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作为建设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直接影响到建设用地特别是城市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效果。基于开发区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能分析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现状,揭示不同区域及不同类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差异,为促进开发区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以江苏省为例,通过构建包含开发程度、用地结构、用地强度、用地效益和资源消耗5个子目标、14个指标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RAGA AHP方法实现了江苏省134个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实码加速遗传算法与层次分析法的集成,能获得高精度的权数并能保证全局收敛性;江苏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JP2〗平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性,苏北5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总体水平远低于苏南和苏中地区,但苏南和苏中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总体水平差距较小;高新技术开发区比其他类型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国家级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按开发区类型出现较大分异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开发区在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存在功能定位不清、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开发区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并未得到充分体现,土地浪费与低效利用现象仍然存在。采用统计模型分析法和特尔菲法,对江苏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进行定量化评价,并试图探讨集约度的合理水平和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与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整体水平较高,但存在地区间和地区内部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政策和用地结构是影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几大因素。因此,应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根据各开发区土地利用的相对集约综合指数值和绝对集约综合指数值的大小以及资源的消耗情况,加快产业政策及用地结构的调整,并制定相应的土地集约利用经济激励机制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以无锡市区5个省级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抽样调查资料,从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强度和投入产出等方面分析了无锡市区省级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对不同行业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在08以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在075以上;橡胶制品业的综合集约度在07以上;其次是专用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为06以上;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纺织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相对较低,不到06。要合理控制开发区规模,不断提高开发区的经济效益;对新进项目设置明确的入园门槛,加大开发区内部的空间挖潜力度;完善土地利用的管理机制,严格开发区内工业用地的招拍挂出让制度。建立集约用地的考核制度,加强对集约用地的监督  相似文献   

4.
根据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和辽宁省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本文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土地管理绩效三个方面,建立了辽宁省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进行了评价与潜力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开发区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全面开展,合理界定其用地规模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以南京市为例,首先运用多目标决策法评价开发区集约利用等级,然后采用逐步回归法选取与集约利用相关度较大的因素作为预测依据,进而计量其合理的规模。研究结果表明:其一,A、B和C开发区集约等级为II级,可以适当扩大开发区规模;D、E、F和G开发区集约等级为III级,应该维持开发区规模;而H和I开发区集约等级为IV级,应适当缩小开发区规模。其二,当B开发区、A开发区和其他开发区地均工业总产值增长率分别达到23.10%、18.18%和15%时,可以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潜力。其三,即使实现土地集约利用,B开发区仍需扩充6.08 km2。最后,本文提出通过科学设定地均工业总产值增长率来提升开发区集约利用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武汉市土地集约利用基本状况进行系统分析,确定影响研究区域土地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等各项指标因素,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评价指标因素的权重,建立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全面评价其土地利用的合理程度和经济效果,为促进和提高武汉市土地集约利用率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根据综合评价的结果,武汉市相对于全国水平和北京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分别为0.89和0.78。根据土地集约评价等级,武汉市相对于全国水平而言处于最佳集约状态,相对北京市则处于较为集约利用的状态,还有提升的空间。因此,在武汉市未来的土地规划及利用中,应当注意合理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多维利用土地的立体空间,完善公众参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监督机制,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以达到土地的最佳集约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完善开发区评价的国家规程基础对重庆市38个开发区(包括主区和发展方向区)进行评价与潜力测算;并运用spss软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聚类分析;再对开发区进行跨区域的空间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开发区级别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影响不显著,但对区域间土地利用差异显著。2开发区的土地管理水平与园区土地可持续开发能力对开发区的集约利用起决定性作用。3区域间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现出与区域经济相关态势。4在强度潜力趋于饱和情况下,调整开发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园区产业布局、提升园区管理与规划能力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掌握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规模效益情况,并使其土地集约利用与规模效益均达到最佳状态,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2004-2009年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有效性、规模效益情况及土地利用调整方向展开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数据包络分析法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规模效益评价一种有效的方法,其评价结果能为进一步提高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南京市所辖区城市土地利用为研究对象,采用2012年土地、资金、劳动力投入及GDP产出的截面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C2 R模型,对研究对象2012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率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南京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尚未达到最优,土地投入量仍有冗余;主城区规模收益达到最优,郊区及郊县的土地规模可适当扩大;大部分区县用地结构效益未达到最优,集约用地应以用地结构优化为主;土地的资本投入效率高,而建设用地使用的集约程度尚有提高潜力。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背景下,开展辽宁省农村居民点(试点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并对潜力值进行测算。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实地调查法,层次分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研究结果:①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关家村、方家村、巧鸟村、大管村处于粗放利用水平;川心店村、二十里铺村处于基本集约利用水平;柏家村、鲍家村处于较为集约利用水平。②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较大。关家村24.87hm2、方家村29.23hm2、柏家村12.88hm2、巧鸟村14.57hm2、川心店村13.71hm2、大管村36.01hm2、鲍家村23.50hm2、二十里铺村28.23hm2。研究结论: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较大,建筑密度较低,存在较大的土地集约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级开发区土地开发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问题是当前我国开发区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国家从政策和管理层面对开发区提出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客观要求。江苏省是我国开发区较为发达的地区,开发区的发展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但也存在数量过多、土地利用集约度不高的问题。借鉴一些学者的相关研究,构建了一套开发区土地利用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系统协调度模型,对江苏省的省级开发区的土地开发效益进行评价,并就开发区效益评价结果进行了数学和空间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2.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对区域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厦门市海沧台商投资区为例,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土地管理绩效三个方面,建立了海沧台商投资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进行了阐述、研究和评价,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1980年以来南京市建设用地扩张阶段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快速城市化地区南京市为例,基于1980~2016年7期遥感影像分类结果,采用规则格网法、等扇分析法和公共边测度法等空间分析方法,分阶段分析36a间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强度、方向和模式等特征。结果表明:36a间南京城市建设用地增长迅速,达574.73 km2;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方向上,南京城市空间扩张强度和扩张模式有很大差异, 36a间南、东北方向扩张强度最大;扩张最快的阶段是2004~2008年,年均扩张55.28 km2;填充式扩张主要发生在主城区内部和已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地区,蔓延式扩张除围绕主城区向外扩张外,还包括上一阶段飞地式扩张地区的持续发展,飞地式扩张则比较分散,多受开发区、大学城等选址的影响;南京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经历了低速扩张-加速扩张—高速扩张—变化趋缓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土地的高效集约化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入手,依据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原则,从土地利用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率、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构建了一个具有三级层次结构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秩相关系数和聚类分析的方法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1997~2006年,江苏省13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都得到了提高,但是提高的幅度和方式不同;(2)不同城市,苏南、苏中和苏北之间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呈现出明显的城市和地域差异,其中,省会南京最高,苏北的宿迁最低。最后,对造成这种时空差异的现象从区域经济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等方面进行了驱动力分析。  相似文献   

