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救命指南针     
正特工霍金成功窃取了贩毒集团的情报,可是在逃跑时,被一颗子弹击中,他被追来的毒贩抓住了。现在的他被关在阴暗潮湿的地牢里,中弹的左臂疼痛欲裂。难道,他就要死在这里吗?这时,看守地牢的小胡子男人说:"霍金,如果你不想死的话,就趁着黑夜赶紧逃吧。"说完,他从窗外扔进来一根钢锯。"你为什么帮我?"霍金又惊又喜。小胡子说道:"我本来是个安分的渔夫,被他们用枪指着头拉来守地牢。不多说了,你动作要快。"小胡子走后,霍金对准地牢铁栏杆,飞快地锯起来,不一会儿,两根铁栏杆就被锯断了,他强忍剧痛,弯腰钻出铁栏杆,一路狂奔。不知道跑了多久,他才  相似文献   

2.
时尚科技     
《防灾博览》2012,(4):84-85
荷兰男子造现实版"诺亚方舟"20年前,荷兰男子约翰·惠博斯梦见其家乡被与《圣经-创世纪》中类似的大洪水淹没,并坚信这是上帝对他的启示。3年前他不顾妻子的反对开始打造一艘现代版的"诺亚方舟"。近日,他按圣经记载复制的诺亚方舟即将完工。据报道,现年60岁的惠博斯是一家建筑公司的老板。惠博斯此次选用的木材全部为瑞典松木,因为他相信《圣经》中上帝告诉诺亚需要使用"松木"来造船是事实。此外,他还严格遵照传说中"诺亚方舟"的尺寸,他复制的方舟长约137米、宽约23米。这艘重3000吨的巨轮耗资逾1065万人民币,其中仅两个会议室就能容纳1500人。  相似文献   

3.
《民防苑》2006,(1)
二十世纪50年代在匈牙利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名未婚妇女生下了一个小孩,小孩的父亲拒不认领自己的亲生骨肉。不幸的是这位未婚的妈妈在难产中去世了,小孩的由外祖父抚养。不久,年老多病的外祖父也去世了,小孩归谁抚养呢?其实众多邻居都明白谁是孩子的生父,只不过这男子不愿承认罢了,他还指证另一位男子是孩子的生父,企图嫁祸于人。于是村长只有请求法院来公开审理这个案件。在开庭的那天,法院里座无虚席,大家都想知道法院是如何判决的。庭长在宣布开庭后,拿出3个人的指  相似文献   

4.
正谁能长寿,谁将短命?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与被称作"超级基因"的复杂的脱氧核糖核酸有关。"超级基因"的免疫功能目前,科学界对超级基因最感兴趣的,是它在免疫方面起的作用。斯奈尔是第一个描述超级基因的人。他给它起了一个正式的名称:主组织适应复合体。他说:"超级基  相似文献   

5.
正一天,12岁的张立在家玩。爸爸妈妈有事出去了,家里只剩他一个人。突然门铃响了,小张立打开防盗内门看到一个穿着警服、目光锐利的人。"你是张立吧,我是你爸爸的一个同事。"来人脸上的表情很亲切。"噢,对不起,我不认识您。"张立本想打开铁栅子门让这个人进屋,隔门说话不太礼貌。但最终他没那样做。"您有什么事吗?我爸爸不在家。"  相似文献   

6.
正溅着血泪的生存与毁灭的悲壮史诗石破天惊的大自然与人类命运的交响曲!(接上期)第四章血祭唐山8.魂泊唐山7月28日大地震发生时:唐山市地震办公室负责人杨友宸被埋压在距唐山市25公里的104"五七"干校的废墟里。是他平日挑大粪的粪桶顶住了砸向他的一根木梁,使他幸免遭险。他领到了两根黄瓜和两块烙饼,可以回家了。他生前曾撰文写道:"地震发生时,我出于临震的预感和职业的敏感,迅速从震塌震裂的残垣断壁中脱险而出。看到眼前一张张惊愕  相似文献   

7.
脑筋急转弯     
《民防苑》2014,(10)
正狂人日记鲁迅的多数著作篇幅都很长,不是一天能读完的。《狂人日记》是鲁迅众多著作中的其中一本著作,所以《狂人日记》不是一天可以读完的,这句话对吗?宋代,一天曹玮与宾客下棋,只见一名士兵慌慌张张来禀告:"大事不好,有士兵叛逃到西夏那边去了。"曹玮暗暗吃惊,但他稳住情绪,神色镇定地说:"不要大惊小怪。"接着他又说了一句话,从此再没有士兵逃跑的事情发生了。什么话这么厉害?你猜到了吗?一言止逃  相似文献   

8.
串门     
《民防苑》2014,(11)
正一天,葛秀才到朋友家去串门。一进门,他双拳一抱,随即念了一首字谜诗:"寺字门前一头牛,二人抬个哑木头,未曾进门先开口,闺宫女子紧盖头。"朋友稍一思忖,就领会了其中的意思,他也以诗相答:"言对青山不是青,二人土上在谈心,三人骑头无角牛,草木丛中站一人。"葛秀才一听,朋友所说的与自己的完全吻合,双方哈哈大笑起来。请你猜一猜,这两首字谜诗的谜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互救方法     
救人基本原则 先易后难,先轻后重,先近后远,先壮后弱,先密后疏。 无论是家人,邻居,还是陌生人,我们采取基本原则是为了加快救人速度,尽快扩大救人队伍,以免错过救人良机,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脑筋急转弯     
《民防苑》2014,(8)
正什么东西什么东西,你用左手可以握住它,而你的右手怎么也够不到?什么东西离你的脚很近,但你不能用左脚踩到它?什么东西是属于你的,但是别人用得反而比你用得多?有一个人在婚姻问题上左右为难,下不了决心,不知道如何选择。于是他想去听听算命先生的意见。街上有两个算命先生甲和乙,甲告诉他:"我说的话,有60%是正确的。"乙告诉他:"我的话,只有20%是正确的。"这个人想了想。选择了乙为他算命。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找准算命先生  相似文献   

