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3 毫秒
1.
就逆流洗涤和洗涤投药两种工艺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逆流洗涤的方法,能降低污泥中的氰化物,浓度可达标,但是存在不少缺点。而采用洗涤投药工艺,不但可以使污泥达标,更重要的是技术上可行,经济上也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2.
介绍冲天炉除尘洗涤循环水处理工艺过程,包括絮凝沉淀,SO2的吸收,循环水冷却、水质稳定,污泥脱水等过程。  相似文献   

3.
对武汉市污泥产出现状、污泥成分、已建及在建/规划建设的污泥处理处置厂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了武汉市污泥处理处置面临的形势及存在问题,结合武汉市污泥成分性质、周边地理条件、面对政策形势及污泥处理处置各工艺的适用性,提出了热电厂、电厂周围采用热干化或燃烧工艺处理污泥,其他地区污泥采用厌氧或好氧工艺处理,处理后的污泥做绿化土、填埋土等污泥处理处置的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4.
东莞市市政污泥集中处置工程总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莞市东部污泥处理处置厂一期设计规模为1000 t/d,远期规模为1700 t/d,工程采用污泥造粉工艺对全市部分市政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市政污泥进行处置,使其达到减量化、资源化的目的。主要介绍了本污泥处理处置厂的工艺流程、主要工艺设备及除臭工艺设计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第3代MSBR工艺的系统分7个单元,计算污泥泥龄时必须知道系统污泥总量,而在日常运行管理中,一般只须测定对工艺调整起重要作用的3、6单元MLSS质量浓度;对能否利用已测MLSS质量浓度值计算系统平均污泥浓度值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铜冶炼厂污水治理技术及建议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阐述了用石灰中和法工艺治理铜冶炼厂所产生的含有重金属离子的酸性废水技术,并针对该工艺流程中清水池沉积2-3m深细泥、污泥压滤能力不够、污泥作为垃圾处理易造成二次污染问题,提出清除污泥,稳定化/固化污泥中的重金属离子,综合利用污泥,重新改造设备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河北大城县污水处理厂采用以氧化沟为主体的污水处理工艺,分析了二沉池污泥上浮产生的原因.认为硝化程度高、污泥在二沉池中停留时间过长是引起污泥上浮的主要原因.采取了减小氧化沟中的溶解氧以降低硝化反应的程度、合理调控二沉池的运行、加大污泥回流量和剩余污泥的排放量等措施后,污泥上浮现象得到有效控制,水厂运行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
山东某污水处理厂总设计处理规模为15万m3/d,实际处理规模达到近20万m3/d,最大日均产泥量已突破220 t,污泥经脱水处理后外运至周边砖厂制砖或填埋,消纳出路不稳定,不能满足污水厂污泥处理要求,需进行污泥处置工程建设。该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项目设计规模为300 t/d(含水率80%),采用“连续深度脱水耦合低温干化”工艺,将污泥含水率从80%降至30%后外运至电厂协同焚烧。本文介绍了山东某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项目工艺的选择和主体工艺段设计要点,为其他类似项目设计、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实验方法对采用A/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过程中有机物的迁移和转化进行了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是将原水、处理后的出水及污泥用甲苯萃取,萃取相经过真空浓缩后,采用色谱-质谱法(GC/MS)对样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A/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过程中,活性污泥对有机物的吸附作用是主要的,降解作用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抚顺三宝屯污水处理厂DAT-IAT工艺的污泥脱水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及污泥脱水系统的运行状况,分析了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总结了污泥脱水的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11.
对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和厌氧好氧工艺法中的污泥进行流变特性分析,探讨两种工艺中污泥的剪切应力、黏度等流变特征指标的变化规律,并重点讨论TS和温度对污泥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S为9.10%时,两种工艺中的污泥均为假塑性非牛顿流体,其流变特性可以用Herschel-Bulkley模型来拟合。同一温度同一TS时,SBR工艺污泥流变模型H-B中的K是A/O工艺的10.11倍;极限黏度与TS呈幂指数关系;污泥黏度随温度升高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在低剪切速率下更为明显,且温度在10~35℃范围内,黏度变化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当你漫步在首钢大东门至北辛安这段几里长的柏油马路上,怎么也不会想到这里曾是一条四米宽的黑水沟。 几年前,这条沟每年约有1500万吨高炉煤气洗涤水排入,其中含酚量高达 2.02毫克/升。另外,还有大量含铁尘泥水排入沟。为根治污染,首钢对高炉煤气洗涤水的水质净化和稳定进行了全面的技术改造。治理工程包括水质净化、水塔冷却、水质稳定和矿泥回收四部分。水质净化和冷却采用了自然沉淀净化和冷却塔冷却,真空过滤脱水矿泥回收。水质稳定采用了石灰软化──炭化法。经过处理的高炉煤气洗涤水外排时,悬浮物小于100毫克/升,沉淀后的污泥经过脱…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不同坡度竖井隧道,采用FDS对不同坡度(3%~20%)作用下竖井内部温度衰减、烟气逆流长度以及竖井自然排烟效率进行分析。采用无量纲参数,对隧道内部温度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坡度的增加能抑制竖井吸穿现象的产生;坡度会使火焰角度发生倾斜导致温度最高点出现变化,同时也能降低隧道内部温度,烟气逆流长度受坡度变化影响大,根据研究结果建立温度衰减预测模型与烟气逆流模型,为隧道、巷道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触变动力学系数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流变试验研究了热水解-厌氧消化联合工艺中污泥标准化黏度和触变性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屈服应力和触变性二者间的联系,从触变性角度为热水解-厌氧消化污泥的处理处置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滞后环相比,用触变动力学系数K更适合表征污泥的触变性;调配污泥、热水解污泥和厌氧消化污泥的标准化黏度均随时间增大逐渐减小;3种污泥的触变性随TSS质量分数增大而减小,经热水解-厌氧消化后污泥的触变性增大,流动性增强;污泥屈服应力越大,触变性越小,稳定性越强。  相似文献   

