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自2000年11月21日起施行。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从事交通运输人员或者非交通运输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责任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不断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危害,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修改后的《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11月15日发布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都加大了对交通肇事逃逸者的处罚力度。笔者拟对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有关法律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者机动车辆承包人指使、强令他们违章驾驶导致重大交通事故,造成重大伤亡或者财产损失,将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4.
为依法惩治非法生产、买卖武装部队车辆号牌等犯罪活动,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现就审理这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相似文献   

5.
交通肇事罪不是仅为了针对机动车驾驶者而设定的罪刑,其主体的范围是一般人。设定这样的过失罪,是为了更加有效的保障公共安全,维持交通秩序,这对机动车和相对人的生命和财产都是有必要的。但许多学者发现在交通肇事罪本身的界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的补充、拓展中,  相似文献   

6.
交通肇事罪不是仅为了针对机动车驾驶者而设定的罪刑,其主体的范围是一般人。设定这样的过失罪,是为了更加有效的保障公共安全,维持交通秩序,这对机动车和相对人的生命和财产都是有必要的。但许多学者发现在交通肇事罪本身的界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的补充、拓展中,仍有许多认识上的分歧之处。笔者就此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交通事故发生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死亡的情况并不罕见。在明知交通事故发生后,肇事者本应履行救护等义务,却在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教唆下逃离现场,结果使被害人没有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此种情形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由于该解释自身存在缺陷,引发了争议和分歧。因此,笔者试对“指使逃逸致人死亡”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审理非法生产、买卖武装部队车辆号牌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打击伪军车有法可依了。该司法解释明确规定:非法生产、买卖武装部队车辆号牌三副以上以及伪造、变造武装部队车辆号牌或者买卖伪造、变造的武装部队车辆号牌,处三年以  相似文献   

9.
《劳动保护》2007,(4):45-47
2007年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危害矿山生产安全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进一步明确了有关办理危害矿山生产安全刑事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这是依法惩治危害矿山生产安全犯罪,保障矿山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0.
《安全与健康》2007,(4):I0008-I0008
为依法惩治危害矿山生产安全犯罪,保障矿山生产安全,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就办理此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长期以来,我国的环境污染法律存在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在打击环境污染违法行为尤其是惩治环境污染犯罪方面,存在着法律适用的困境。因此,国家司法机关通过制定司法解释,来弥补法律的不足。2006年7月,最高法专门制定了《关于审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1997年刑法规定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非法处置进口固体废物罪、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和环境监管失职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司法解释的制定指导了司法实践,同时也推动了法律的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12.
法释[2007]5号二○○七年二月二十八日为依法惩治危害矿山生产安全犯罪,保障矿山生产安全,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就办理此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劳动保护》2007,(4):I0001-I000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矿山生产安全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07年2月2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19次会议、2007年2月27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届检察委员会第72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3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4.
2003年12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填补了我国人身损害赔偿范围及赔偿标准的法律空白.  相似文献   

15.
"驰名商标(Well-known trademark)"是国际通用的法律术语,指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声誉的商标.在<关于审理涉及驰名商标保护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9]3号]第一条中这样定义:驰名商标,是指在中国境内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的商标.  相似文献   

16.
正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办理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5〕22号)【内容提要】《解释》共17条,针对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起诉、审判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了有针对性的规定,内容涵盖相关犯罪主体范围、定罪量刑标准、从重从轻处罚情节的具体运用以及相关公职人员贪污贿赂、渎职犯罪的认定处理等方面的多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铁路运输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出台,是为正确审理铁路运输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依法维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并结合审判实践制定而成.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1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解释》)有关情况。司法解释针对司法实践中存在的渎职犯罪定罪量刑标准不明确、法律适用争议多等问题作出了统一规定,释放出从严惩处渎职犯罪的信号。  相似文献   

19.
高法在《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4号)简称《解释》,实施近4年后,起草了《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续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其中在第1~4条对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范围作了规定,本文就其中若干问题试作评析。  相似文献   

20.
正《解释》共17条,对相关犯罪主体范围、定罪量刑标准、从重从轻处罚情节的具体运用以及相关公职人员贪污贿赂、渎职犯罪的认定处理等方面的多个重要问题,作出了有针对性的规定。2015年12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5]22号)(以下简称《解释》),自20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