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乙撑硫脲环境毒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综合乙撑硫脲的环境毒理研究进展,内容包括乙撑硫脲残留分析方法,乙撑硫脲在施且代森类杀菌剂作物上的残留规律,代森类杀菌剂向乙撑硫脲的转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乙撑硫脲的降解与代谢。乙撑硫脲的残留分析多要用衍生物气相色谱测定方法。乙撑硫脲具有“三致”作用。乙撑硫脲在施用代森类杀菌剂的作物及农产品残留量低,代森类杀菌剂在贮藏及农产品烹饪过程中可转化为乙撑硫脲,乙撑硫脲在环境中以光解为主,光敏物质可促进光  相似文献   

2.
明确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脆弱区土壤呼吸速率特征和土壤温湿度对其影响,对准确评估和预知该区碳收支具有重要意义.以陕北黄土丘陵区自然撂荒地22 a柠条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通过CO2分析仪和温湿度传感器测定不同土层(10、50和100 cm) CO2浓度平均值和土壤温湿度,采用Fick第一扩散系数法计算土壤呼吸速率,探究不同土层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和土壤呼吸速率的动态变化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不同土层土壤呼吸速率对土壤温湿度的响应.结果表明,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随土层深度增加显著降低(P<0.05),峰值出现时间存在滞后现象,相邻土层间(10、50和100 cm)土壤呼吸速率由上至下均滞后1 h;6~9月土壤呼吸速率月变化为多峰曲线,其中10、50和100 cm土层土壤呼吸速率最大值分别在7月25日、8月6日和8月10日,达13.96、2.96和1.47 μmol ·(m2 ·s)-1;土壤温度对土壤呼吸速率影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弱,50 cm及以下土层土壤温度对土壤呼吸速率无显著影响(P>0.05),10 cm土层指数拟合最优,R2=0.96,50 cm和100 cm土层拟合较差,R2分别为0.00和0.01,温度敏感系数Q10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不同土层土壤湿度对土壤呼吸速率影响均显著(P<0.05),二次拟合表现为50 cm (R2=0.35)>10 cm (R2=0.22)>100 cm (R2=0.31);10、50和100 cm土层土壤温度与土壤湿度的综合作用可解释土壤呼吸速率的96%、6%~50%和22%~24%.综上所述,黄土丘陵区柠条人工纯林不同深度土壤温湿度对土壤呼吸速率影响存在差异,10 cm土层土壤呼吸速率受土壤温湿度的综合影响,但土壤温度的相对贡献更高,50 cm土层及以下土壤湿度为关键因子.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该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影响,为温室气体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保护性耕作对旱作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采用LI6400-09呼吸室在重庆北碚西南大学试验农场对平作(T)、垄作(R)、平作+覆盖(TS)、垄作+覆盖(RS)这4种处理下的西南紫色土丘陵区小麦/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中小麦作物生长季节的土壤呼吸及其水热生物因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生殖生长阶段农田土壤呼吸速率变化范围为1.100~2.508μmol.(m2.s)-1,各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差异显著,表现为RS>R>TS>T.各处理10 cm土层的土壤温度表现为T>R>TS>RS.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的关系符合指数函数,Q10值分别为1.25、1.20、1.31和1.26.5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高低排序为TS>RS>T>R.土壤水分与土壤呼吸以抛物线曲线拟合最好,说明存在土壤呼吸最强的土壤含水量点,本研究得出小麦生殖生长阶段在土壤含水量的响应阈值为14.80%~17.47%.土壤动物中优势类群为弹尾目和螨目,与土壤呼吸存在一定相关性,对照处理和垄作下相关性高,而秸秆覆盖的处理土壤呼吸与土壤动物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管理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管理措施(氮肥施用和耕翻措施)对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土壤呼吸作用进行了5个生长季(2002~2003年小麦,2003年玉米、大豆,2003~2004年小麦,2004年玉米,2004~2005年小麦)的野外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基肥(2002-11-09)、返青肥(2003-02-14)和拔节肥(2003-03-26)施用后2周内氮肥施用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明显高于对照,但不同施氮水平间的土壤呼吸速率无显著差异.耕翻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效应受到前茬作物类型的制约.在2003~2004年的冬小麦生长季(其前茬种植的作物为水稻),不耕和浅耕处理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2004年玉米生长季浅耕比不耕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呼吸速率(p<0.05),而在后茬的2004~2005年小麦生长季浅耕比不耕又显著降低了土壤呼吸速率(p<0.05).在前茬作物为水稻的麦田(2004~2005年小麦生长季),深耕比不耕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CO2排放量.不同管理措施下,农田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的关系均可用指数方程描述,针对不同管理措施下拟合得到的指数方程求得的Q10值在1...  相似文献   

