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3 毫秒
1.
<正> 中国地震学会前兆专业学术讨论会暨前兆委员会全体会议于三月十二日至十九日在我省镇江市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市地震局和国家地震局各直属单位的117名代表,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许绍燮同志,中国地震学会秘书长、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副司长陈鑫联同志,中国地震学会前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主任梅世蓉同志出席了会议。江苏省地震局局长魏文园同志也应邀出席。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研究会联合召开的第四届全国地震工程会议于1994年8月23日至26日在哈尔滨市举行。这次会议由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承办。270多位作者为本次会议撰写了150篇论文,全国各地教育、科研、设计、管理等部门50多个单位120多位教授、科研人员和工程师出席了会议。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建筑学会地震工程学术委员会联合召开全国地震工程会议的制度是改革开放以来建立的。第一届(1984)在上海、第二届(1987)在武汉、第三届(1990)在大连举行。此后,会期调整为每隔4年举行一次,与世界地震工程会议间隔相同,并安排在两次世界地震工程会议的中间。  相似文献   

3.
正由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震工程联合会主办的"第九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将于2014年8月19-22日在哈尔滨市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承办,通过审核的会议论文将在中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研究会联合召开的第四届全国地震工程会议,已于今年8月23日至26日在哈尔滨举行。150篇论文纳入会议论文集,其中7篇专题综述报告。论文内容涉及震害调查、地震动与场地影响;土的动力特性;地基稳定性、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结构试验研究;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及设计方法;结构控制与隔震、  相似文献   

5.
<正> 江苏省地震学会1990年学术年会于12月26日至28日在盐城市召开。会议由学会秘书长徐玉明主持,盐城市科委副主任陈锡鹏代表市科委向大会表示祝贺,江苏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刘振田教授到会祝贺并作了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6.
第二届大陆地震国际会议是由中国国家地震局、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秘书处、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联合发起的,是我国响应“国际减灾十年”的一项活动,也是1982年在北京召开的“大陆地震活动性和地震预报国际学术  相似文献   

7.
<正> 一 1983年4月19日至25日,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在南京召开“地震地质现状和发展方向讨论会”。会议收到学术论文摘要88篇。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和国家地震局及其直属单位以及有关学科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国家地震局副局长、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丁国瑜参加并主持了会议。这次会议将对我国地震地质科学发展、制定今后工作方针任务起重  相似文献   

8.
<正> 由江苏省力学学会、江苏省地震学会联合召开的关于第八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学术动态的报告会于1984年9月18日至21日在南京华东水利学院举行。会议邀请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胡聿贤研究员和江苏省地震局地震工程研究室主任张雪亮副研究员介绍第八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的盛况和学术动态情况。胡聿贤主讲了“地震危险性与地面运动”和“结构动力试验与理  相似文献   

9.
<正> 江苏省地震学会前兆专业委员会和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会议于1981年11月10至14日在南京召开。江苏省地震学会部份会员一百二十人出席了会议。江苏省科委、科协及有关单位应邀出席了会议。会议分两个专业委员会进行学术活动,共有52篇有关地震前兆和地震地质方面的学术论文在会上作了交流。这些学术论文大多数来自地震观测预报第一线,结合了实际资料进  相似文献   

10.
松潘、平武大地震是继唐山大地震之后,1976年在我国川、甘交界发生的另一次大震。国家地震局和四川省地震局在这次地震前对地震进行了比较好的中期趋势估计和短、临预报,收到了减轻地震灾害的显著效果。为纪念松潘、平武大地震10周年,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前兆专业委员会联合地震地质专业委员,地震学专业委员会震源力学组,以及四川省地震学会于5月11—13日在成都召开了“地震预报学术讨论会”。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地震局科学顾问丁国瑜,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陈运泰,著名地震学家梅世蓉、许绍燮、马宗晋、马瑾、冯德益等2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后部分代表对震区周围的地震地质情况进行了野外科学考察。会议以梅世蓉、陈运泰、马宗晋分别就地震前兆与地震预报、震源力学、地震地质等方面的大会报告为序幕,分为地震前兆、震源力学、地震地质、潜在震源划分等专题进行交流和讨论。会议除着重介绍有关松潘、平武大地震地震前兆、地震地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地震预报经验之外,还就地震预报和地震学各种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以及新理论、新方法、新思路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江苏省建设厅、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震减灾工程技术推广委员会、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南京市土木建筑学会共同主办,南京工业大学承办,东南大学、河海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协办的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将于2007年4月20日至22日在南京举行。本届会议的主题为:1.震害调查、地震地面运动与场地影响;2.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3.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4.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及抗震设计方法;5.重大工程与生命线工程防震减灾;6.结构抗振控制;7.城市综合防震减灾;8.结构抗震试验;9.地震应急救灾与恢复重建;10.防震减灾新…  相似文献   

