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地震-暴雨典型复合灾害情景下避难疏散的不确定性,开展避难疏散风险评估研究。首先,基于我国避难疏散体系规划特征,提出地震暴雨复合灾害下城市避难疏散风险控制目标;其次,考虑避难疏散时间的不确定性,结合地震-暴雨复合灾害避难疏散特点,建立地震-暴雨复合灾害下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快速评估模型;然后,考虑不同避难需求点风险接受程度的不确定性,提出基于城市规划用地特征的可接受风险水平系数;最后,考虑以上避难疏散过程的不确定性特征,采用优化算法计算最大覆盖应急设施选址决策模型,构建基于地震-暴雨复合灾害避难疏散风险评估模型,并以某北方城市防灾疏散责任区为实证对象,探讨多风险控制目标与多规划方案组合下的风险情况,提出该防灾疏散责任区的最小疏散风险避难场所规划方案。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更为实际地评估地震-暴雨复合灾害情景下避难疏散风险,实现不确定因素的量化分析,达到风险评估和空间规划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2.
晨鸣 《安全与健康》2005,(2S):18-18
2004年圣诞节后的第二天,1964年以来全球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当地时间26日晨7点,印尼苏门达腊岛北部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9级地震,这起地震引起了海啸,造成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地22.5多万人死亡。  相似文献   

3.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年要发生地震500多万次,其中只有5万多次人们能感觉得到,也不是所有的地震都能造成破坏。那么,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震发生有哪几种类型?我们该怎样面对地震?下面向大家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四川地震灾区重建规划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洁 《安全》2008,29(7):10-11
5·12汶川地震所引发的灾难,对四川省的发展造成了重大的损失。这次地震持续的时间长,波及地域的面积广,涉及的人数多,灾害严重区均为山区,大部分地区属于生态屏障区、水源区、山地生态旅游区。目前,随着抗震救灾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地震灾后的安置和重建已成为工作重点,这次地震的重灾区多在山区,  相似文献   

5.
<正>10月31日11时许,吉林省松原市发生5.5级地震,随后余震不断。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截至12月8日16时,共记录到松原市地震事件712次。地震造成25万多人受灾,16210户房屋严重损坏……而松原地区石油、天然气企业多,地震如果造成企业管道断裂、油气泄漏,未妥善处置后果不堪设想。为抗震救灾,防范次生事故,当地安监部门冲锋在前,坚韧工作。近日,记者来到震区,走进地震核心地带——查干花镇等乡镇,目睹了坚守在这里的安监战士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今年2月,我国四川、广西、云南、广东多地连续发生地震。4月20日,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地震,造成200多万人受灾。5年前的疮痍还在平复,人们却又不得不面对新的灾难。频繁发生的地震成了民众热议的话题,应急逃生和应急防护又一次受到了关注。  相似文献   

7.
2月27日发生在智利的里氏8.8级地震,是有记录以来震级最大的地震之一,目前已造成700多人死亡,150多万人流离失所。实际上,世界上很多地方都面临地震发生的危险。拿美国来说,近年来在加利福尼亚州就曾发生两次大地震:1989年的旧金山洛马普列塔地震(6.9级)和1994年的洛杉矶北岭地震(6.7级)。美国科学家和灾难规划者早已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大跨度刚构桥在多维多点地震激励下的响应特征,基于功率谱模型合成了满足给定相关函数的多维多点人工地震波。采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分别在线性与非线性领域对某大跨度刚构桥进行计算分析,研究刚构桥在多维多点地震下的响应特点。结果表明,多点激励下刚构桥主梁的横向弯矩往往较一致激励下的大;考虑非线性特性后,刚构桥在三向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并不等于单向地震响应的简单叠加,且刚构桥的墩顶比墩底部位更易形成塑性铰,建议在实际工程中重视刚构桥墩顶部位的延性设计。  相似文献   

9.
日本是一个多地震国家,由于地震而引发的火灾比较多,家庭防火做得也较好.如电线短路、易燃气体泄漏等.  相似文献   

10.
在对曲线型框架结构进行减震设计时,由于曲线型框架结构会因为受力不均,某些构件会在地震作用下产生较大的破坏.基于云南地震高烈度区某曲线型框架结构附加粘滞阻尼器进行减震设计,借助于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进行多遇、罕遇地震作用分析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附加粘滞阻尼器后,多遇地震作用下楼层基底剪力能降低15% ~25%左右...  相似文献   

