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南水北调西经工程区域工程地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系从箍江上游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向黄河上游调水的总称,调水主体工程规划在青海省东南部和四川省西北部。规划区地处高寒,自然环境恶劣,经济相对落后,交通较为闭塞,做为青藏高原的组成部份,构造活动十分强烈,河流深切,高海拔多年冻土发育,本文拟在论述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叶质问题。  相似文献   

2.
引江济淮巢湖调水区水污染特性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引江济淮工程巢湖调水区的水质现状和污染源现状进行调查,开展了污染源特性分析,总结和探讨了调水区的水环境问题,并得到结论:巢湖调水区主要污染原因是城镇污水处理水平落后、工业结构性污染严重、农业面源和城市面源污染较为突出、潜在内源污染威胁。同时,结合相关研究,有针对性地给出了改善巢湖水质的建议,以期削减入湖污染物总量,改善生态环境,以达到确保区域内调水水质要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引江济太入湖污染物通量及其对太湖水质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江济太工程是旨在改善太湖水质的重要工程举措,弄清调水过程中输入太湖的污染物负荷量是研究调水效果的重要方面。本研究根据2003年~2008年调水量和望亭立交闸下的水质监测数据,定量地计算了调水的入湖水量和污染物通量。同时根据2000年~2005年环湖30条河道每月一次的水文及水质监测数据,计算每年环湖河道的入湖水量及污染物通量。通过比较结果表明平均每年调水的入湖污染物通量约占总入湖污染物通量的10%,定量地给出了调水对太湖水质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无锡市滨湖河网不同时空下重金属分布规律不一,探究并掌握此种分布规律对精准治理、防控无锡滨湖河网重金属污染有着重要作用。以无锡市滨湖河网水体重金属污染作为研究基点,通过野外监测、主成分分析及水环境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分析河网重金属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汞含量超标严重,其余重金属浓度均达标。除铬、砷以外其他重金属浓度均表现为枯季大于洪季,铬含量随着与泵站距离的增加呈升高趋势,重金属峰值主要出现在梁韵大桥。河网东南部非调控区河流受重金属污染总体优于其余区域。致癌重金属健康风险远大于非致癌重金属,主要健康风险物质为砷。铜、锌、铅、镉、镍来源于相同的污染源。调水对重金属分布影响较小,调水对铬浓度起改善作用。本研究揭示了河网部分重金属污染现状,为水环境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自1952年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水北调”的宏伟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广大技术人员持续进行了50年的南水北调前期工作。在分析比较了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工程总体布局。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南水北调总体规划再次对工程总体布局进行了深入论证,提出了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路线。三条调水路线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相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格…  相似文献   

6.
环境新闻     
<正>近百亿方南水惠及1亿多人调南方水,解北方渴。截至6月4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北方调水99.2亿立方米,相当于向北输送了690个西湖的水量。调水线成为供水"生命线",受水区覆盖京津及冀豫苏鲁等省33个地级市,超过1亿人受益;调水线也成为绿色"生态线",沿线治污提速,修复生态,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南水北调,这一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工程,取得  相似文献   

