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明尼苏达州过去用需氧装置处理污水,处理能耗和费用较大,后改用Anamet处理装置。Anamet污水处理装置实际上是需氧和厌氧装置的组合,首先是清除微粒和沉渣,  相似文献   

2.
外循环厌氧处理工艺中布水和三相分离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水处理中的布水设备和三相分离设备存在很多缺点,通过旋流配水装置和传统配水装置、小间距斜板三相分离装置和传统三相分离装置的比较试验,研究了旋流配水装置和小间距斜板三相分离装置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膨胀率的条件下,旋流配水装置所需的回流量小,能耗相对较少;在水力上升流速为8 m/h时,采用旋流配水装置进水时,污泥分布曲线较平缓,污泥在高度上分布较均匀,而采用传统配水装置进水时,污泥主要分布在反应器底部,污泥浓度分布不均匀;在上升流速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小间距三相分离装置的反应器出水携带的颗粒污泥浓度较小;在相同的进水COD浓度时,小间距三相分离装置分离的沼气量较多.改进的布水和三相分离装置的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布水和三相分离装置.  相似文献   

3.
烟气冷凝节能与脱硫装置是适用于燃油燃气锅炉的新装置。本文介绍了该装置节能及脱硫的基本原理,利用81.4KW天然气锅炉实验系统对装置的传热和脱硫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该装置提高锅炉效率为3%-8%,脱硫效率为20%-40%。  相似文献   

4.
采用涂覆法以泡沫镍为集流体制作活性炭电极并构建电吸附装置,研究电吸附装置去除NO_2~-的最佳运行工况,并在相同条件下对比装置对NO_3~-的去除效果。同时研究了离子强度对装置吸附NO_2~-和NO_3~-的去除效果和电流效率的影响,从节约能耗和提高装置去除效果的角度出发,提出装置去除NO_2~-的最佳方案。结果表明,当废水浓度低于800 mg·L~(-1)时,装置对NO_3~-的去除效果优于NO_2~-;当NO_2~-废水浓度低于700 mg·L~(-1)时,可以将NO_2~-预先氧化或自然氧化成NO_3~-后,再通过电吸附装置去除,能有效提高装置去离子效率并降低电耗成本。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废气吸收装置的传质试验,该装置利用射流泵进行吸气和液气混合。在分析了喷射形式下传质吸收研究的资料后,对该装置进行了模拟废气吸收试验,结合泵的性能研究装置的传质吸收特性,对不同面积比射流泵的传质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城市污水处理中提高生物脱氮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城市污水处理中生物脱氮效率是当今国内外在污水处理中重点研究的课题。对现常用的A/O(缺氧/好氧)系统进行改进,从好氧装置出水口到厌氧装置之间增加一个回流装置,使在保持原有装置较高的CODCR和BOD5去除率的同时,使装置对氮的支除率有较大的提高。这对现有污水处理厂提高氮的去除效果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烟道式脱硫装置的特点及工艺原理 ,采用该装置处理某冶炼厂高浓度SO2 烟气 ,其脱硫率达 90 %以上 ,净化后的烟气可直接达标排放 ,并年产合格脱硫石膏近万吨。烟道式脱硫装置解决了常规脱硫除尘装置共同存在的结垢和堵塞问题 ,在冶炼烟气治理方面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利用FLUENT6.3对PCF型湿式除尘脱硫器装置内的三维气液两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装置内气液两相分布特性。模拟结果表明,PCF装置内的导流板对气液两相的分布特性影响显著,使气相分布更加均匀。导流板和自激通道是引起装置压力损失的主要原因。PCF装置的套筒式结构有效地减少了烟气带水问题,并减少了除雾器的安装,使除尘器的结构更加简单。模拟结果对设备的优化设计和实际运行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烟气冷凝节能与脱硫装置是适用于燃油燃气锅炉的新装置。本文介绍了该装置节能及脱硫的基本原理,利用81.4KW天然气锅炉实验系统对装置 的传热和脱硫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该装置提高锅炉效率为3%-8%,脱硫效率为20%-40%。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生活垃圾的特点,提出了厨余等有机生活垃圾单独收集,在产生源头进行好氧堆肥处理。研制了好氧堆肥设备,由加热装置、通风装置、冷凝水收集和回灌装置,以及与该生物堆肥设备配套的生物过滤除臭装置、自控系统和数据采集软件几部分构成。自控系统由氧气、温度、湿度三路传感器以及2个控制器构成,并与加热装置、通风装置连接,能满足物料加热、供氧和散热的要求。本研究通过为期30 d的试运行实验表明,物料快速升温并稳定保持在高温阶段(50~60℃),物料中的氧气浓度保持在14%~16%范围内。在堆肥实验结束时,物料的含水率降至36.4%,有机质含量降至49%,另外,通过好氧速率指标也可判定物料达到腐熟。  相似文献   

11.
文中介绍了一种炉窑烟气调质、烟气除尘、烟气脱硫在一个单体结构中的一体化装置和在烟气除尘脱硫技术上的应用,并对该脱硫除尘装置与传统的半干法烟气脱硫除尘装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耦合光催化氧化和有机膜分离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光催化氧化-有机膜分离三相流化床循环反应装置(循环反应装置);并对循环反应装置光催化降解酸性红B时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减小膜出水通量和降低酸性红B废水浓度均有利于膜出水降解率的提高;循环反应装置中废水降解率随光催化反应器底部曝气量的增加而先增加再降低,膜分离器中废水降解率的波动则随曝气量的增加而总是在增大,其最佳曝气量为1.00m^3/h;光催化反应器中多光源布置有利于循环反应装置的稳定运行;循环反应装置可有效地处理酸性红B废水。  相似文献   