11.
"安全第一"这个词最早是美国钢铁公司B·H·凯里董事长提出来的.1906年,凯里从长期接连不断的事故中得出教训,下决心摆脱焦头烂额的困境.他别出心裁地把公司提出的经营方针加以变动,将原来的"质量第一"、"产量第二",改为"安全第一"、"质量第二","产量第三".这项方针的改动,既保障了雇员的安全,又使质量,产量得到保证.凯里"安全第一"的口号和他的安全措施取得了成功,震动了美国的实业界.1912年,芝加哥创立了"全美安全协会",研究制定有关安全的法律草案.1917年英国伦敦也成立了安全协会.从此"安全第一"的口号为世界各国的许多企业和管理部门所接受. 我国则是由周恩来总理于1957年首次提出了安全第一的口号.1957年10月5日,周总理在民航局的一份报告上做出了"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的重要批示.  相似文献   

12.
正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13年12月12日的国情咨文中提及美国即时全球打击系统(下简称C-PGS)。他表示,俄方会密切关注相应计划,并警告美国"谁也不应有针对俄罗斯能取得军事优势的幻想"。是什么刺痛了普京的神经?"全球快速打击计划"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坐在旧居的门槛上,看门前的小河依旧平静地流淌。承载过无数蝉鸣的老柳树,只剩下半截树干埋在土里,可怜的身子在水面印上一个孤独的影子。树干旁的一丛宝贵竹热烈地长着枝枝叶叶,恣意地向那枯死的邻居张扬着旺盛的生命力,其中的一棵弯下高贵的腰把一身的绿叶探进水里,仿佛一枝绿色的长笛吹皱了一池春水。并不年轻  相似文献   

14.
小偷的破绽     
正深夜,一个小偷第一次入室行窃。这里没有人守卫,小偷大摇大摆开了灯,坐到办公桌前,打开抽屉,但没翻动里面的东西就关好;接着他又打开了文件柜,拿出重要文件,再把文件柜关好;他还打开了保险柜,取出了钞票,然后关好。小偷想起师傅嘱咐过的他的话,在出门之前,把所有用手摸过的地方都用手绢擦了一遍。临出门时,他又将墙上的电灯开关也擦了一遍。最后用腿把门带上。"除非有人取文件或打开保险柜,否则没人知道我来过吧!"小偷得意地想。可是,第二天,第一个进房间的人就发现了昨晚这里有人来过。  相似文献   

15.
<正>救人基本原则先易后难,先轻后重,先近后远,先壮后弱,先密后疏。无论是家人,邻居,还是陌生人,我们采取基本原则是为了加快救人速度,尽快扩大救人队伍,以免错过救人良机,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灾害学》2018,(4)
正《灾害学》编辑部于2018年9月7日接到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版编委会的通知,《灾害学》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之"环境科学"类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的期刊俗称"中文核心期刊"。它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审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了被摘量(全文、摘要)、被摘率(全文、摘要)、被引量、他引量(期刊、博士论文、会议)、影响因子、他引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7.
脑筋急转弯     
《民防苑》2014,(12)
正魔法变球魔术师站在舞台上,手中拿着四颗球。"各位,请仔细看了,"他把球放在手掌上,大喊一声。"哧!"球仍然在原来的位置,没有什么变化。但是,观众看到这个情形后,立即鼓掌高声喝彩。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18.
正一位母亲带女儿外出,她们的座位对面是两个男子,一个是瘦子,一个是胖子。车进隧道时突然停了电,车厢里一片漆黑。正在这时突然响了一下亲吻声,接着又听见"啪"的一声打耳光的声音。灯亮了,四个人都显得若无其事,但各有心事。母亲想:这两个男人是谁干了这卑鄙事?幸亏女儿正派,打了他一耳光,也算活该。女儿想:这胖子真可恨,竟去吻我妈,活该被我妈打耳光了。胖子:真倒霉,瘦子干的事我替他挨打,但要怎么解释呢?说了也  相似文献   

19.
在7月一个炎热的中午,我的一位好朋友冒着骄阳在动物园里游览。他打电话来告诉我:"此行不划算,大多数动物都在睡觉。"在炎热的夏天,大多数动物都会尽量减少活动,以躲避高温的伤害。过了一会儿,这位朋友又打电话来问我:"现在的夏天越来越热,人们可以躲在有空调的屋子里。而那些可怜的生物,尤其是野生环境中的生物,  相似文献   

20.
《防灾博览》2016,(2):12-15
在2015年12月30日由中国科协主办的"典赞·2015中国科学传播"主题发布会上,新疆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吐尼亚孜·沙吾提获评"十大科学传播人"称号,成为地震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人。近日,《防灾博览》杂志记者采访了吐尼亚孜·沙吾提先生,听他讲述参与科学传播的幕后故事,以及如何做好科普工作的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