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从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三方面对喀斯特地区小流域的特点进行分析,指出了喀斯特小流域是大范围生态恶化的根本源头,揭示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在喀斯特地区生态重建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及作用,提出了小流域实现综合治理的总体设想,并探讨了喀斯特地区小流域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赖力  余红 《环保科技》2002,8(1):26-30
通过从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三方面对喀斯特地区小流域的特点进行分析 ,指出了喀斯特小流域是大范围生态恶化的根本源头 ,揭示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在喀斯特地区生态重建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及作用 ,提出了小流域实现综合治理的总体设想 ,并探讨了喀斯特地区小流域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根据对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状况进行的分析研究,提出了目前在喀斯特地区普遍存在,并严重影响和制约贵州社会经济发展的10大生态环境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通过 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和相关措施的全面实施,使本省喀斯特生态环境得到有的效保护和改善。  相似文献   

4.
喀斯特地区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贵州喀斯特生态环境特点及森林对对喀斯特生态环境的作用分析,根据已有的研究资料和生产实践结果,讨论了在喀斯特生态恢复与重建中,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可行性。针对贵州喀特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提出林业生产建设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论贵州喀斯特地区气候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贵州喀斯特地区气候特征和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等的基础上,论述了喀斯特地区气候与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密切关系,根据贵州环境建设的目的和应坚持的原则,提出了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可持续发展与喀斯特生态环境治理的概念出发讨论了贵州的几个实施中的综合治理模式。指出了因各个地区的环境背景不同,在模式的使用上也呈现不同的特点,模式之间形成相互补充的效果,这些模式的总合构成了一个喀斯特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同时强调了一个较完整的综合治理模式应该包括工程技术和科学管理两个主要部分,要重视提高区域环境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状况进行的分析研究,提出目前在喀斯特地区普遍存在、并严重影响和制约贵州社会经济发展的10大生态环境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措施,通过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和相关措施的全面实施,使本省喀斯特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  相似文献   

8.
吴俊铭 《环保科技》2000,6(1):46-50
在分析贵州喀斯特地区气候特征和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等的基础上,论述了喀斯特地区气候与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密切关系,根据贵州生态环境建设的目的和应坚持的原则,提出了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分析了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生态环境保护对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提出了水土保持的主要方法及有效措施:构建城市生态环保体系,提高综合治理水平,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监督管理,强化新技术支撑,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0.
杨黔生 《环保科技》2004,10(4):35-39
从可持续发展与喀斯特生态环境治理的概念出发讨论了贵州的几个实施中的综合治理模式。指出了因各个地区的环境背景不同,在模式的使用上也呈现不同的特点,模式之间形成相互补充的效果,这些模式的总合构成了一个喀斯特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同时强调了一个较完整的综合治理模式应该包括工程技术和科学管理两个主要部分,要重视提高区域环境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准格尔煤田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格尔煤田在开发建设中,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坚持在保护水土资源的基础上开发,在规划的指导下建设的原则。针对所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恢复与保护生态环境,取得了初步成就。  相似文献   

12.
金小麒 《环保科技》2000,6(1):42-45
通过对贵州喀斯特生态环境特点及森林植被对喀斯特生态环境的作用分析,根据已有的研究资料和生产实践结果,论述了在喀斯特生态恢复与重建中,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可行性。针对贵州喀斯特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提出了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甘肃省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甘肃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评价体系以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 15774-2008)计算确定了甘肃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系统地分析了甘肃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调水保土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结果表明:甘肃省各水土保持措施累计调水400.58亿m~3,其中坡面措施减水386.16亿m~3,占总调水量的96.40%,研究区各项措施累计保土37.88亿t,其中坡面措施减蚀30.99亿t,占总保土效益的81.81%;截止到2011年,甘肃省各项水保措施累计经济效益为1 385.08亿元,从20世纪80年代到2011年累计节约土地404.60万hm~2,节约劳工26 677万工日,通过大量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调整了产业结构,净化了空气,改善了空气质量,减少了大气污染,增加了植被覆盖度;通过对甘肃省三大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分析,得出甘肃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次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面积大,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在世界喀斯特地区中极具代表性。文章依据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独特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功能,借助申报自然遗产机遇,为实现该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针对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保护策略及措施。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生态环境建设的含义,分析了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植被生态建设、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关系,总结了今后尚需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贵州生态农业的发展与建设,是当前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尽管我省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成绩不少,但由于自然环境失调与人为环境晋化交织,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并存,整个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不仅农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而且工业“三废”严重污染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是国内喀斯特地貌最典型的省份,喀斯特山区占全省总面积的七成以上,而农村地区又占去该省面积的绝大多数。喀斯特山区所具有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特点,使得该省农村喀斯特地区人口容量小、群落结构简单,生态环境易破坏难恢复且旱涝灾害频繁,给该省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束缚,因此,必须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防治。制定完善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规划、实施生态开发补偿机制、控制人口的增速、退耕还林还草以及强化教育宣传等措施,必须得到大力落实和强有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与生态环境治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贵州的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不仅在贵州和中国的喀斯特区,乃至在世界喀斯特区都将具有重要的典型示范作用。根据1999年卫星遥感解译结果分析,全省中度以上石漠化面积13 187 km2占到7.49%,轻度以上石漠化面积35 920 km2,占到全省的20.39%,如再加上具有潜在石漠化的土地,面积可以达到45.20%。贵州对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环境进行了长期、持久的研究,为石漠化治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治理模式:包括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生态农业模式,退耕还林还草、林草结合的草、畜(禽)生产模式,草地畜牧业模式,坡耕地防治水土流失的坡改梯模式,环境移民与开发式扶贫模式,典型脆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模式等。正由于石漠化治理取得显著的成绩,使治理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了根本的好转,表明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环境是可以治理改善的,消除贫困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贵州喀斯特山区农业生态脆弱,农业资源贫乏,人为破坏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等的基本状况,分析了该地区生态农业建设的地位及作用,提出了生态农业建设的根本途径与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定西地区九华沟流域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与综合开发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路子。论文研究了九华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开发模式的组成内容、布局模式及其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该流域的实践证明,生态环境建设是基础,水土保持是干旱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战略抉择;经济发展是保证,在生态环境治理的同时,进行综合开发,发展生态农业,是促进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