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柴油进行了在玻璃表面皿上和在土壤中的挥发实验研究。在玻璃表面皿的挥发实验中,进行了30℃条件下柴油与90^#汽油、煤油及沙特原油挥发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柴油和煤油的挥发量与挥发时间呈指数关系,而90^#汽油与沙特原油的挥发量与挥发时间呈对数关系。柴油在土壤中的挥发实验表明,土壤质地、土壤的含水量及柴油浓度都影响柴油的挥发量。土壤中的柴油污染物有一种向上运动的所谓“灯芯”作用,适度的土壤含水量会促进“灯芯”作用,而过高的含水量则抑制其发生。  相似文献   

2.
何俊  谢腾蛟  杨旅涵  程科 《化工环保》2012,40(4):388-395
以磷酸二氢钾(PDP)钝化后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土柱淋溶和土壤吸水实验,考察pH为3.1、4.6和5.1的模拟酸雨对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重金属淋溶特征及土壤持水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DP处理显著增加了淋出液的pH、电导率、TOC和正磷酸盐态磷(ZP)含量,在淋溶初期显著降低了淋出液的Cu、Cd和Pb含量,但在淋溶后期增大了Pb含量;土壤持水量与电导率、pH、TOC和ZP含量呈现极显著负相关性;土壤修复过程中,有机质的淋失、盐分含量及pH的增大可引起土壤持水能力的减弱。  相似文献   

3.
刘志斌  苏华美 《化工环保》2014,34(2):101-104
研究了煤及煤矸石中砷的释放特征。采用XRD技术对煤样中的主要矿物成分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显示,煤样中的主要矿物组成为碳酸盐矿物、硅酸盐矿物,以及一定量的SiO2、TiO2、硫化物矿物和硫酸盐矿物。实验结果表明:煤中砷的赋存形态主要以残渣态和硫化物结合态为主;在煤燃烧过程中,当燃烧温度为1 000 ℃时,1号矿井的煤样燃烧后灰渣中的砷含量为1.385 μg/g,砷的释放率为40.10%,2号矿井的煤样燃烧后灰渣中的砷含量为1.531 μg/g,砷的释放率为56.04%;在煤矸石的淋溶过程中,在淋溶液体积为100 mL的条件下,当淋溶液pH为5时淋出液中的ρ(砷)为19.27 μg/L,当淋溶液pH为7时淋出液中的ρ(砷)为7.78 μg/L。  相似文献   

4.
生物刺激与生物强化联合修复柴油污染土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闯  张全 《化工环保》2015,35(2):142-146
从柴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分离出一株高效降解柴油的菌株CY-1,考察了自然衰减修复、生物刺激修复、生物强化修复以及生物刺激-生物强化联合修复等4种修复方法对土壤中柴油的降解能力及降解过程中几种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菌为假单胞菌属;采用生物刺激-生物强化联合修复初始柴油质量分数为2.70%的柴油污染土壤,经过31 d的降解,柴油质量分数降至1.09%,柴油去除率达59.6%;经生物刺激-生物强化联合修复,土壤脱氢酶活性和荧光素二乙酸酯水解酶活性最高;通过生物刺激处理可使土壤脲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5.
在微波辅助条件下合成了一系列Fe-Al柱撑蒙脱土.利用自制Fe-Al柱撑蒙脱土对模拟废水中的亚甲基蓝进行吸附实验.通过XRD和SEM分析可见,在微波条件下合成的Fe-A1柱撑剂能够使蒙脱土的层间距加大,从而使其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在Fe-Al柱撑蒙脱土加入量为1.8 g/L、吸附时间为20 min、亚甲基蓝质量浓度为40mg/L的条件下,亚甲基蓝去除率达95.13%.  相似文献   

6.
两株柴油降解菌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0#柴油为惟一碳源,对两株柴油降解菌DS-Ⅰ菌和DS-Ⅲ菌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能力、柴油降解动力学及表面活性物质成分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DS-Ⅰ菌和DS-Ⅲ菌在生长过程中均可产生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物质,使发酵液表面张力降低;在11d的发酵时间内,DS-Ⅰ菌和DS-Ⅲ菌使发酵液中柴油的质量浓度从48.72m g/L分别降至16.64m g/L和9.17m g/L,柴油降解率分别为65.84%和81.18%,柴油降解速率分别为5.16m g/(L.d)和5.96m g/(L.d)。发酵液表面张力的降低与柴油的降解效果有显著的相关性。DS-Ⅲ菌在疏水性、对柴油的生长适应性和柴油降解速率等方面比DS-Ⅰ菌更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微波辐照技术修复氯丹污染土壤,以氯丹的挥发率和分解率为主要评价指标,研究了微波辐照条件对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氯丹的挥发率随微波辐照功率的增大而增大,而氯丹的分解率则无明显变化;当活性炭与土壤质量比为9∶120时,氯丹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达89%;氯丹的挥发性能在前20min内随微波辐照时间的延长而增强,而氯丹的分解性能则刚好相反;当土壤含水率为15%时,氯丹的挥发率最高,为2.5%,而氯丹分解率最小,为16.8%;在酸性偏中性范围内氯丹的去除效果较差,随土壤p H的不断增大,氯丹的挥发率明显升高,且氯丹的分解率也增大。  相似文献   

8.
彭娜  王开峰  涂常青  黎忠 《化工环保》2011,31(5):464-468
采用黄酒糟对模拟染料废水中的活性艳红和亚甲基蓝进行吸附.在染料初始质量浓度100 mg/L、黄酒糟加入量10 g/L、吸附时间2 h的条件下,当活性艳红废水初始pH 为2.0 ~10.0 时,黄酒糟对活性艳红的吸附率为94.0% ~95.7%;当亚甲基蓝废水初始pH 为11.0 ~12.0 时,黄酒糟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率...  相似文献   

9.
采用异位修复法,利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洗涤柴油污染土壤,并在洗涤过程中曝气强化。考察了洗涤效果的影响因素,并通过表面张力和接触角的测定探讨了洗涤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曝气对污染土壤中柴油的洗脱有强化作用,可提高洗脱率10%~20%;3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洗脱效果优劣次序为聚氧乙烯月桂醚(Brij-35)曲拉通X-100(TX-100)吐温-80(Tw-80);在表面活性剂浓度为1倍临界胶束浓度、曝气量为7.5 L/min、洗涤时间为60 min、洗涤液pH为11.0的优化条件下,Brij-35对柴油的洗脱率达77.4%,污染土样的含油率从7.0%降至1.6%,接触角从24.12°降至6.65°,可基本恢复土壤的亲水性;洗涤液的表面张力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但不受洗涤液pH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Chem Eng,2015-01-07位于丹麦哥本哈根的Novozymes公司推出了称为Eversa的新型酶,被认为是第一项由废油生产生物柴油的商用酶解决方案。该工艺可将用过的食用油或其他低等级的油转化为生物柴油。目前在食品工业中使用的大多数植物油都来源于大豆、棕榈或油菜籽,并且通常含有低于0.5%(w)的游离脂肪酸(FFA)。该公司称,现有的生物柴油工艺设计已经难以处理含有超过0.5%(w)FF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