5.
模拟增温对冬小麦-大豆轮作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艳  陈书涛  胡正华  任景全  沈小帅 《环境科学》2012,33(12):4205-4211
为研究模拟增温对冬小麦-大豆轮作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设置了随机试验,观测增温和对照处理的农田土壤呼吸速率.采用LI-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对农田土壤呼吸速率进行观测,并采用气压过程分离技术(BaPS)测定土壤CO2产生速率.在观测土壤呼吸速率的同时,观测了两处理的土壤温度、湿度.结果表明,不同增温处理下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异趋势基本一致,其季节变异与土壤温度的变异具有一致性.冬小麦田增温和对照处理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3.54±0.60)μmol·(m2·s)-1和(2.49±0.53)μmol·(m2·s)-1,大豆田增温和对照处理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4.80±0.46)μmol·(m2·s)-1和(4.14±0.29)μmol·(m2·s)-1.模拟增温显著促进了冬小麦田和大豆田的土壤呼吸作用,在冬小麦生长后期(抽穗-成熟期)增温和对照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差异最为明显(P〈0.05);在大豆开花-结荚期以及鼓粒-成熟期增温与对照的土壤呼吸速率分别存在极显著性(P〈0.01)和显著性(P〈0.05)差异.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模拟增温和对照处理土壤呼吸均与土壤温度存在极显著(P〈0.01)的指数回归关系,但增温处理的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明显高于对照,小麦生长季增温和对照处理的土壤呼吸温度系数Q10值分别为1.83和1.26,大豆生长季两处理的土壤呼吸温度系数Q10值分别为2.85和1.70.本研究表明,增温显著促进了农田土壤呼吸作用。  相似文献   

6.
喀斯特槽谷区土壤CO2浓度的短时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潭喀斯特槽谷两侧顺、逆倾坡裸岩出露率、植被覆盖率存在较大差异,为探究龙潭槽谷两侧顺、逆倾坡土壤CO_2浓度的短时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于2017年6月~2018年5月用固态CO_2传感器法在槽谷两侧顺、逆倾坡土面上开展高分辨率土壤CO_2浓度动态监测,并同时对监测点进行土壤温度、土壤湿度连续自动化监测。结果表明:(1)强降雨事件中,除强降雨初期(1h内),土壤CO_2浓度出现短暂降低外,降雨事件整体上促进了土壤CO_2浓度的上升;(2)昼夜尺度上,白天土壤CO_2浓度大于夜晚,土壤CO_2浓度对气温的响应速度较土温快;一年四季中,土壤CO_2浓度波动幅度大小次序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3)在短时天气变化下,裸岩出露率越高、植被覆盖率越低,土壤CO_2浓度与土温的相关性越强且在强降雨下的变化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7.
丁草胺在水体中的光解和稻田中归趋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草胺在太阳光下,纯水中稳定,田水中消解较快,在模拟太阳光的紫外光下,水体的pH值和溶解氧对其光解无影响;丙酮可加速其光解;H2O2可诱发化学氧化和水解,同时加速光解反应,主要光解产物被分离、鉴定。丁草胺在水中不易挥发,能够被土壤吸附,在田间丁草胺在水中消解较快,半衰期<1d,8-16d检不出;在土壤中,半衰期为3.3d,30d后检不出。  相似文献   