13.
为考察不同地下渗滤系统装置沿程脱氮效果的差异和脱氮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布状况,构建了2套改良装置(煤渣-生物基质的1~#、煤渣的2~#),对沿程出水的COD、氨氮、TN浓度和填料内的脱氮微生物丰度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在水力负荷为15 cm·d~(-1)下,1~#和2~#装置对氨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5.59%、80.00%,对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0.63%、57.96%,1~#的脱氮效果略优于2~#装置;由沿程氮污染物浓度变化可知,2套装置的TN去除范围主要在层高60~80 cm处。与2~#装置相比,添加生物基质的1~#装置TN去除率提高了9.60%,且其装置内的Bradyrhizobium、Pseudolabrys、 Dongia、 Rhodanobacter、 Rudaea等脱氮细菌的丰度也分别提升了0.51%、 1.52%、 1.02%、 10.49%和3.15%。因此,生物基质可促进SWIS内部脱氮微生物丰度提升,并通过提供反硝化的碳源来强化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14.
泄漏检测与维修(LDAR)技术是控制炼化企业设备与管阀件无组织排放最有效的手段。抽检了某炼化企业11套炼油装置和1套化工装置,建立了一套符合中国炼化企业设备与管阀件LDAR的工作程序,估算了抽检装置设备及管阀件的泄漏率及排放量。结果表明:动密封泄漏率高于静密封泄漏率;化工装置的泄漏率明显高于炼油装置;实施结果与国外成熟技术的统计数据基本一致,证明该工作程序具有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15.
地下渗滤系统(SWIS)对硝化、反硝化过程调控不灵活,导致其对氮的去除效果不够理想。组建了两套SWIS装置(1#装置:65~80cm段没有生物基质;2~#装置:65~80cm段添加生物基质),对沿程氮素、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强度及氮还原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套装置均表现为硝化反应主要发生在20~60cm段,反硝化反应主要发生在60~80cm段。2~#装置的反硝化作用明显强于1#装置,因此其TN去除率高于1~#装置。硝化作用强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反硝化作用强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增。硝酸盐还原酶(NAR)活性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亚硝酸盐还原酶(NIR)活性随深度的增加先减弱后又增强。主要原因是2~#装置中添加了干化污泥作为生物基质,为反硝化作用补充了碳源,增强了脱氮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废气吸收装置的传质试验,该装置利用射流泵进行吸气和液气混合。在分析了喷射形式下传质吸收研究的资料后,对该装置进行了模拟废气吸收试验,结合泵的性能研究装置的传质吸收特性,对不同面积比射流泵的传质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厌氧发酵装置的效率,人们研究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措施,其中应用填料或载体使生物菌能够延长驻留期是其中的方法之一,开展载体筛选及其结构设计在厌氧发酵装置中的试验,有助于对此问题的深入研究以及将其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通过静态载体筛选试验选择了玻璃纤维作为载体、PVC塑料管作为载体骨架制成的装置在动态序批式厌氧发酵装置中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此载体骨架结构对于牛粪动态厌氧发酵具有明显的提高产气效率、改变产气质量和促进有机物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泥磷中温蒸馏提取黄磷前期实验装置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装置的传动齿轮位置移动改进来达到受力平衡和采用机械密封与软填料密封组合的方式对旋转密封接头重新设计,同时检测改进后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并进行了泥磷中温蒸馏提取黄磷实验。结果表明,在密封性检测实验中,改进后的实验装置3h之后出现负压,比前期实验装置缩短0.5h,冷凝器温度略有下降,压差与前期相比增加约100mm水柱。黄磷提取实验中,改进的实验装置反应时间比前期缩短0.5h,黄磷蒸馏温度下降,压差增大。最终黄磷的回收率为97.1%,比前期实验增加0.2%;纯度为99.95%,比前期实验提高0.01%,砷含量为0.009561%,比前期实验减少0.0019%,黄磷等级达到优等,实验装置的改进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简讯     
中国最大工业危险废料焚烧处理装置在沪运营位于上海化学工业区的中国最大工业危险废料焚烧处理装置2007年7月18日正式投入运营,主要为化工区内企业和上海其他地区的工业企业提供危险废弃物的处理服务。据介绍,此一大型焚烧装置由上海化学工业区太古升达废料处理公司负责运营。  相似文献   

20.
为了优化设计装置内部的结构,分别使用Fe3O4磁块和NdFeB磁块制作了2台简易装置进行实验。在实验中由于装置的结构和磁系会影响絮凝的过程,因此将磁盘厚度减到了33 mm,提高了单位时间内流体通过磁盘的流量。在实用可行方面,设计了高效率的絮体助卸装置;2块外磁盘只受单边磁力作用因而对其结构做了加强设计;并且设计了独特的磁盘位置调整机构,以便在实验中调整磁盘间距;装置使用变频调速控制能够及时调整磁盘的转速,从而保证分离的效果。在实际实验中验证了该装置的处理效果,经过处理的水体能达到国家三类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