12.
1988年7月28日至8月1日,全国地震社会学研讨会在河北省唐山市召开。这次会议是涉及到有关地震的社会学内涵的首次全国性大会。在唐山市社会学学会倡议下,由《国际地震动态》编辑部、《中国地震》编辑部、《灾害学》编辑部、河北省地震局、天津市地震局、山西省地震局、国象地震局地震技术专科学校、唐山市地震局、唐山市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唐山市哲学学会、唐山市社会学学会等11个单位  相似文献   

13.
<正> 这次讨论会是由中国地震学会、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六个单位共同组织的。会议于1982年9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23个国家和地区的104位地震学家,(我国正式代表54人)出席了会议。会上共宣读了72篇学术论文,是分五个专题进行的。第一个专题是大陆地震活动性,共宣读了15篇论文,文章认为强震前震中区的地震活动有特征性变化。我国学者许绍燮宣读了关于“地震活动性图象评述”的论文,他认为地震活动性图象有一定的予报效能,并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4.
<正> 江苏省地震学会于1984年11月26日至30日在南京召开第二届代表大会。全省地震系统、一些研究单位及有关大专院校、厅、局代表共120人参加了会议。大会听取了第一届理事会的工作总结,总结中肯定了过去四年中取得的成绩,并对广大地震学会会员者在地震观测、预报、地震科研和四化建设中的贡献作了高度的评价。会议讨论了江苏省地震学会章程;选举了第二届理事会。新的第二届理事会由41名  相似文献   

15.
学术口窗     
<正> △北京举行大陆地震构造及地壳动力学学术讨论会 1981年12月6日至12日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大陆构造及地壳动力学”学术讨论会。会议收到有关论文摘要一百余篇。这次会议是全国地震地质界自1979年银川“古地震与活动断层”学术讨论会后又一次大规模的地震地质方面论文检阅。会议认为近年来我国地震地质工作有如下几方面新的进展: 地震地质不仅是地震加断层的简单描述,巳开始注意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构造物理学与之结合,研究岩石圈动力学特征;在深部与浅层研究相结合方面,加强了对中下地壳  相似文献   

16.
1992年5月6日至8日在北京举行了第一届海峡两岸地震工程交流研讨会。这次会议由中国地震学会和台湾两岸发展研究基金会共同发起举办。大陆方面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地震学  相似文献   

17.
<正> 1985年10月18日至26日,来自全国地质、石油、地震、冶金、煤炭、建材、中国科学院及地质院校等六十多个部门的一百六十余名代表在宁召开了全国推覆构造及区域构造研讨会,以此隆重纪念《宁镇山脉地质》发表50周年。这次会议是在著名构造地质学家马杏垣教授倡议下,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石油学会地质专业委员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11月2日~4日,第十届全国动力学学术会议将在江苏南京召开。该会议由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岩土工程防震减灾委员会主办,南京工业大学承办,《防灾减灾工程学  相似文献   

19.
<正> 1989年11月16日—11月18日在南京召开了江苏省地震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14人,他们来自包括地震、地球物理、地质、测量、力学、建筑、气象、石油等不同专业和单位。甘肃、上海等省市和兄弟学会的代表5人应邀出席了会议。省科协学会部李茂典副部长在会上讲话。本次会议主要内容和任务是: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研究会定于1994年8月在哈尔滨市召开第四届全国地震工程会议,现已开始征文。征文内容包括地震危险性分析与地震区划,强震观测与地面运动,地基抗震,结构抗震理论,结构抗震试验技术与试验仪器,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