15.
城乡经济转型及农村人口快速城市化促使农户家庭耕地利用功能较传统利用方式发生转变,农户家庭耕地生存依赖度弱化促进土地流转市场发育。以湖北省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的1 146户农户调查数据为实证,运用Biprobit模型分析不同主体功能区农户家庭耕地利用功能对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调研区域41.10%的农户家庭参与土地流转,土地流入转出租金分别为2 751.12元/hm~2、4 391.33元/hm~2,土地流转发生率较高但租金水平整体偏低,且在区域间存在显著差异。重点开发区土地流转市场发育较好,流转参与率及租金水平较高;农产品主产区流转参与率较高,但租金水平较低;生态功能区土地流转参与率及租金水平较低,流转市场发育迟缓。(2)区域间功能定位、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农户家庭耕地利用功能空间差异明显。其中,生态功能区农户耕地资源利用的食物生产功能弱化明显,而重点开发区和农产品主产区则明显弱化耕地资源的养老就业功能。(3)整体而言,农户家庭耕地利用功能对土地流转行为影响显著。其中,家庭耕地利用在经济贡献、养老就业及食物生产等方面承担的功能越强,其家庭做出土地转出决策的可能性愈小;而选择土地流入的可能性也越大,而家庭耕地利用所表征的选择馈赠功能越强,其家庭越倾向于留存土地,且区域差异明显。重点开发区的相关系数及显著程度较高,作用方向与整体基本一致;生态功能区的相关系数及显著程度最低,且作用方向偏离整体幅度较大。表明经济发展程度越快的地区,土地流转发育受耕地利用功能的影响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High-tech industrial zone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constructing innovative cities. I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lementing the national independent innovative strategy. However, most of the high-tech industrial zones have many problems in their development process, such as efficiency of land use, weakness of oriented function and lack of land intensive.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e authors of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land use performance and established the theoretical model to assess the land use performance of high-tech industrial zones. The model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three-dimensional parts: land use benefit, land use efficiency and innovative function. Based on this theory model, an index system which was composed of three secondary indictors, eight tertiary indictors and 37 fourth-grade indictors was set up to evaluate the land use performance of high-tech zone. To avoid the defects of plus model and function model, the authors brought out a three-dimensional evaluation model to examine the index of the land use performance of the high-tech industrial parks, which equals to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of land use performance of high-tech zone 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 The authors examined the land use performance of five different high-tech industrial parks in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Cit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indicator system performs better in the aspect of evaluating land use benefit, land use efficiency and function of the high-tech industrial zone compared with other models.  相似文献   

17.
从集约评价的角度研究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效应,不仅可以掌握开发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以及开发区土地利用情况,还可以为政府相关部门、土地管理及规划等部门提供有力的决策工具,对推进吉林省开发区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提高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吉林省中部为研究对象,选取12个开发区,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区域效应进行分析,得出结论:(1)长春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区域效应已达到最优状态,对区域经济发展带动有效性较好,而吉林市和四平市均处于规模效益递减状态;(2)有国家级开发区的市,其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的区域效应更好;(3)吉林省中部地区开发区总体发展不均衡:省级开发区与国家级开发区差距大,省级开发区中也呈现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