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正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有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地球,她是宇宙的奇迹,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这里曾经生活着很多独特而神奇的生命,霸王龙,剑齿虎……它们逐渐被地球所淘汰而消失;这里曾经也有很多美好的生命,渡渡鸟,恐鸟,因为人类的行为而消失;这里仍然生活着美好而灵动的生命,它们多姿而独特,它们顽强又脆弱。它们的命运,在你我手上,让我们善待地球,从我做起!  相似文献   

2.
漱玉 《防灾博览》2017,(6):46-55
<正>"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伫立在江山如画、万木峥嵘的地球,仰望浩瀚的天宇,寥廓的宇宙向我们呈现了一个神秘、悠远、亘古的世界……地球是璀璨星海中一粒明亮的星星。千万年来,我们在这个神奇的星球上奏响时光的歌谣,绵延着生生不息的生命故事。然而,我们生存的这片土地并非永远河清海晏、风和日暖。天崩地裂、惨绝人寰的地震灾难一次次毁坏着我们的家园,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安危。地震让人类饱受磨难,让我们的心灵备受煎  相似文献   

3.
正世界上最脆弱的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它是美好的,更是脆弱的。莎士比亚说过:"人生就像窗外的天气,充满了不可遇测的雷雨、暴风。"要想在处处危机四伏的人生海洋中乘风破浪,航行到胜利光明的彼岸,就必须防患于未然,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  相似文献   

4.
生命如花     
正当中华大地饱经百年战乱沧桑的磨砺后,当生命之花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渐渐复苏绽放时,当周遭在平和中日日飞逝,我们将什么忘却?民防——冰冷的字眼显得陌生与突兀。然而,这却与每一个人的生命息息相关,与国家之命运息息相关!"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历史,她也注定将失去未来",经典之言,却如"国防与民防"一样在普通人的记忆中彻底消失,忘却了曾经的苦难与当今的幸福,忘却了曾经的国耻与当今的和平……在共和国的热土上,流淌着甜蜜放飞着金色的理想与玫瑰色的憧憬、放飞着坚如磐石的  相似文献   

5.
今天的我们已经开始理性地用批判辨证的眼光看我们周围给我们带来愉悦和便利的种种新生事物。我们在利用它们为自己服务的同时,也应时刻思考着它们的弊端……  相似文献   

6.
正曾无数次听见一串串眼泪掉进碗里的声音——"滴答"。尽管声音是那么轻,但我却听得十分清楚,似乎在警示我们:生命来之不易。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它由父母赐予,来之不易,并且不可逆转。任何人都应当学会珍爱生命,保护自我,而不是轻视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要知道,小到一草一木,大到整个人类,都有其活着的权利与价值。所以,爱护生命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享受人生中的苦乐年华;反之,如果视生命如粪土,是对自己和他人不负责任的表现。珍爱生命,学校进行了民防演练,对此,我们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7.
正仰望天空,朵朵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游荡;透窗而观,棵棵树木在坚实的土地上成长;侧耳聆听,只只鸟儿在家园中歌唱……此时的我不禁闭上双眼,感受生活带给我的绚丽多彩、生机盎然;脑海中却又回想起当年汶川大地震中的惨烈情景。还记得当时的汶川地震中,有多少人失去了生命?然而,那些幸存者仅仅是依靠运气吗?不,命运从来不会无缘无故眷顾某一个人!他们中有很多人学会了在灾难中自救与互救的方法与知识。也正是因为有了根深蒂固的安全意识与习以为常的民防措施,才为自己争取了宝贵的生命。固然,"民防"好像在危机关头看不见摸不着,却是能在危难时刻保护我们的一把隐形的大"伞"。它默默  相似文献   

8.
车祸猛如虎     
交通法规是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公共交通秩序的一种保障,对于每一位公民都是平等的,在规则面前抱有丝毫的侥幸心理,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驾车者手中的方向盘不仅承载着自己的生命,更联系着千千万万个幸福的家庭。因此,作为公民,我们要加强规则意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珍爱自己的生命,珍爱他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汶川,大地的伤口。里氏8.0级的强震猝然来袭,数以万计的生命在这一刻显得如此的脆弱。那些触目惊心的数据已无需再提起,但"5月12日"这个时间将被我们、也必须被我们永远铭记。自2009年起,5月12日被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相似文献   

10.
唐山地震,惊天动地。岁月匆匆流过,蓦然回首,依稀感到那场对于地球的巨大震撼……一1976年7月28日,是我们永远也无法忘记的日子。那场将唐山夷为废墟的巨灾,让我们整整冷静地思考了30年。毫无疑问,我们还将长久严肃地思考下去。  相似文献   

11.
唐黎标 《民防苑》2009,(5):36-38
自古以来,人类就从来没有停止与自然灾害搏斗,洪水、飓风、地震、暴风雪……在频繁的自然灾害面前,生命是如此脆弱。如何应对、减少灾害损失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挑战,世界各国在抗灾、救灾中也是各有妙招。  相似文献   

