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寒潮是来自北方的强冷空气,是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过程。由寒潮带来的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影响,以下我们就针对寒潮容易引发的人体疾病做些介绍。寒潮对感冒的影响寒潮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是诱发感冒流行的重要因素。寒潮到来  相似文献   

2.
利用1969-2008年山西东南部地区11个地面气象站的气温资料,应用对比分析和小波分析方法,对寒潮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山西东南部地区的寒潮发生时段为9月至次年5月;最早平均为9月13日,最晚平均为5月18日;24h寒潮发生次数较多的是1月和4月,48h寒潮发生次数较多的是1月、10月和12月,5月和9月寒潮出现较少;总体上平川多于山地,峡谷多于盆地。(2)寒潮总次数存在明显的7~8a和14a的周期变化;寒潮结束期和开始期分别存在10a和7a的周期,而且两者的20a周期也较为显著。(3)随着气候的变暖,寒潮次数、寒潮开始期和结束期分别呈现出减少、推后和提前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利用山东省1979-2013年的日最低气温数据,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和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山东省寒潮、强寒潮和特强寒潮的时空分布特征,对寒潮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山东省寒潮频次分布主要表现为东西部地区的差异,存在4 a的变化周期;强寒潮主要表现为东西部地区间、中部地区与东西部地区间及南北部地区间的差异,分别存在12 a,8 a和14 a的变化周期;特强寒潮主要表现为东西部地区间、中部地区和东西部地区间及南北部地区间的差异,分别存在9 a、15 a和14 a的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4.
华南寒潮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小宁  孙安健 《灾害学》1995,10(2):58-63
本文利用华南地区48站逐日气温资料,分析寒潮气候特征.经分析发现:华南寒潮频数由北向南减少,内陆多于沿海。寒潮过程年代际变化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华南寒潮平均过程降温居全国之首,80%以上集中在10.0~19.0℃降温幅度内。  相似文献   

5.
利用云南122个气象测站1961-2014年1-12月逐日平均气温资料和日最低气温资料及1961-2010年云贵高原地面逐日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云南寒潮与昆明准静止锋间气候关联性。结果表明:(1)云南寒潮频次偏多区域主要位于昆明准静止锋多年平均位置的东侧(即锋后)。(2)云南寒潮频次与昆明准静止锋频次的年代际变化基本是相反的,近50年寒潮频次减少,在1985年附近,寒潮频数由偏多期转为了偏少期;昆明准静止锋频次近50年为增加,在2002年,静止锋频数由偏少期转为了偏多期。年际变化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特别是冬季,即寒潮爆发偏多(少)时,昆明准静止锋也偏多(少),这种关系在静止锋的东侧(锋后)更为密切。(3)云南寒潮频次与昆明准静止锋平均经向位置年代际变化基本一致。近50年寒潮频次减少,静止锋平均经向位置略偏西。年际变化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即寒潮爆发偏多(少)时,昆明准静止锋平均经向位置偏西(东),这种关系在静止锋西侧(锋前)比东侧(锋后)更为密切。(4)寒潮移动与静止锋的移动有着密切联系,即影响云南寒潮位置偏西时,昆明准静止锋位置相应偏西,反之,偏东。影响云南寒潮强度与静止锋位置存在正相关,即变温(或温度距平)越大(小),静止锋越偏东(西)。  相似文献   

6.
混凝土坝的劈头裂缝属于断裂力学中描述的张开型(I型)裂缝。劈头裂缝应力计算中,强度因子KI和材料开裂韧度KIC是判断劈头裂缝扩展的关键参数。采用断裂力学的基本理论推导裂缝应力计算的基本公式,并借助有限元来确定强度因子和材料开裂韧度,对寒冷地区实际工程坝体裂缝进行计算,得出运行期4日型寒潮期和不同运行时段的温度裂缝长度和强度因子。通过对比发现,计算结果与大坝运行期不同工况裂缝的实际情况相符合,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周军 《防灾博览》2021,(3):38-39
2021年以来,世界不少地区气温如同坐上过山车,天气"忽冷忽热",创纪录的寒潮、暴风雪和偏暖天气频繁出现.根本原因是全球变暖,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加剧,"几十年一遇"的极端天气变得越来越常见.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市政埋地供水管网抗寒潮可靠度,本文运用递推分解算法,以某城市供水管网为例,对供水管网抗寒潮连通可靠度进行分析,给出了管网连通可靠度的分布。研究表明,供水管网中水源点分布和管段可靠度是抗寒潮连通可靠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居于管网核心区域的成网状节点的可靠度较高,靠近管网边缘的呈树枝状节点的可靠度较低;距水源点较近节点,可靠度较高,距水源点较远节点,可靠度较低。建议优化管网中水源点的分布情况,使水源点尽量均匀分布在管网中;同时建议采取措施来提高每个管段的抗寒潮可靠度。研究对供水管网运行安全的抗寒潮预警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我问你答     
《民防苑》2011,(1)
12月22日,中央气象台继续鸣响寒潮蓝色预警,南方将遭遇今冬第二场大范围雨雪天气。前不久,已有两次强冷空气侵袭江南、华南,欧洲也出现了罕见的寒潮暴雪天气。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为何频繁遭受寒流袭击?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市政埋地供水管道抗寒潮可靠度,建立管道在气温变化影响下的结构功能函数,运用改进一次二阶矩方法计算可靠度随气温变化的情况,并以常州市某钢质供水管道为例,对影响管道可靠度的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最后用蒙特卡洛法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寒潮期气温不同,供水管道的可靠度也不同,开展市政埋地供水管道设计时,考虑寒潮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当寒潮期气温达到零下情况下,抗寒潮可靠度分析应该考虑管道的冰冻应力。管道正常工作压力下影响管道可靠度因素的顺序为屈服强度、管径、工作压力、壁厚等。  相似文献   

