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巨灾保险衍生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巨灾保险衍生品将巨灾风险引入资本市场,扩大了巨灾保险的融资渠道,增加了保险市场的承保能力,已经成为巨灾保险的重要补充手段之一。系统总结了巨灾保险衍生品的发展过程,介绍了几种较常见的巨灾保险衍生品。由于我国巨灾保险正处于探索阶段,建议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巨灾风险管理经验,将巨灾保险衍生品作为补充手段,推动我国巨灾保险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巨灾对我国经济和社会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也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首先探讨了我国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接着在借鉴美、日等国家巨灾保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巨灾保险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巨灾风险评估模型的发展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灾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近20年来,巨灾频繁发生,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巨灾的发生甚至可能造成国家政治经济的不稳定。因此如何进行巨灾风险管理并减轻巨灾事件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害,便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研究课题。巨灾风险评估模型作为应对巨灾风险最为有效的分析工具,近20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巨灾模型已成为巨灾保险设立的根本依据。对巨灾模型的发展与模型构架进行了综述,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巨灾保险体系是城市巨灾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减轻巨灾所带来的影响和损失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巨灾保险体系建设及其落地程度可使城市经济稳定、社会韧性提升。现行深圳市巨灾保险制度发展稳定,势头较好,该文针对深圳市巨灾保险制度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巨灾保险体系建设实施效果。同时将深圳市与国内其他典型城市进行对比研究,并结合调查数据结果分析目前实施工作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优化策略,旨在推动深圳市巨灾保险体系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5.
王新新 《灾害学》2009,24(4):138-142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如何对巨灾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世界范围内的难题和重大的问题,也是各国政府面临的严峻挑战。在讨论了国内外巨灾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探讨了建立以保险为重要内容的我国巨灾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举措。  相似文献   

6.
中国巨灾保险赔款占直接经济损失的比率比国际平均水平低的多,2008年初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和"5.12"汶川地震两次巨灾过后,国家加紧推进巨灾保险体系的建立。其中,巨灾保险费率厘定是基础。基于自然灾害系统理论,构建了以危险性曲线和脆弱性曲线为核心的巨灾风险保险费率厘定方法体系,改进了以往农业保险仅从致灾因子角度厘定费率的片面性。最后,借鉴美国洪水保险、日本地震保险以灾种为对象(而非承灾体种类为对象)构建巨灾保险体系的优势,以雪灾保险为例,厘定了内蒙古12盟市雪灾保险费率。结果显示,位于中部地区的锡林郭勒盟雪灾保险费率最高,为3.10%;位于西部地区的阿拉善盟、乌海市雪灾保险费率最低,为1.09%。  相似文献   

7.
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全球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严重,人为导致的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也越来越大。对此,从理论上探讨了巨灾出现的经济影响,并从实际出发分析了巨灾造成的社会损失。在此基础上,从公共财政的角度提出了减灾的财税政策,及促进巨灾保险事业发展的财税措施。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巨灾经济损失补偿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永  许学军  刘鹃 《灾害学》2007,22(1):121-124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每年都给我国财政与保险业带来巨大的压力,财政补偿和保险补偿能力不足的弊端已经显现。因此,积极探寻新的巨灾损失补偿机制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首先对我国目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情况进行了介绍;以地震和洪水为例,对灾情进行了论述;对我国当前主要采用的巨灾损失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巨灾风险证券化的优势作用以及在我国的实施提出了一些观点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准确厘定了粮食巨灾保险的费率,系为政府保险支农政策的制订提供技术支持。巨灾事件属于极值事件,故巨灾保险的费率可基于极值理论进行厘定。按照费率厘定的参数法思路,以广义帕累托分布(GPD)作为粮食灾损数据的尾部分布,采用极大似然法估计其参数,进而厘定粮食巨灾保险的纯费率。以稻谷为例,厘定了我国各省(市、区)稻谷巨灾保险的纯费率。应完善法律法规就粮食巨灾保险加以明确,同时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对不同省(市、区)的稻谷巨灾保险参照其纯费率给予有区别的保费补贴,并给予粮食主产区的稻谷巨灾保险更充分的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保险的损失补偿职能和防灾减灾功能的关系,分析了巨灾保险框架下影响被保险人、保险人和其他利害方减灾积极性的多种因素,并基于美国的实践经验,从巨灾保险制度自身设计、政府支持和社会其他利害方的配合这三个角度剖析了调动防灾减灾积极性的各种手段和政策措施。这些经验对我国巨灾保险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研究结论表明,在合理的制度下,巨灾保险将发挥重要的防灾减灾功能。  相似文献   

