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去二十多年中,汞作为一个明显产生危害的污染物而受到普遍重视,围绕这个元素所进行的大量野外调查和实验室研究已逐渐展示出它在天然水体中的一般运动规律,人们也在尝试着利用这些规律来防治汞的污染。本文拟从环境化学角度对前人的主要研究工作予以概述,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概述植物、微生物在去除水、土壤中汞污染方面的有效性。介绍微生物固定、转化汞及其化合物的机制以及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在治理汞害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专利计量的汞污染治理技术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巩玥  刘俐媛  陈扬 《环境工程学报》2019,13(6):1473-1487
汞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汞的污染主要来自燃煤、冶金等过程无意排放的含汞废气、废水和废渣,以及主要涉汞行业产生的含汞废物。根据污染物的最终形态,可将汞的污染治理技术分为大气、水、土壤的脱汞和回收技术。为揭示全球汞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态势,对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中的相关库存专利进行计量分析,通过剖析主要申请国家/地区、重要专利权人和关键研发技术,研究该领域从1949年以来的专利活动特点及发展现状,其结果可为我国相关机构的研发布局和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0年代发生的日本熊本水俣病事件曾一度引起对汞污染的全球性警惕。汞的生物转化和污染控制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由于汞及化合物是生物积累性毒物 ,直至今日 ,汞污染防治仍是各国关心的难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最近提出 ,将对世界范围内的汞污染源及其影响作调查研究 ,该项目预计在 2 0 0 3年完成 ,提出汞污染防治建议 ,包括减少或停用汞及其化合物 ,以尽量降低其排放量 ,对预防和控制汞污染技术进行评价 ,并推出汞的替代物。在美国 ,汞的主要污染源是燃煤电厂、废物焚烧和氯碱工业。据悉 ,美国经由大气沉降向全球环境输出的汞较…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我国科研人员在汞污染防治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分析该领域在中文科技期刊的发文趋势和发文规律,基于中国知网,检索出2013—2018年在各类中文期刊发表的全部汞污染防治技术论文共461篇。采用文献计量方法,统计分析了中文期刊数量和发文量、下载和被引次数、研究方向、发文区域、发文机构等指标数据。根据统计数据,整理出汞污染防治技术领域内影响力较大的6位重要学者。统计结果表明:汞污染防治技术的中文期刊发文数量稳定,每年发文量稳定在45~93篇,年均发文量为77篇;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是汞污染防治技术论文的主要发文机构;汞污染防治技术的高被引论文的研究方向侧重于大气、水、土壤、食品和健康等;汞污染防治技术领域的知名学者和研究机构的论文受关注度高。计量分析结果可为我国科研人员在该领域的科研布局与研发提供信息支撑,为从事汞污染防治技术的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汞作为一种全球性污染物,一直是国际上热点问题之一。我国汞污染排放量大面广,局地污染严重。为分析汞污染防治领域的发文现状和研究热点,梳理了主要的汞污染防治技术、汞污染评价与管理3个方面的SCI论文,并对国内外论文的发文国家/地区、发文机构、发文期刊、影响力、研究领域与热点等内容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汞污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处理技术和污染评价2个方面,近10年来,汞污染防治论文总量呈缓慢增加的趋势,其中,汞污染处理技术相关的论文有所减少,汞污染评价相关的论文逐年递增。汞污染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吸附处理、氧化还原、电化学修复、催化处理等方面;污染评价主要涉及毒理研究、汞的迁移与转化、风险评估等。近年来,汞的迁移转化与风险评估,汞污染的电动力修复、催化处理、吸附处理等领域的发文量增速较快。全球重点研发机构的研究方向趋同,主要侧重于环境科学与生态、化学、工程、毒理学等方向的研究;但不同机构的研究对象则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我国在该领域的发文总量和ESI高被引论文数量均排全球首位,研究方向、重点发文期刊与全球基本一致,重点发文机构为中国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机构,这些机构在全球的发文量排名也处在前列。  相似文献   

7.
汞对环境的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对人血中汞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评价周围环境中的大气、土壤、饮用水、食用农作物以及家畜禽类中汞的污染情况,并反映出对人体的危害程度。有关血中汞的测定方法,一般是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的,其汞的检测极限都比较高:2微克/升(测定下限);1.15毫微克/升;0.019微摩尔/升(血中总汞浓度极限)。显  相似文献   

8.