11.
高峰 《防灾博览》2016,(4):64-71
2015年,被认定为有史以来最炎热的一年,而2016年将由于目前的厄尔尼诺气候模式变得更加炎热.不过在接受炎热炙烤之前,我们却在暖冬中迎来了霸王级的寒潮,短短几天时间,从温暖到速冻,真是让人有点措手不及. 霸王级寒潮 当呼伦贝尔市-58℃的天气预报刷爆朋友圈的时候,大家才真正意识到寒潮驾到了.  相似文献   

12.
正由于气候在时空分布上的差异,衣服品种、工艺和穿着方式也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气候特色,其核心就是"因天制宜,看天着装"。冷与穿着世界上寒冷地区的居民,为了抵御寒冷,都喜欢并善于穿皮衣。衣料的来源大都是就地取材,以动物的毛皮为材料,缝制各种衣裤和袍  相似文献   

13.
<正>长期以来,科学界普遍认为,随着人类的发展,地球的气候悄然变暖。然而,不时出现的特大暴雪以及寒潮的侵袭,又给我们打了一个大问号:地球上的气候到底是变暖了?还是变冷了呢?"暖冬"里的"酷寒"在杭州郊区农村,当地妇女都喜欢腌制白菜,但是2008年年底,一场特大暴雪突然降临,使妇女们腌制白菜的想法化为泡影。这一年,中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民间自古流传着一句养生保健谚语——春捂秋冻,百病难碰。"秋冻"的意思是说秋天到来之后,气温稍有下降,此时不要立刻增添衣棉,而要适当冻一冻,加强体育锻炼,使人体的抗御机能得到提高,从而激发机体适应寒冷的能力,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秋冻虽有众多好处,但是也有一些禁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预防寒冷地区明渠输水过程中渠道冰害的发生,保障冬季灌区农业用水效益,以工程运行经验和前辈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指出寒冷地区冬季明渠在冰盖下输水运行可消除诸多问题并归纳总结影响其冬季安全运行的因素,基于WSR理论构建寒冷地区长距离输水明渠冬季运行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国家现行的规范、技术规程、相关专著等对评价指标进行分等级量化。采用G1法计算各指标的主观权重,利用改进熵权法计算各指标的客观权重,以博弈论思想为指导,运用MATLAB确定各指标的组合权重。针对寒冷地区长距离输水明渠冬季运行特点,结合非对称贴近度建立改进物元可拓模型的寒冷地区长距离输水明渠冬季运行安全评价模型。以引大入秦工程明渠为例,对总干渠、东一干渠、东二干渠明渠段的冬季运行安全状况进行评估,结果与实际相吻合。结果表明:(1)以寒冷地区工程冬季运行经验、前辈研究成果及规范为基础,构建的系统地寒冷地区冬季明渠安全运行的物理-事理-人理三大方面的影响指标体系,为安全评价的合理性奠定了基础;(2)以改进熵权-G1-博弈论主客观相结合的赋权方法计算各指标权重,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一定的解释性;(3)以传统物元可拓理论为基础,结合非对称贴进度建立事物多指标特征参数的评价模型,进一步明晰明渠所属安全等级的贴近度。该方法相较于传统可拓法更精确有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寒冷地区明渠冬季安全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防灾博览》2014,(1):86-86
正我国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北方还是冰天雪地,南方早已春暖花开,所以南北方立春后的养生是不同的。北方:"春捂秋冻"很适合北方的春季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时常有寒冷气候的反复,衣服要渐渐减少,穿着宜偏暖些,即所谓的"捂"。一般情况,立春后最短也要"捂"10-15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是我国特大暴雨洪水发生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鲁烽 《灾害学》1991,6(3):25-30
本文用大量资料,论述了我国七个江河历史首位洪水均发生在19世纪。而且,洪水泛滥使得平原地区的水系迁移、湖泊淤缩极为严重。同时,存洪水年前后,伴随着一系列寒冷、干旱的气候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8.
<正>伴随着全球气温总体逐年趋于偏暖,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日益增多。尤其近年来,我国气象灾害(台风、暴雨、寒潮、干旱、高温等)频发,各级党政部门也越来越重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对气象灾害辅助决策和应急服务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重大降水过程,以及伴随的短时强降水、冰雹、大风等复杂灾害性天气过程,不仅给生产生活和公众出行带来不便,而且极易引起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  相似文献   

19.
编辑寄语     
《防灾博览》2010,(2):2-2
<正>2010年春,一场百年不遇的干旱侵袭着我国西南五省。在第十八个"世界水日"到来之际,水,再次成为人们生活中关注的热点。当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面临严重威胁时,我们更应该做到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  相似文献   

20.
再生混凝土冻融后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再生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进行了不同再生粗骨料和不同再生细骨料取代率的54个立方体试块和27个棱柱体试件的抗冻融性能试验。基于试验,分析了分别经25次、50次、75次和100次冻融循环后,各阶段棱柱体试件的表观特征、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改变量以及立方体试块的抗压强度损失率;研究了"试件质量损失率-冻融循环次数"、"试件相对动弹性模量改变量-冻融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提出了适于寒冷地区建造房屋结构的再生混凝土骨料及其取代率。研究表明,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50%、细骨料为普通砂的试件,经100次冻融循环后,其表观特征、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改变量均与普通混凝土相差不多,经合理设计,仅掺入不高于50%的再生粗骨料的再生混凝土可用于寒冷地区混凝土房屋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