11.
<正>汶川大地震的伤口尚未抚平,芦山地震又不期而至,很多人不禁会发出疑问: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有联系吗?地球进入地震活跃期了吗?地震可以预报吗?发生地震如何自救?芦山与汶川之间的直线距离不到200千米,从大地构造角度讲,两地都属于龙门山断裂带。这是一个夹在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的地震多发带,西南起于泸定附近,向龙门山断裂带上的汶川、芦山  相似文献   

12.
<正>近几个月,松原市连续发生多次地震,虽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但大量房屋受损,上万人转移也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影响,也产生了不必要的恐慌。地震到底能不能预测?在各方积极抗震救灾的同时,不少人也开始议论地震到底能不能预测。事实上,地震预测也是国际上争论不休的话题,而各国地震研究也在沉浮中波折不断。  相似文献   

13.
<正>地震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难以预测性,地震来了该怎么办?是跑还是躲?在不同场合该怎样有效避震、降低伤亡风险?地震时被埋了,如何自救和互救?三个逃生的案例惊慌失措,震小灾大1995年9月,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发生5.2级地震。震级不算大,震中烈度不到六度,震区房屋基本完好,本不应造成人员伤亡。但是,却有300多名小学生受伤,50多人受重伤。原因是人们在地震时惊慌失措,因跳楼、拥挤而致伤。  相似文献   

14.
【导读】每次地震之后,一种名叫“生命三角救生法”的理论都会以各种形式在中文互联网上广泛传播。近日,随着云南盈江、日本东北部接连发生地震.关于“生命三角”的信息又开始在论坛、微博上传播开来。“生命三角救生法”的流行,表明了人们对于地震自救的关注,但众多证据表明,在地震中寻找“生命三角”并非合理有效的做法。  相似文献   

15.
施工爆破产生的地震效应往往影响周围建筑物的安全,为了找出控制爆破地震产生的有害效应的有效措施,本文分析了爆破振动地震效应原理,指出了爆破振动速度是导致建构筑物结构破坏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它可使建筑物的正常工作受到影响。同时研究了怎样合理确定爆破地震质点振动速度,使预报更为准确。论述了控制爆破振动强度、减小振动效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2004年圣诞节后的第二天,1964年以来全球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当地时间26日晨7点,印尼苏门达腊岛北部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9级地震,这起地震引起了海啸,造成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地22.5多万人死亡。地震和海啸绝对不是圣诞老人送给世界的一份礼物。因为在大地的这次摇动和海啸背后的死亡和苦难,迥异于人们对于美好新年的期待和祈祷。不过这次肆虐东南亚多  相似文献   

17.
采掘诱发地震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根据煤或岩体的赋存特征及采动后的受力特点,将采矿及掘进等工程进行过程中诱发的地震灾害分为三类,即完整煤岩体受压应力作用的失稳、顶底板受拉应力型地震及断层走滑受剪型诱发地震。文章在分别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研究了采矿诱发三种类型地震的发生条件,提出了防治发生诱发地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建设地震安全社区减灾综合效益,解决我国地震频发造成的严重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发展尚未成熟的地震安全社区建设理念基础上探究其应急管理影响因素,从应急三阶段管理以及社会环境影响方面选取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引入AHP-熵权法和可拓物元数学理论,构建地震安全社区应急管理综合评价模型;应用该模型对大连地震安全社区进行实例验证,得出该社区应急管理等级以及应急全过程中不足之处,得到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表明多级可拓物元模型的定量计算结果准确可靠,对完善地震安全社区应急管理具有指导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东经96.7°)发生7.1级地震。此次地震属于哪种类型?性质是什么?近期再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有多大?我国是否进入地震活跃期?本刊编辑就上述问题对同济大学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的副所长、教授罗奇峰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20.
1976年7月28日,唐山市发生7.6级地震,死亡24万人,伤16万人,地震造成6000多人截瘫,其中大部分是由于不正确搬运导致的二次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