五十年代日本水俣病发现之后,引起人们重视汞在环境中通过食物链引起慢性中毒的研究。在我国近年来,个别地区也有发现汞慢性中毒的现象。研究土壤中汞的背景值,对于探讨汞的区域环境地球化学特征,评价汞的污染水平,污染趋势的预测预报等等,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本文是探讨北京地区农业土壤中汞的背景值及其区域差异,它是叫北京主要农业土壤和粮食作物中有毒物质背景值研究”成果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氧化汞和氧化亚汞生产过程中造成严重的汞污染,由于气型污染,被土壤吸附,蓄积形成147m污染半径,汞污染前后调查研究对比,土壤、蔬菜、鱼、地面水中汞残留超过正常范围。对汞污染后危害特点进行讨论,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综合中国汞的生产、进口及加工利用状况的基础上 ,结合对汞加工利用行业的现场调查结果 ,从汞的加工利用或使用、燃煤释放的汞及土法炼汞等方面分析了中国汞的主要污染途径 ;从主要河流和海域阐述了中国汞污染的现状。最后提出了汞污染防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松花江三岔河—哈尔滨江段汞污染分布状况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松花江三岔河—哈尔滨江段水体、底泥、水生生物中总汞和甲基汞污染的研究,基本查清了三岔河—哈尔滨江段水体、底泥、水生生物中总汞和甲基汞含量范围;掌握了此江段汞的污染分布状况;“一松”江水对来自“二松”汞的净化情况;水生生物的汞污染水平与底质和江水汞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江水和水生生物含汞量的季节变化;甲基汞与总汞之间的变化关系。为松花江汞污染的防治途径,汞污染分布状况深入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由于汞盐法测铁使环境受到严重污染,铁的测定一般使用5%HgCl_2 溶液10毫升,即相当于约370毫克的汞排入下水道,按排放水含汞最高允许量的规定(0.05毫克/升),就要以约7.4吨水冲稀才可排放。况且铁的分析量在各个部门都是相当大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
汞分析现状     
汞污染已遍布全球。环境被汞污染后会产生持久的、具有高毒性的有机汞(以甲基汞为主),它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远较无机汞大。因此,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汞分析的文献报导已从测定总汞转向既测定无机汞又测定有机汞。本文对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水样与标样的保存、痕量无机汞和有机汞的寓集及测定方法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4.
城市暴雨迳流的污染迄令仍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然暴雨迳流的污染危害甚大,它威胁着工农业生产、鱼类生存和人们的饮用水源。以明显的事例介绍了暴雨迳流污染的危害,并介绍了城市暴雨迳流的计算方法,以期对城市水环境规划,评价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五十年代末期,震惊世界的“水俣病”爆发以来,环境汞污染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相继开展了大量的汞污染调查,汞污染毒理学研究和迁移转化研究。经大量研究表明.环境中的无机汞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转化为剧毒的甲基汞,进而通过食物网链累积危害人体健康。 甲基汞比较广泛地分布在各化学地理环境中,特别是受汞污染的水生生态系和土壤中。二者具有环境“汞库”之称,又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在建立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对沈阳市大气、水质、土壤环境的污染水平进行了测试调查,对燃煤与汞的排放污染进行了考查并比较全面地对沈阳市汞污染的特点、规律及主要污染因素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7.
针对近年来的燃煤烟气汞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综述了吸附脱汞和氧化脱汞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活性炭吸附剂吸附脱汞技术和光催化氧化脱汞技术.鉴于活性炭吸附脱汞和光催化氧化脱汞都同时存在吸附和氧化2种反应,提出吸附—光催化脱汞技术将成为今后燃煤烟气汞污染控制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国际社会正在努力在未来2年内谈判达成一项全球性汞控制公约.结合分析发达国家间已签署协定和全球汞控制公约谈判的动态,欧美在1998年拟定的<关于重金属的奥胡斯议定书>很可能成为全球性汞污染控制公约的基础蓝本,全球性汞污染控制公约将可能以控制措施加附件的框架形式,由严格限定汞生产、使用和排放的基本控制条款、国家履约战略、信息交流、资金和技术援助、豁免条款等构成全球性汞控制公约的基础内容.中国是汞使用和排放大国,减汞技术和无汞产品或工艺替代技术不成熟,在汞控制管理方面存在很多不足,未来面临多方面的汞控制国际履约压力.基于对未来全球汞控制公约形势及中国汞控制现状与履约需求分析,就中国参与政府间谈判及国内汞的供应、使用、污染排放控制和含汞废物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然土壤人工染毒法,模拟2、10mg/kg的汞污染土壤,选用苎麻作为修复植物,研究蚯蚓活动对苎麻修复汞污染土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蚯蚓能显著提高苎麻地上部分对汞的富集效果,最大提升效果分别为59.34%和33.69%。同时也发现,接种蚯蚓使苎麻对汞的富集系数提升效果明显,最大分别达到0.340和0.160,但是对转运系数的影响并不明显。此外,苎麻在生长中期对汞有较快的富集速率,在生长前期和末期对汞的富集速率较慢。最后,提出了汞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场地重金属污染是工业化进程的产物,污染来源多为原料及副产物的泄漏或不达标排放,给人类和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本文以武汉某退役聚氯乙烯(PVC)树脂厂为研究对象,结合氯化汞催化工艺特点,探究场地土壤重金属汞的污染来源及分布特征,为同类型场地土壤重金属汞的污染调查、防治、修复提供案例支撑。研究结果表明:1)参与调查的33个点位中有27.3%已达到相当严重的污染水平,潜在生态风险单项指数Ei值最高达57 900,污染分布范围主要集中于氯化汞催化乙炔生产氯乙烯(VCM)工艺段,水平迁移扩散能力不强;2)重金属汞的垂直迁移受土壤性质影响,粘土对重金属汞的截留效果佳,粘土层中0.8~1.0 m至1.8~2.0 m最大汞浓度衰减量达2 040 mg·(kg·m)~(-1),衰减率达97.2%,而疏松的杂填土则有利于汞的垂直下渗;3)调查区域受重金属汞污染呈现典型点源污染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