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基于GPIM(1)模型,提出了灰色抛物幂函数曲线即GPPM(1)新模型,研究了这种模型的结构,参数估计形式和数学解析式。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精度优良,预测可靠,是分析、预测二氧化硫排放动态的新的认识方法。  相似文献   

2.
环境污染物排放的灰色线性幂函数预测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GM(1,1)曲线,研究和提出了一种环境污染物排放的单变量灰色线性幂函数预测新模型(简称GIM(1)),并建立了辨识模型参数的优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较常用的GM(1,1)模型内涵丰富,外延清晰,表现出良好的逼近功能,为环境污染物排放预测,决策和控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提供了带有残差修正的GIM(1)(简称WRGIM(1))模型参数的辨识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简便易行,预测精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轴流通风机在较高转速下的整机噪声估算公式,介绍了GM(1,1)模型应用不等间隔序列的处理方法,表明该模型可从时间,空间序列分析推广到其它单变量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5.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GM(1,1)的建模方法,对TNT生化降解过程中浓度变化值建立了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TNT的降解浓度及天数进行了预测,通过与水质预测公式C=Cpe^-k1^t比较,发现达到该公式的水平,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程度很好。  相似文献   

6.
了解杭州城区大气中TSP铵盐成份的含量与变化,我们在朝晖(居民区)、南星桥(混合区)、和睦小学(工业区)进行了为期1年的大气监测,使用大流量采样仪,每季采样3d,每天连续采样24h,然后对样品进行TSP及其中铵成份分析测定,通过1年的监测分析与研究,初步探索了大气中TSP铵离子浓度变化及污染程度。1实验部分1.1采样采样仪器为2C—1000G大流量采样仪,流量1050L/min,每季采样3d,连续开机24h为一次。采样滤膜为聚氯乙烯滤膜。1.2测定方法(1)铵离子的测定:TSP中的铵离子测定,国…  相似文献   

7.
基于空气质量数据不足及波动较大的情况,将灰色GM(1,1)模型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组合并改进,建立改进型灰色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利用天津市2001—2008年PM10、SO2和NO2年均值作为原始数据预测2009—2010年PM10、SO2和NO2的浓度以进行模型精度检验,最后利用该模型预测2011—2015年天津市空气质量状况。结果表明,与灰色GM(1,1)模型、传统灰色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相比,所建立的改进型灰色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相对模拟误差小,预测结果更为可靠,可以用于空气质量预测。  相似文献   

8.
等维灰数递补动态模型在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探讨了等经今天为数递补GM(1,1) 模型在垃圾产生量长期预测中的具体应用,比较了该模型与普通二次拟合灰色要 预测精度及预测值的灰区间方面的判别,说明了等维灰数递补GM(1,1)模型在作长期预测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甘油三硝酸酯(GTN)缩水甘油硝酸酯、乙二醇二硝酸酯(EGDN)、二硝酸异山梨糖醇酐(ISDN)、季戊四醇四硝酸酯(PETN)、硝酸纤维等六种硝酸酯的可生物降解性及其相应的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了概述,并提出了目前在研究工乍中需进一步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GIM(1)模型的非时序直接建模法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提出了GIMA模型的非时序直接建模法,应用表明,方法简便适用,科学合理,不仅拓宽了GIM模型在环境系统中的应用范围,还可由此推广到不质环境规划的研究之中去,因而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GIS、RS、GPS、ES等技术已在环保领域得到大量应用,但大多只能提供低层次的辅助决策功能,为支持环境领域的中高层决策,本文提出了环境决策支持系统(EDSS)的建设。文中介绍了环境系统的特点,GIS、RS、ES技术特点和其对EDSS的支持,阐述了当前软件技术和EDSS的开发模型,指出利用组件对象模型(COM)技术进行GIS、RS、ES系统集成,是开发EDSS的简洁、实用的方案。最后介绍了本模型的简单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复合添加剂(Ⅱ),主要成分为:重钙、磷酸、亚硫酸氢钠和碳酸钙等,以稻草(或麦杆)为原料,用硫酸酸化水解制取糠醛,硫酸浓度为6%(摩尔%),液固化为1:1 ̄2:1(wt/wt),复合添加剂(Ⅱ)与原料的比为0.05:1(wt/wt),出醛率:稻草为10%;麦杆11%,废渣全部转化为中性复合肥。  相似文献   

