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利用汉江中下游干流河段例行监控断面2001-2011年水质监测资料中的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3项水质指标,对汉江中下游干流水质状况、时空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汉江中下游干流水质总体状况良好,除罗汉闸断面总磷为Ⅲ类,其余断面各项水质指标均为Ⅱ类;(2)2001-2011年,沈湾、罗汉闸断面氨氮浓度显著下降趋势;余家湖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浓度显著下降趋势;泽口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浓度显著下降趋势;(3)汉江干流河段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等3项水质指标在白家湾断面以上相对较低,余家湖断面以下相对较高,中游河段水质优于下游。  相似文献   

2.
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方法在某流域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伟光  邢佳  马云  叶珍  宋利臣  周军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11):181-184,194
文章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方法在某流域选择代表性断面进行了水质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某河流干流各主要断面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其中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超标严重,某河流水质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3.
根据2003~2010年的黄坛水库水质监测数据,选取有代表性的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氨氮和总氮6项指标,运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对黄坛水库水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坛水库水质的高锰酸盐指数呈高度显著下降趋势,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和氨氮呈显著下降趋势,溶解氧和总氮无明显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选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对李村河水质进行评价。2010—2015年,李村河308国道桥和入海口断面水质均未达到景观娱乐用水要求。5项指标中,氨氮污染最重,其次为总磷和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溶解氧污染较轻。  相似文献   

5.
由于闸门调度对河道内的水环境要素具有强烈的扰动作用,故闸控河段的水质变化过程较常规河道更为复杂。为了探析引起闸控河段水质浓度变化的主要制约因素,以槐店闸为研究对象,结合笔者进行的2次实验和其他时期的监测数据,通过偏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识别影响闸控河段水质浓度变化的关键因子,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得到闸控河段水质浓度变化与其关键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经过分析初步得到,与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变化率有关的关键因子为闸门开度、开启个数、高锰酸盐指数来水浓度、溶解氧含量、流速和水深;与氨氮浓度变化率有关的关键因子为闸门开度、开启个数、氨氮来水浓度、溶解氧含量和p H值。  相似文献   

6.
利用相关系数法及SNK检验方法对1996~2005年白城月亮湖水库水中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溶解氧等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氨氮污染加重,溶解氧含量降低,pH值在10a中没有显著变化.整体水质较前10a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7.
利用相关系数法及SNK检验方法对1996—2005年白城月亮湖水库水中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溶解氧等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氨氮污染加重,溶解氧含量降低,pH值在10a中没有显著变化。整体水质较前10a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期间松花江肇源江段高锰酸盐指数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锰酸盐指数是反应水域污染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对"十一五"期间肇源境内的干流三个断面和支流两个断面的高锰酸盐指数监测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十一五"期间,松花江肇源境内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各水期肇源境内松花江干流的两大支流拉林河和嫩江主要污染因子高锰酸盐指数浓度也呈下降趋势;2010年肇源境内松花江干流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出境段面高于入境断面,支流河口浓度低于松花江干流肇源江段。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干旱区湖泊健康发展,分析了博斯腾湖大湖区湖水多年溶解氧与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和氨氮的动态特征:1991年-2014年(2009、2012除外)水体溶解氧为6.71~9.20 mg/L,最高值与最低值分别在2005年和2006年,此与2005年水位最高,而后下降的特征一致;五日生化需氧量在0.5~6.99 mg/L变幅较大,并与溶解氧同年出现最高值,且二者符合线性回归关系y=0.213x+7.053;高锰酸盐指数波动明显;总氮和总磷则较平稳;氨氮从0.01 mg/L升至最高值0.45 mg/L.高锰酸盐指数和总氮对水质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GM(1,1)模型在水质预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本文应用GM(1,1)模型对阿什河入松花江口内断面中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两项指标的浓度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呈上升趋势,氨氮浓度呈下降趋势。对比灰色动态模型群和子模型的预测结果精度,发现对于两极分化的数据,模型群预测结果的关联度低于子模型。本文将为制定阿什河水质改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处理量为120m3/d的臭氧/陶瓷膜-生物活性炭(BAC)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 对工艺性能和BAC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和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组合工艺可有效去除微污染原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臭氧曝气提高了溶解氧浓度,改善了后续BAC工艺对氨氮的去除效果.组合工艺对氨氮和CODMn的总去除率分别约为90%和84%,其中BAC在污染物的去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组合工艺和传统工艺中BAC床层共检测到36个门类的细菌.与传统BAC工艺相比,臭氧/陶瓷膜降低了后续BAC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和均匀度.组合工艺BAC中存在丰度较高的亚硝化单胞菌属和硝化螺旋菌属,可能对氨氮的去除具有重要的作用.臭氧/陶瓷膜对后续BAC中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有很好的预处理和抑制作用,显著降低了其相对丰度,提高了饮用水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水样由于成分不同,在不同保存条件下不同的污染因子的衰减不同。通过实验研究了地表水、生活污水、化工废水等多种不同废水、不同浓度水样,在不同保存条件下化学需氧量、氨氮等主要污染因子的衰减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高锰酸盐指数以及重金属如铜、镍和铬在水样中的衰减受固定剂和温度的影响较大,而容器类型对其影响较小;不同类型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衰减趋势差异较大,其中化工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的衰减率最高,而纺织废水和线路板废水较小。氨氮和总磷的衰减受微生物影响较大,其中氨氮主要是受硝化和反硝化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扎龙湿地冰封期水环境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晶  马云  周浩  徐伟衍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9):128-130,135
通过对扎龙湿地冰封期进水口、核心区水样的采集及水质指标的测定,分析了冰封期水环境特征,结果发现,冰封期总氮、总磷、氨氮、高猛酸盐指数的超标率为100%,BOD5的超标率为80%,总氮超标4.98~45.93倍,总磷超标3.10-41.80倍,氨氮超标3.62~53.50倍,高锰酸盐指数超标4.52—15.80倍,BOO5最高超标倍数为2.54倍,进水氮、磷超标倍数最多,核心区仙鹤湖的高锰酸盐指数和BOD5超标倍数最多,东升水库的生物量最高。扎龙湿地冰封期水环境污染严重,亟需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湿地供水,恢复湿地水生态系统对污染的缓冲能力,防治水体富营养化,同时,加强水环境管理,提高湿地保护的公众意识,以便更有效地保护扎龙湿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Sustainablewastewatertreatmentsystemsarebeingdevelopedthatminimizeenergyconsumption ,CO2 emission ,andsludgeproduction .However,thesesystemstypicallyyieldeffluentsrichinammonium nitrogen(NH 4 N)andpoorinbiodegradableorganiccarbon ,therebymaki…  相似文献   