7.
将以成都市天府新区生态环境需水量预测为例,研究基于城市新区规划发展目标、确保水质达标情况下的生态环境用水需求。成都市天府新区生态环境需水量主要是维持河流稀释净化能力需水,经预测,近期2020年为14.61亿m3/年、远期2030年为18.58亿m3/年。要保障如此大的生态环境需水量,必须采取控制发展规模、提高用水效率、节水降耗,加快污水设施建设、提高排水标准,加快再生水和雨水综合利用,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实施"引青济岷"跨流域调水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丽江古城水环境现状与调控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范弢  杨世瑜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2):153-155,192
水环境是丽江世界文化遗产地生态地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丽江城市化进程加快,对水环境保护不力,导致古城水污染加剧、水资源量衰减、景观生态用水不足和景观水质下降。通过强化水环境研究,加强水环境立法,进行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实施以调剂古城周边地下泉水为主,拉市海调水为辅的丽江古城景观调水方案,可保护丽江古城水环境,为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9.
南四湖湿地建设的综合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四湖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主要输水干线和调蓄水库,目前人工湿地建设已初见成效。从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科研效益等方面分析了南四湖人工湿地在改善南四湖流域生态环境、稳定南水北调调水水质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哲夫 《环境教育》2012,(5):88-89
那种不从努力恢复自然植被的根源上着手,而一味地扬汤止沸、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地到处修水库、到处建高坝、到处移山倒海、到处挪地调水的工程手段,已经到了该罢手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造成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阻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应对区域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跨流域调水工程作为不同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手段,被广泛用于解决水资源分配不均和区域需水不平衡问题。调水工程虽然短期内缓解了水资源压力,平衡了区域间用水需求,但其建设和运营过程对工程所涉区域的地方经济、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生态环境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压力。本文通过对当前世界范围内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文献回顾,围绕跨流域调水工程所引发的社会公平正义层面的争议,借助环境正义理论的分析方法,通过对国内外调水案例的实践分析,追踪相关环境不公的现象和争议,剖析当前社会—生态冲突的产生机制。最后从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实际出发,提出以建立健全水权交易市场,构建"赋权—认同—合作"参与机制和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解决对策,以期降低调水工程对环境和社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推进水生态正义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张海红 《青海环境》2004,14(3):104-106,122
文章在阐明大通河流域近中期水平年 (2 0 30年 )与远景年 (2 0 5 0年 )需水量 (或耗水量 )预测以及规划外调水量的基础上 ,经过调查研究 ,针对大通河流域调水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的黄河以北地区输水干线底泥污染现状的调查和污染物浸出性实验,分析了输水干线底泥可能对调水水质产生的潜在风险,并根据水质目标要求进行了风险预测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庞融  何建红 《环境教育》2007,(10):42-42
山东省济宁市地处鲁西南,属淮河流域,辖区内有山东省最大的淡水湖泊—南四湖,流域面积近32000平方公里,京杭大运河纵贯全湖南北,把南水汇河水系交汇贯通。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流域我市,到2008年东线工程基本完工并实现调水,在这之前流域内河流水质必须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  相似文献   

15.
各省动态     
湖北:汉江84亿治理项目将开工湖北省南水北调工程领导小组有关负责人日前透露,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可研性报告已获得国务院批复,国家将全额投资84亿元。工程实施后,将最大限度地减轻中线调水给汉  相似文献   

16.
视界     
《环境教育》2014,(7):38-39
正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2014年6月30日,2014年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开始。壮阔的景象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人。摄影:吕剑平有了绿色的血液,城市才能健康生长。尽管香港是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之一,但郊野公园面积占香港面积的约40%,全港绿化覆盖率约达70%。图为香港船湾淡水湖航拍所得。  相似文献   

17.
区域分工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山东地处我国东部沿海,是全国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区域分工理论,对山东省在全国和区域内部分工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山东省在全国的区际地位以及所辖17个市之间的区域分工与合作格局,为山东省强化区域分工和联系,提高区域竞争力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区域政策对一个区域的环境与发展的影响是持久的项目背后驱动力,引导和决定着该区域内的一切经济行为。对区域政策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判定区域政策在特定时空范围内的宏观影响是实现区域综合决策的科学化、从政策源头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本文论述了开展区域政策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EIA)的意义和基础以及评价的原则、程序和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发展受全球化与本地化两种力量的作用。新区域主义认为,地方化是实现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区域生态化建设中,生态要素作为典型的地方性要素引起了新区域主义学者的重视。基于新区域主义地方性视角,从地方禀赋、行为主体、区域体系等三方面构建崇明生态岛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各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1地方性是生态区域建设的重要因素,生态区域建设需要充分发掘地方禀赋、发挥行为主体和区域体系的作用;2区域体系、地方禀赋是崇明生态岛建设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20.
黄俊毅 《环境教育》2015,(Z1):45-46
<正>"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然而,雨洪利用率不足10%,每年1.6万亿立方米淡水白白流入大海,相当于全国全年6200亿立方米用水量的2.6倍。近年来,我国洪涝灾害频发,雨洪资源大量流失,不是因为降雨量明显增多了,而是由于森林湿地调水的功能减弱了。而作为盛雨水的湿地变小了,有水也留不住了。"今年2月2日,第19个世界湿地日活动启动之际,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如是说。湿地是碳汇,又是碳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