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南京市旅游农业市场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南京市旅游农业市场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客源地结构、农业旅游者决策行为、旅游方式、出游时间、旅游者对南京旅游农业资源评价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南京市旅游农业客源市场状况。提出了相应的市场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2.
开发旅游农业的市场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提出将农业作为一项特殊生态旅游的基础上,阐述了旅游农业的基本特性、生存和发展的市场前景,并就旅游农业作为主题公园在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旅游农业产品介绍期的营销策略探讨--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我国旅游农业产品营销策略,对于缩小我国旅游农业发展水平与世界水平的差距,提高旅游农业产值和推动旅游农业日益走向成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依据我国旅游农业发展的现状,并参照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我国旅游农业产品总体上仍处于介绍期.分析了介绍期旅游农业产品的营销特点,并依据这些特点,探讨了南京市旅游农业产品的营销策略,以期为其它相似地区发展旅游农业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农业生态旅游是农业生产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产业,在我国发展速度很快。本文主要从大庆这座石油城市的特点出发,分析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广阔前景,阐述大庆市农业生态旅游开发的主要内容、农业生态旅游客源情况、农业生态旅游开发的方式等,以促进大庆市农业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热带农业与热带旅游业的共生发展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结合海南特区农业与旅游业资源的特点,提出热带农业与热带旅游业共生发展的理论,分析了其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并对共生发展的有效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搞好海南特区两大产业共生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对特定区域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协调的实证研究方面鲜有研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等研究方法,分析2010—2016年我国沿海11省份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时空分异演变特征,并对沿海11省份的产业融合协调发展程度进行类型划分。结果显示:①2010—2016年我国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度,在时间角度上,整体呈现逐渐上升的发展趋势。②在空间角度上,各省市发展不均衡,大部分地区上下浮动较小,福建和广西增长趋势最为明显,其次为广东、浙江、天津、山东、河北和海南,而上海与辽宁的融合呈先升后降的状态。③我国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协调类型从失调状态提升为基本协调,旅游业的发展逐渐优于农业。沿海省市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对于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具有一定意义,同时对农业与旅游业的良性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混沌理论构建旅游业危机预警机制是防治旅游业危机的有效手段。阐述了旅游业危机理论、混沌理论和旅游业危机预警机制理论,剖析了海南2007--2010年旅游业危机事件,建立了海南旅游业危机评价指标体系、危机预警机制、危机防治综合管理机制和教育与宣传等系统。研究表明,防治旅游业危机事件,关键是重视旅游行业初期敏感性,对初始值进行有效控制,而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危机防治综合管理机制和加强教育与宣传是其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8.
湘鄂渝黔边区发展休闲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老、少、边、穷"的湘鄂渝黔边区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地区经济发展对旅游业的依赖也较大.随着时代形势的变化,休闲旅游将是该地区今后旅游业发展的最好选择之一.分析了湘鄂渝黔边区休闲旅游发展的外在和内在条件,并结合湘鄂渝黔边区的特点,分别从民俗休闲旅游、山地休闲旅游、特色城镇休闲旅游和山寨农业休闲旅游阐述了该区域休闲旅游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物质相对丰富而相应发展的产业。近年来,开放政策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1994年我国旅游收入为1600多亿元,跃居全球十大旅游目的地中的第八位。与此同时,我国旅游业资源破坏、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使旅游业持续、协调发展,有必要分析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方式和所造成的结果,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管理、决策提供服务。一、旅游环境与旅游业的关系一般意义上的旅游环境,指对于具体的旅游…  相似文献   

10.
关于推进山海关生态区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海关区社会、经济、环境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生态区建设的优势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从实际出发,对生态区的建设提出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特别是在生态产业(农业、工业、旅游业)、生态环境、生态人居和生态文化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陈发青 《青海环境》2008,18(3):95-97
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多方面的发展,也带来一些环境问题。文章就旅游业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旅游业的环境影响尤其是景观影响进行评述,提出了旅游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模式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西部草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草原是吉林省西部最重要的植被类型,是区域自然资源比较优势的集中体现。长期以来,由于对草原掠夺式开发利用,导致草原严重退化,环境恶化,成为本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摆脱吉林省西部生态灾难,大兴草业是最佳的战略选择。应用草地农业生态学原理,实施草业工程,通过草地畜牧业,饲料业,草坪业,草原旅游业的系统开发,是实现吉林省西部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张庆阳 《环境教育》2015,(Z1):94-96
<正>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各种气象灾害日趋严重。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还给农业、旅游业、娱乐业等对天气敏感的行业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为了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一种新的保险种类——天气保险便应运而生。所谓天气保险,是指因天气导致企业或个人遭受经济损失后,由保险公司向投保者提供赔偿的一种保险方式。天气保险可以用于娱乐业、旅游业、建筑业、零售业、农业、饮食业、运输业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结构和产业增长方式调整转变,旅游业转型升级成为提高旅游业经济效益,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全面分析安徽省旅游业转型升级背景的基础上,结合安徽省旅游业转型升级的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提出安徽省旅游业在旅游产业结构、旅游产品、旅游企业、旅游市场、旅游人才等方面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环境管理》2002,(5):48-48
对通榆县生态环境建设的经验进行了介绍,通榆县通过制定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农业经济向品牌和绿色要效益,发展生态旅游业,建设风电工业园和开展“优美乡镇”创建等方式,加强了通榆县生态环境建设,使县内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16.
从旅游者、旅游企业、区域影响层面构建旅游业发展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旅游业发展质量空间分异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我国旅游业发展质量空间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旅游业发展质量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根据旅游业发展质量空间差异,将我国旅游业发展质量划分为5个等级,概括为6大片区,并指出我国旅游业发展质量具有空间集聚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旅游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最佳载体。构建旅游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旅游循环经济是整个循环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驱动力,阐述了旅游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性,试图构建旅游循环经济体系来阐述旅游循环经济的实现模式,提出了运行旅游循环经济体系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旅游业是海口市的支柱产业,带动了整个城市关联产业的快速发展。通过分析海口市旅游业发展面临的发展定位、资源利用、旅游品牌、景观开发、城市营销与管理等方面的瓶颈,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期为海口市旅游业的繁荣与发展服务,助力于海口市经济、社会的全面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六安市红色旅游业的SWOT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色旅游是由有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孕育而成,并在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类型。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六安市发展红色旅游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六安市红色旅游业具有明显的资源和区位优势,面临有利的发展机遇,但是经济基础薄弱,周边地区旅游业的激烈竞争以及与国际旅游业的巨大差距,是六安市红色旅游面对的主要问题,为此提出六安市红色旅游业发展的相应思路。  相似文献   

20.
加快发展青海省高原生态旅游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晓青 《青海环境》2008,18(4):174-176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高原生态旅游业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环境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实行科学的旅游开发、建设、经营、服务和消费行为,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