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2011,(11):54-55
核电站工作原理和基本设备 1、发电原理 核电站是怎样发电的呢?简而言之,它是以核反应堆来代替火电站的锅炉,以核燃料在核反应堆的设备内发生特殊形式的“燃烧”,即裂变而产生大量热能,再用处于高压力下的水把热能带出,在蒸汽发生器内产生蒸汽,蒸汽推动汽轮机带着发电机一起旋转,  相似文献   

2.
核电站只需消耗很少的核燃料,就可以产生大量的电能,每千瓦时电能的成本平均比火电站要低20%以上.核电站还可以大大减少燃料的运输量,一座100万千瓦的火电站每年耗煤300万~400万吨,而相同功率的核电站每年仅需铀燃料30~40吨.核电的另一个优势是干净、无污染,温室气体几乎是零排放,对于经济发展迅速、环境压力较大的中国来说,再合适不过.  相似文献   

3.
赵滢 《环境》2005,(3):56-57
在核能的和平利用,通过核能生产清洁的电能的核电站,它的生产运行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放射性废物。如果对这些废物不进行合理的加工和处理,将不可避免的影响公众和环境。在大亚湾核电站,我们向公众承诺:放射性废物的排放水平低于限值并保持合理可能尽量低(ALARA)水平;环境和公众受辐射剂量当量的危害低于限值并保持ALARA。  相似文献   

4.
《环境》2013,(11):38-39
对于人类来说,核能的利用一直是一个“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棘手问题。其实,在利用核能的领域,传统的核裂变反应还有一个孪生兄弟,那就是核聚变反应。近日,美国一个名为“国家点火装置”的核聚变实验装置实现了“核聚变过程中释放能量大于消耗能量”,这在核聚变的研究上是一个重要突破,同时也让人们可以放眼展望更加清洁、高效、安全的核能应用新纪元。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将德国电能需求导向沼气供应模式应用于中国污水厂的剩余污泥和餐厨垃圾协同厌氧发酵系统,以实现根据污水厂电能需求即时调控沼气输出,从而提高沼气利用效率的目的.首先综述了电能需求导向的沼气供应模式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能需求导向沼气供应模式实现情景,并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了沼气生产及发电系统在此情景下的运行,通过系统的净现值作为观测指标与传统的实现情景进行对比以验证其经济性优势.最后,选取我国某污水厂为典型案例验证了本研究所提出模型,并总结了本研究的不足,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环境》2005,(9):37
由于核电站在运行的过程中,设置了一套完善的“三废”处理系统,有效地阻止或减少了放射性物质向环境释放,从而保护了环境和保障了公众的健康。因此,核能也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清洁、经济、可靠的能源。  相似文献   

7.
国际原子能机构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说,到去年年底全世界正在运行的核电站共有438座。总部设在维也纳的国际原子能机构14日在结束为期5天的理事会例会之际,核准了将提交这一机构第46届大会审议的“2001年度报告”。这份报告在介绍“世界范围的核能”时指出,核能仍然是许多国家能源组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报告说,到2001年年底,全世界正在运行的核电站共有438座,总发电量为353千兆瓦,占全世界发电量的16%,累计运行时间已超过1万堆年,1个堆年相当于核电站中的1个反应堆运行1年。报告说,尽管迄今核电站主…  相似文献   

8.
陈志岳 《环境》2004,(3):57
科学家发现原子核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是在本世纪初。普通老百姓知道原子能即核能的威力,是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厂岛、长崎扔下两颗原子弹之后才认识的。因此,一提起核电站,人们往往将它与原子弹联系在一起,既神秘,又恐惧。其实两者根本不一样,核电站绝不可能像原子弹那样爆炸。人们谈核色变,根本原因是对核能缺乏基本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冯刚 《环境》2022,(6):53-55
<正>机器轰鸣,人声沸腾,5月27日,伴随着打桩机的轰鸣声,第一罐混凝土在江苏连云港的田湾核电蒸汽供能项目能源站正式浇筑。这标志着全国工业园区首个核能供汽工程——中核集团田湾核电蒸汽供能项目全面拉开建设帷幕。该工程预计将在2023年底正式完工,届时,零碳排放的清洁蒸汽将从田湾核电站源源不断地输向江苏连云港徐圩新区石化基地,国内核能供汽也将真正迈向实践应用,我国的核能综合利用由此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发达国家的核工业每况愈下,核工业刊物上的文章也日渐稀少。总部设在巴黎的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核能署副主任斯卡耐辛在60年代曾预测:核技术未来将应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全球核能发电量将达到2.3万亿W。但在1980年,此预测数字却减到7500亿W,而到了1990年,国际原子能组织则预测,到220年全球控能发电量只能达至05000亿W,然而目前最现实的估计是,在2000年全球核能发电量将降到3800亿W。核电发电量的逐渐减少是因为西方国家正在不断淘汰污染环境的核电站,虽然亚洲地区的核电站仍在增多,但在全球范围内核电萎缩趋势已不可阻…  相似文献   

