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重组装饰材企业的工业废水,与印染企业废水相近.本文研究比较了木材染色废水与印染废水水质、处理工艺、技术经济指标的相似性与特点,提出重组装饰材企业工业废水处理宜采用以三级生化处理或三级电化学处理为主的多种工艺组合与深度处理相结合的技术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以碟管式反渗透法处理渗沥液的原理、处理系统组成、处理工艺流程、处理效果,同时与其它工艺进行了比较,得出了碟管式反渗透法处理渗沥液是一种适合北方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3.
正"发展与保护,监管与服务,敢为与不为,规范与效率"四种关系要处理好,这是东莞未来4年内环保改革的方向。改革将重点解决哪些问题,对东莞环保工作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近日,东莞市环境保护局局长方灿芬接受本刊记者采访,介绍了新形势下东莞环保工作要点以及环保改革。处理好四种关系当前,经济发展速度减缓,处理好环保与发展的关系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处理好四种关系。首先要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东莞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大庆市城市污水处理与污泥处理处置现况的分析,结合大庆市城市污泥的特性,参照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提出了大庆市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方案与处理技术,为今后的其它北方城市污泥处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与其它处理技术相比,废气生物处理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成本低及环境友好等优点,因此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废气生物处理技术的原理是废气中的污染物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无害或低害的物质,其中微生物起关键作用。文章从与废气生物处理相关的主要微生物种类、污染物高效降解微生物的筛选与应用、微生物群落结构等方面综述了废气生物处理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与现状,并对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不同有机物料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与调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向土壤施加15N标记的莴笋残体(处理R)、废纸浆(处理P)及二者混合物(处理RP),并利用不同的压力使其成为3种不同容重处理的土壤样本,进行密闭培养,定时测定土壤N2O排放量及土壤溶液中NO3-与NH4 的动态变化,以探讨N_2O的产生与调控机制.结果表明,8d N2O释放量为R处理最大,RP处理其次,P处理最小.短期内(8d)R处理N2O释放最大量为空白对照(CK)的15倍,增加了土壤反硝化作用;P处理在同期内不能增加N2O释放量,证明这种废纸浆可少量(<2.5%)施用于农田中.RP与CK、P处理比较,可以刺激微生物活性和增加土壤反硝化作用;与R处理相比较,可以增加氮的固定.增加有机质的添加量使同一容重水平的RP处理N2O释放量高于R处理.70%的土壤样本随容重增加N2O释放量增加.土壤容重的增加同时影响了废纸浆的分解速率和土壤溶液中NO3-与NH4 浓度.  相似文献   

7.
为飞机电连接器腐蚀外场检查与处理探索一种有效的防护方法,弥补飞机电连接器腐蚀外场检查与处理要求缺少技术支持的问题。首先针对飞机电连接器的使用环境、腐蚀特点,阐明了飞机电连接器外场腐蚀维护的重要性,给出了飞机电连接器外场腐蚀外场检查与处理的基本流程。其次,按照检查前准备、检查程序、检查标准、清洗和处理、清理后防护处理、防腐蚀保存等步骤,研究制定了飞机电连接器腐蚀外场检查与处理要求。最后,结合飞机日益严峻的外场腐蚀损伤现状,对电连接器外场腐蚀预防与控制方法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8.
大屯矿区矿井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利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煤炭矿区经济的高速发展,矿区缺水问题越来越突出,解决矿区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合理开发利用矿井水和生活污水资源。以大屯矿区矿井水与生活污水处理利用工程实例为背景,以处理后的矿井水与生活污水回用途径为依据,论述了大屯矿区矿井水净化处理与深度处理、生活污水二级生化处理与深度处理及利用工艺技术,介绍了大屯矿区矿井水与生活污水处理后的利用模式,供其他类似矿区开展矿井水和生活污水资源化借鉴。  相似文献   

9.
采油废水含有大量聚合物,成分复杂,粘度大,且乳化严重极难处理,目前已有部分相关的研究报道.文中关注了近十年各种处理技术的研究成果,着重介绍了传统工艺和膜处理技术在采油废水领域的应用与研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膜处理存在污染问题,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处理技术与膜处理技术的有效组合是达到油田回注水标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了含聚乙烯醇(PVA)退浆废水来源、特点及现有有效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基于同时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回收的双重目标,重点分析了膜法处理技术、化学混凝法处理技术及改进化学凝结法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