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三十烷醇对鱼类产生毒性效应。本文经试验,得出了水温18—23℃时含0.1%的三十烷醇乳剂溶液对各种鱼类96小时内的半致死浓度、安全浓度以及各种鱼类在三+烷醇乳剂溶液中的运动平衡、呼吸、心率及其他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2.
受污染景观水体的生物修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生物刺激剂BIO-E1对受污染的人工景观池水进行生物修复试验。现场试验的结果表明,生物刺激剂BIO-E1能有效地对受污染的景观池水进行生物修复,处理后的池水清澈,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显著提高,CODcr、氨氮、总磷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68%、93%、75%和83%.所用生物刺激剂不含外来微生物,对人体和鱼类无毒性。  相似文献   

3.
Cr~(3 )和Cr~(6 )的化合物对人体、动植物和微生物均有毒性。污染水体后直接影响鱼类生长并在鱼类体内累积,与人类健康直接相关。有关Cr~(3 )和Cr~(6 )的毒性大小的比较,众说不一。但一般认为Cr~(6 )的毒性较Cr~(3 )为大。国内外虽有铬对鱼类的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报导,但关于Cr~(3 )和Cr~(6 )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比较试验的文献较少。为了探明  相似文献   

4.
含毒工业废水引起鱼类的回避,这是鱼类对外界环境刺激的一种保护性反应。这种反应很敏感。使鱼类产生回避反应的化学物质,有时为现代化学分析仪器所不能胜任。尤其在自然条件下,水污染的成分往往十分复杂,难以用单一的理化指标所能表示其污染程度,但通过鱼类试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水体的混合污染状况和污染的实  相似文献   

5.
氯硝柳胺具有对人、畜毒性较低、对植物危害不大等优点,当前仍为WHO推荐的首选灭螺药物。但该药对鱼类等水生动物毒性较大,国内外学者分别用白鲢、草鱼、红鲤、arassius spp和尖头小条鱼等进行过急性毒性试验,然而对鱼类的安全浓度研究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6.
早在本世纪上叶,国外学者就曾研究过氨对鱼类的毒性影响。1956年,Chipman 曾认为其毒性作用主要由 pH 值决定,NH_4~ 低毒或无毒。这一研究结果后来为 WuhrmannWoker(1948)、Merkeas(1955)及 Wilber(1971)等所证实。为了深入了解氨对鱼类及其它水生生物的毒性影响,我们于1980年—1982年,选择几种淡水鱼作为试验生物,分别研究了急性毒性,鱼类回避反应以及对呼吸率、肝体指数及血液酶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渔业水质标准规定的“六六六”浓度对养殖鱼类的慢性影响,试验时选用白鲢、河内鲫作试验材料,观察了不同浓度的“六六六”在白鲢、河内鲫体内的积累和对生长的影响。试验自1980年7月10日开始,至12月10日结束,历时153天。试验药物“六六六”含湿2.8%,含丙体95%,用酒精溶  相似文献   

8.
由于保护水体的需要,近年来鱼类毒理学的研究及各种鱼类毒性试验方面蓬勃地发展起来,在这些研究工作中,人们很自然地注意到胚胎发育阶段的特殊性,因而以胚胎、鱼卵作材料的研究报告也越来越多了. Dethlefsen(1981)首先在一篇题为“鱼类毒理学的新知识-胚胎毒理学”短文中介绍了这一门新的学科.笔者近来也进行过一些这方面的工作.并收集了一些资料,感到Dethlefsen的文章过程简单一些,但提出这一个新的方向是令人感到兴趣和振奋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氯对金鱼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用标准的鱼类毒性试验方法,确定了二氧化氯(ClO_2)在水体中的安全浓度为0.519mgl~(-1),这与苏联确定的水体中 ClO_2的临界浓度为0.5mgl~(-1)基本相等。  相似文献   

10.
许多化学物质在环境中迁移转化,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化学污染物的生物监测,一般使用鱼类、无脊椎动物及藻类等,所需时间较长。而微生物的毒性试验具有快速和容易操作的优点。本文介绍一种以刃天青(resazurin,C_(12)H_7NO_4)作指示剂的快速生化试验法。  相似文献   

11.
受污染景观水体的生物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物刺激剂BIOE1对受污染的人工景观池水进行生物修复试验。现场试验的结果表明,生物刺激剂BIOE1能有效地对受污染的景观池水进行生物修复,处理后的池水清澈,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显著提高,CODCr、氨氮、总磷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68%、93%、75%和83%。所用生物刺激剂不含外来微生物,对人体和鱼类无毒性。  相似文献   

12.
鱼类对温升忍受限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鱼类对温升忍受限的试验。试验鱼取自当地渔场九种淡水鱼品种,试验槽是能容纳60升容量的圆形有机玻璃槽,排列成阶梯式,能自动更换水体。由WMZK—01型温度控制仪控制水温。试验水取自曝气除氯的自来水,pH为6.5~7.5,硬度0.7~1.55度,总碱度0.2~1.35mg/1,氯化物0.75~17.25mg/1。试验结果表明,应控制热污染水的温升不应超过3℃。  相似文献   

