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使济南市更加科学、协调、稳健地可持续发展,根据科学性、操作性、可比性、代表性等原则建立济南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熵值法对济南市“十一五”期间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估;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济南市社会、经济、环境各子系统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影响以及各子系统间的协调状态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济南市可持续发展建议.文章对其他大中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足迹法,引用生态压力指数、生态占用指数和生态经济协调指数3个概念构建了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对郑汴一体化区域2002-2008年的人均生态赤字情况与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郑汴一体化区域的人均生态赤字呈前期上涨后期回落的趋势,说明郑汴一体化区域目前有向可持续发展状态转变的迹象;可持续发展指数由2002年的0.49降到2003年的0.27,之后开始稳步增长,由持续性较差等级(2级)逐步上升到2008年的持续性很好等级(5级),说明郑汴一体化区域正逐步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前生态足迹分析法在可持续发展生态评价中广泛应用。在参考生态足迹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生态压力指数(ETI)、生态占用指数(EOI)、生态协调指数(EECI)和可持续发展指数(SDI)4个评价模型,对德州市2002—2006年的生态压力指数(ETI)、生态占用指数(EOI)、生态经济协调指数(EECI)和可持续发展指数(SDI)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德州市近5年生态压力逐渐增大;生态占用指数呈增加趋势;生态经济协调能力有上升趋势,但协调能力较差;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所改善,但有一定波动性。在此基础上,从生态足迹的角度对德州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4.
构建重庆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重庆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通过评价结果分析发现,重庆市在2001年前可持续发展保持较好,而2001年以后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环境和资源的承载能力下降,可持续发展表现出不和谐.最后就重庆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2002年12月联合国大会宣布在2005年至2014年这十年的时间中实施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十年教育,要求世界各国政府在这十年中将可持续发展教育融入他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水平时空解构表明,木垒县可持续发展能力很弱,资源问题成为限制其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及环境保护的主要因素。近8年来,木垒县可持续发展水平虽然呈良性上升状态,但其上升主要归功于社会发展因素,经济发展指数、资源指数等对其上升的推动性并不强。仅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为目的的掠夺式开发,使得资源匮乏的木垒县因此出现较为严重的资源性环境问题,并制约经济水平的提高。上述分析表明,资源指数成为新疆北疆地区少数民族贫困县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少数民族贫困县的贫困现状与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弱是密切联系的。消除贫困的前提条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提高新疆少数民族贫困县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这项任务迫切而重要。  相似文献   

7.
于肖肖  马民涛  谢超 《四川环境》2014,33(5):125-130
为进一步提高重庆市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水平,本文以重庆市为例,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建立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模型,通过计算,分析评价重庆市2002年~2011年十年间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历程;结果表明:(1)2002年~2011年,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环境发展水平虽然有一定波动,但总体上呈上升趋势;(2)2002年~2011年,重庆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水平已经由"勉强"经"初级"达到"中级"水平。因此,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实现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济南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现状,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作为经济指标,以工业废水、废气排放量及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作为环境指标。运用统计软件SPSS对济南市近几年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济南市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对所得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用SPSS进行曲线分析模拟,做出经济指标与各环境指标的回归模型图。结合环境经济学的库兹涅茨曲线(EKC)对济南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曲线图进行分析,发现济南市还没达到EKC的稳定阶段,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为此需要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实施可持续发展,完善环境政策,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济南市建设用地扩张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指标模型,研究分析了2007—2016年济南市建设用地扩张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表明:(1)研究期内,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建设用地持续扩张,严重影响济南市资源环境安全;(2)随着济南市相关部门积极调整用地结构、加大环保督查力度及市民生态文明素质的提高,济南市的生态环境效应综合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表明济南市的环境污染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0.
济南市耕地变化与社会经济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济南市1978年以来的统计资料,分析了济南市耕地与社会经济的动态变化过程,建立了耕地变化与社会经济的定量相关模型,预测了济南市的耕地将保持缓慢减少的趋势,建议采取有效的耕地保护措施,利用政策驱动来控制耕地减少,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1.
丁世刚  王立本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1):995-997,1001
基于济南市区水环境现状,建立了水环境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模拟在目前经济发展状况下水环境承载力的变化趋势,提出了提高济南市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对策,从而为济南市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多层次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陕西各市2005年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以及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分别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西安、汉中、咸阳分别为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可持续发展能力最高城市,渭南市处最低水平;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西安、宝鸡和汉中排名最前,综合指数分别为0.6643、0.6622和0.6579,渭南市最低,仅为0.4451,其余各市综合指数在0.5115~0.6323之间。最后,结合部分城市现状,对其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提出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3.
济南市土地利用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济南市为研究对象,根据近几年来的土地详查数据,对各种地类的情况做出统计,总结出该区的土地利用情况,并分析了其现状特点,指出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14.
济南市大气污染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不断改善济南市大气环境质量,在广泛收集与整理相关资料和数据基础上,基于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及Arc-GIS平台空间插值法研究并表征了济南市“十一五”期间大气主要污染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济南市“十一五”期间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较大,2007~2009年污染较为严重,之后有所改善;大气污染物浓度呈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污染最严重,夏季空气质量最好;首要污染物为PM10;污染较严重区域集中在济南市东北部地区;其变化原因受地理气候条件、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影响较大.该研究方法及结论对其他大中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研究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应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和统计数据,对青岛市1998-2002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栽力进行了动态分析,并预测了未来青岛市的可持续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汤淏  王腊春 《四川环境》2010,29(1):75-79
文章将熵权法与综合评价法有机结合,建立了南京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模型,并通过熵权法确定权重,对南京市水资源可持续的利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0~2007年南京市水资源利用综合指数(ISU)水平良好,总体呈上升趋势,涨幅相对缓慢,仍有较大潜力;在2000~2002年和2006~2007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两次呈现小幅的下降趋势,可见南京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较为不稳定,易受多重因素影响。分系统对比分析得出:科技与教育、人群健康、水资源利用等方面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贡献率较高,但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稍显不足,特别是生态环境方面贡献率最低,需进一步加大上述薄弱方面的投入与管理。  相似文献   

17.
刘金花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9):849-851,807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建立了济南市水资源数字化图,分析了济南城市化过程中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借助水安全指标体系探讨其存在的问题,结合可持续利用观点,提出济南市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措施,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口、资源、环境间的和谐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