13.
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当代的一门高新技术,在各项研究中已受到广泛的重视。本文对地理信息系统的软件特性、资金投入、多级GIS的建立、汉化技术等进行了分析并对GIS在城市规划与管理、环境管理与辅助决策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运用于环境和领域的现代化手段,文章介绍了GIS在风险管理、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说明了GIS在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在环境科学领域有着远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环境评价是对环境质量优劣的定性评述,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利用地图对空间数据进行管理的计算机系统。论述了GIS的发展趋势和国我研究进展,并详细阐述了GIS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大同市大气降水pH值进行预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部分信息明确、部分信息不明确的系统称为灰色系统。环境质量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有的因素通过监测可以掌握其影响程度,有的因素难以测量和了解,有的因素还未被人们所认识,因而环境系统可以作为灰色系统来研究。在灰色GM模型中,各种因子的综合作用能够定量化。所以,对系统行为特征量的分析研究,就能从宏观上、本质上把握系统的发展规律。灰色预测把观测到的数据序列视为一个随时间变化的灰色量或灰色过程,通过累加生成和相减生成逐步使灰色量白化,从而建立相应于微分方程解的模型,并作出预报。 本文即利用灰色模型理论,对大同市大气降水pH值进行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7.
利用碳酸钡对蜂窝煤渣进行改性,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光谱(XRD)和扫描电镜(SEM)对改性前后蜂窝煤渣的物质组成和形貌进行表征,研究了改性蜂窝煤渣吸附Cr(Ⅵ)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改性蜂窝煤渣对Cr(Ⅵ)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分别用Langmuir、Freundlich、D-R和Tempkin等4种吸附等温线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Langmuir方程拟合效果最好,25、35和45℃下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2.985、2.562和2.630 mg/g。D-R和Tempkin模型研究表明,吸附过程属于物理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改性蜂窝煤渣对Cr(Ⅵ)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  相似文献   

18.
固相微萃取(SPME) 是在固相萃取(SPE) 的基础上结合顶空分析(Headspace) 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样品预处理方法,它于1990 年J.Pawliszyn 首先提出,因其携带方便、操作简便、测定快速、高效的特点,且是一种无溶剂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故在短短几年时间,广泛应用于各个研究领域,如环境( 包括水样、土壤、空气) 以及食品、药物、毒理学等的分析研究。本文根据所查阅到的文献,对目前国际上固相微萃取法的应用发展及其研究情况作一概述,并就该方法今后的可能发展方向进行初步的探讨(60 ,146 ,153) !  相似文献   

19.
江浙沪地区废物温室气体排放及减排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IPCC Guidelines(1995)提供的方法,对1990年江浙沪地区废物温室气体排放清单进行了统计计算,并对所得的数据进一步的分析和评估,江浙沪地区废物温室气体排放量为:CO2:1731Gg;CH4:637Gg。在此还提出了废物温室气体减排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修复技术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分别采用逼近理想解和灰色综合评价2种模型得到备选修复技术排序。基于该决策方法,开发了修复技术筛选决策支持系统,将该系统应用于某有机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的筛选。研究结果显示,结合层次分析方法的逼近理想解法和灰色评价均可实现对该场地的备选修复技术较好的排序,排序的结果一致且与场地实际应用情况相符:化学氧化土壤冲洗固化/稳定化。逼近理想解法实现简单,但对评分指标的要求比较严格,且需要借助模型的敏感性分析来加以验证,适合于备选修复技术评价结果先汇总后排序。灰色评价法引入了灰色理论用于处理数据的不确定性,适合于评价小组评价者各自评分然后在灰色评价模型中综合。将层次分析法与逼近理想解模型、灰色综合评价模型结合,应用于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筛选,既可以减少层次分析法的主观性,又可以削弱逼近理想解模型和灰色综合评价模型在应用过程中对权重的忽视。本研究为选择可行、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的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提供方法依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