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洪水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洪水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损失越来越大,洪灾直接经济损失评估研究不断深入,但是,洪灾间接经济损失评估研究相对薄弱。为了能综合地对洪水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进行科学的评价,回顾了国内外洪水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的研究现状,综述了洪水灾害间接经济损失的内涵及组成(减产停产损失、产业关联损失和投资溢价损失),分析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及相应的评估方法特点。指出洪水灾害间接经济损失主要指产业关联损失,投入产出法是间接经济损失评估的适用方法,但该方法的使用必须作适应性改进,上述观点可供洪灾间接经济损失评价参考。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洪水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方法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宝华  付强  谢永刚  冯艳 《灾害学》2007,22(3):95-99
洪水灾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洪水灾害实质就是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问题。洪灾经济损失评估是防洪减灾领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从其灾害损失评估方法的角度对国内外洪水灾害损失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介绍;对经济损失进行了分类;概述了洪灾损失的评估方法和计算经济损失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洪水灾害经济损失的准确计量,是进一步作出灾害救援决策和减灾投资的主要依据,因此,能否及时、合理和科学地评估灾害损失,成为减灾防灾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环节;但由于洪水灾害在发生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影响环境的多变性,使得灾害经济损失计量尤其是即时的评估成为目前学术界一大难题。根据受淹区域行业经济产值和洪水特征资料进行估算损失,具有方法简单、应用灵活、可操作性强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浅析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害损失评估是灾害风险管理、科学防灾减灾规划的基础。除了直接经济损失外,间接经济损失是反映灾害影响强度及社会经济系统脆弱性的重要指标。经济越发达,经济系统关联程度越高,经济系统的脆弱性就越大,灾害间接经济影响也越大。已有研究表明,灾害间接经济损失往往与直接经济损失为同一量级,甚至是直接经济损失的数倍。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是科学评价灾害影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中,产业部门间接经济损失和灾后恢复重建期的评估,可以为灾后恢复重建决策和防灾减灾规划提供有效的决策工具。政府决策者、学术界应重视灾害,特别是重大灾害(或巨灾)对地区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可能造成的影响,从而为减轻灾害的影响做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5.
赤潮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技术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有效应对赤潮灾害防灾减灾、灾后救援及管理的需求,在综合分析前人提出的赤潮灾害损失评估技术方法的基础上,参考赤潮灾害对受灾体的危害特点,结合实际工作的需求及在实际中可获取的业务数据,提出了赤潮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指标体系;根据灾害经济学理论,借鉴其他自然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的先进思想,采用市场价格法,分别建立了包括海水养殖业经济损失、滨海旅游业经济损失、赤潮灾害业务与应急监测费用和赤潮灾害处置费用的赤潮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模型;最后,提出了赤潮灾害损失评估的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6.
地面沉降灾害的致灾过程具有一定的内在规律性。地面沉降灾害不仅直接造成受灾体的破坏损失 ,而且还通过其他载体间接造成受灾体的破坏损失。这使得地面沉降灾害成灾过程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 ,从而加大了人们正确认识和评估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的困难。本文基于地面沉降灾害成灾机理分析 ,对地面沉降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系统分类 ,并根据不同类型的经济损失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评估原则和评估方法 ;同时还提出了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应评估的三类指标 ,即经济损失指标、控沉经济效益指标和风险经济损失指标。  相似文献   

7.
陈香  沈金瑞  陈静 《灾害学》2007,22(2):31-35
采用灾损度DLD和环境不稳定度EI两个要素,构建了灾害经济损失指数DELI(灾损度指数)指标对灾害经济损失进行评估。并应用它对福建省台风灾害经济损失趋势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利用灾损度指数对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方法可取,它不受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限制,可比性强,资料信息源多,计算方便,适用范围广;福建省台风灾害灾损度指数呈波动上升,反映福建台风灾情加重与灾害本身损失加大和福建省环境不稳定度加大有关,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8.
何树红  姜毅  计晓林 《灾害学》2019,(4):153-158
在泥石流灾害研究中,针对泥石流灾害经济损失的研究是预防、应对和管理泥石流灾害风险的基础。结合已有泥石流灾害经济损失研究成果,首先梳理当前泥石流灾害经济损失研究发展近况,对不同经济损失研究方法进行分类和归纳。其次,在简要介绍已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不同种类研究方法进行评述,分析各类研究方法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当前泥石流灾害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本文研究结果,提出泥石流灾害经济损失研究的启示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郭腾蛟  李国胜 《灾害学》2018,(4):164-168
从灾害损失构成、灾害损失分离、损失评估方法、损失结果检验四个方面着手,指出灾害经济损失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出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的研究方法,分析各个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总体来看,目前关于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估算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随着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以及气旋活动的增强,精准的估算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显得尤为重要。从灾害理论出发,建立科学合理的风暴潮灾害损失评估模型,是目前研究的重点议题,对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防灾减灾工作的实施都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经济学视角的自然灾害损失评估理论与方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灾害损失研究中概念模糊以及间接损失评估的忽略,首先从灾害管理对损失评估的需求出发,根据灾害损失的特点从经济学视角对灾害损失进行了分类和界定,澄清了存量损失与流量损失、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产出损失与福利损失等的内涵;进而,论述了灾害损失评估应遵循需求为导向和科学性的基本原则;最后,重点论述了间接损失中健康影响、自然资源及生态系统服务损失、间接经济损失等的价值评估方法。以期为认识自然灾害的社会经济影响,完善灾害损失评估理论和方法提供思路。同时,除了研究自然灾害的自然属性,灾害损失的社会属性研究对于推动灾害经济学学科的建立,以及提高我国灾害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紧急灾害数据库的支持下,得到了中国在1980-2008年间发生的年洪水灾害发生次数、年单次洪水灾害经济损失极大值和年洪水灾害经济总损失3个统计指标;根据复合极值理论,利用泊松-对数正态复合极值模型对洪水灾害经济损失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洪水灾害经济损失遵从对数正态分布;(2)单次极值经济损失与年经济总损失具有高度相关性;(3)复合极值方法可有效地用于洪水极值重现期的重建;(4)与传统的经验频率计算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克服因资料年限短、数据不足而造成的洪灾重现周期估算困难。  相似文献   

12.