15.
胡宏韬  陆雍森  陈玲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10):695-698,711
依据相关的地下水质量标准.对研究区采集的不同监测井的地下水样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9个监测井的总锰.氨氮.凯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全部超标.各个指标的最大超标倍数及监测井号依次为8.44(6#总锰).70.5(5#氨氮).8.8(5#凯氮)和2.27(7#高锰酸盐指数)。另外.比较2002年和2000年2年的监测数据可见.对比的井位1#~7#中的高锰酸盐指数有不同程度的增大.BOD5则有大幅减少:而1#和2#中的氨氮.凯氮均有较大幅度的减小(氨氮分别减少7.21mg/L、7.32mg/L.凯氮分别减少17.57mg/L、5.28mg/L):综合污染指数P在监测井1#、2#、4#、6#和7#均有明显的减小。反映其污染程度减轻。  相似文献   

16.
2009年7—8月间选择浙江省宁波市4条污染程度不同的内河,采集沉积物和水质样品. 采用自制的多管、多电极沉积物耗氧研究装置测得沉积物耗氧(SOD)值高达13.8~9.4×104 mg/(m2·h),其中张桂河路林市场段(ST2站)SOD为87.0 mg/(kg·h);同时测定了各站水质、沉积物理化指标. 结果表明:水体水温和沉积物w(氨氮)与SOD有较高的相关性,而有机质、底层ρ(DO)和ρ(CODCr)与SOD的相关性较差.表观污染严重的站位其沉积物表现出强烈的“瞬时耗氧”现象,这很可能是造成水体缺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选取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透明度(SD)和叶绿素a五项,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马踏湖富营养化程度,并选取总氮、氨氮、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等主要指标年均值的比值作图分析,得出马踏湖污染状况。在此基础上分析马踏湖水体富营养化原因,并提出降低马踏湖富营养化现象的措施、对策。  相似文献   

18.
实验研究了竹环填料曝气生物滤器在处理高盐度、低氨氮负荷的海水养殖水体过程中NO2--N的积累现象,考察了进水有机负荷、NH4+-N负荷、温度、pH值和溶解氧等运行条件以及反硝化作用对NO2--N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有机负荷为0.65~0.75kg/(m3·d)、NH4+-N负荷为0.058~0.077kg/(m3·d)、温度为20.9~22.2℃、pH值为7.50~8.14和溶解氧为7.43~9.73mg/L条件下,生物滤器内较低的溶解氧(0.91~1.36mg/L)是NO2--N积累的主要原因.同时,研究了反硝化过程中低溶解氧、不同碳氮比(C/N)及碳源类型等因素对NO2--N积累的影响,查明了生物滤器内含氮化合物的浓度变化与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和功能,验证了反硝化过程对NO2--N积累的影响,明确了反硝化作用对NO2--N积累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不同DO下MBR内微生物群落结构与运行效果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A/O-MBR处理实际生活污水,考察了不同溶解氧(DO)条件下,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其处理效果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DO浓度在0.2~4.0mg/L对COD去除效果无明显影响,COD平均去除率均在90%以上.DO浓度变化对NH4+-N去除影响较大,DO浓度下降到0.2mg/L时,NH4+-N平均去除率由99%下降到65%.通过PCR-DGGE分析,较高DO条件下(4.0,2.0mg/L)的总细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高于较低DO条件(0.5,0.2mg/L),但其群落结构变化与与反应器的处理效果对应关系不明显;氨氧化菌的群落结构变化较明显,且在不同的DO条件下起主要作用的氨氧化菌的菌属不同,其群落变化与反应器的NH4+-N去除效果相对应,DO为2.0,0.5mg/L时氨氧化菌群落结构比较相似,此时反应系统的脱氮效果也比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