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石油采出水中的成分复杂,主要污染物包括原油、COD、悬浮物、硫化物、氨氮、以及大量的盐类等.如果把这些污水直接排放,将会对生物和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危害,因此处理油田采出水问题,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之进行治理也成为最迫切的事情.本文对大庆采油四厂的油田采出水进行了水质分析,研究了胶束强化超滤降低油田采出水矿化度技术,并根据实验数据,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实验结果表明用膜技术降低采油污水矿化度,使其能达到排放与回注、回用标准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油田采油污水处理工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化学絮凝与SBR联合的二段法对采油污水进行处理,采油污水经第一段化学破乳絮凝后,COD去除率可达到85%以上,油去除率可达到95%以上;第一段处理出水再经第二段SBR处理后COD又得到进一步去除,出水中COD≤60mg/L,BOD_5≤30mg/L、SS<30mg/L、油<10mg/L,达到了油田回注水标准和含油污水的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可实现废水的资源化。  相似文献   

3.
X741.031 200403429 化学破乳絮凝与SBR二段法处理采油污水的试验研究/董晓丹(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污染与防治/浙江省环保科学设计研究院.-2004,26(1).-14-15,18 环图X-3 采用化学破乳絮凝与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生化联合的二段法工艺对采油污水进行处理,采油污水经第一段化学破乳絮凝后,CODCr去除率可达85%以上,油去除率可达95%以上;第一段处理出水再经第二段SBR生化处理后可使出水中COOCr≤60mg/L、BOD≤30mg/L、SS<30mg/ L、油<10mg/L,达到了油田回注水标准和含油污水的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图6表2参3  相似文献   

4.
涠洲终端处理厂选用ABR+SBR联合工艺处理采油废水,该系统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进水ρ(COD)、ρ(石油类)分别为215~731,9~52 mg/L,系统处理后出水浓度为30~87,2~8 mg/L,去除率为83%~94%,78%~92%。废水中其余指标如S2-、SS和NH3-N去除率分别为99%、94%和70%~90%。利用分子分析法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表明进水较出水有更高的细菌丰度,出水较进水有更高的真菌丰度。推测活性污泥中Marinobacterium、Marinobacter和Thiomicrospira是系统中采油废水主要降解细菌。此外,真菌群落分布均匀主要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接合菌门,兼性菌如Aspergillus、Alternaria、Fusarium、Blastobotrys及Meyerozyma在活性污泥中较为丰富,Aspergillus、Alternaria可能是潜在的降解真菌。  相似文献   

5.
胜利油田采油废水污染现状及达标处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评价了油田采油外排污水的污染现状 ,并对油田主要的采油污水处理技术及其生产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与评价。调研结果表明 :油田采油污水的外排量较大 ,处理达标率很低 ,环境污染严重 ;目前采用的大部分采油外排污水处理技术已不能适应油田生产的需求 ,必须研究开发新的采油外排污水处理技术。利用氧化塘技术处理桩西联采油废水和利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孤岛采油废水的工程实验获得成功 ,废水最终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6.
本文评价了油田采油外排污水的污染现状,并对油田主要的采油污水处理技术及其生产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与评价。调研结果表明:油田采油污水的外排量较大,处理达标率很低,环境污染严重;目前采用的大部分采油外排污水处理技术已不能适应油田生产的需求,必须研究开发新的采油外排污水处理技术。利用氧化塘技术处理桩西联采油废水和利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孤岛采油废水的工程实验获得成功,废水最终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7.
采用生物氧化去除还原性物质和生物竞争抑制硫酸还原菌的集成技术处理油田采油污水用于配制聚合物溶液。运行结果表明:采用处理后的采出水配制聚合物溶液,黏度达20 mPa.s以上,且长时间保持稳定,能够满足现场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8.
孤岛油田大量含聚采油污水富余,为实现采出水资源化利用,在该区开展了采出污水的深度处理技术及配聚试验研究,将生化、超滤、反渗透等多项处理工艺技术综合配套及优化,处理后的产水达到了配聚要求。试验结果表明,综合处理产水配制聚合物母液黏度较自来水配制母液黏度高出10%左右。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我国大部分油田已经进入三次采油阶段,聚合物驱和三元复合驱成为了最重要的三次采油技术,目前在很多油田得到大面积的推广。随即产生了大量的含聚合物采油废水,以某油田为例,每年约产生6 000×104m3以上的含聚采油废水[1]。1含聚采油废水的特点及对污水处理的影响含聚采油废水不同于注水开发产生的采油废水,具有水量大、成分复杂和难以处理的特点,具体说来:①含聚废水除含有石油烃类、固体颗粒、  相似文献   