8.
探究外源性碳输入改变对森林土壤呼吸的影响是深入解析森林碳循环的基础.本研究基于植物残体添加和去除控制实验,设置5种不同碳输入(对照组、双倍凋落物组、去根组、去凋落物组和去根去凋落物组)处理,研究了天山雪岭云杉林(Picea Schrenkiana)生长季土壤呼吸对碳输入改变的短期响应.结果表明,整个实验期间对照、双倍凋落物、去根、去凋和去根去凋处理土壤呼吸速率均值分别为3.38、 3.94、 2.65、 2.87和2.01μmol·(m~2·s)~(-1);与对照处理相比,双倍凋落物处理使累计土壤呼吸通量增加402.65 g·m~(-2),去根、去凋和去根去凋处理分别减少了515.00、 354.73和967.15 g·m~(-2),减少幅度为去根去凋去根去凋.整个实验期间相对于对照组,双倍凋落物处理下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增加20.35%,去凋、去根、去根去凋处理下土壤呼吸速率分别平均降低14.40%、 20.78%和40.83%.土壤矿质呼吸、凋落物呼吸和根系呼吸对土壤总呼吸的相对贡献率由大至小依次为:土壤矿质呼吸(59.46%)根系呼吸(21.49%)凋落物呼吸(14.79%).由主成分分析可知,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与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全磷、pH值、土壤有机碳正相关,与土壤容重负相关,而全氮、碳氮比和土壤电导率对土壤呼吸速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臭氧浓度升高条件下土壤湿度对农田土壤微生物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影响,采集经过3个生长季臭氧(100 nL.L-1)熏蒸及对照(CK)处理的农田土壤,在不同土壤湿度下研究土壤微生物呼吸对温度升高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在土壤湿度适宜的情况下,无论臭氧浓度升高处理还是对照处理中的土壤微生物呼吸均与土壤温度呈现出极显著的指数回归关系.就整个培养试验阶段的平均值而言,CK和100 nL.L-1臭氧处理下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0.48和0.33μmol.(m2.s)-1,前者比后者高约45%.臭氧浓度升高显著抑制了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并且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呼吸的温度敏感性.进一步的结果表明,正常土壤中土壤微生物呼吸的Q10随土壤湿度增加(20%~35%)而下降,而臭氧浓度升高改变了土壤中两者间的这种规律.综合本研究中的结果与以往关于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研究结果,将Q10与土壤湿度(体积含水量)进行回归分析,可见两者间呈现极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由此可推断其最大Q10值对应的土壤含水量在20%~25%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曾清苹  何丙辉 《环境科学》2016,37(9):3590-3597
氮沉降虽可提升林地生产力却会给环境造成压力,而土壤微生物对环境变化敏感.通过野外模拟试验,探讨不同氮沉降量对马尾松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探索该区域马尾松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土壤温湿度、氮沉降浓度的关系,为深入研究氮沉降对马尾松林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参考.2014年5月~2015年6月在缙云山马尾松林设置3个氮添加水平和一个无氮添加的对照处理:低氮[N20,20 g·(m~2·a)~(-1)]、中氮[N40,40 g·(m~2·a)~(-1)]、高氮[N60,60 g·(m~2·a)~(-1)]和对照[N0,0g·(m~2·a)~(-1)],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标记法和ACE(automated soil CO_2 exchange station,UK)自动土壤呼吸监测系统分别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1季节变化对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及总PLFA量有显著影响(P0.05),各类型均在春季最高,冬季最低.在不同季节,土壤微生物量对氮沉降的响应趋势不同,总体而言,春季和秋季氮沉降抑制了土壤微生物量,夏季和冬季氮沉降促进了土壤微生物量.2氮沉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P0.05),在春季和夏季,低、中氮沉降使土壤微生物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降低,使均匀度指数升高;在秋季和冬季,低氮和中氮则使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升高.高氮沉降使4个季节土壤微生物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降低.3相关性分析表明,氮沉降浓度与细菌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总PLFA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温度与放线菌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湿度与细菌和总PLFA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缙云山马尾松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主要受土壤湿度和氮沉降的影响,受土壤温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以半导体颗粒作为光催化剂,用光和氧化剂使有机物彻底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是近十年来正在逐步完善的降解有机物的新方法。许多国家正在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半导体光催化反应的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2.
侯筠 《环境科学》1991,12(4):90-93
本课题对模拟废水中RDX在紫外光和氧化剂等作用下的光化学降解情况进行了研究.运用正交设计法来安排实验,获得了废水的酸碱度、过氧化氢与亚铁离子的投加量、紫外光照射的时间等RDX降解的最佳条件.自行设计了光化学降解装置.在最佳条件下对RDX模拟废水进行光化学处理,并利用721分光光度计以及TOC-500测试仪对实验结果进行鉴定,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溴氰菊酯在溶液中的光化学降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别用λ>310nm和λ>295nm的紫外光照射下,溴氰菊酯在正己烷中都经历了三元环顺反异构化,α-碳旋光异构化及酯键断裂。λ>295nm时的光解速率是λ>310nm时的6.3倍,但异构化效率只有后者的78%。波长对异构化平衡组成及光解产物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加入苯乙酮为光敏剂时,光解速率有明显的提高。去溴反应仅能在λ>295nm时发生,但苯乙酮的存在,则反应受到抑制。在λ>295nm时,溴氰菊酯在乙腈-水中的光解速率与在正己烷中的基本相同,但异构化的效率和平衡组成却有差异。在纯水中的光解速率远低于在上述两溶剂中的,但加入少量丙酮时,光解明显加快。不论有否丙酮存在,溴氰菊酯在纯水中均不发生异构化反应。鉴定了19个光解产物,并对光解反应的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多氯联苯(PCBs)已成为全球性污染物,在人类生存的各种环境因素中,包括空气、水体、土壤、生物体,甚至远离大陆的海洋中已都发现PCBs的存在.自从发现PCBs能吸收190—240nm和280—310nm紫外光以来,人们推断PCBs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后的光降解可能是从环境中除去PCBs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对PCBs的光降解  相似文献   

15.
染料废水在旋转式光催化反应器中的降解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旋转式光催化反应器处理染料废水,探讨染料pH值,液层厚度,反应器转速,光照时间对脱色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所试染料品种,pH6为最佳值,20min为最佳反应时间.液层厚度和反应器旋转速度对半导体光催化氧化反应有一定影响.在优化条件下采用悬浮态TiO2时,偶氮染料的脱色率为98%,采用TiO2器壁固定时为78.5%~91.5%  相似文献   