15.
结合高速公路某服务区污水处理工程的实例。详细介绍了接触氧化法的工艺流程。实践证明。采用接触氧化法工艺处理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是完全可行的,污水经处理后完全达标,值得以后的类似工程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污泥焚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外污泥处置现状的比较,得出污泥焚烧是我国污泥处置的发展趋势的结论.着重论述了污泥单独焚烧和混合燃烧的工艺及技术,指出污泥焚烧过程中的能量以及焚烧产物的资源化出处.  相似文献   

17.
株洲市霞湾污水处理厂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株洲市霞湾污水处理厂是为保护湘江而建的工程,设计规模为10万m^3/d,根据污水水质及排放要求,处理工艺采用了不设初沉池的氧化沟活性污泥法;污泥处理采用了不经消化直接脱水工艺。介绍各处理单元的主要设计参数和所选用设备的技术对参数。  相似文献   

18.
火灾烟流逆流层是在实验中发现的,本文根据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给出了井巷火灾烟流逆流层的形成条件判别式,从理论上分析了火焰温度,风速对逆流层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污泥转移SBR工艺处理以生活污水为基础的合成废水。污泥转移能够强化厌氧生物选择器中聚磷菌的筛选,从而显著提升传统SBR工艺的除磷性能。对比传统SBR,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考察了污泥转移SBR中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及除磷特性。结果表明,污泥转移SBR中磷的去除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稳定在93%左右;而传统SBR中磷的平均去除率为50%。DGGE试验表明,污泥转移SBR首尾样品的相似性系数为36.8%,传统SBR的则为54.7%;污泥转移SBR的香农指数下降率为5.6%,而传统SBR的香农指数下降率为4%。微生物种群在驯化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即微生物种群的优势菌在反应器启动阶段被筛选和富集。对比传统SBR,污泥转移SBR中微生物种群的这一驯化现象表现得更为明显。FISH试验表明,污泥转移SBR的聚磷菌占全菌比例在反应器稳定后可达到46%,聚糖菌则稳定在22%;传统SBR稳定后的聚磷菌比例为35%,聚糖菌比例为30%。传统SBR和污泥转移SBR的聚磷菌比例都先沿程增加最后稳定,且聚磷菌是优势菌。污泥转移SBR的聚糖菌沿程减少,聚磷菌抑制了聚糖菌的生长。因此,污泥转移SBR工艺具有筛选大量聚磷菌且抑制聚糖菌的除磷优势。  相似文献   

20.
混凝沉淀+SBR工艺在屠宰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屠宰废水处理实际工程,主要考察在冬季低温条件下SBR污泥驯化条件,SBR单元中污泥30min沉降比与溶解氧(DO)变化以及有机物降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在处理屠宰废水时,运行稳定,处理效率高,SBR池出水CODCr≤80mg/L,SS≤30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