙村煤矿研制成功一种新型的煤层注水孔施工捕尘装置。成功解决了综采工作面注水孔施工时煤层受水膨胀发生塌孔埋钻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2.
煤层注水降低综采工作面煤尘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入研究官地矿9# 煤渗透特性的基础上,提出动压预注水的煤层注水方案与参数,并在官地矿进行了工业性试验,取得了降低综采工作面煤尘浓度60% 以上的明显效果。它对我国煤矿有效实施煤层注水、降低工作面粉尘浓度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综采工作面的粉尘防治一直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点和难题之一。结合双鸭山矿区新安矿综采工作面的实际状况,采用现场煤层高压注水实验方法,研究了高压注水条件下煤体增湿的规律;运用注水实验数据进行反演数值试验,优化煤层高压注水数学模型内部参数,利用注水数值模拟试验确定了综采工作面煤层高压注水减尘技术的最优参数;运用了高压喷雾降尘效率模型数值模拟方法,分析确定了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外置高压喷雾降尘的最优参数,研发了孔径为1.2 mm的7孔高压集成喷嘴。新安二矿、三矿煤层高压注水联合高压喷雾二级防尘技术应用效果表明:通过二级联合防尘措施,工作面全尘去除率高达96%,呼吸性粉尘去除率高达94%。  相似文献   

14.
综采工作面的粉尘防治一直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点和难题之一。结合双鸭山矿区新安矿综采工作面的实际状况,采用现场煤层高压注水实验方法,研究了高压注水条件下煤体增湿的规律;运用注水实验数据进行反演数值试验,优化煤层高压注水数学模型内部参数,利用注水数值模拟试验确定了综采工作面煤层高压注水减尘技术的最优参数;运用了高压喷雾降尘效率模型数值模拟方法,分析确定了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外置高压喷雾降尘的最优参数,研发了孔径为1.2 mm的7孔高压集成喷嘴。新安二矿、三矿煤层高压注水联合高压喷雾二级防尘技术应用效果表明:通过二级联合防尘措施,工作面全尘去除率高达96%,呼吸性粉尘去除率高达94%。  相似文献   

15.
为改善煤层注水效果,降低粉尘对矿工及设备的危害,开展渗透棒注水煤体润湿效果分析及试验研究。通过建立煤层注水力学模型,运用驱替理论推导注水过程水气动界面的运动特征及润湿半径与注水时间、注水压力和渗透率的关系式;设计普通注水与渗透棒注水对比试验,分析渗透棒注水对煤体润湿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注水润湿半径为6~8 m相比,渗透棒注水润湿半径为20 m以上,是普通注水润湿半径的2~3倍;渗透棒注水能够大幅增大煤体润湿范围、减少工作面钻孔数量、降低注水成本。  相似文献   

16.
煤巷综掘工作面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煤尘,采掘工作面煤层进人断层和褶皱发育的地带,倾角较大的和厚度大的矿层,其产尘量一般比较大,严重影响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为了保障矿井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使作业场所粉尘浓度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实现安全生产,以煤巷综掘工作面为试验研究对象,对煤层注水除尘技术进行了探讨,详细的叙述了其注水工艺,对比了注水前后的粉尘浓度的参数的变化,进行注水工作之后,浮尘达到稳定状态的距离提前了10m左右,煤体含水率随注水钻孔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对今后的煤层注水除尘工作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7.
煤层注水治理煤尘灾害的粉体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扬的煤尘不仅严重危害煤矿工人的健康,而且能产生爆炸,是煤矿生产的重大事故隐患之一.通过对尘流中尘粒间作用力的分析,得出干燥煤尘间主作用力是范德华力,湿润煤尘间主作用力是液体桥联力.分析了煤层注水中煤体的湿润特性,从粉体力学的角度阐明了煤层注水的降尘机理,即湿润煤尘间的液体桥联力促使尘粒凝聚变大,并迅速沉降.研究成果为煤层注水治理煤尘灾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汶矿务局80年代初开始推广长孔动压煤层注水防尘技术,使粉尘浓度大幅度下降,80%以上的测尘点达到或接近国家卫生标准.同时收到了提高采煤效率,降低炸药消耗的效果。自行研制生产的 DS-1型化学降尘剂,按1‰加入注水,可提高降尘率20%~30%.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探讨煤层注水的防突机理,采用压汞法测试阳泉3号煤干燥煤样和高压注水后煤样的孔隙特性,通过试验发现:注水后煤样孔容、平均孔径、孔隙率及渗透率比注水前分别增加45.17%,48.88%,46.26%和122.95%;而且试验煤样孔隙发育,裂隙和大孔占总孔容的90%以上,过渡孔和微孔占总比表面积的99%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注水前后试验煤样孔隙特性的发生明显变化,说明高压注水对阳泉3号煤的孔隙特性影响显著。通过分析认为,阳泉3号煤具备注水防突的条件,在孔容方面,裂隙和大孔发育,有利于煤层注水水分充分运移;在比表面积方面,以微孔为主,有利于水分在大孔通道中封堵吸附瓦斯,在毛细管力作用下形成抑制解吸效应。  相似文献   

20.
我矿自1954年投产以来,没有发生过煤尘爆炸事故。但是,对采煤工作面风镐落煤、擂煤过程中产生的飞扬煤尘,一直没有适当解决办法,三区八道一接回采工作面煤尘最大。1970年学习阳泉注水经验以后,得到了很大启发,经过发动群众,组成以工人为主体的工人、干部、工程技术人员三结合的煤壁注水试验小组,因地制宜地研究出适应我矿煤层条件的煤壁短钻孔注水防尘方法。通过一年时间的试验,共打了2,875个孔,注水孔总长度达5,750米,注水量469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注水设备和工艺过程 1.注水设备: 遵照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勤俭建国”的教导,我们发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