16.
农药在光照土壤层的迁移和降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光照条件下, 农药在土壤层中的降解速率不仅决定于光解本身, 而且还是土层厚度、迁移过程的函数.为此, 描述了理解这些不同过程复合效果的理论框架, 提出了允许实际光解过程和扩散过程分离定量的实验方案, 同时进行了除草剂苄嘧磺隆在不同厚度土壤中的光解实验, 并用数学模型评价了实验结果.实验中确定了苄嘧磺隆在土壤中的实际光解速率常数, 这个常数是不依赖于迁移动力学的.  相似文献   

17.
    
Photodegradation ofpentachlorophenol (PCP) and p-nitrophenol (PNP) in soil was carried out in a designed rotary reactor, which can provide the soil particles with continually uniform irradiation, and on a series of thin soil layers. TiO2, as a kind of environmental friendly photocatalyst, was introduced to the soil to enhance the processes. Compared with that on the soil layers, photodegradation of PCP at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60 mg/kg was improved dramatically in the rotary reactor no matter whether TiO2 was added, with an increase of 3.0 times in the apparent first-order rate constants. The addition of 1 wt% TiO2 furthered the improvement by 1.4 times. Without addition of TiO2, PNP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60 mg/kg) photodegradation rate in the rotary reactor was similar to that on the soil layers. When 1 wt% additional TiO2 was added, PNP photodegradation was enhanced obviously, and the enhancement in the rotary reactor was 2 times of that on the soil layers, which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higher frequency of the contact between PNP on soil particles and the photocatalyst. The effect of soil pH and initial concentrations of the target compounds on the photodegradation in the rotary reactor was investigated. The order of the degradation rate at different soil pH was relative to the aggregation of soil particles during mixing in the rotary reactor. Photodegradation of PCP and PNP at different initial concentrations showed that addition of TiO2 to enhance the photodegradation was more suitable for contaminated soil with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PCP, while was effective for contaminated soil at each PNP concentration tested in our study.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土壤水分状况估算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水分是重要的土壤内在属性,亦是土壤系统分类工作中重要基础性诊断特征。将贵州省86个气象站点地面气候数据与土壤可能蒸散量模型、月干燥度和年干燥度计算公式相结合,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对土壤水分状况的分级要求,对贵州省土壤水分状况进行初步评判,同时探讨土壤干燥度与可能蒸散量、降水量及温度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贵州省土壤水分状况包括湿润和常湿润两种类型,51个县(市)的土壤属于\"湿润\"水分状况,其余35个县(市)土壤属于\"常湿润\"水分状况。自西向东,贵州省土壤水分状况由\"湿润\"逐渐演变为\"常湿润\",中部区域为两种土壤水分状况同时存在。相较于地区性降水量,可能蒸散量对土壤干燥度影响更大;与年均气温相比,年可能蒸散量与年均地表温度相关性更强。将贵州省土壤水分状况作为诊断特性应用于土壤系统分类时,应综合分析成土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土壤水分状况的估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改进的彭曼公式估算出的年干燥度,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中有关土壤水分状况的定量诊断指标,对我国的土壤水分状况进行估算,初步将我国划分为3个土壤水分区,6个土壤水分亚区,为我国土壤资源的定量评价与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生物炭对农田地表反照率及土壤温度与湿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究生物炭输入后农田地表反照率及土壤温度与土壤湿度的响应,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分析生物炭影响下农田地表反照率、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的变化情况. 试验共设置3个主处理——CK处理(不施用生物炭)、BC5处理〔生物炭施用量为0.5 kg/(m2·a)〕、BC45处理〔生物炭施用量为4.5 kg/(m2·a)〕,同时每个主处理设置2个副处理——种植作物(以+表示)和未种植作物(以-表示). 结果表明:在有作物覆盖条件下,相对于CK+处理,BC45+、BC5+处理的地表反照率在玉米苗期分别下降23.1%、19.1%(P<0.05),在玉米拔节期分别下降20.0%、15.1%(P<0.05),但在玉米抽穗期至成熟期,各处理的地表反照率无明显差异. BC5+、BC45+处理的土壤温度、土壤湿度与CK+处理相比均未见显著改变. 在未种植作物条件下,相对于CK-处理,BC45-、BC5-处理的地表反照率最大降幅分别为26.7%、24.3%(P<0.05),BC5-处理的土壤湿度增幅为1.7%~3.8%,BC45-处理的土壤温度、土壤湿度无显著变化. 可见,随着玉米冠层结构的发展,生物炭输入降低地表反照率的效应在逐渐减弱甚至消失;生物炭输入对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的影响程度与作物覆盖条件以及生物炭施用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