11.
Many mega cit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exposed to the sources of natural catastrophes, particularly seismic activity. A high level of seismic hazard in some of these places, coupled with a relatively high degree of vulnerability within the built environment, can result in dire human and economic consequences. This paper contains examples of such potentially disruptive factors in relation to Tehran, Iran. It presents preliminary seismic loss estimates for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a pilot area of northern Tehran. The paper briefly investig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risk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loss compensation mechanisms before assessing the feasibility of an insurance‐based risk transfer instrument for managing potential seismic losses among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Tehran. It goes on to suggest how probabilistic catastrophe loss modelling can help local insurers to manage their portfolios and facilitate risk sharing among insurance companies and households. Finally, the paper addresses the question of how catastrophe loss modelling can help to strengthen the penetration of property insuranc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2.
灾难模型化及其国外主要开发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略分析了灾难模型化和它在保险业中的应用;介绍了当前国外从事灾难模型化的主要研发单位,包括独立的模型化公司、大学研究所、再保险公司、再保险中介经纪公司和政府机构。同时收集了一些最近灾难模型化些文献,希望这些信息能有助于同行在我国减灾保险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财产保险业巨灾损失赔付能力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斐 《灾害学》2012,(1):116-120
商业保险是社会化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中国现阶段巨灾事件频发的复杂环境中构建合理的损失分摊机制,不能不考虑以损失补偿为主要功能的财产保险业应对巨灾损失的能力。在Cummins、Doherty和Anita的保险赔付能力度量模型框架及改进后的损失对数正态分布假设下,引入1998~2008年中国财产保险业经营数据,对2009年初时点上在中国大陆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的39家财产保险公司及全行业巨灾损失赔付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由于全行业资本与盈余的低水平以及再保险市场发展的严重滞后,在1 200亿到2 000亿元的损失区间内,中国财产保险业的赔付能力缺口在26.8亿到815.6亿元之间,且缺口增长速度大于损失增长速度。通过与2008年初的赔付能力实证分析结果对比发现,灾害频发的2008年客观上显著降低了中国财产保险行业应对极端损失的能力。度量结果从实证基础上昭示了政府大力扶持和参与巨灾保险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和财富的密度越来越高,地震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严重。应用金融手段可以使地震风险与资本市场充分融合,缓解其给个人和社会造成的冲击。依据闽南地区4个重要城市的震害预测成果,讨论了如何应用地震保险和巨灾债券等金融手段减轻泉州海外未来大地震可能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Insurance is widely acknowledged to b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an organisation's disaster preparedness and resilience. Yet, little analysis exists of how well current commercial insurance policies and practices support organisational recovery in the wake of a major disaster. This exploratory qualitative research, supported by some quantitative survey data, evaluated the efficacy of commercial insurance following the sequence of earthquakes in Canterbury, New Zealand, in 2010 and 2011. The study found that, generally, the commercial insurance sector performed adequately, given the complexity of the events. However, there are a number of ways in which insurers could improve their operations to increase the efficacy of commercial insurance cover and to assist organisational recovery following a disaster. The most notable of these are: (i) better wording of policies; (ii) the availability of sector‐specific policies; (iii) the enhancement of claims assessment systems; and (iv) risk‐based policy pricing to incentivise risk reduction meas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