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泛珠三角”条件下,滇粤两省同处珠江流域的地缘性、产业经济的互补性和合作环境的优越性决定了两省合作的必要性。在介绍、分析两省背景环境的基础上,构建了滇粤空间合作轴线,并对其优化建设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117个城市数据为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经济重心分析法结合城市流强度分析法,对经济圈城市发展水平、经济重心演变路径及城市发展联系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泛珠三角经济圈各城市间的发展水平差距极大,呈明显的空间分异;区域经济重心整体向西北方向偏移,经济圈各区域间的城市发展差距逐渐缩小;经济圈整体对外联系能力增强,但城市间的对外联系能力差异明显,泛珠三角经济圈未来发展格局应基于现实发展特征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3.
在区域合作的大背景下,基于区域物流发展的背景与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区域物流概念与研究地域的范围进行界定,进而对我国泛珠三角区域物流的空间组织形态做了较为详细的探讨。通过分析认为,目前在泛珠三角区域的物流经济要素处于以集聚为主的阶段,物流经济空间组织采取点、轴、网、面模式,合理的人为调控和组织可以有效促进空间结构的演化,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剖析边疆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困境的基础上,构建了物流与区域经济测度指标体系,基于主成分分析、VAR模型,实证分析了边疆区物流与区域经济影响关系以及协调层次,揭示各影响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物流产业结构、产业规模、产业质量提升有益于发展能效释放,进而激发区域内市场需求,提振边疆经济发展;(2)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化水平、物流业发展需求、物流业运行绩效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对物流产业具有正向带动效应。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边疆区的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以2011年间的数据对云南面向全国的地缘经济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新经济地理学中“核心—外围”模型,认为云南地缘空间关系处于多重“核心—外围”结构中.运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对滇中城市群空间经济演化和内生机制进行理论研究,为今后云南地区发展提供新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以大同市为例,采用"格局分析—关系阐释—方向选择—实施策略"的研究思路,从区域视角研究了后发城市经济发展战略。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研究了大同与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欧式距离法对大同周边地区与大同市的地缘型经济关系状态进行了测度,认为大同市应深度融入首都经济圈,同朔一体化,发展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性现代化城市,提出了大同市融入首都经济圈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绿叶》2006,(11)
本刊讯(记者张国发)11月12日,泛珠三角区域环境宣教工作小组第三次会议在昆明召开。来自云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海南等9省(区)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环保宣教机构的2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澳门特别行政区环保宣教机构向会议提供了交流材料。会议总结了2006年度泛珠三角区域环境宣教合作情况,讨论并确立了2007年度泛珠三角区域环境宣教合作项目,与会代表还就各自开展的环保宣教工作进行了经验交流。四川代表重点介绍了本省的“绿色创建”工作,今年内四川将命名表彰第三批省级绿色学校(50余所),使省级绿色学校数达到1…  相似文献   

8.
航空通达性是影响城市经济带动效应的关键因素,两者耦合协调发展是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在测度中国39个枢纽城市2010—2019年航空通达性及经济带动效应基础上,就两者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枢纽城市航空通达性呈现“纵向整体改善,横向两极分化”格局,且国际枢纽城市通达性水平明显高于区域枢纽城市;(2)枢纽城市经济带动效应同样呈现“纵向稳步提升,横向两极分化”态势,国际枢纽城市经济带动效应显著优于区域枢纽城市;(3)枢纽城市航空通达性与经济带动效应耦合协调度呈现“纵向波动上升,横向梯次分布”格局;(4)“经济带动效应领先”型和“航空通达性领先”型是两者耦合失调的主要类型。因此,未来应进一步提升枢纽城市间航空运输市场联系强度、扩大腹地市场规模,协同推进航空通达性与经济带动效应耦合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枢纽经济与区域经济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9.
《中国环保产业》2010,(12):16-16
<正>11月9日,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环保产业技术交流与洽谈会在成都召开。本次会议由泛珠三角区域环保产业合作委员会主办,四川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承办。来自泛珠三角区域和国内其他省市的200多名环保专家汇聚一堂,推介环保新技术、新产品,并就加强区域环保产业技术合作、促进环保产业良好发展的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客观上存在很大的差距,已经成为制约全省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加强苏中、苏北地区的发展,缩小省域内部南北发展差距,从区域协调发展的紧迫性及现实意义出发,论述了“三沿”战略的背景及其理论依据,分析了“三沿”战略在江苏省区域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并提出实现江苏省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是一个人口众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边疆、民族、山区省份,其工业发展严重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要使云南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坚持走工业化的道路是必然选择。分析了目前云南省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做出判断,并针对今后云南省工业化的路径选择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节庆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节庆旅游的开发在提高区域知名度、传播区域文化、塑造区域旅游品牌、促进区域对外经济合作、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对节庆旅游概念界定和湖北省节庆旅游概况分析的基础上,从精品打造、市场运作、分工协作、群众参与、营销等方面提出了湖北省节庆旅游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是闻名国内外的植物资源宝库,本文论述了如何利用云南优越的自然条件开发丰富的花卉资源。  相似文献   

14.
区域分工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山东地处我国东部沿海,是全国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区域分工理论,对山东省在全国和区域内部分工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山东省在全国的区际地位以及所辖17个市之间的区域分工与合作格局,为山东省强化区域分工和联系,提高区域竞争力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客源市场结构变化是旅游目的地发展战略制定的主要影响因素.运用区域经济分析中广泛采用的偏离—份额分析法(SSM),以相关入境旅游统计数据为依据,选取辽宁省主要海外客源国(地区)为样本,考察了辽宁省旅游市场的发展态势和结构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辽宁省国际旅游市场进一步拓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辽宁省海洋经济的发展现状,从研究辽宁省海洋产业结构的角度出发,利用多元相关分析方法,重点分析了辽宁省海洋各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辽宁省海洋产业中,海洋渔业、造船业、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增长,而海洋油气业和海盐业对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从对我国与东盟矿产资源合作的现状出发,探索云南与东盟矿产资源合作的具体内容和发展前景,并提出合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从而为合作寻找更新更好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范弿  杨世瑜  李捷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1):1045-1048
与传统的城镇工业化推进的经典理论不同,在具有旅游资源禀赋的西部欠发达民族地区依托旅游推进型城镇化模式可较好地推动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通过对昆明市团结彝族白族镇乡村生态旅游与城镇化发展的研究,论述了团结镇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对城镇化的作用,并就目前团结镇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与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之间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乡村生态旅游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开发、海洋可持续发展、海洋产业发展已成为国内外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辽宁省作为我国的海洋大省,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发展极具潜力。鉴于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产业分析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采用灰色模型对辽宁省海洋经济与各海洋产业之间的关联度进行比较,旨在发现目前辽宁省各海洋产业当中对本省海洋总值贡献率最为突出的产业,对辽宁省海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