13.
鉴于某些化学品对内分泌的干扰问题日益引起重视 ,美国环保局内分泌干扰剂筛选和测试顾问委员会已建立化学物品对人体和动物中雌激素、雄激素和胸腺激素干扰能力的测试体系。该测试体系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大通量预筛选试验 ;第二阶段为第一层面试验 ,包括雌激素、雄激素受体结合和转录活化等实验室试验和啮齿动物、青蛙、鱼类等活体试验 ;第三阶段为第二层面试验 ,包括哺乳动物和非哺乳动物的生殖和生命循环试验。在多数场合下 ,对一种化学品会进行第一层的全面测试 ,如呈阴性 ,则无需进入第二层面测试美国建立分泌干扰剂测试体系@未…  相似文献   

14.
围绕第二松花江污染对鱼类资源影响的课题,我们对“二松江”水环境中受纳了各种污染物,其中有重金属、有机、无机物质的污染进行了调查,它们除以单一的化学物质形式存在外,往往是以多种化学物质或化合物的形式出现。为了探索其毒性效应,我室在单项毒物毒性试验基础上又做了三对混  相似文献   

15.
脒基硫脲是一种氮肥增效剂,经大田试验可减少氮肥用量,使作物增产。并且有使用方便,无刺激味的优点,为农科部门所推荐。为此,我组就脒基硫脲对鱼类的急性毒性及抗窒息作用进行研究。现将实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宁波地区海产品中汞污染现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冷原子吸收(荧光)法测定了宁波不同地区的各种海产品中总汞和甲基汞含量,总体属轻度及中等污染水平,工业轻发达地区的海产品内总汞和甲基汞的含量较高,不同种类海产品因食性不同,在食物链中所处位置不同,表现为贝壳类>肉食性类>杂食性类>植食性类>藻类和水草,无鳞鱼类>有鳞鱼类;海产品中不同部分污染水平表现为内脏>头部>肌肉;海水<底泥<海产品。除个别样品接近国家标准外,其余都符合我国食品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曾呈奎、刘建康两教授主持,有10多位专家、教授组成的评委会,于3月13日~15日在安徽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姜礼燔等就拟建巢湖电厂温排水对水生生物影响的评价报告进行评审,并通过论证。专家组认为该评价报告通过对巢湖渔业资源、水生生物的调查,采用目前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手段进行对湖中银鱼、梅鲚鱼、鲌鱼等主要经济鱼类及浮游生物的热冲击试验、热回避试验、运载效应试验以及在不同温度、营养盐类条件下模拟水体富营养化蓝藻生长等试验,在此基础上提出温度对巢湖水生生物影响评价。其设计方案合理,论点正确,方法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8.
鲢鱼放养控制北京城市河湖水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利用鲢鱼控制北京城市河湖水华的试验研究,通过不同放养密度(0、17、51和103 g/m3)的现场围隔试验,对鲢鱼放养对水体水质和浮游生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鲢鱼放养使有鱼围隔中浮游生物量极低,从而使浮游植物基本不受浮游动物影响,而直接受鱼类影响;同时,中等密度(51 g/m3)的鲢鱼放养使水华蓝藻和微小藻的生长均得到了有效抑制,使藻类生物量最低.  相似文献   

19.
采集了铜陵顺安河(包括其支流钟仓河、新桥河、红星河)的7种鱼类样本,测定了鱼体中7种磺胺类抗生素的浓度水平,并根据磺胺类药物的最高残留限量(MRL)和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对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鱼样中7种磺胺类抗生素的检出率为27%~100%,其中,磺胺甲噁唑=磺胺氯哒嗪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甲氧哒嗪。鱼体中7种磺胺类抗生素的总平均质量浓度为46.99~291.46ng/g,其中在粗唇鮠(Leiocassis crassilabris)体内含量最高,鳊(Parabramis pekinensis)鱼体内最低。不同生态习性和食性鱼体中磺胺类抗生素浓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底栖鱼类中上层鱼类,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采集鱼样中磺胺类抗生素总量的超标率达到60%。7种磺胺类抗生素的日平均摄入量为0.03~0.35ng/g,磺胺类抗生素ADI贡献率为0.06%~0.69%(质量分数),小于1.00%,膳食安全性影响低。  相似文献   

20.
随着水污染的日趋严重,为适应水质监测、渔业等方面的需要,近年来,鱼类生态毒理学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有关鱼类生态毒理研究的进展情况,已分别有人就1975、1978年及1978~1979年作过综述报导。在此,作者对1984~1986年的鱼类生态毒理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一、概述 第二届国际海洋生物对污染物反应讨论会于1983年4月27日在美国明尼苏达州Woods Hole召开’会后由Stegeman,J.J.编辑出版了论文集《海洋生物对污染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