12.
正为了提高我们的防护救灾意识,学校开展了逃生演练,让我们在演练中熟悉逃生路线与逃生知识,为突如其来的灾难做准备。看到全校师生有序地从教学大楼疏散至学校,我不禁感到一丝欣慰,欣慰于同学们都为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俗话说"水火无情",我们并不知道现在所处的环境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一个小小的火星可以毁掉一整片森林,瞬间变成一片灰烬,更何况是渺小的生命,也会被无情地夺走。因此每年一次的国防教育周是最好的让全校师生了解消防逃生常识,树立起消防意识,从而具备自救互救的能力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秋雨     
早晨,淅淅沥沥的雨丝把空气洗得很干净。走在上班的路上,打着一把蓝白相问的雨伞,着一件中式白色上衣,穿一条草绿色绣花裙,一双白色的皮鞋,这场秋雨把我的心情也洗得很快乐。 听着雨点落在伞上的声音,是有节奏的、滴嗒滴嗒的很好听…… 雨天,总会带给我一种心情。独自行走在雨幕中,想着心事,想着你想念的亲人或朋友,默默地在心里和自己对着话,那份感觉是别样的。有位作家说“文章就是把自己的心得写出来”,而我的心得是与自然和谐一致的,我的心是自然的一部分。 雨下的不是很大。在路上,我尽量躲避着积水和泥泞。  相似文献   

14.
正在火灾高发季,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成为一生的遗憾。火焰虽无情,但只要学会安全用火、科学防火,就能避免火灾,保护生命与财物。用完小家,电必须断电电吹风、电水壶、电熨斗等小家电是生活必需品,它们个头不大,功率却不小,是很多火灾的"罪魁祸首"。有些小家电质量不合规,价格低廉,无自动保护功能,出现短路、过载时很容易引起火灾。注意在使用时人不能离开。如熨烫衣物的间歇,要把电熨斗竖立放置或放在专用架上,不可放在衣物上;通电的电吹风不能随便搁置在沙发、床垫等易燃物上,使用完毕立即断电。近年,市面上多种取暖小家电让人们不用再  相似文献   

15.
平安与美德     
在一次联欢会上,我演唱了一首《好人一生平安》的歌,竟出奇不意地受到好评。之所以受到好评,我想不是我的声音圆润甜美,唱得动听感人,而是这首歌的内容好,好就好在“平安”二字。 平安价值千金,是最能使人亲近、喜欢、追求的一种希望。在今年的新春佳节中,我曾见到不少家庭门前两侧的春联中,都有平安的内容,足见人们对平安的浓浓向往之情。平安,可以列入“五福”之首。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财富,但只要有健康的身体,还可以把财富挣回来;但如果失去了平安,恐怕就把一切,包括亲情、爱情、欢乐、家庭、财富,甚至生命都丧失了。事实证  相似文献   

16.
《民防苑》2010,(2)
一场7.3级的地震可以带走多少生命?20万,甚至更多!海地,一个大多数中国人都无法第一时间在世界地图上找到的国家,现在却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惊闻海地发生地震,中国政府和人民在第一时间作出驰援海地的决断:1月13日,中国红十字会向海地先期捐款100万美元;14日凌晨,中国国家救援队抵达海地立即投入救灾;15日,中国政府向海地提供3000万元的人道主义物资援助;16日中午,首批1300万元的援助物资装箱启运……  相似文献   

17.
正编者按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国上下各行各业的抗疫勇士在危难时刻纷纷挺身而出,主动承担起这个艰难时期的重大社会责任,奋力抗击疫情。他们用生命呵护生命,全力守望家园,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伟大的行业使命。让我们一起向他们致敬!  相似文献   

18.
正在21世纪的今天,全世界都在呼吁和平,所以,虽然民防看起来与我们很遥远。但其实,民防就在我们的身边,并且需要我们的紧密关注和绝对重视。毛主席说过,"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而邓小平曾说,"人防工事要平战结合,平战结合才能靠得住"。可见,民防与人民和国家息息相关。我们是祖国明天的希望,可对于民防,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首先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命。我们只有保护好自己的生命,才有资格保卫国家,保卫人民。所以为了增强青少年民防意识,有关部门在9月18日开展了全市学校民防演练活动。  相似文献   

19.
亦夫 《防灾博览》2005,(3):31-31
小时候曾经听过一个广播剧:一个生命垂危的小女孩,望着窗外渐渐枯落的树叶,也同时数着自己的生命,如果树上的叶子落尽,自己的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隔壁邻居是一位画家,他为了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日融融,万物萌发、草长花开、新陈代谢旺盛,散发着一种勃勃的生机,好像新生命的到来,是最适合重新开始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人的起居和精神活动等,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生长的特点,饮食宜富营养、清淡可口、甘甜少酸.让身体在一年初始焕发生机. 春捂 "春捂秋冻"是一句老话,它说的是"春不忙减衣,秋不忙加冠".特别是刚开春的时候,早中晚的气温变化比较大,而我们的身体还没有从冬天的御寒状态中调整过来,如果这时突然减衣,在室外温度较高时尚能适应,但回到室内则会因"凉爽"而感觉不适,遇到天气突然变化时,也容易受凉生病.所以,在初春适当地"捂"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