10.
黄翔峰  沈捷  闻岳  刘佳  陆丽君  周琪 《环境科学》2010,31(2):338-344
采用水解酸化-好氧-人工湿地和水解酸化-人工湿地2种工艺流程处理油田某联合处理站经隔油、混凝处理的采油废水,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研究采油废水处理过程中有机物的迁移降解规律.结果表明,水解酸化(水力停留时间HRT=20 h)好-氧(HRT=10 h人)-工湿地(HRT=2 d)与水解酸化(HRT=20 h人)-工湿地(HRT=4 d),2种工艺的出水水质都能达到COD≤80 mg/L、NH+4-N≤15 mg/L.GC-MS分析结果表明,水解酸化能显著改善采油废水的可生化性,好氧及人工湿地对含苯环类有机污染物处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如何有效处理含油污泥一直是困扰处理炼油污水的水处理场的一个现实问题。乌鲁木齐石化公司净化水厂通过长期实践认为,转筒式离心机对含油污泥的处理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2.
对含油废水处理方法的新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含油废水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膜分离作为一种能耗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和分离性能好的技术,在含油废水处理中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了含油废水的特征及其处理方法,分析了微滤、超滤和反渗透等膜分离技术的特点及它们在含油废水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蔡圣贤  朱锡恩  肖丙雁  徐正  王磊 《环境工程》2004,22(6):32-32,59
冷轧废水处理是轧钢工艺中的难点之一。宝钢 2 0 30冷轧废水处理改造工程 ,首次将生化处理技术引入到冷轧含油废水处理工艺 ,并在工程中采用了无机陶瓷超滤技术 ,从而实现了冷轧废水处理的国产化及国内技术总成  相似文献   

14.
环保注水--油田污水治理的新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油田污水排放现状、特征及处理难点,定义了环保注水新概念。重点介绍了环保注水的特点、工艺流程、现场试验.探讨了油田污水治理、保护环境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含油废水处理方法的分析,归纳出适合于不同含油废水的相应方法,供有关企业在选用处理含油废水设备时借鉴。  相似文献   

16.
嗜盐菌强化生物活性炭处理不同盐浓度采油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胡训杰  杨玉楠  刘红  祝威  董健 《环境科学》2007,28(10):2213-2218
研究生物活性炭对于不同水质、不同盐浓度采油废水的适应性及处理情况.实验采用COD、UV254 2种参数表征水中有机物的综合指标,通过测定呼吸速率(oxygen uptake rate, OUR)随时间变化曲线确定活性炭上生物膜的生长与稳定性.结果表明,驯化期间随着水中采油废水比例的不断加大,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活性呈现降低、恢复到稳定的变化过程.经嗜盐菌强化后的生物活性炭对于胜利油田地区乐安现场采油废水和现河首站采油废水有着较好的处理效果,水力停留时间为5 h时,COD去除率可分别达到64.86%、53.62%,UV254也随处理时间得到不同程度的去除.不同盐浓度下乐安现场采油废水的处理结果说明,对于不受高盐浓度影响或影响较小的微生物,如果水质相同,在较低盐浓度范围内的盐浓度的改变基本不影响其活性,盐浓度1.0%~3.0%范围内COD的去除率在64.86%~66.67%.对于相同或近似含盐量的不同水质采油废水,水中COD含量差异对生物处理效果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7.
膜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膜技术是一种高效率、低能耗和易操作的液体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介绍膜技术分类和分离机理的基础上,对膜技术在造纸废水、重金属废水、含油废水、印染废水、食品废水等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最后对膜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应用磁性粉处理污水技术,通过对空速、搅拌速度和累计处理量等因素分析,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推出了净化水中含油量与三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式,通过该式确定了最佳操作条件,且在不同的操作条件下,可预测净化水含油量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油田废水的处理效率,降低滤后水中油和悬浮物的质量浓度,通过系统优化改造开发了微絮凝加药过滤工艺。筛选确定聚合氯化铝铁和改性淀粉作为本工艺的絮凝剂,最佳投药量为3mg/L,经现场试验考察了本工艺对油田废水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微絮凝加药过滤工艺滤后水中油和悬浮物去除率平均提高了50%和30%,远优于传统的直接过滤。说明油田废水经本工艺处理可达到油田回注水标准。  相似文献   

20.
水解酸化-好氧法处理油田废水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闻岳  黄翔峰  裘湛  王峰  章非娟  周琪 《环境科学》2006,27(7):1362-1368
采用水解酸化-好氧法对经物化预处理的油田废水进行试验研究.当进水COD为190~220 mg·L-1时,水解酸化段和好氧段停留时间均为10h的条件下,出水COD为65~75 mg·L-1,达到GB3550-83第一级Ⅰ类标准.运用GC/MS技术分析油田废水有机污染物在工艺流程中相对组分变化的规律,揭示了水解酸化-好氧法处理油田废水过程中的污染物迁移和降解规律.并运用PCR-DGGE技术,考察不同生物反应器内微生物种群及其分布特征,初步确定水解酸化和好氧反应器内的优势菌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