全球洪水灾害风险评估是洪水综合风险管理的基础,对在宏观上把握洪水灾害风险的空间格局,识别全球洪水灾害的高风险区,为国际社会采取措施减轻洪水损失有重要意义。然而受数据和模型的限制,全球尺度的洪水风险评估工作十分有限。基于灾害系统理论,从洪水可能造成损失的评估以及洪水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稳定性、承灾体脆弱性综合分析的角度出发,利用全球范围内的降水、径流量、数字高程、土地利用、人口、GDP等数据,评估了国家、网格、流域3个单元上全球洪水灾害经济和人口风险。最后利用历史洪水损失及前人研究结果,对本研究评估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其一致性较好,准确地反映了全球洪水灾害风险的空间分布。评估结果表明,受自然因素及人口经济分布的影响,亚洲地区(尤其是东亚、南亚及东南亚地区),美国中南部和欧洲西部洪水灾害风险最高。此外,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政府管理水平的落后,非洲地区洪水灾害人口风险也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3.
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不仅可以反映灾害损失的严重程度,而且有助于防灾减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决策。国内外学者主要以“流量-存量”来区分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也有学者认为采用“高阶效应”的概念界定间接经济损失较为合理。灾害间接经济损失的评估方法可以分为统计学、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方法三类。统计学评估方法包括经验系数法、GDP或GNP对比法、事后经济调查法。经济学评估法主要包括投入产出法和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经济学评估方法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评估方法研究相对较少。“韧性”概念的纳入、信息融合技术和社交媒体数据的应用是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洪水灾情评价涉及人、自然、环境、社会及经济等多种因素,是典型的多指标评价问题,需对多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提出了一种洪水灾害损失的可变模糊评价方法,该方法集理论的严谨性与操作的简捷性于一体,适于处理评价标准为区间的问题,是传统模糊评判方法的延伸。实例应用结果表明,洪水灾害损失可变模糊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高,能够很好地对各种洪水灾情进行有效的评估,是一种处理多因素复杂洪水灾害评价问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四川汶川8.0级地震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方法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该地区经济总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灾区内各评估子区震害程度、企业服务业恢复生产营业时间以及地震对企业服务业生产营业影响时间与地震间接经济损失有直接的关系.在研究了国内外有关地震间接经济损失评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现场灾害调查结果,结合灾区实际,提出利用灾区各市(县)国内生产总值GDP(第二、三产业)数据、各评估子区震害系数、企业服务业生产营业恢复时间以及地震对企业服务业生产营业影响时间,进行地震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CGE模型的极端冰雪灾害经济损失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极端冰雪灾害的特点及传导途径,构建了极端冰雪灾害经济损失综合评估的总体框架,并以湖南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HNUGE)为基础,通过在传统模块的基础上增加农业损失传导模块、电力业损失传导模块和交通业损失传导模块等三项冰雪灾害传导模块,实现了对传统HNUGE的拓展和改进,构建了更具针对性的极端冰雪灾害经济损失综合评估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该模型能够更科学地估计极端冰雪灾害造成的综合损失,通过对2008年湖南冰雪灾害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模型运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验证了该模型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区域洪水灾害风险评估体系(Ⅱ)——模型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准确了解区域洪水灾害风险分布状况及规律,对于洪水灾害预警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分析了模糊综合评估法的原理,以GIS空间技术为手段,建立了基于GIS的洪水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然后以马来西亚洪水灾害风险评估应用为例,剖析了洪水灾害风险模糊评估的方法及过程,利用该模型计算出洪水灾害风险并制作了洪水灾害风险等级图和风险指数图。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于评价洪水灾害风险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将表示信息模糊性和随机性的定性、定量转换的云模型引入灰色白化权函数的表达,对传统白化权函数进行改进,建立了基于灰色云模型的白化权函数,用灰云聚类模型对洪水灾害损失进行等级评估,以弥补常用方法的不足。最后选取1989-1990年间我国部分省市发生的45个洪水灾害的灾情案例作为评估实例,选取房屋倒塌数量、受灾面积、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4个评估指标,对所有样本进行灰云聚类,得到了灾情评估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经济损失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自然灾害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与发展,气象灾害尤甚,它们给人类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根据中国气象局资料统计,在各类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大约占到70%以上。我国每年重大气象灾害影响的人口大约达4亿人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约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3%。近半个世纪以来,发生在我国的重大气象灾害,受灾人口常高达数亿人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元。为此,对包括热带气旋、干旱、洪涝、低温冷冻和雪灾等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经济损失的总体概况,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可作为了解和认识我国气象灾害及其经济与社会影响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准确评估地震的直接经济损失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主要介绍了用以有形资产为基础统计指标的经济统计学方法来评估地震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包括两种评估模型,即灾区法人单位比重法和综合震害系数法.这些方法在汶川地震损失评估中得到了验证,是目前比较科学合理的经济学方法,提高了灾害损失评估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