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江西人民的"母亲湖",数千平方千米的鄱阳湖浩淼烟波,接天连碧,其流域面积占江西省流域面积的97%。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江西崛起实现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本文立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实际,在充分借鉴瑞士、日本等国外湖泊地区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背景、意义及政策基础。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现状、布局,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家发展战略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优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结构及地域布局。  相似文献   

3.
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高层论坛于2009年11月19日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论坛上,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得到高度评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称其为“低碳和生态经济发展的有益尝试”。陈昌智表示,国家将优先考虑把江西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示范区。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等是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应从江西实际出发,以"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为目标,唤醒公众的生态意识,推动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生态立法,全面构建生态经济体系;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生态文明绩效考核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2009年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成为为国家战略,区域内各地都在不断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气候调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起着重要作用,也对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环境执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的存在,如:相关环境立法的不完善,环保部门执法权力有限,企业违规成本低、守法执法成本高,公众环保意识淡薄等,致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破坏环境的事件频频发生。为提高执法能效,应当完善环境立法,将环保指标纳入地方考核体系,通过立法以提高违规企业的违法成本,建立多部门联合治理机制,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6.
对经济与环境协调性关系的分析是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核心。文章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和环境的发展状况,选取了7个经济指标和7个环境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及协调性发展指数评价方法,对2006-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的协调性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研究提出需要进一步加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力度、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和构建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作为我国重要的淡水湖泊,其生态环境保护直接关系着经济区社会经济发展。本文在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状及其面临的形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和生态扶贫策略,进一步保护好鄱阳湖环境,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变成增收致富、经济发展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8.
陈俊卿 《环境保护》2012,(18):55-56
发展低碳生态经济、建设绿色宜居都市是南昌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责任所在、义务所在,也是南昌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使命所在、出路所在。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国家战略的核心城市,南昌有责任、有义务摒弃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的老路,走出一条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为"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作出自己的贡献,为我国大江大湖区域综合开发提供良好示范。作为泛珠三角地区的中部欠发达省会城市和全国低碳经济试点城市,南昌有责任、有义务加快低碳经济发展,努力保护生态环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主体及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垃圾处置现状的调查分析,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四个主体:政府、村民、企业、学校等出发,探索四类主体功能实现的途径及方式,即突出政府职能,强化村民主人意识,鼓励企业加入,夯实学校基础,长期坚持,持续推进,以解决垃圾的日益增长与垃圾处理的矛盾,实现政府、群众、企业与环境的共赢,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共同造就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江西永新县以"生态立县、绿色富民"作为科学探索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总思路,先后荣获了"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县"、"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等6项国家级绿色生态金字牌,拥有雾秀牌茶叶、元森葡萄等11项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农产品。目前,该县绿色生态型经济占GDP七成以上。前不久,在北京召开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绿色发展"论坛暨"中国绿色名县(镇)"推介成果发布会上,永新县喜捧"中国绿色名县"这块绿色生态综合性"国字号"金牌,成功地践行了科学发展观,加速推行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新一轮发展嬗变。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提出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要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实施,统一监督,层层落实”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2009年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一江西省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引发了各方关注。过去,我国许多大湖流域生态保护都出现过"先污染后治理、重结果轻过程"的情形,采取完善立法、加快管理体制创新、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建立运作良好的生态补偿机制等法制途径应是规避风险的有效之路。  相似文献   

13.
首都生态经济区的提出及其战略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具有强大的综合创新优势,有条件、有必要在实现经济体系高效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上做出表率,大力开展首都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论文介绍了我国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情况,深入分析了建设首都生态经济区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以北京的7个山区(县)作为建设范围,以"两山、五河、七组团"为空间结构,以"一区、三基地、一平台"为框架性目标,努力建设首都生态经济区。最后,文章提出了建设首都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即以准确的区域功能定位和科学的规划为前提,以维护首都生态安全为基础,在沟域经济等山区发展理论的指导和支撑下,构建涵盖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的生态经济体系,将首都山区打造成为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宜业宜居宜游的生态经济区。  相似文献   

14.
政策发布     
国务院发布《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环保部、海洋局联合签署《关于建立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沟通合作工作机制的框架协议》  相似文献   

15.
自从中原经济区成为国家战略,中原经济区崛起就成为中部六省乃至整个中国的重大战略。笔者曾撰文指出,中原经济区的崛起必须依赖于产业集群的崛起和学科集群的崛起,中原经济区崛起必须学习与它在区位优势和综合资源优势相类似的中部六省的崛起经验。  相似文献   

16.
随着江西各地招商引资、发展工业步伐的加快,作为赣北的一颗明珠——鄱阳湖的生态环境保护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本文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从法制层面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构想。  相似文献   

17.
建设三峡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三峡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战略思考李蜀庆陈德敏陈万志(重庆大学资源经济法律研究所,重庆630044)收稿日期:1996-11-07作者简介:李蜀庆,男,43岁,副教授,现任重庆大学资源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兼资源经济法律研究所副所长,长期从事资源综...  相似文献   

18.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社会经济根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开放的交互系统。近些年,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有加剧的趋势,其中有自然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引起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生态规律的波动。人口持续增长、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湿地保护相关政策的缺失等都加剧了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加强湿地管理与保护、调整区域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措施,对保护和开发鄱阳湖湿地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关系国家生态安全和民生福祉的重要国家战略任务。2019年6月,自然资源部印发《自然资源"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明确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列入15个重大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0.
面对海洋经济高速发展的历史机遇,中国已经将希望的目光投向了海洋经济领域,并为此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中具体确定11大海洋经济区,作为国家推进海洋经济开发的主要区域对象.其中,东起诏安湾,西至湛江市滘尾角的南海北部经济区,在全国海洋区域经济开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有望成长为全国性的海洋经济强势区域,所以应当进行创建策论:大力培育市场功能,优化区域投融资环境;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强化生态保护措施,促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强宏观调控力度,注重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海原则.只有这样,南海北部海洋经济区才能抓住机遇,做大做强珠江三角洲的海洋经济,并且在全国海洋经济协调发展进程中力拔头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