11.
福岛核事故发生之后,引发了新一轮的恐核及反核浪潮。由于公众对核电站的认识有限,对核电站的事故后果异常恐惧,出现谈"核"色变的现象。然而,世界及中国的发展对能源十分急需,发展能持续供电的核能对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的目标有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核电的发展得到公众的支持,有利于国家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核电站的发展与生产。  相似文献   

12.
核为何物     
<正>从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1932年发现中子,到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1938年使用中子撞向铀原子,核裂变反应在很短时间内释放出巨大能量的那一刻,人类利用核能的新时代已经徐徐开启。1942年,意大利科学家恩里科·费米费米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核反应堆,并使反应堆发生了可控的链式反应,这是核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随后,核能的历史印迹是著名的美国曼哈顿工程,对日本  相似文献   

13.
《世界环境》2008,(1):95-95
英国在星期四开始了新一代核能发电站建设,对核能的发展不设限制,进一步促进了全球原子能复兴。英国政府称,英国必须建立核电站来实现气候变化的目标,同时避免对北海石油进口的过分依赖。  相似文献   

14.
刘书田 《环境保护》1990,(11):21-24
核电站的辐射监测是核环境科学中的一个应用性课题,该课题涉及面广,综合性较强。鉴于国外核动力堆运行已有4000多堆年,积累了较丰富的辐射监测资料和经验。借鉴国外核电站的辐射监测经验,无疑对我国的核能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核电站环境辐射监测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珍素 《世界环境》2014,(3):35-37
核能是清洁能源,能量密度大,1克铀的能量就相当于2500吨标准煤,而且不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等污染;一座100万千瓦的核电站每年使用的燃料只有30吨,相比同等装机规模的燃煤电站200万吨的煤炭消耗要节约大量的运输费用;然而,核电站一旦出现事故,其影响则远远高于燃煤电站,而其发电后产生的核废料如何安全处置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为准确核算燃机电厂蒸汽的燃料成本,分析电能和蒸汽的产生工艺特点,用6个传统方法对同一个算例进行对比计算的结果差异甚大,说明热电工艺复杂性是燃料成本分摊复杂性的根源,指出必须从蒸汽自身潜力的角度核算燃料成本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大力发展核能是世界能源开发的必然趋势。至1982年底,全世界核电站的发电量已占世界总发电量的8%。预计至本世纪末,将上升到26~35%。工业发达国家核电的发展更为迅速,如西德将超过40%。我国上海、广东等地也正在新建核电站。到2000年,我国将陆续建成一批。建设核电站的关键,是如何处理放射性废物。这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包括对核电站正常运行和停堆检修过程中产生的带有放射性的液体、气体以及放射性固体废物进行收集、浓缩和固化,尽量缩小  相似文献   

18.
核电厂是利用饱和高温蒸汽推动汽轮机做功,实现将蒸汽热能转化为机械功,并最终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剩余热量通过循环水系统排放大海(滨海电厂),会对排水口周围的海域生态、渔业、航道等产生影响。本文论述了秦山核电二期扩建工程(以下简称"扩建工程")温排水问题的审评过程以及审评中关注的取、排水口布置合理性,温排水导致温升范围,温排水对生态环境、渔业的影响,扩建工程与秦山核电基地其他机组之间的相互影响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科学家发现原子核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是在本世纪初。普通老百姓知道原子能即核能的威力,是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扔下两颗原子弹之后才认识的。因此,一提起核电站,人们往往将它与原子弹联系在一起,既神秘,又恐惧。其实两者根本不一样,核电站绝不可能像原子弹那样爆炸。人们谈核色变,根本原因是对核能缺乏基本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正核能作为高效、清洁、稳定的能源,无疑是优化中国能源结构、弥补能源缺口的重要选择。核能的开发和利用,无论从国家能源安全需求,带动地方经济建设,国家政治外交,还是从国防及军队现代化建设角度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会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创新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是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及现代化科技水平的重要依据。核能的综合利用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包括核电站的建设运营和维护、核燃料的制造、乏燃料的处理、核技术应用等,涉及海洋、气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